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變法到底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

2021-03-07 04:47:42 字數 2901 閱讀 1538

1樓:匿名使用者

算是失敗,宋神宗是支援他變法,但在宋神宗死後宋哲宗即位,高太后聽證,是個守舊派,廢除變法,拜司馬光為相,滿意請採納,不滿意請追問,乙個字乙個字打的

2樓:匿名使用者

王安石變法是失敗的,具體原因如下:北宋自960年太祖開國,到仁宗時間,由於「三冗」而造成的財政及社會危機已經是很嚴重了,「變法」越來越成為眾多士大夫的心聲,2023年,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聞名天下的范仲淹就在宋仁宗的支援進行了「慶曆新政」,在革除「三冗」方面進行了初步的嘗試,雖然失敗,但「變法」卻獲得了更多的士人的支援而成為當時思想的主流。王安石就是在這樣大好情況下登上變法的舞台的,但又失敗了,其中的原因何在?

首先,翻開中國古代變法史,不管是王安石變法還是其他的變法,我們總是能感覺到變法的涉及面大的驚人,無所不包,並且期望變法的時間是越短越好,好像一下子能夠通過幾年的變法把幾十年甚至是幾百年的問題全部解決是的,總認為「變法」是解決一切問題「靈丹妙藥」。對變法期望過高,且對其長期性認識不足,急功近利,這總是中國古代變法難以克服的弊病。

在變法之前,王安石對他的變法宗旨抱有很高的期望。他認為變法的關鍵在於「理財」,「以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共天下之費;自古治世,未嘗以財不足為患也,患在治財無其道也」,他一再鼓吹「國用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財者故也」,「善理財者,不加賦而國用足」,我們姑且不說這種論斷在當時小農經濟佔主導的社會正確與否,但無疑王安石的調子太高了,雖宣傳了變法,但也招致了更多的後患。本來社會危機是越來越重,農民起義幾如歐陽修所形容的「剛去一夥,又來一夥,惶惶不可終日」,由此人們對變法的期望就遠遠的超出了當時所能夠達到的最高極限,但王安石還要利用變法「恢復漢唐盛世」,這簡直就是大言欺世,痴心妄想麼!

對於當時的大部分士大夫來說,既然王安石這樣鼓吹,他們也就把王安石的大話當真了,哪怕發現一點新法有危害人民的地方,他們就要求改正,而無論是多好的措施,不可能沒有一點瑕疵,對於士大夫們的近乎求全責備的要求,王安石絕對是難以滿足的。同時,王安石變法的涉及面有太廣,不但有農田水利法、青苗法等農業方面的變法,而且還有保甲、將兵法、「太學三舍法」等政治、軍事、教育等方面的變法,真可謂「事無鉅細,無所不包」。為了堵塞士大夫們鋪天蓋地的批評,王安石又人為的加快了變法的速度,妄想幾年內就達到自己預想的結果,怎麼不急功近利呢?

這樣的最終結果會怎樣呢?新措施一推出,在實施的過程中就會變樣而「民皆怨」,就會招致批評,時間長了,王安石也心灰意懶了,再加上變法領導集團的**,不失敗也難啊!

第二,由於變法的急功近利,王安石變法中的「生財」措施特別是對人民有益的農田水利法、方田均稅法在實施中都是蜻蜓點水式的,而「取財」的募役法、市易法、青苗法、免役法、均輸法卻是實施的非常堅決。農田水利法在實施過程中,興修了大批的水利工程,使近萬頃的田地得以灌溉,利民最大,但卻不是新法的重點所在,實施很不得力,因此人民得到的實惠也不多。與之相應,方田均稅法結局更加的可悲。

本來此法是為了解決「田賦不均」而把全國的土地分為五等按肥沃程度重新定稅,這對廣大民眾應該是最有益的,但自2023年頒布實施不到一年就廢止了。剩下的諸法都是對人民百害而無一利,以至於「人情諮怨,無不言其害者」由此「民於是益困矣」。而王安石卻總是有「今歲增賦三百萬」之類的誇耀,後來王安石的繼任者章敦在新法恢復後,專以追求增加財政收入為能。

在王安石變法的十幾年裡,作為階級鬥爭晴雨表的農民起義就有35次之多,在此我們不得不懷疑新法對人民的危害是多麼巨大!

第三,變法是一件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情,對領導者素質的要求是苛刻的,不是適當者變法還不如不變,同時,變法也是要講究方法的,方法錯誤,肯定是越變法情況越糟糕。但反觀王安石,我們不能不認為其駕馭變法的能力是有嚴重缺陷的。王安石少年即有盛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文章見解千古奇絕,發人未見之思,在變法前,不但受到歐陽修、文彥博、韓琦、富弼、曾公亮等三代老臣的讚賞,而且也受到司馬光、曾鞏等同代人的推崇,是眾望所歸的變法領袖。

「士大夫謂其無意於世,恨不識其面,朝廷每欲受其官,唯患其不就也」。但變法過程中,這些人幾乎無一例外的全部反對新法,雖然這多少與文人相輕的積習有關,但最主要的還是歸因於王安石的剛愎自用,不肯從建如流。同時,王安石選用的變法領導集團無疑是問題多多,主要助手呂惠卿「奸邪不可用」,在變法遇到挫折時,就結黨陷害王安石企圖取而代之;曾布見風使舵,開始參與諸項新政制定,後見神宗懷疑新法,即迎合之,否定市易法,引起新黨內部**。

此外,王安石「結黨為援」爭權奪利,對以後產生了惡劣影響。蘇軾反對新法害民,本是一翻好意,但新黨卻製造「烏台詩案」,幾陷蘇東坡於死地。由於結黨,蔡京此類大奸臣最終在王安石的一手提拔下平步青雲,以至釀成北宋末年的腐敗局面;由於結黨,使本為變法服務的爭權成為**牟取私利的工具,以至變法卻成為了這種爭權奪利鬥爭的點綴品。

變法是乙個大工程,要統攬全域性,有計畫有步驟的實施,不能急功近利,僅僅依靠一腔熱血是不行的,要講究方法,方法的正確與否,是變法成功的關鍵。綜觀中國古代的變法,除了商鞅變法外,幾乎所有變法也就那樣的幾招而已,幾千年的變法大戲雖然一直在演出,演員也在不停的更換,但劇目卻是一如既往。正如魯迅所描述的:

「試將記五代,南宋,明末的事情的,和現今的狀況一比較,就當驚心動魄於何其相似之甚,彷彿時間的流逝,獨與我們中國無關」。試想這樣,有什麼變法能夠成功呢?

3樓:笑醜丸

王安石變法失敗了

大部分措施被司馬光廢止,但也有成效,不然北宋就不會那麼快完蛋了

4樓:匿名使用者

失敗了,司馬光等保守派dps太強,擋不住!

5樓:匿名使用者

王安石變法失敗了(因為後面守舊派司馬光當丞相了)。

6樓:匿名使用者

失敗了啊,不然怎麼會被貶啊

7樓:黃悠堵順

我認為應該是失敗了,但不是完全的失敗,王安石變法由於改革不深入,只是針對皮毛未觸及核心和一些改革措施並不合時宜以及王安石自身的人格缺陷等原因未取得設想的成效,而最終流產但王安石變法中的一些措施例如青苗法、市易法等效果雖然不是巨大但畢竟有效果而且流傳了下來,也一定程度上衝擊了守舊勢力所以說不是完全的失敗。

蘇軾到底是支援王安石變法還是司馬光保守?

蘇軾與王安石持不同的政見,但他們並非有矛盾,實際上他們在生活中是關係很不錯的朋友。蘇軾不是保守派,他反對王安石變法,不光是因為政見不合,還是因為王安石在變法中由於用人不當造成了危害百姓的現象。他是站在百姓的立場上。因而被支援變法的宋神宗貶謫。而宋神宗死後,王安石變法失敗,司馬光等保守派重新執政,要將...

鄂爾泰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王安石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

張居正 1525年 1582年 字叔大,號太岳,漢族,幼名張白圭。江陵人,時人又稱張江陵。明朝中後期政治家 改革家,萬曆時期的內閣首輔,輔佐萬曆皇帝朱翊鈞開創了 萬曆新政 張居正5歲識字,7歲能通六經大義,12歲考中秀才,13歲時就參加了鄉試,16歲中舉人。1547年 嘉靖二十六年 23歲的張居正考...

明治維新成功與戊戌變法失敗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最根本原因是在於統治者。明治之所以成功,在於最高領導強力向下推行改革,而戊戌變法失敗,是最高統治者不支援,或只是支援區域性 輕微的改革,因此注定失敗。歷史上的朝代因為腐敗滅亡的很少見,我沒看到 真正導致乙個政權滅亡的根本原因,是因為統治階級內部的鬥爭或者政策失誤 而所謂的腐敗不過是統治階級內部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