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說學後感作文如何尊師重道師說學後感作文500字如何尊師重道

2021-03-06 22:37:27 字數 5907 閱讀 6966

1樓:後幾周

五千年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光輝燦爛。從古自今,中國這片有著悠久歷史的土地上,產生了多少教育學家。

中國是乙個有著「禮儀之邦」的大國,而敬師卻是中華傳統美德,必不可少的一點。尊師重道,更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的乙個重要規範。

孔子.孟子.莊子.老子.曾子.荀子,這些古代被人們尊敬的教育家,也成為了現代人人皆知的優秀教師。

尊師重道的美德不久久限制於過去,在現代,尊師重道的美德更加得以發揚。

***.李大釗.***.**等等這些老革命家都是尊師重道的典範。

現在,人們尊師重道的越來越多。

宋代的蘇軾曾說過:「斯文有傳,學者有師。」蘇軾對老師,可見是多麼尊重。

古往今來,尊師重道早已成為傳統了,並且代代相傳。

說點實際的吧。

剛過去的乙個月的教師節,你送給老師什麼呢?哪怕是一張親手做的賀卡,也讓老師感到溫暖和欣慰。

快臨近的月考,你能考出什麼成績呢?乙個好的成績,回報予老師,那麼老師會更加開心,興奮——要知道,送什麼禮物都不如乙個好成績來的好。

現代偉大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更加成為了大家教育的典範。他的教育理念更加令人尊重。

在這兒,我希望大家可以成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繼承人,弘揚民族精神,讓文明之風永遠在華夏的大地上吹拂。

篇二韓愈的《師說》雖說是二千多年前所作的,但它所含的「尊師重道」之意在當今社會仍然十分有用。

「尊師重道」實際上說講的只是乙個道理,那就是怎樣使自己具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這個「道」字講的是「孔孟之道」、「仁義之道」,這與我們現在所講的道理不同。所以我認為首先要對「尊師重道」的意義有乙個重新認識。

我們現在往往只重視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而忽略了對自身修養及為人之理的學習及培養,造成了一些人的學習觀念產生了偏差。我認為人學習,首先就是要學習「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理,其次才是如何去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這是十分重要的觀點變化,只有這樣,才能更容易的去掌握一些知識。

因為這會幫助我們重新去審視學習的目的與方法,做到事半功倍,達到理想的目標。

另外,老師的教育也是不可分離的一部分。韓愈所認為的老師是「傳道授業解惑」的,而非「受之書習其句讀」的。也就是說,必須以傳授為人之道為首要目標,其次才是傳授專業知識。

而現在的老師有一部分只是以傳授專業知識為主,毫不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忽略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的教育。造成了部分學生缺乏這一方面的教養而美中不足甚至遺憾終生。

古人的觀點有大部分是十分可用的,對我們的人生會產生重大的意義,但是我們往往忽略了這一方面的修養,認為是不足以實用的。其實這是錯誤的觀點,是致命的,因為這會使我們改變自己的一生。不同的人生目標,不同的學習方式都是造成每個人結局不同的原因。

而形成以上不同的原因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所以,我認為必須「尊師重道」。

2樓:my冷暖自知

三教聖人無不有師,千古帝王無不有師。當此普度之機,既有掌教祖師,也有傳道恩師。父母生我之身,不能了我生死。

**傳我大道,才能救我性命。**之恩情更重於父母之恩情,不敬**就是忘恩負義,忘恩負義之徒如何能成道?尊敬師傅是敬其有道,就是**年紀小於我,才學不及我,功名不如我,言詞不勝我,形象不如我,但你既然拜他為師,就要尊之敬之。

若**年紀大,才學高,功名有,言語、形象皆可佩服,則尊之敬之更不用說。 尊敬**有幾個方面:一是要誠心誠意,不可欺瞞**;二是要說話謹慎,不可衝撞**;三是要禮貌周到,不可輕慢**。

三者之外,更要聽**吩咐,凡事只可遵命,不可違命。有能辦、應辦之事,接受**交代之後,要不辭勞苦,竭力去做,做不到的事也要盡心盡力去做。自己如有過錯,應遵**勸誡。

如犯規矩,**責備,更要低聲下氣,虛心受教,知過必改,切莫暗地埋怨。就是**有差錯之時、誤責之處,也不可生氣爭辯,久後**自明。 平時迎接**到了,飲食須要清潔供養,疾病須要小心服侍,**有為難著急之事要錢使用,也要量力資助。

至於衣服鞋襪等生活用品,也要量力資助。無力者從儉,不論錢財東西多少,只要誠敬供奉。大的尊師行為,替**辦道場,接引原人,安頓道場,盡心盡力,勤勤懇懇,做出尊師榜樣,使人都知尊師,那功勞就大了。

其次或奔走幫忙,或言語扶持,總要顧住道中大義,顯得道中好處,這都是尊師之事。若遇魔考,先要保全**,護持師尊。**未免沒有過錯,有大意之處,也不妨於背後委婉相勸。

若勸之不從,也要自己謹守規矩,而不照他行為去學,但也不得當面頂撞,揚師之短,彰已之長。 為師的好歹自有上天鑑察,與你後學無幹。只要你自己真好,**即使壞了事也連累不到你。

只管尊師到底,重道到底,神必記功,斷不虧你。況且**既為**,辦了多年道場,度了多少原人,經了多少魔考,根基緣分總在你後學之上,未必真有壞事。而所謂壞事多屬於道聽途說或者誤會,未必真有其事。

作為後學者,正應當按情理替**想一想,怎能肆意誹謗**、自招欺師大罪?想想**先前度你之時,千言萬語,苦心叮囑,恨不得一年半載就把你帶到天堂。師恩浩蕩,你怎能輕信謠言,誹謗**呢?

你們後學自初入門,依法行持,久之孽債上身,染上疾病,漸漸鬆懈,就把大道看輕了。輕道必然輕師,輕師必然欺師。現在道門中人欺師者不少,如不速改,終將墮落。

有因受責備、忍耐不住而欺師的;有搶功奪果、說**偏心而欺師的;有貪圖錢財、騙取錢財而欺師的;有性情高傲、脾氣怪僻而欺師的;有心術狡詐、搬弄是非而欺師的;有私謀不遂、暗生怨恨而欺師的;有希圖外賞、改投他人而欺師的;有假言哄騙、裝模作樣而欺師的;有受魔考、心生退悔而欺師的;……種種欺師叛道行為說之不盡。 總而言之,欺師則欺心,欺心則欺天,欺天則必遭天譴。修道人定要一心重道,一心尊師。

聽**言,依**行,靠得**,定然沾得**的光,報得**的恩。目前群魔並出,紛紛亂亂,鬧得世人頭昏眼花,也不知誰真誰假,全要靠自己**指點,指示道魔旁正,才不至於自誤前程。有真師即有真根,有真根即有真祖。

師之所靠者正是真根、真祖,依其祖必歸其根,歸其根必尊其師。若不尊師則必然無師,無師即無根,無根即無祖,無祖則不能返本還原。 只有一件,**不幸為冤孽所使,信邪投魔背叛了天命,滅了祖根,則斷乎不可相從。

能勸者應力勸**歸正,不能勸者聽其入魔,切不可徇其平日恩情而將就。生死大事要緊,只可隨師上天堂,不可跟師下地獄。若遇此等**,勸之不成,無可奈何,則應另訪明師,認祖歸根。

若是無路可訪,無師可尋,則只可閉門修已,依法而行,上天自有照顧,將來也能返本還原。

師說讀後感400字

3樓:匿名使用者

老師,尊稱傳授文化、技術的人,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學習的人。老師一詞最初指年老資深的學者,後來把教學生的人也稱為「老師」。《師說》中:「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老師,是學生的學習引路人,生活指導者,人生方向標。

我國有悠久的尊師重道的傳統,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師」的說法。《呂氏春秋·尊師》雲:「生則謹養,死則敬祭,此尊師之道也。」中國古代教師的稱謂很多,其中尊稱有以下五種:

老師:原是宋元時代對地方小學教師的稱謂。金代文學家元好問《示侄孫伯安》詩云:

「伯安入小學,穎悟非凡貌。屬句有夙性,說字驚老師。」後專指學生對教師的尊稱,一直沿用至今。

西席、西賓:由來是這樣的:漢明帝劉莊為太子時,拜桓榮為師,登皇位後,對桓榮仍十分尊敬,常到桓榮住的太常府內,聽桓榮講經。

漢代席地而坐,室內坐次以靠西牆(西邊),面向東方為尊。漢明帝給桓榮安排坐西南面東的坐席,表示對啟蒙老師的尊敬,從此,「西席」便成了對教師的尊稱,也稱西賓。

師長:是古時候對教師的尊稱之一。《韓非子·五蠹(音度)》:「有不才之子……師長教之弗為為變。」

山長:源於《荊相近事》。五代時,蔣維東隱居衡嶽,以講學為主,受業者眾多,尊稱蔣維東為「山長」。

此後,山中書院中的主講教師亦稱為「山長」。久而久之,「山長」成為對教師的一種尊稱。

怎樣尊師重道

4樓:匿名使用者

尊師重道方面

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

意思是:愛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對別人的老人不好;敬愛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別人的老人。出自《孝經。天子章》

不師者,廢學之漸也。

意思是:不向老師學習,這等於開始漸漸地放棄對學問的追求。出自《呂衡州文集•與族兄皋請學春秋書》。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

意思是:國家想要振興,必須尊敬教師,重視傳授專長技術的師傅。出自《苟子》。

古之學者必有師。

意思是:古來學習的人必須有老師教導。出自韓愈《韓昌黎集•師說》。

疾學在於尊師。

意思是:要很快學得知識才幹,首先在於尊敬老師。出自《各氏春秋•勸學》。

君子隆師而親友。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尊敬老師並和善地對待朋友。出自「《荀子•修身篇》。

君子之學也,說義必稱師以論道,聽從必盡力以光明。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研究學問、說明道理時必稱老師是如何教導的,並努力發揚光大。出自《呂氏春秋》卷四《尊師》。

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

意思是:重視教育是建國的根本,培養人才是治理國家的首要任務。出自《朱舜水集•勸興》。

人不可以不就師矣。

意思是:人不能沒有老師指導學習。出自(漢)王符《潛夫論•讚學》。就:靠近。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意思是:人不是生下來就有知識的,怎能沒有疑難問題呢?有了疑問不向老師請教,最後還是不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出自〔唐〕韓愈《師說》。

人冀子孫賢,而不敬其師,猶欲養身而反損其衣食也。

意思是:人希望自己的子孫有作為,卻不知道重視老師的作用,這就好比想保養自己的身體。但又不穿衣,不吃飯似的。

出自(清)王卓《今世說》卷一。冀:希望。

敬:重視;人雖有性質美而心辨知,必將求賢師而事之,擇良友而友之。

意思是:人即使本質很好,又有聰明才智,但也要向老師學習,這擇高尚的朋友互相幫助。出自《荀子•性惡》。辨:慧。

若要好,問三老。

意思是:要想把事情辦好,要向有經驗的老年人請教。見於(明)唐海《中山狼》第三出。

師以質疑,友以折疑。師友者,學問之資也。

意思是:拜師解答疑難,交友辨析疑難,師、友對做學問很有幫助。出自(清)李惺《西漚外集•冰言補》。

師友貴隆親,古學當自反。

意思是:師友之間貴在尊敬和親熱,考察古代文化應當反躬自問。出自(宋)劉過《湖學別蘇召叟》。

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敬學。

意思是:教師得到敬重,然後知識才有較高的地位,百姓才能重視學問。出自(漢)韓嬰《韓詞外傳》。

師者,人之模範也。

意思是;當老師的人,是人們學習的榜樣。出自(漢)楊雄《法言•學行》。

師哉!師哉!桐子之命也。

意思是:老師呀老師,簡直是兒童的生命,致力於求學,不如下功夫去找尋好的老師。出自(漢)楊雄《法言•學行》。

師道立則善人多。

意思是:形成尊師重教的風氣,則具有良好行為的人就多。出自《海瑞集•贈陳元山任古田司訓序》。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個人同路走,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師長的人。我選擇他們的優點加以學習,把他們的缺點作為自己的借鑑而改掉。出自《論語•述而》。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

意思是:善於學習的人,不用老師費大勁就能收到雙倍的效果,並感謝老師的功勞;不善於學習的人,老師辛勤地教,結果卻事倍功半,他不檢查自己,反而埋怨老師。出自《禮記•學記》。

逸:安逸;輕鬆。庸:

功勞。為學莫重於尊師。

意思是:學習最主要的是尊重老師。出自(清)譚嗣同《劉陽算學館增訂章程》。

務學不如務求師。

意思是:努力求學不如努力找位好老師。出自(漢)楊雄《法言•學行篇》。

學貴得師,亦貴得友。

意思是;學習要有老師講授,也要有朋友間的切磋。出自(明)唐甄《潛書•講學》。

學莫便乎近其人。

意思是:為學之道,再沒有比接近良師更便利的了。出自《荀子•勸學》。

尊人共客語,側立在傍聽。莫相前頭鬧,喧亂作亞鳥鳴。

意思是:長輩同客人說話,應站在旁邊聽,不要跑到人前去嬉鬧喧叫。出自《全唐詩補逸》卷二(王梵志詩)。

擇師,不可不慎也。

意思是:選擇老師不可不慎重。出自《禮記•學記》。

如何看待高中老師說的「就往死裡學」

原句應該死,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存在片面性。學習固然重要,身體更重要。看待高中老師說的 就往死裡學 就當做是對我們的希望吧。這種老師把學習看的太重要,說這句話時在給學生施加壓力,我覺得並不好。這樣的老師是負責人的老師,希望將來能有出息,歸根結底學習還是為自己學的。老師這...

怎麼把作文寫出畫面感如何寫出優秀的作文

文字不是影像,想在讀者腦中勾勒出出極強的畫面感,最好的方法就是提煉特徵,找出最引人注目的那一點,給人予強烈的衝擊,剩下的細枝末節就都不重要了.比如 侯營長有個桔皮大鼻子,鼻子上附帶一張臉,臉上應有盡有,並未給鼻子擠去眉眼,鼻尖生幾個酒刺,像未熟的士多啤梨,高聲說笑,一望而知是位豪傑.錢鍾書 圍城 雖...

如何培養中學生的集體責任感,淺談如何培養學生集體責任感

心理學告訴我們 中學生的自我意識逐漸發展,集體觀念正在形成,但道德知識水平還比較低,辨別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還不強,對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準則雖然知道一些,但往往還不能自覺執行,因此做事缺乏責任心。那麼,中學生的集體責任感如何培養呢?1 創設行為實踐的環境 教學實踐經驗告訴我們 學生的責任感一定要在具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