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意義上的文化與文明的區別

2021-03-07 13:45:28 字數 5051 閱讀 1943

1樓:匿名使用者

文化是基於語言的文字表達和組織,包括乙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

文明是基於物質基礎的上層建築

2樓:紫夢迎蘭

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意義由於種種原因向來被疏忽和延宕了——如果說它在哲學上未被堅決而內在鞏固地指證出來,那麼它在實際境況中也就這樣那樣地被一般觀念懸置或遺忘了。然而,沒有乙個時代像今天一樣如此緊迫地要求理解這種當代意義,要求給予這種當代性以深刻的闡述和精詳的論證。我們的這篇短論不可能完成這個任務,而只是試圖在哲學方面提示出問題的若干要點罷了。

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 馬克思哲學是真正的當代哲學。該判斷在最為通常的劃界的要求上是指:它不是任何一種意義上的近代哲學。

這一點難道說有什麼疑問嗎?必須承認,存在著疑問。因為事實上我們看到,如果說上述判斷在一方面得到最高度肯定的話,那麼它在另一方面恰恰是受到最堅決的否定性抵制的。

倘若事情是僅僅牽涉到所謂「學派陣營」的劃分,那問題倒真是太簡單了。然而實際情形是:對於馬克思哲學之當代性的那種高度肯定往往只是以最抽象和最空疏的辭令表現出來,它在哲學的基礎方面根本沒有成為內在鞏固的東西;這樣一來,即便我們不必去談論「授人以柄」如何的不明智,重要的問題卻始終是:

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意義被遮蔽起來了。

我們在這裡無需去學究式地**哲學之近代性和當代性的劃界。在哲學上,問題的要害是「理性形上學」。如果我們有理由把黑格爾理解為近代西方理性形上學的偉大綜合者和完成者,那麼我們也就可以權宜地把這界限指派給黑格爾哲學。

毫無疑問,這條界限根本不是年代順序的定義,它所涉及的是任何一種哲學的實質及其權衡。在這個意義上,正如馬克思完全正當地把費爾巴哈哲學的結果了解為黑格爾性質的一樣,薩特亦不無理由地規定基爾凱郭爾學說在歸宿方面乃為黑格爾哲學的一支。這條界限的意義純全是由現實生活的真正歷史性所開啟的,正像它在哲學上是通過當代哲學的整個運動而得以呈現的。

如果說我們在這裡不必去顧及「哲學史教程」的那種疏闊的全面性和公正性,而僅只關心提示問題所在的那個核心,那麼,關於當代哲**動——它的樞軸與過程——我們只需提到尼采、胡塞爾和海德格爾的名字就夠了。

然而,真正批判地意識到這條界限並對其意義作出決定性開啟的第一人乃是馬克思。不幸的是,這個具有最關重要的哲學革命事件——它的劃時代的功績及其「世界歷史」意義——卻逐漸被遺忘了。我們的意思並不是說,這一「革命」及其功績和意義根本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和談論,不,情形恰好相反。

但重要的現象實情在於,當一件事情越是進入到「閒談」之中,越是被抽象地和空疏地吹噓著的時候,人們對其真實意義的遺忘就越是深切。千萬不要純全主觀地來理解這種「不幸的遺忘」,好像它本來可以借助於聰明而被避免似的。事情完全不是如此。

毋寧說,對於馬克思哲學來講,這種遺忘倒更像是它的「命運」;甚或可以在一種比擬的意義上說,宛如是黑格爾所謂的「理性的狡獪」。

當第二國際的理論家實際地主宰著對於馬克思哲學的解釋權時,上述「遺忘」不僅在普遍地發生,而且也在不斷地加劇。此一事件的典型症候便是馬克思哲學愈益被沉沒到「近代性」的基本觀念之中,並且通過這些觀念而**了馬克思哲學的真正基礎。這種**情況,首先可以初步地(或許也是較為表面地)在馬克思哲學的「實證化」過程中被揭示出來。

第二國際的理論家,作為整體,不遺餘力地——不管其主觀意圖如何——推進著這一「實證化」過程;換言之,他們共同製造著馬克思哲學作為「知性科學」和「實證科學」的神話。這個神話的口號便是「經濟決定論」;然而更加重要的問題在於,無論是學派內部還是外部對這個口號的批評、攻擊和修正都不曾真正瓦解這個神話,相反卻在加強和鞏固這個神話(注:參見拙著《馬克思早期思想的邏輯發展》一書「導言」,雲南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

)。不難看出,這個神話的秘密就是在哲學上向「無批判的實證主義」大踏步地倒退。普列漢諾夫這位第二國際最出色的理論家,對「經濟決定論」發表了那麼多的批評、調整和補充意見;但是,臨到他遭遇真正的哲學問題,例如,當他感覺到「生產力」的客觀性仍不充分因而必須使之進一步還原為「地理環境」的時候,當他把馬克思的意識理論同丹納的藝術哲學公式相比附的時候,當他以一種令人驚訝的天真斷言「哲學問題」有朝一日可以用數理計算來解決的時候,我們無疑是看到了一種只有在孔德主義那裡才能見著的極端形式的實證主義。

我們當然可以談論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但這種談論決不是無條件的——它的條件就是使其根本的哲學基礎得到真正的因而也是歷史的闡明。因此,第二國際理論家所實行的那種「實證化」恰恰就是使這一哲學基礎停留於晦暗之中;不僅如此,他還在這一過程中實際地偷換了自身的哲學基礎,並且沉溺於「知性科學」立足其上的那些理智形上學前提。這一事實不過表明:

馬克思哲學的真實基礎和當代意義對於他們來說乃是蔽而不明的。

如果馬克思的哲學——特別是作為其根本「綱領」的共產主義——果真僅只是一種實證科學或知性科學的話,那麼,立足於這種意識形態之上的人們當然就有理由來議論此種科學的「可證偽性」,並且聲稱根據了或多或少的「經驗反證據」已經決定性地證偽了共產主義。這樣的議論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大概自90年代以來尤其熱烈。然而,當這種實證科學之勤勉而堅韌的守門人拉卡托斯根據了精緻的可證偽性而堅拒馬克思主義進入科學殿堂時(注:

參見拉卡托斯《科學研究綱領方**》,上海譯文出版社2023年版,第7-8頁。),他實在只是在同風車作戰。這裡無需去談論他的「科學」概念及其哲學根據,因為馬克思的哲學或共產主義從來就不是這種意義上的實證科學或知性科學。

如果說馬克思的哲學或共產主義畢竟不可能一無遺漏地被還原為上述的知性科學,那以,應當如何去理解和說明它的「溢位部分」或「批判方面」呢?也許初看起來多少有點出人意外,這樣的部分或方面被一再地解釋為「宗教因素」——無論是把它們同某種實際的宗教相比附,還是把它們當成作為「理念目標」的理想和信仰,或者乾脆是抽象意志衝動的物件。事實上,這種情形不足為怪,因為當馬克思的哲學-共產主義被當作知性科學來規定的時候,它的真實基礎實際上已經從中間「爆裂」了,而**開來的另一端便自然落入了「宗教因素」之中;正像在近代世界之完成了的文化形式中,宗教關懷矗立在知性科學的對面並作為它的真正補充(康德哲學)。

如此這般地把馬克思哲學淹沒到近代性觀念的強制之中並從而肢解其基礎的做法,在羅素的《西方哲學史》中得到了典型的表現:正像他在一方面把唯物史觀作為經驗實證科學來讚賞一樣,他在另一方面把共產主義完全拉進了**教的觀念世界,並且開列出一張詳盡的對照表,以便使這兩者的細節獲得一一對應的關係(注:參見羅素《西方哲學史》上捲,商務印書館2023年版,第447-448頁。

)。我們同樣注意到,海德格爾在《關於人道主義的書信》中談到了馬克思主張要認識並承認「合人性的人」,並根據這一點而使之同**徒從對神性的劃界中來規定人性的看法相比照(注:參見《海德格爾選集》上捲,上海三聯書店2023年版,第364頁。

)。雖然海氏在這裡完完全全地曲解了馬克思,但他卻正確地揭示了這樣一種本質聯絡,即奠基於一種形上學的人道主義與**教的救世框架是完全一致的。在這個意義上,靈魂得救的教義完全可以不同理智形上學的知性科學相衝突,而是構成它的必要補充。

3樓:迷失少年

文化是哲學的衍生品

文明是哲學的結果

4樓:匿名使用者

文化包括語言,文字……一些文科的東西。

文明什麼都包括,連抽水馬桶都是文明,因為古人沒有抽水馬桶。

文化與文明的區別

5樓:開心55開

1、文化包括文明,即文化所包含的概念要比文明更加廣泛。不少學者認為,文明是文化的最高形式或高等形式.文明是在文字出現、城市形成和社會分工之後形成的.

尤其在歷史學和考古學界,普遍認為文明是較高的文化發展階段。

2、文化和文明是屬性不同的兩個部分. 有些學者認為,文明是物質文化,文化是精神文化和社會文化.在20世紀之前,德國傳統的看法普遍認為,文化包括人的價值、信仰、道德、理想、藝術等因素;而文明僅包括技術、技巧和物質的因素。

3、從形態上來看,文化偏重於精神和規範,而文明偏重於物質和技術.文明較容易比較和衡量,較易區分高低,如古埃及的金字塔、中國的長城、秦代的兵馬俑等,因而,文明在考古學使用最為普遍;而文化則難以比較,因為各民族的價值觀念不同,而價值是相對的。

擴充套件資料

文化的定義: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文化是智慧型群族的一切群族社會現象與群族內在精神的既有,傳承,創造,發展的總和。

它涵括智慧型群族從過去到未來的歷史,是群族基於自然的基礎上所有活動內容。是群族所有物質表象與精神內在的整體。

具體人類文化內容指群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工具,附屬物、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學藝術、規範,律法,制度、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審美情趣,精神圖騰等等

具體人類文化分為物質文化、哲學思想(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

這裡把非人類的智慧型群族的文化稱之為亞文化比較恰當一些。雖然它們具有人類文化的共同點,但是乙個本質區別是人類的自主價值與自主意志是完全不同與其他智慧型群族的。

6樓:鳳凰熱水袋

漢語辭海中對文化與文明的定義如下:

1.文化:wén huà

①廣義指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作為意識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作用於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

隨著民族的產生和發展,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一種社會形態都有與其相適應的文化,每一種文化都隨著社會物質生產的發展而發展。社會物質生產發展的連續性,決定文化的發展也具有連續性和歷史繼承性。

②泛指文字能力和一般知識:學習文化|文化水平。

2.文明:wén míng

①同「文化①」:古代文明|商業文明。

②社會發展水平較高的有文化的狀態:文明社會|避草昧而致文明。

③舊時指時新的、現代的:文明戲。

3.仔細分析起來,文化和文明是社會發展過程乙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二者的區別表現在:

①從內容上看,文化是人類征服自然、社會及人類自身的活動、過程、成果等多方面內容的總和,而文明則主要是指文化成果中的精華部分。

②從時間上看,文化存在於人類生存的始終,人類在文明社會之前便已產生原始文化,文明則是人類文化發展的一定階段。

③從表現形態上看,文化是動態的漸進的不間斷的發展過程,文明則是相對穩定的靜態的跳躍式發展過程。

④文化是中性概念,文明是褒義概念。人類征服自然和社會過程中化物化人的活動、過程和結果是一種客觀存在,其中既包括優秀成果,也有糟粕,既有有益於人類的內容,也有不利於人類的因素,但它們都是文化。文明則和某種價值觀相聯絡,是指文化的積極成果和進步方面,作為一種價值判斷,是乙個褒義概念

鄙公司和敝公司的區別,蔽與敝意義上的區別?

丫丫 鄙 通常指個體和自己的謙虛稱法,不能用到公司上。兩者區別如下 1 用法不同 鄙 常用於自稱,而 敝 常用於自稱或與自己有關的事物。2 適用範圍不同 鄙 只能用於自身,而 敝 可用個人或周邊事物。3 意思不同 鄙 是品質低劣,陰險狡詐的意思,敝 指的是破舊,衰敗。4,發音不同 鄙 的發音是b 而...

文明與文化的區別和聯絡是什麼,文明與文化有何區別與聯絡

he read that the los angeles city county 文明與文化有何區別與聯絡 區別 1 屬性不同 文化包括人的價值 信仰 道德 理想 藝術等因素 而文明僅包括技術 技巧和物質的因素。2 形成時間不同 文明是有史以來長期沉澱下來的,文化是廣泛的符合人的生活形態的統稱。3 ...

形式意義上的行政和實質意義上的行政的具體區別在哪兒

形式行政和實質行政的區別如下 1 含義不同 形式法治就是要求統治者以建立法律為法治內容的核心。實質法治就是要求統治者在法治框架內必須允許人民對法律內容進行評價。2 代表意義不同 形式法治以追求法的安定和 法律統治 為目標的法治,它是法律實證主義思想的反映 法的統治 的法治,它最大限度地信奉法律的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