《活法》讀後感,《活法》讀後感1500字

2021-03-19 20:22:04 字數 5651 閱讀 4980

1樓:lee羅亞輝

稻盛和夫先生開門見山地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就在於提公升心性,磨練靈魂,什麼叫提公升心性,磨練靈魂呢,就是為了在死的時候,靈魂,比生的時候更純潔一點。

或者帶著更美好,更崇高的靈魂去迎接死亡,從出生到死亡的這個過程當中,改變最多的東西是我們的靈魂,當我們的靈魂能夠變得更純粹,更美好,我們人生的意義就已經實現。

書中除了通過個人經歷傳輸個體奮鬥心得,稻盛也十分提倡「以利他之心生活」。在他的書中,可以讀到一種真正謙虛和清淨之心。作為全球兩個500強企業的創始人,稻盛和夫仍然自我約束,個人享受保持在最低。

並且時時在反省自己,「是否還有些許的私心」?他認為,能力和智慧型,是用來利益社會的,自己小小的身軀,能享受多少呢?這種實踐,就是小我與大我既有分別又有完美的合一。

稻盛主張在現實人生中,實踐佛陀教導的六度:布施、持戒、精進、忍辱、禪定、般若。

保持純正的利他之心;抑制自己的貪婪、怨恨、傲慢等種種習氣;全心全意地應對任何事情,不讓一日空過;對任何的苦難,不屈服,不逃避;在紛紜浮躁的事務中錘煉風雨不動的佛心;在生命的種種努力中,體悟佛智。從他的實踐歷程可以看到,他是在努力如此要求自己。

如果因為崇拜經營之聖的光環而去讀稻盛和夫的書,還不如把他作為乙個在人生中實踐佛理的普通人的書去讀。每乙個人,都是宇宙中的乙個小分子而已。但是盡自己的心力發光發熱,在每乙個當下昇華自己的靈魂,每乙個小分子,都能創造偉大的生命。

乙個所謂「成就大事」的人,只是日復一日地把細微之處做得精益求精、在每一刻每一處毫不放逸地自淨其意,而自然成就了博大的影響力。不僅是經營企業者或者其他所謂做「大事業」的人,任何希望在人生旅途中尋找到生命真諦和精神家園的人,都可以從稻盛的人生體悟中得到受益。

擴充套件資料

作為獨一無二的個體,我們來到這個世上很是不易,要不枉來一世,需要我們活出自己的精彩,我的理解就是最大化實現自己的價值,最大化挖掘自己的潛力,更多地領略和感受這個世界,如果能為自己所處的時代記住,那當然是最最成功之人。

作為社會人,我們有父母、親戚、朋友、同事,我們的喜怒哀樂、成功失敗影響著周圍的人,因此,能成為乙個能帶給別人積極影響的人,比給社會、他人造成消極影響的人更有意義。作為一名企業員工,我們的工作業績給企業帶來更好發展,企業的發展會給所有員工帶來更多的福祉。

每乙個人都潛藏著偉大的力量,這一點毋庸置疑,能否把自身潛在的能力挖掘出來,是人與人活的精彩與否的差異所在。如何實現呢,我認為關鍵在於改變自我,改變自我首先在於改變自己的心態,建立一種積極、正確的心態一定會為你的人生之路助力許多。

2樓:善良的

我沒有看過,但是我覺得乙個人要想活的精彩,活的舒適,就要勇敢一點

3樓:匿名使用者

寫的真好,希望能與您交朋友

讀後感(1500字左右)

4樓:舊夢心碎

紅岩》讀後感

這是一部用血與淚書寫成的悲壯篇章。解放戰爭時期,在山城重慶,我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地下工作者受到國民黨反動派的特務機關的殘酷鎮壓和**,但是他們不畏強敵在監獄中與之進行不洩的鬥爭。2023年11月27日,重慶解放前夕,這裡卻奏響「國際悲歌歌一曲」,200多名戴著腳鐐手銬的共產黨員、革命志士、青年學生、軍人、甚至小孩(包括只有10歲的 「小蘿蔔頭」宋振中),遭到了國民黨軍統特務慘絕人寰的大**,鮮血染紅了歌樂山下的步雲橋、渣滓洞、白公館、松林坡、梅園......

雖然他們大部分的人都犧牲了,但他們的精神激勵了剩下的革命同志堅持到了革命勝利……

《紅岩》為我們塑造了一組革命英雄的群體形象。這些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經歷、不同性格的共產黨員和革命者,經過作者的精心刻畫,都活靈活現地以各自的形貌出現在我們面前。江姐是作者著力刻畫的乙個主要人物,她對黨忠貞,對敵鬥爭頑強不屈,在危急關頭從容鎮定,對革命同志血肉情深。

在赴華鎣山途中,她看到城牆上懸掛著丈夫的頭顱,雖然悲痛欲絕,但為了不暴露身份,仍舊鎮定自若地去與雙槍老太婆會面。在就義前,她平靜地與戰友們一一告別,親吻「監獄之花」,梳理好頭髮,換上整潔的藍旗袍,平整好衣服的皺痕,而後從容走向刑場。所有這一切,讓人多麼激動、崇敬、悲憤、感嘆!

《紅岩》裡面都是一些真實的人和事情,而這些人和事情同乙個年代、乙個時代緊緊地結合在一起。 「為免除下一代的苦難,我們願把牢底坐穿」,「失敗膏肓土,成功祭蒼生」,「毒刑拷打算得了什麼?死亡也無法叫我開口」,而在這些思想當中,所實踐的都是具體的人,而這些人都不是當時一些家庭條件困難,吃不飽飯,穿不暖衣的,都是一些青年知識分子,從小都有富裕的家庭生活和優越的生活條件。

但是在自己的人生實踐選擇道路當中,他們投身於社會革命,為整個國家民族和大多數的利益進行實踐,這崇高的選擇促使我們去思考,人應該怎麼去活著?人應該怎麼去奮鬥?人應該怎麼去確定自己的價值取向?

以及個人對國家對民族對社會,應該所盡的責任和承擔的義務?

《紅岩》裡的人物原型--歌樂山的烈士們是乙個奇特的英雄群體和文化群體,他們幾乎人人會寫詩。在那毛骨悚然的人間地獄裡,他們拿起筆做刀槍,刺向黑暗的社會和**的敵人。「失敗膏黃土,成功濟蒼生」,「從來壯烈不貪生,許黨為民萬事輕」,「願以我血獻后土,換得神州永太平」,那一首首鐵窗下的心歌無不表現了烈士們視死如歸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他們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了我們的國旗,那我們該怎樣讓我們的國旗更加鮮豔?在我們享用現代文明的時候,能夠忘記和平的生活源於血染的歷史嗎?能夠忘記曾經發生過的戰爭嗎?

能夠忘記曾為此付出了生命和鮮血的先烈們嗎?能夠忘記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莊嚴意義嗎?不,不能,我們也沒有資格忘記。

先輩們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和平和幸福,現在他們都已沒入歷史的長河中,那剩下的,就是我們的責任,我們要將先輩們的精神一直一直延續下去,讓我們的國旗在我們的國土上更加驕傲地飄揚!

讀後感1500字左右

5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一書,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接著引入正文。第一句話這樣說到: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著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

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

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醜,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他的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習。

封建統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乙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為給後人很深的印象。

現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的兒子篡了漢。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

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

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曹操還是個實幹家,曾經行刺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

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簡愛讀後感

人文知識一課上講到《簡愛》,對《簡愛》不了解的我回去看了《簡愛》的書,感受頗深,發現在作品主線以外,還涉及到四個人的死,雖然不是最重要的部分,但在文中的作用也不可小視。

這四個人是:簡幼年時的朋友海倫·彭斯,她一度憎恨的里德姨媽,關照她的里德舅舅,以及全書最末她的表哥傳教士聖·約翰。其中海倫·彭斯和聖·約翰的死都帶有強烈的宗教色彩。

在我看來,簡·愛儘管很明顯地對這兩個都很崇敬,但海倫與她卻是在性格上大相徑庭的--簡是樂於反抗的,而海倫顯然極為逆來順受。因而時至今日,我依然並不太理解海倫在簡心中到底處在什麼位置,抑或是簡不安的內心也對那種平靜有強烈的嚮往?

對於聖·約翰,序言中說他「實際上不過是要取得絕對支配別人的權力而已」,坦白說我以為序言對這個人物的種種評價是有失偏頗的。至少從原作中我們可以看出,雖然簡對聖·約翰對她的支配感到不快,但這本身似乎並非她要批判的真正物件。我認為作品中還有乙個不起眼的人物其實與聖約翰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

她在里德府的大表姐伊麗莎。從表面上看,他們都將生命獻給信仰(伊麗莎最終成為修道院院長,而聖則去東方傳教並客死他鄉),而且或多或少地由於信仰而過分讓理智主宰自己,具有按部就班的性格。從內心來講,他們卻形成了十分鮮明的對照:

伊麗莎似乎給人以「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的感覺,並且我們從書中對她由普通富家千金轉為修女的思想歷程難以做深入了解,只能猜測這多少與家道中落有關(儘管書中無論伊麗莎本人還是作為敘述者的簡·愛都完全沒有提到這兩件事的因果關係),由此我們大致可以得出結論:她的心是較為寧靜的,當然同時也很冷酷。她好象是離這本書主要故事很遠的乙個謎。

與之相比,聖·約翰的一切行動無刻不在表明他心中火熱的欲念。也許作者在對他描寫的過程中,尤其是前半部分,將他寫得難以了解;然而最終讀者能通過簡·愛的眼睛將他看得赤裸裸。他並不是乙個常人,不光由於他的行為非常人可做,更是由於他甚至無法引起我們一種較為清晰的感情--可愛?

可憎?可悲?兼而有之?

其實他就是我們每個人為慾望而奮鬥的那一部分,他就是慾望的奴隸,而決非他一再認為的「主的忠實的僕人」。《簡愛》的最後幾句中說:「下一次,將會由乙個不相識者寫信給我,通知我,這個善良忠實的僕人終於被召喚去享受她的主的歡樂了……阿門。

主耶穌啊,我願你來!」從此我們更可以看出,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生的目的即是換來死後的歡樂,這便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慾望。為之從付出了一切--愛情,婚姻,甚至生命。

他的血肉之軀只是他靈魂的工具。我但願他早點死,因為在我眼中,儘管他有明確的生活目的,但她是不快樂乃至痛苦的。

關於里德舅舅,全書著筆不多,老實說,還只是在寫到里德姨媽死時才多提了幾句。但我贊同序言中的觀點:作者對舅舅的描寫是相當成功的。

若由簡來流溢感激之辭,或其他人來將之大肆頌揚,都不免顯得矯情;正是通過最不理解他的人--里德姨媽的口,方才使之顯得真實與生動。

談到姨媽,我認為,如果這本書只是像其他的苦命孩故事那樣渲染其不公,那麼《簡·愛》就不配成為一流的文學作品。事實上,對於不幸童年的描寫,均是在給《簡·愛》的非同尋常的個性以合理的解釋。在此我又不禁想,簡最終徹底原諒她的姨媽,到底出於什麼?

本心的善良?我想其實在很早時她已開始學會原諒她,而這,似乎理應歸功於海倫·彭斯。這一點在本書中並不特別明顯,但勃洛克赫斯特先生叫她站在長椅上示眾後與海倫的交談中也有所體現。

姨媽至死對簡充滿敵意,這無疑是她的悲哀。

這是我對《簡·愛》一書中一些內容膚淺的解讀。愛情、親情和憐愛之心是人類最豐厚也是最重要的精神財富。缺了它,等於白活一世。學會愛人,感恩很重要。

論語讀後感,論語讀後感1500字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9日上午,孔子故里山東省曲阜市的杏壇劇場內傳出朗朗的誦讀聲。2000多名少年兒童齊聲誦讀 論語 中的經典名句和中國歷代名篇佳作明月高懸,孤燈一盞。橙黃色的燈光籠罩著周遭的一切。我正襟危坐於桌旁,在這樣乙個寧靜而又安詳的初春的夜晚,仔細背誦著一本藍色仿線裝...

《莊子》讀後感左右急求莊子讀後感1500字左右急求

讀 莊子 談笑論生死 有感 最初知道莊子,是從一首詩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雖不知道什麼意思,只覺得詩句挺特別。後來知道莊子寫了逍遙遊,逍遙遊代表了莊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對世俗社會的功名利祿及自己的捨棄。故事深入淺出,短小精幹,確實引人入勝。莊子所代表的思想,在今天讓我們再一次重溫,對於浮...

書法教程讀後感。。左右,書法教程讀後感。。1500字左右。。。。

蕭碩聰 蘭亭序 又名 蘭亭宴集序 蘭亭集序 臨河序 禊序 禊貼 行書法帖。東晉穆帝永和九年 公元353年 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 孫綽等四十一人,在山陰 今浙江紹興 藍亭 修禊 會上各人做詩,王羲之為他們的詩寫的序文手稿。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好景不長,生死無常的感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