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度量衡分別是什麼意思中國古代度量衡分別是什麼

2021-03-07 04:10:47 字數 6352 閱讀 9666

1樓:墼餮魍薅

度量衡(dù liàng héng )

度——計量長短的用的器具稱為度,

量——測定計算容積的器皿稱為量,

衡——測量物體輕重的工具稱為衡。

度量衡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用於計量物體長短、容積、輕重的物體的統稱。度量衡的發展大約始於原始社會末期。因地域和國情不同計量統計方式不同。

2樓:sunny桉藍

計量長短、容積、輕重的統稱.

度是計量長短,

量是計量容積,

衡是計量輕重.

度量衡的發展大約始於父系氏族社會末期.傳說黃帝「設五量」,「少昊同度量,調律呂」.度量衡單位最初都與人體相關:

「布手知尺,布指知寸」、「一手之盛謂之掬,兩手謂之溢」.這時的單位尚有因人而異的弊病.《史記·夏本紀》中記載禹「身為度,稱以出」,則表明當時已經以名人為標準進行單位的統一,出現了最早的法定單位.

商代遺址出土有骨尺、牙尺,長度約合16厘公尺,與中等身材的人大拇指和食指伸開後的指端距離相當.尺上的分寸刻劃採用十進位,它和青銅器一樣,反映了當時的生產和技術水平.

春秋戰國時期,群雄並立,各國度量衡大小不一.秦始皇統一全國後,推行「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 ,書同文本」,頒發統一度量衡詔書,制定了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商代牙尺為中國2000多年封建社會的度量衡制奠定了基礎.

3樓:匿名使用者

度——計量長短的器具稱為度

量——測定計算容積的器皿稱為量

衡——測量物體輕重的工具稱為衡

中國古代"度量衡"分別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1、釋義

度量衡(dù liàng héng )

度——計量長短的用的器具稱為度,

量——測定計算容積的器皿稱為量,

衡——測量物體輕重的工具稱為衡。

2、簡介

(1)度

長度單位的名稱,產生很早,上古時都是以人身體的某個部分或某種動作為命名依據的,例如寸、咫、尺、丈、尋、常、仞等都是。

(2)量

量器是封建社會計量農產品多少的主要器具,因此容量的計量產生最早,它的單位名稱也最複雜。在《左傳》、《周禮》、《儀禮》、《爾雅》等經典著作中都有關於容量單位的記載,其專用名稱有公升、鬥、斛、豆、區、釜、鐘以及溢、掬等。

(3)衡

很早以來,銖、兩、斤、鈞、石五者都用作重量的單位。

5樓:匿名使用者

計量長短、容積、輕重的統稱。

度是計量長短,

量是計量容積,

衡是計量輕重。

度量衡的發展大約始於父系氏族社會末期。傳說黃帝「設五量」,「少昊同度量,調律呂」。度量衡單位最初都與人體相關:

「布手知尺,布指知寸」、「一手之盛謂之掬,兩手謂之溢」。這時的單位尚有因人而異的弊病。《史記·夏本紀》中記載禹「身為度,稱以出」,則表明當時已經以名人為標準進行單位的統一,出現了最早的法定單位。

商代遺址出土有骨尺、牙尺,長度約合16厘公尺,與中等身材的人大拇指和食指伸開後的指端距離相當。尺上的分寸刻劃採用十進位,它和青銅器一樣,反映了當時的生產和技術水平。

春秋戰國時期,群雄並立,各國度量衡大小不一。秦始皇統一全國後,推行「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 ,書同文本」,頒發統一度量衡詔書,制定了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商代牙尺為中國2000多年封建社會的度量衡制奠定了基礎。

古代的「度、量、衡」分別是什麼意思?

6樓:sunny桉藍

計量長短、容積、輕重的統稱.

度是計量長短,

量是計量容積,

衡是計量輕重.

度量衡的發展大約始於父系氏族社會末期.傳說黃帝「設五量」,「少昊同度量,調律呂」.度量衡單位最初都與人體相關:

「布手知尺,布指知寸」、「一手之盛謂之掬,兩手謂之溢」.這時的單位尚有因人而異的弊病.《史記·夏本紀》中記載禹「身為度,稱以出」,則表明當時已經以名人為標準進行單位的統一,出現了最早的法定單位.

商代遺址出土有骨尺、牙尺,長度約合16厘公尺,與中等身材的人大拇指和食指伸開後的指端距離相當.尺上的分寸刻劃採用十進位,它和青銅器一樣,反映了當時的生產和技術水平.

春秋戰國時期,群雄並立,各國度量衡大小不一.秦始皇統一全國後,推行「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 ,書同文本」,頒發統一度量衡詔書,制定了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商代牙尺為中國2000多年封建社會的度量衡制奠定了基礎.

秦朝的度量衡分別指什麼

7樓:蘑菇西餐

秦滅六國後,明令統一度量衡,使長度、容積、重量都有了統一的標準。

根據秦權上自銘所示量值實測折算,秦一斤應為 250 克。秦的量器也已發現多件,經實測一公升為 200 毫公升。至今尚未發現秦尺,但可以通過商鞅銅方公升計算出秦的度值。

統一度量衡的實施通過被刻在或鑄在量器、衡器上,或是刻在銅版上,再嵌在量器、衡器上,作為使用憑證。**製造頒發度量衡的標準器,作為各地製作和檢定的標準。並制定了對度量衡器具定期鑑定的制度。

將 161/5立方寸和 202.15 立方厘公尺進行換算,得出 1 立方寸=12.478 立方厘公尺,進而算出 1 尺=23.

2 厘公尺,這個數值,既是商鞅時的度值,也是秦統一後的度值。

8樓:坑卷

商鞅變法前,秦國各地度量衡不統一。為了保證國家的賦稅收入,商鞅製造了標準的度量衡器,如今傳世之「商鞅量」,上有銘文記有秦孝公監造,「爰積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為公升」。從「商鞅量」中得知,商鞅規定的1標準尺約合今0.

23公尺,1標準公升約合今0.2公升。由量器及其銘文可知,當時統一度量衡一事是十分嚴肅認真的。

商鞅還統一了鬥、桶、權、衡、丈、尺等度量衡。要求秦國人必須嚴格執行,不得違犯。 度同制   戰國時期,各國的度量衡制度和貨幣制度很不一致。

秦統一後,規定貨幣分金和銅兩種:**稱上幣,以鎰(秦制20兩為鎰)為單位;銅錢萬下幣,統一為圓 形方孔,以半兩為單位。金幣主要供皇帝賞賜,銅幣才是主要的流通媒介。

  秦始皇以原秦國的度、量、衡為單位標準,淘汰與此不合的制度。秦廷在原商鞅頒布的標準器上再加刻詔書銘文,或另行製作相同的標準器刻上銘文,發到全國。與標準器不同的度、量、衡一律禁止使用。

在田製上,秦王朝規定6尺(合今230厘公尺)為步,240步為一畝。這一畝制以後沿用千年而不變。

滿意請採納

9樓:匿名使用者

秦朝(度)指的是現代(長度)

秦朝(量)指的是現代(容積)

秦朝(衡)指的是現代(重量)

「度量衡」的度是什麼意思

10樓:匿名使用者

計算(長短等)的器具或單位

11樓:匿名使用者

度量衡制度

我國度量衡制度具有悠久的歷史。它的起源和標準,記載不一。據史書稱,黃帝設立了度、量、衡、裡、畝五個量;舜召集四方君長把各部族的年月四季時辰、音律和度量衡協同起來;夏禹治水使用規矩準繩為測量工具,並以自己的身長和體重作為長度和重量的標準。

這些傳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度量衡的萌芽情況。真正有信物可作佐證的是西周的青銅器銘文,記有「金十寽」、「絲三寽」、「金十勻」的文字。金即銅,「寽」和「勻」是計量的單位名稱。

說明在金屬貨幣出現以前或同時,已經有了計量重量的手段。度量衡的產生,是和人類交換行為的發展分不開的,並且隨著生產力的進步,度量衡也在不斷變化。《禮記》、《周禮》都記載,早在周朝時期就開始推行嚴格的度量衡管理制度,並設定了主管的官職。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頒發了統一度量衡的詔令,由官府監製成套計量標準器,發到全國各地。秦王朝統一的度量衡制為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所沿用,形成了我國計量科學獨特的體系。

歷代度量衡都經歷了不斷演變的過程,即逐漸地由粗糙變成精細,由簡單變成複雜,特別是在器量上經歷了由小變大的過程。這一特點可從唐•李淳風所撰《隋書•律曆志》中得到有力的說明。《隋書•律曆志》列舉了從周到隋的十五種尺,經用晉前尺來作比較後發現,十五種尺的長短雖不相同,但都有由短而長的傾向,從周代到東魏,尺的長度共增長了五寸零八毫。

近人王國維在《論現存歷代尺度》中也指出:「尺度之制由短而長,殆成定例。」其實,這個結論對度量衡各個單位都是適用的,即尺度的演變由短而長,容量的演變由小到大,權衡(重量)的演變由輕而重。

反映在中醫藥處方中,古方的用藥分量,由於歷代度量衡的不斷迭變,以致實際分量與所用度量衡名稱很不一致,同現代相差尤甚。因此我們有必要知道古代度量衡的一些基本知識,並對其變易情況有所了解,以避免混淆古今計量概念。

4.1 古代度量衡命名

「度量衡」名稱源自《書•舜典》「同律度量衡」,《漢書•律曆志》闡明其意,隨後歷代都沿用這個名稱。如果把度量衡這個名詞分開,就有度、量、衡三個量。這種分開來的各個單一量的名稱,系由漢代劉歆的條奏所言「審度」、「嘉量」、「衡權」而確定。

其中「嘉量」又出自《周禮•考工記•桌氏》「嘉量既成,以觀四國」。「審」的意思就是「定」,所謂審度是指用「度」來確定物體的長短。「嘉」的本義是「善」,所謂嘉量是指以量器來量物體的多少時,必須像水平那樣作為標準。

「權」的意思是「重」,「衡」的作用是用「權」來平衡物體的輕重,衡權也就是指權和物形成平衡。下面分別敘述度、量、衡的單位命名。

(1) 度

長度單位的名稱,產生很早,上古時都是以人身體的某個部分或某種動作為命名依據的,例如寸、咫、尺、丈、尋、常、仞等都是。在這些名稱中,尺是長度的基本單位。一尺的長度與一手的長相近,容易識別,所以古時就有「布手知尺」、「尺者識也」等的說法。

此外,仞是量深度的實用單位,並且單獨構成乙個系統。仞與尺的比例關係,一向沒有明確的定數,說一仞為四尺、五尺六寸、七尺、八尺的都有,一般認為是八尺。周代以前的長度單位的名稱,經過《漢書•律曆志》的整理,保留了寸、尺、丈三個,並在寸位以下加一「分」位,丈位以上加一「引」位,都是十進,這就是所謂五度。

長度的小單位,一般都是算數學者使用的。所謂「度長短者,不失毫釐」,只是表示測量時應該具有微小數的精度的意思。《孫子算經》卷上有「蠶所吐絲為忽,十忽為一秒,十秒為一毫,十毫為一厘,十釐為一分」的說法。

這些十退位的分、釐、毫、秒、忽成為算術上專用的小數名稱和長度小單位名稱。到了宋代,把秒改為絲。清末時把長度小單位定到毫位為止。

(2) 量

量器是封建社會計量農產品多少的主要器具,因此容量的計量產生最早,它的單位名稱也最複雜。在《左傳》、《周禮》、《儀禮》、《爾雅》等經典著作中都有關於容量單位的記載,其專用名稱有公升、鬥、斛、豆、區、釜、鐘以及溢、掬等。同長度一樣,周代以前容量單位也是用人的身體計量,以一手所能盛的叫作溢,兩手合盛的叫作掬,掬是最初的基本的容量單位。

《小爾雅•廣量》說「掬四謂之豆」,《左傳•昭公三年》說「四公升為豆」,這兩種說法是相通的,就是說掬也就是公升。公升的本義是「登」、「進」的意思,兩手所盛是基本的容量數,然後從這個數登進,按**有豆、區、釜,按十進有鬥、斛。所以公升(亦即掬)是容量的基本單位。

後來《漢書•律曆志》對容量單位作了系統的整理,命名為龠、合、公升、鬥、斛五量,一合等於二龠,合以上都是十進(宋以後一斛為五斗)。陞是容量的基本單位,鬥和斛則為實用單位。至於《說苑•辨物》雲「十龠為一合」,說法有所不同,可資參考。

附帶提一下石,石本來是重量單位,為一百二十斤,但自秦漢開始,石也作為容量單位,與斛相等。關於容量的小單位,《孫子算經》卷上說:「六粟為一圭,十圭為抄,十抄為撮,十撮為勺,十勺為合。

」這樣,六粟為一圭(一說,十粟為一圭),其餘圭、抄、撮、勺以及合、公升、鬥、斛八個單位,都是十進。這種計算方法,自漢代以後一直都在採用。

(3) 衡

很早以來,銖、兩、斤、鈞、石五者都用作重量的單位。但古時對重量單位的說法複雜不一。例如《孫子算經》卷上:

「稱之所起,起於黍,十黍為一絫(「累」的古字),十絫為一銖,二十四銖為一兩。」《說苑•辨物》:「十粟重一圭,十圭重一銖。

」《說文•金部》:「錙,六銖也。」《淮南子•銓言》高誘注:

「六兩曰錙。」《玉篇•金部》;「鎰,二十兩。」《集韻•質韻》:

「二十四兩為鎰。」等等。「黍」、「粟」、「絫」、「圭」等,都是借用粟黍和圭璧的名稱,實際上早已不用。

「錙」、「鎰」及「鍰」、「釿」等都是借用錢幣的名稱,也早就不用。所以各家說法有種種不同。自《漢書•律曆志》把銖、兩、斤、鈞、石這五個單位命名為五權之後,名稱就比較一致起來,直至唐代都沒有改變。

其進製方法頗值一提:二十四銖為兩,十六兩為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關於使用兩以下的錢、分、釐、毫、絲、忽等小單位,南朝梁•陶弘景《名醫別錄》曾說:

「分劑之名,古與今異,古無分之名,今則以十黍為一銖,六銖為一分,四分成一兩。」唐•蘇敬注云:「六銖為一分,即二錢半也。

」可見自唐代起已把本作為貨幣的「錢」當作重量單位,並且「積十錢為一兩」,但那時分的進製還沒有確定為錢的十分之一。再說分、釐、毫、絲、忽等,原是小數名稱,後從長度借用為重量單位名稱,自宋代開始定為錢的十退小單位。宋代權衡的改制廢棄了銖、絫、黍等名稱,其重量單位名稱自大到小依次為石、鈞、斤、兩、錢、分、釐、毫、絲、忽,其進製方法已如前述。

宋制衡量一直沿用至元明清,很少改易。但有一點須指出,宋元明清之醫方,凡言「分」者,是分釐之「分」,而晉唐時一分則為兩錢半,二者不同。

公共度量是什麼意思,古代的度量衡分別是什麼意思

公共物品公共性的度量 公共物品的公共性到底由哪些因素決定,如何判斷甲物品和乙物品的公共性大小 這就是所謂 公共度量 的研究範疇了 古代的度量衡分別是什麼意思 度量衡 d li ng h ng 度 計量長短的用的器具稱為度,量 測定計算容積的器皿稱為量,衡 測量物體輕重的工具稱為衡。度量衡是指在日常生...

是什麼意思, 和 分別是什麼意思???

是無窮大符號。英國人沃利斯在 算術的無窮大 1655年出版 一書中首次使用將8水平置放成 來表示 無窮大 符號。擴充套件資料 1 無限符號的由來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 arixtote,西元前384 322 認為,無窮大可能是存在的,因為乙個有限量是無限可分的是不能達到極點的,但是無限是世界上公認...

IPQC IQC QC QA分別是什麼意思

ipqc input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中文意思為製程控制,是指產品從物料投入生產到產品最終包裝過程的品質控制。iqc的英文全稱為 in ing quality control,意思為來料質量控制。qc是英文quality control的縮寫,中文 質量控制 qa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