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勤儉的典型事例

2021-03-06 22:35:24 字數 5237 閱讀 3058

1樓:阿沾

1、朱元璋

朱元璋的故鄉鳳陽,還流傳著四菜一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蔔韭菜,著實甜香;小蔥豆腐,意義深長,一清二白,**心慌。」

朱元璋給皇后過生日時,只用紅蘿蔔、韭菜,青菜兩碗,小蔥豆腐湯,宴請眾**。而且約法三章:今後不論誰擺宴席,只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貸。

2、季文子

季文子出身於三世為相的家庭,是春秋時代魯國的貴族、著名的外交家,為官30多年。 他一生儉樸,以節儉為立身的根本,並且要求家人也過儉樸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樸素整潔, 除了朝服以外沒有幾件像樣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車馬也極其簡單。

見他如此節儉,有個叫仲孫它的人就勸季文子說:你身為上卿,德高望重,但聽說 你在家裡不准妻妾穿絲綢衣服,也不用糧食喂馬。

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飾,這樣不是顯得太寒酸,讓別國的人笑話您嗎?這樣做也有損於我們國家的體面,人家會說魯國的上卿過 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日子啊。您為什麼不改變一下這種生活方式呢?

這於己於國都有好處,何樂而不為呢?

季文子聽後淡然一笑,對那人嚴肅地說:我也希望把家裡布置得豪華典雅,但是看 看我們國家的百姓,還有許多人吃著粗糙得難以下嚥的食物,穿著破舊不堪的衣服,還有 人正在受凍挨餓;想到這些,我怎能忍心去為自己添置家產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

而我則妝扮妻妾,精養糧馬,這**還有為官的良心!況且,我聽說乙個國家的國強與光榮, 只能通過臣民的高潔品行表現出來,並不是以他們擁有美豔的妻妾和良驥駿馬來評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議呢廣這一番話,說得仲孫它滿臉羞愧之色,同時也使得他 內心對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後,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簡樸,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裡的馬匹也只是用穀糠、雜草來餵養。

3、蘇軾之房梁掛錢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21歲中進士,前後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間他總是注意節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公元2023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

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畫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乙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准剩餘,不准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乙個竹筒裡,以備意外之需。

4、趙匡胤

趙匡胤教女儉樸 "天上神仙府,人間帝王家"。作為一國之主皇帝應該說是人間最富有的,金銀財寶任其享用。可是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卻不但生活儉樸,反對奢侈浪費,還嚴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講究儉樸。

5、勤儉節約的民間故事

有這麼乙個民間故事:從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著乙個叫吳成的農民,他一生勤儉持家,日子過得無憂無慮,十分美滿。相傳他臨終前,曾把一塊寫有「勤儉」兩字的橫匾交給兩個兒子,告誡他們說:

「你們要想一輩子不受飢挨餓,就一定要照這兩個宇去做。」

後來,兄弟倆分家時,將匾一鋸兩半,老大分得了乙個「勤」字,老二分得乙個「儉」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懸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穀豐登。然而他的妻子卻過日子大手大腳,孩子們常常將白白的饃饃吃了兩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裡就沒有一點餘糧。

老二自從分得半塊匾後,也把「儉」字當作「神諭」供放中堂,卻把「勤」字忘到九霄雲外。他疏於農事,又不肯精耕細作,每年所收穫的糧食就不多。

儘管一家幾口節衣縮食、省吃儉用,畢竟也是難以持久。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倆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將「勤」「儉」二字踩碎在地。

這時候,突然有紙條從窗外飛進屋內,兄弟倆連忙拾起—看,上面寫道:「只勤不儉,好比端個沒底的碗,總也盛不滿!」「只儉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窮挨餓!」

兄弟倆恍然大悟,「勤」「儉」兩字原來不能分家,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訓以後,他倆將 「勤儉持家」四個字貼在自家門上,提醒自己,告誡妻室兒女,身體力行,此後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

2樓:匿名使用者

李綱過生日

古人云:「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勤儉節約是國人的一種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小到乙個人、乙個家庭,大到乙個國家、整個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可以說修身、齊家、治國都離不開勤儉節約,諸葛亮把「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作為「修身」之道;朱子將「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當作「齊家」的訓言;***以「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為「治國」的經驗。

幾個故事希望有用

朱元璋的故鄉鳳陽,還流傳著四菜一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蔔韭菜,著實甜香;小蔥豆腐,意義深長,一清二白,**心慌。』朱元璋給皇后過生日時,只用紅蘿蔔、韭菜,青菜兩碗,小蔥豆腐湯,宴請眾**。

而且約法三章:今後不論誰擺宴席,只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貸。

有這麼乙個民間故事:從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著乙個叫吳成的農民,他一生勤

儉持家,日子過得無憂無慮,十分美滿。

相傳他臨終前,曾把一塊寫有「勤儉」兩字的橫匾交給兩個兒子,告誡他們說:「你

們要想一輩子不受飢挨餓,就一定要照這兩個宇去做。」後來,兄弟倆分家時,將匾一鋸

兩半,老大分得了乙個「勤」字,老二分得乙個「儉」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懸

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穀豐登。然而他的妻子卻過日子大手大腳,

孩子們常常將白白的饃饃吃了兩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裡就沒有一點餘糧。

老二自從分得半塊匾後,也把「儉」字當作「神諭」供放中堂,卻把「勤」字忘到九

霄雲外。他疏於農事,又不肯精耕細作,每年所收穫的糧食就不多。儘管一家幾口節衣縮

食、省吃儉用,畢竟也是難以持久。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

他倆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將「勤」「儉」二字踩碎在地。

這時候,突然有紙條從窗外飛進屋內,兄弟倆連忙拾起—看,上面寫道:「只勤不儉,

好比端個沒底的碗,總也盛不滿!」「只儉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窮挨餓!」兄弟倆恍

然大悟,「勤」「儉」兩字原來不能分家,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訓以後,他倆將

「勤儉持家」四個字貼在自家門上,提醒自己,告誡妻室兒女,身體力行,此後日子過得

一天比一天好。

季文子的故事

季文子出身於三世為相的家庭,是春秋時代魯國的貴族、著名的外交家,為官30多年。

他一生儉樸,以節儉為立身的根本,並且要求家人也過儉樸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樸素整潔,

除了朝服以外沒有幾件像樣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車馬也極其簡單。

見他如此節儉,有個叫仲孫它的人就勸季文子說:「你身為上卿,德高望重,但聽說

你在家裡不准妻妾穿絲綢衣服,也不用糧食喂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飾,這樣不是顯

得太寒酸,讓別國的人笑話您嗎?這樣做也有損於我們國家的體面,人家會說魯國的上卿過

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日子啊。您為什麼不改變一下這種生活方式呢?這於己於國都有好處,何

樂而不為呢?」

季文子聽後淡然一笑,對那人嚴肅地說:「我也希望把家裡布置得豪華典雅,但是看

看我們國家的百姓,還有許多人吃著粗糙得難以下嚥的食物,穿著破舊不堪的衣服,還有

人正在受凍挨餓;想到這些,我怎能忍心去為自己添置家產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

而我則妝扮妻妾,精養糧馬,這**還有為官的良心!況且,我聽說乙個國家的國強與光榮,

只能通過臣民的高潔品行表現出來,並不是以他們擁有美豔的妻妾和良驥駿馬來評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議呢廣這一番話,說得仲孫它滿臉羞愧之色,同時也使得他

內心對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後,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簡樸,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裡

的馬匹也只是用穀糠、雜草來餵養。

賣狗嫁女

東晉有個大官叫吳隱之,他幼年喪父,跟母親艱難度日,養成了勤儉樸素的習慣。做官後,他依然厭惡奢華,不肯搬進朝廷給他準備的官府,多年來全家只住在幾間茅草房裡。後來,他的女兒出嫁,人們想他一定會好好操辦一下,誰知大喜這天,吳家仍然冷冷清清。

謝石將軍的管家前來賀喜,看到乙個僕人牽著一條狗走出來。管家問道:「你家小姐今天出嫁,怎麼一點籌辦的樣子都沒有?

」僕人皺著眉說:「別提了,我家主人太過分節儉了,小姐今天出嫁,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準備。我原以為這回主人該破費一下了,誰知主人竟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這條狗賣掉,用賣狗的錢再去置辦東西。

你說,一條狗能賣多少錢,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兒也比我家主人氣派啊!」管家感嘆道:「人人都說吳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來真是名不虛傳。

」房梁掛錢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21歲中進士,前後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間他總是注意節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公元2023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畫開支:

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乙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准剩餘,不准超支。

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乙個竹筒裡,以備意外之需。

3樓:匿名使用者

從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著乙個叫吳成的農民,他一生勤

儉持家,日子過得無憂無慮,十分美滿。

相傳他臨終前,曾把一塊寫有「勤儉」兩字的橫匾交給兩個兒子,告誡他們說:「你

們要想一輩子不受飢挨餓,就一定要照這兩個宇去做。」後來,兄弟倆分家時,將匾一鋸

兩半,老大分得了乙個「勤」字,老二分得乙個「儉」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懸

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穀豐登。然而他的妻子卻過日子大手大腳,

孩子們常常將白白的饃饃吃了兩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裡就沒有一點餘糧。

老二自從分得半塊匾後,也把「儉」字當作「神諭」供放中堂,卻把「勤」字忘到九

霄雲外。他疏於農事,又不肯精耕細作,每年所收穫的糧食就不多。儘管一家幾口節衣縮

食、省吃儉用,畢竟也是難以持久。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

他倆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將「勤」「儉」二字踩碎在地。

這時候,突然有紙條從窗外飛進屋內,兄弟倆連忙拾起—看,上面寫道:「只勤不儉,

好比端個沒底的碗,總也盛不滿!」「只儉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窮挨餓!」兄弟倆恍

然大悟,「勤」「儉」兩字原來不能分家,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訓以後,他倆將

「勤儉持家」四個字貼在自家門上,提醒自己,告誡妻室兒女,身體力行,此後日子過得

一天比一天好。

中國古代鐘錶排名,中國古代兵器排名。

圭 讀作gu 日晷 沙漏 火計時 燭光計時 圭 讀作gu 表是一種既簡單又重要的測天儀器,它由垂直的表 一般高八尺 和水平的圭組成。它利用了立竿見影的道理來測量日影長度。主要功能是測定冬至日所在,並進而確定回歸年長度。此外,通過觀測表影的變化可確定方向和節氣。日晷 讀作gu 又稱 日規 是我國古代利...

中國古代墓葬的方式中國古代墓葬的方式?

獨特的墓葬形式 中國墓葬的形式很多。一般來說,人死後用棺材殮身或者直接埋入土中,這屬於墓葬或土葬。但很多少數民族有一些奇特的喪葬形式。比如說 巴人懸棺 葬。藏族的人死後,依經濟和社會地位不同,採用 水葬 火葬 土葬或塔葬等形式。普通人都採用 塔葬只對高僧,是將大師們的法體經過防腐處理放入塔內或將骨灰...

中國古代文論選讀,中國古代文論研究和中國古代文論選讀一樣嗎

古人關於文學的看法抄 包括文學本原論 文與道 文體論 文學風格論 文學創作論 文學發展觀 文學鑑賞和文學批評觀等方面。將上述思想用中國文學批評史來指稱,似乎不妥。文學批評只是文藝學的乙個分支,它是在一定理論指導下,以作品為中心,以一切具體的文學現象為物件的解釋評價活動。文學批評史似應主要評述古人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