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中談死於安樂這一內容的句子

2021-03-07 18:37:21 字數 1855 閱讀 5520

1樓:黃楣清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乙個國家,國內沒有守法的大臣和輔佐的賢士,國外沒有敵對國家的憂患,往往容易亡國。文章只是從治理國家方面說到死於憂患。

2樓:花胤雪

【原文】

孟子曰:「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

版築之間,膠鬲舉

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土,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 乏其身,

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 然後能改;

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 喻。入則無

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也。」【常見譯文】

孟子說:「舜從田間勞動中成長起來,傅說從築牆的工作中被 選拔出來,

膠鬲被選拔於魚鹽的買賣之中,管仲被提拔於囚犯的位置上,孫叔敖從海邊被發現,百里奚從市場上被選拔。所以,上天將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上, 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練,使他的筋骨受到勞累,使他的身體忍飢餓,

使他備受窮困之苦,做事總是不能順利。這樣來震動他的心志,堅韌他的性情,

增長他的才能。人總是要經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錯誤;。心氣鬱結,殫思

極慮,然後才能奮發而起;顯露在臉色上,表達在聲音中,然後才能被人了解。

乙個國家,內沒有守法的大臣和輔佐的賢士,外沒有敵對國家的憂患,往往容易亡國。由此可以知道, 憂患使人生存,安逸享樂卻足以使人敗亡。」

3樓:匿名使用者

第3段的「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體現「過而能改,善莫大焉"這一意思的句子是?

4樓:樂子誼

人恒過,然後能改……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在《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選文中孟子主要講了兩方面的問題,一是造就人才,二是……

5樓:緣分的天空

二是國家興亡。

從「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可以看出。

6樓:拓琪

二是根據造就人才的方法推導出來怎樣去治理國家。

孟子是怎樣論述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一觀點的

7樓:匿名使用者

孟子主要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來論述捨生取義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兩個觀點的

孟子提倡的捨生取義和孔子提倡的殺身成仁的觀點,一直成為中華民族的最高道德標準,激勵著歷代仁人志士為國捐軀慷慨赴難.捨身取義不僅有其歷史意義,也有其現實意義,這一觀點仍然符合新世代的道德要求.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一觀點,不僅為歷史上無數事實所證明也為當今無數事實所證明.因此.

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沉湎於舒適安樂的生活之中,人人都要有憂患意識,這樣才能振作精神,奮發有為,否則,就有國破家亡的危險.

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一名句有什麼現實意義

8樓:醜石雨兒

強調人莫要安於現狀,要有憂患意識。比如現在中國的國情:經濟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但是要看到的是人民內部還有不穩定的因素,對外國際形勢嚴峻。

9樓:匿名使用者

時刻警惕近代史上這一次次的欺辱 勿忘國恥

10樓:匿名使用者

要我們牢記居安思危的道理,義勇軍進行曲定為國歌,就是這個道理。

11樓:唐小妞

活著的時候就應該考慮國家大事,死的時候就安心快樂的死去,

如何認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有什麼現實意義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專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屬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古人物質生活清苦,挨凍受餓常有,卻非人所願,現在這種情況已經基本不會出現,所以不必刻意死板的去套用,況且原文本意是在於激勵那些艱苦奮鬥者,而不是讓人模仿。把重點放在 苦其心志 行拂亂其所為 動心...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主要內容,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分段概括主要內容

文章採用舉例和道理論證相結合的方法,層層深入地論證了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的觀點。全文共四段,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 第一至二段 用排比句式,列舉了歷史上六個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論證人才要在憂患中造就的道理。第二部分 第三段 從正反兩方面論證經受艱苦磨鍊的必要性,說明人處困境能激發鬥志,而處於安逸之...

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原文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中,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後能改 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