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頭髮用什麼戴沒有簪子的發感

2021-03-08 21:42:17 字數 4970 閱讀 1177

1樓:

其實古代男子bai束髮和和女子

du盤髮不同。zhi

女子的盤髮dao自有奧妙,是先盤髮再回插簪子答,抽掉簪子的話頭髮會自動散落下來。而男子髮髻即使拔去簪子,不去拆它是不會散的。

男子用髮簪:古代男子髮簪其實是很長的,有15-20cm。這裡說的10cm是因為道士買不到簪子不得已用了加工過(去掉花)的女簪。

男子髮簪長的短的都有,比較隨意,文物里長的有20cm,短的才13cm。

跟女簪主要區別在於裝飾紋樣比較簡單,偏向實用性。男子髮簪大致是這個樣子的文物:宋代鎏金男子髮簪長19cm 簪頭直徑1.5cm。

五千年的中華民族的發展史裡,早就有了關於髮簪的記錄,髮簪是指用來固定和裝飾頭髮的一種首飾。我國在新石器時代就用笄來固定髮髻,笄的用途除了固定髮髻外,也用來固定冠帽,古時的帽大可以戴住頭部,但冠小只能戴住髮髻,需要用笄來固定。

男子髮髻即使拔去簪子,不去拆它是不會散的。一般是將頭髮攏束於頭上結成髻。先束髮,將頭髮梳好,用髮圈把髮根纏住。

然後是結髮,即結成髮髻。再用簪子將髮髻穩住。最後再戴上冠或巾幘。

2樓:大叔

其實男子束髮和來

和女子盤髮不源同,女子的盤發自有奧妙,是先盤髮再插簪子,抽掉簪子的話頭髮會自動散落下來。而男子髮髻即使拔去簪子,不去拆它是不會散的。

首先看男子用髮簪:

男子髮簪長的短的都有,比較隨意,文物里長的有20cm,短的才13cm。跟女簪主要區別在於裝飾紋樣比較簡單,偏向實用性。

1.彎腰、低頭,臉面朝下

2.用木梳子梳理頭髮,把後脖子的頭髮向前梳理,梳理通了

3.把右手放在頭髮根部,左手擰頭髮,把散發擰成髮束,越緊越好,髮束擰得越緊,盤出的髻越精緻,越結實

4.由手把一根10厘公尺長的竹簪子橫在頭髮根部,左手把擰緊的髮束盤在簪子上,使勁盤,盤幾圈,盤出層次

5.把最後的髮尾塞入盤到的髮髻中

束髮,讀音為shùfà,即繫結頭髮。束髮分全束和半束,半束留下一部分頭髮垂落顯得很飄逸。也指束髮的頭飾。由於神仙和聖人的形象多為半束髮,半束髮依然是古人最高信仰的造型設計。

清朝以前漢族男孩15歲時束髮為髻,成童;20歲時行冠禮,成年。因此用束髮指代成童的年齡,即15至20歲。

古代男子頭髮怎麼戴沒有簪子的發感啊?他們怎麼扎頭髮,用橡皮筋麼

3樓:奧克蘭的積分

現在很多同袍都在用女子髮髻的方法。其實男子束髮和和女子盤髮不同,女子的盤發自有奧妙,是先盤髮再插簪子,抽掉簪子的話頭髮會自動散落下來。而男子髮髻即使拔去簪子,不去拆它是不會散的。

首先看男子用髮簪:

古代男子髮簪其實是很長的,有15-20cm。這裡說的10cm是因為道士買不到簪子不得已用了加工過(去掉花)的女簪。

男子髮簪長的短的都有,比較隨意,文物里長的有20cm,短的才13cm。跟女簪主要區別在於裝飾紋樣比較簡單,偏向實用性。

男子髮簪大致是這個樣子的

文物:宋代鎏金 男子髮簪長19cm 簪頭直徑1.5cm

五千年的中華民族的發展史裡,早就有了關於髮簪的記錄,髮簪是指用來固定和裝飾頭髮的一種首飾。我國在新石器時代就用笄來固定髮髻,笄的用途除了固定髮髻外,也用來固定冠帽,古時的帽大可以戴住頭部,但冠小只能戴住髮髻,需要用笄來固定。

《辭海》裡有這樣的解釋:簪,古人用來插定髮髻或連冠於發的一種長針。《史記.

�滑稽列傳》裡說:「前有墮珥,後有遺簪」。杜甫《春望》中也有「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之句。

中國漢人有傳統的用簪來固發、美髮之俗,其髮簪種類繁多,歷史悠久,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如冠笄禮為男女成年的標誌。

款式上,玉簪有男用和女用之分,一般的說男用髮簪長一些,更注重實用性,簪頭裝飾紋樣比較簡潔,吉祥福壽的圖案據多。清代以降,因為男人都留起了陰陽頭,玉簪便多為女性所用,女用髮簪的端頭呈如意狀,刻有雲紋圖樣。總體來說男簪長度一般在20cm甚至更長。

似乎一般祭祀及重大禮儀時候貴族會用玉簪(是指和田玉,古代沒有翡翠),但是日常用的髮簪並不建議用玉簪,因為優質的玉**昂貴且容易損壞。

束髮方法圖示(現在道士也在用)

這是一種男子束髮的過程,現在道士還在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任何情況下,只要束髮,後腦的頭髮都是應該束到頭頂的,除非頭髮太短束不到頭頂。影視劇中氾濫的半束半披的髮型是對先人的褻瀆。

男子留髮一尺長大約就能束起來。

1.彎腰、低頭,臉面朝下

2.用木梳子梳理頭髮,把後脖子的頭髮向前梳理,梳理通了

3.把右手放在頭髮根部,左手擰頭髮,把散發擰成髮束,越緊越好,髮束擰得越緊,盤出的髻越精緻,越結實

4.由手把一根10厘公尺長的竹簪子橫在頭髮根部,左手把擰緊的髮束盤在簪子上,使勁盤,盤幾圈,盤出層次

5.把最後的髮尾塞入盤到的髮髻中

這樣盤出的髮髻非常結實,即使做武術之類的劇烈活動,其髮髻仍然很結實,不會散開。我問過道士,如果突然把簪子拔下,髮髻會不會向瀑布一樣散開,他說不會的,即使把簪子拔下,髮髻也不散,至少兩個小時內不會散。

陰陽髻:先把頭髮全部攏起來扎到頭頂,插入簪子,然後分成兩股繞成兩團頭髮,從頭頂看就像陰陽契合。

古代男子頭冠上戴的髮簪

4樓:匿名使用者

五千年的中華民族的發展史裡,早就有了關於髮簪的記錄,髮簪是指用來固定和裝飾頭髮的一種首飾。我國在新石器時代就用笄來固定髮髻,笄的用途除了固定髮髻外,也用來固定冠帽,古時的帽大可以戴住頭部,但冠小只能戴住髮髻,需要用笄來固定。《辭海》裡有這樣的解釋:

簪,古人用來插定髮髻或連冠於發的一種長針。《史記.�滑稽列傳》裡說:

「前有墮珥,後有遺簪」。杜甫《春望》中也有「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之句。中國漢人有傳統的用簪來固發、美髮之俗,其髮簪種類繁多,歷史悠久,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如冠笄禮為男女成年的標誌。款式上,玉簪有男用和女用之分,一般的說男用髮簪長一些,更注重實用性,簪頭裝飾紋樣比較簡潔,吉祥福壽的圖案據多。清代以降,因為男人都留起了陰陽頭,玉簪便多為女性所用,女用髮簪的端頭呈如意狀,刻有雲紋圖樣。

總體來說男簪長度一般在20cm甚至更長。似乎一般祭祀及重大禮儀時候貴族會用玉簪(是指和田玉,古代沒有翡翠),但是日常用的髮簪並不建議用玉簪,因為優質的玉**昂貴且容易損壞。

古代男子髮簪其實是很長的,有15-20cm。這裡說的10cm是因為道士買不到簪子不得已用了加工過(去掉花)的女簪。

男子髮簪長的短的都有,比較隨意,文物里長的有20cm,短的才13cm。跟女簪主要區別在於裝飾紋樣比較簡單,偏向實用性。

文物:宋代鎏金 男子髮簪長19cm 簪頭直徑1.5cm

5樓:洋蔥騎士醬

王冠叫冕冠,或者是一種烏沙巾

古代男子用來扎頭髮的那個東西叫什麼

6樓:皮蛋粯子粥

古代男子用來扎頭髮的那個東西叫做「髮髻」,清朝以前漢族男孩15歲時束髮為髻,成童;20歲時行冠禮,成年。

從各地出土新石器時代髮簪的現象中可以知道,生活在

五、六千年以前的原始先民們,就已盤髮成髻。我國歷代漢族婦女皆喜盤髮成髻。河南安陽即出土有盤髮於頭頂的商代婦女俑。湖南長沙陳家大山楚墓出土帛畫上的婦女,腦後梳椎髻。

湖南長沙馬王椎一號漢墓出土帛畫上的婦女及出土的女子木俑的髮式皆為盤髻。隋朝婦女的盤髻,當是稱「盤桓髻」。

唐代婦女尚梳螺髻,永泰公主墓壁畫中眾多的婦女、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第一八七號唐墓出土帛畫上的婦女都於頭頂梳螺髻;清代婦女盤髻於腦後。以前漢族少女多於頭頂兩側梳髻。

7樓:百度使用者

男子是包頭巾,根據材質又分為青布頭巾,粗布頭巾。 髮簪古代男女髮式,以挽髻為主,髮髻挽成之後,就要設法將其固定,最常用的綰髻之具是髮簪。在上古時期,髮簪被稱作「笄(ji)」。

在男子盛行帶冠之時,發笄還有固冠作用,以免滑墜。古代婦女所插的發笄,在考古發掘中也常有出土。如2023年秋,從山西襄汾新石器時代的古墓中出土一具人骨,在人骨的頭頂,即插有一根骨笄。

在中國封建時代,女子插笄是長大**的一種標誌,到時還要舉行儀式,行「笄禮」。笄禮源於周代。據《儀禮》等書記載,女子年滿15歲就被看作**。

在此之前,她們的髮式大多做成丫髻,還沒有插笄的必要。到15歲時,如果已經許嫁,便可梳挽作**的髮髻了,這時就需要使用發笄。古時稱女子成年為「及笄」,就是這個意思。

至於還沒有許嫁或年齡不滿15歲的女子,則仍然保持原來的髮式,兩者區別十分顯著。女子行過笄禮之後,不僅要學著成年婦女的樣子,挽髻插笄,還要在髮髻上纏縛一根五彩纓線,表示其身有所系。從此以後,她的言行舉止都要嚴加檢點,在一般情況下,必須深居閨房,不與外界接觸。

一直到成親之日,方能由她的丈夫把這根纓線解下,因為她已經成為婦人,不再需要這種標誌了。凡是舉行過笄禮的女子,不論其成婚與否,都可享受**的待遇,甚至連去世之後的喪事,也可按**的規定辦理。 古代發笄形式繁多,僅以質料上看,就有骨、石、陶、蚌、荊、竹、木、玉、銅、金、象牙、牛角及玳瑁等多種。

髮釵古代婦女的頭飾之中,還有一種名叫「髮釵」的飾物。髮釵和髮簪都用於插發,但兩者的結構有所不同:髮簪通常做成一股,而髮釵則做成雙股;另外在用途上也有一些區別。

髮釵的普及大約在西漢晚期,自此以後,它一直是我國婦女的主要頭飾之一,直至今天,髮釵在婦女的梳妝品中仍占有一席之地,比如現在的髮夾,就是由髮釵演變而來的。 髮釵除了在質料及長短上有所區別外,更主要的特點還在於釵首上的不同裝飾。如在釵首雕鑿蟠龍之形,即為「蟠龍釵」。

晉崔豹《古今注》中就有「蟠龍釵,梁冀婦所製」的記載;在釵首裝飾鸞鳥,也為歷代婦女所崇尚。尤其在結婚首飾中,更為常見,因為鸞鳥在民間一直被視為吉祥之禽。飾有鸞鳥的髮釵,被稱為「鸞釵」。

髮釵的安插也有多種方法,有的橫插,有的豎插,有的斜插,也有自下而上倒插的。所插數量也不盡一致,既可安插兩支,左右各一支;也可插上數支,視髮髻需要而定,最多的在兩鬢各插六支,合為十二支。 如果在髮釵上裝綴乙個可以活動的花枝,並在花枝上垂以珠玉等飾物,這就成了另一種首飾,名為「步搖」,因為插著這種首飾,走起路來,隨著步履的顫動,釵上的珠玉會自然的搖曳。

《釋名·釋首飾》:「步搖,上有垂珠,步則搖曳。」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古代男子頭髮怎麼戴沒有簪子的發感啊?他們怎麼扎頭髮,用橡皮筋

現在很多同袍都在用女子髮髻的方法。其實男子束髮和和女子盤髮不同,女子的盤發自有奧妙,是先盤髮再插簪子,抽掉簪子的話頭髮會自動散落下來。而男子髮髻即使拔去簪子,不去拆它是不會散的。首先看男子用髮簪 古代男子髮簪其實是很長的,有15 20cm。這裡說的10cm是因為道士買不到簪子不得已用了加工過 去掉花...

古代男子頭髮象徵著什麼古代男子用來扎頭髮的那個東西叫什麼

在漢族文化的圈子裡面受到 孝經 的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影響,不論男女頭髮都是受之父母是不可以輕易剪掉的,像傳說中的楊貴妃因為和唐玄宗鬧彆扭一氣之下出宮,最後還是因為剪掉自己的一綹頭髮送給玄宗以表明自己的心意,唐玄宗看到頭髮時候想到往日的恩愛,也就不予追究了。在中國智慧型的象徵是額頭,都說額頭大智慧...

古代男子束髮的叫什麼像簪子一樣貼在後面的那種

古代男子束bai 發的叫髮髻。髮髻是將頭髮歸攏在一起du,於頭頂 頭側zhi或腦後盤繞成髻,是一種長dao發發版式。盤髻成椎狀者,又稱 錐髻 成螺絲形的稱 螺髻 盤髻較小的稱 髻 古人認為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所以中國古代男子是不剪髮的,在長期演變中為生活及美觀的需要而結髮,就是髮髻。發 權髻也是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