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的吳王上朝後

2021-03-12 15:41:18 字數 992 閱讀 4612

1樓:匿名使用者

螳螂捕蟬原文:

園中有榆,其上有蟬。蟬方奮翼悲鳴,欲飲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後,曲其頸,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蟬,而不知黃雀在後,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

黃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挾彈丸在榆下,迎而欲彈之。童子方欲彈黃雀,不知前有深坑,後有掘株也。此皆貪前之利,而不顧後害者也。

譯文:園中有一棵榆樹,樹上有乙隻知了。知了鼓動翅膀悲切地鳴叫著,準備吮吸些清涼的露水,卻不知道有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後。

螳螂伸出兩隻像砍刀一樣的前臂,打算把知了逮住吃掉。它正要捉知了的時候,卻不知道黃雀就在它的後面。

黃雀伸長脖子,想啄死螳螂吃掉它。它正想啄食螳螂時,卻不知道榆樹下面有個拿著彈弓的小孩,把皮筋拉得長長的,正在瞄準它。

孩子一心想射殺黃雀時,卻不知道前面有個深坑,後面還有個樹樁子。

這都是貪圖眼前利益,而不顧身後隱藏著禍害的表現呀!

寓意:這個成語寓言諷刺了那些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後禍患的人。對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顧後患這類人提出警告。

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別人,卻沒想到有人也想暗算他。告訴我們在考慮問題、處理事情時,要深思熟慮,考慮後果,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顧後患。

2樓:中職語文教學教研分享

聽了少年的這番話後,吳王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而之前他已下了死命令。第二天上朝,他會給大臣門解釋了乙個新的決定。

吳王說:「我昨天聽了一位少年的話後,我才明白,原來,我是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沒有顧到自己身後正埋伏著諸侯國的禍患」,就像那個少年說的:「他昨天在在王宮花園裡看到了樹上有乙隻蟬,而蟬在悠閒地叫著,卻不知道有螳螂在它的身後,螳螂想抓蟬,可是不知道身後有只黃雀,黃雀想抓螳螂,可黃雀又不知道身後有「我」在打它,蟬、螳螂、黃雀,它們一心想的到自己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後也正隱伏著禍患。

」「所以,我就決定打消攻打楚國的念頭。」

當大臣們聽完吳王的話,大臣們就熱烈的鼓掌,有位大臣說:「大人,你做的得太對了。」

當吳王打消攻打楚國後,他們兩國成為了好朋友。

螳螂捕蟬少年用什麼方法說服了吳王

借物喻人的手法間接的向吳王說明此戰的危害。書中記載了這樣乙個故事 春秋時期,吳國國王壽夢準備攻打荊地 楚國 遭到大臣的反對。吳王很惱火,在召見群臣的會上警告 有誰膽敢阻止我出兵,將他處死!儘管如此,還是有人想阻止吳王出兵。王宮中乙個青年侍衛官想出乙個好辦法 每天早晨,他拿著彈弓 彈丸在王宮後花園轉來...

螳螂捕蟬是歷史故事嗎,螳螂捕蟬的文章是歷史故事嗎

編輯本段典故出處 說苑 正諫 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 yi 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 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漢 韓嬰 韓詩外傳 螳螂方欲食蟬,而不知黃雀在後,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原文吳王欲伐荊 告其左右曰 敢有諫者 死!舍人 有少孺子 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 游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

《螳螂捕蟬》告訴我們的道理,螳螂捕蟬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螳螂正要捉蟬,不知黃雀在它後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淺,只想到算計別人,沒想到別人在算計他 看見前面有利可圖,不知禍害就在後面。莊子 山木 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 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漢 韓嬰 韓詩外傳 螳螂方欲食蟬,而不知黃雀在後,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在 說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