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歸納詩歌思想內容,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情感

2021-03-06 02:07:01 字數 6248 閱讀 5358

1樓:匿名使用者

通過作者描寫的有吏夜捉人 連老婦也被抓 揭露了官吏的殘暴,朝廷的昏庸無能 烘托出戰爭的慘烈 體現出作者憂國憂民,關心民生的思想感情

2樓:百度使用者

文章寫了差役趁夜捉人,最後老婦人被抓的故事。關於這首詩的主旨有兩點﹕一、這首詩固然通過石壕吏乘夜捉人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殘暴,但最主還是反應「安史之亂」引起的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沉重災難。

二、作者並不反對平定「安史之亂」,因為「安史之亂」不平,國家就不會安息,所以又是對「老婦人」慨然赴國難這種精神的褒揚。這也反映了杜甫思想上的深刻矛盾。表現了安史之亂給百姓帶來的痛苦!

《石壕吏》是一首傑出的現實主義的敘事詩,寫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徵兵,連年老力衰的老婦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殘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對安史之亂中人民遭受的苦難深表同情。藝術上,精煉是這首詩的一大特點,把抒情和議論寓於敘事之中,愛憎分明。場面和細節描寫自然真實。

善於裁剪,中心突出。

3樓:匿名使用者

石壕吏中寫了「安史之亂」給人們帶來的痛苦,表達了作者對戰爭給老百姓帶來災難的悲傷,對老婦勇於承擔苦難的同情,又希望平定戰爭,他的思想感情是很矛盾的

4樓:光的世界

通過詩中的描寫:有吏夜捉人 ;連老婦也被抓, 揭露了官吏的殘暴,朝廷的昏庸無能 烘托出戰爭的慘烈 體現出作者憂國憂民,關心民生的思想感情 。

5樓:哦也卡卡無敵

對老婦的憐憫,對時局的憤慨

6樓:匿名使用者

同情百姓疾苦、含蓄的揭露了差吏的殘暴

7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詩人感時傷世思念親人的情感。

8樓:刑夏英從霜

因為「安史之亂」不平!

《石壕吏》是一首傑出的現實主義的敘事詩。藝術上,揭露了官吏的殘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把抒情和議論寓於敘事之中。善於裁剪,對安史之亂中人民遭受的苦難深表同情、作者並不反對平定「安史之亂」,中心突出,寫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徵兵。

場面和細節描寫自然真實,所以又是對「老婦人」慨然赴國難這種精神的褒揚。這也反映了杜甫思想上的深刻矛盾,但最主還是反應「安史之亂」引起的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沉重災難,國家就不會安息。二,愛憎分明,精煉是這首詩的一大特點,最後老婦人被抓的故事文章寫了差役趁夜捉人,連年老力衰的老婦也被抓服役的故事。

關於這首詩的主旨有兩點﹕

一、這首詩固然通過石壕吏乘夜捉人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殘暴。表現了安史之亂給百姓帶來的痛苦

9樓:城涵陽從筠

《石壕吏》是一首傑出的現copy實主義的敘事詩,寫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徵兵,連年老力衰的老婦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統治知者的殘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引起的道戰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石壕吏》體現了作者憂國憂民,關心民生的思想感情。

杜牧的清明詩表達了詩人的什麼樣的思想情感

10樓:不起眼的小過客

表達了詩人心裡的落寞與深深的思念之情。

出自:《清明》是唐代文學家杜牧的詩作。此詩寫清明春雨中所見,色彩清淡,心境淒冷,歷來廣為傳誦。

第一句交代情景、環境、氣氛;第二句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的淒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第四句寫答話帶行動,是整篇的精彩所在。

原文: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譯文: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

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此詩首見於南宋初年《錦繡萬花谷》註明出唐詩,後依次見於《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明託名謝枋得《千家詩》、清康熙《御選唐詩》。《江南通志》載:杜牧任池州刺史時,曾到過杏花村飲酒,詩中杏花村指此。

附近有杜湖、東南湖等勝景。

賞析:清明時節,天氣多變,有時春光明媚,花紅柳綠,有時卻細雨紛紛,綿綿不絕。首句「清明時節雨紛紛」寫出了「潑火 雨」的特徵。次句「路上行人欲斷魂」寫行路人的心境。

「斷魂」,指內心十分淒迷哀傷而 並不外露的感情。這位行人為何「欲斷魂」呢?因為清明在我國古代是個大節日,照例該家人團聚,一起上墳祭掃,或踏青遊春。

現在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 地方趕路,心裡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濕,心境就更加淒迷紛亂了。 如何排遣愁緒呢?

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近找個酒家,一來歇歇腳,避避雨;二來飲點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驅散心中的愁緒。於是他問路了:「借問酒 家何處有?」

問誰,沒有點明。末句「牧童遙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語,又補充說明上句問的物件。牧童的回答以行動代替語言,行人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

只見在一片紅杏盛開的樹梢,隱隱約約露出了乙個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標幟)。詩到這裡戛然而止,至於行人如何聞訊而喜,興奮地趕上前去。

找到酒店飲上幾杯,獲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滿足等等,都留待讀者去想象。 由於這首詩的廣泛流傳,「杏花村」三字在後世便成了酒家的雅號。

作者介紹: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1]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最終官居中書舍人。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

其詩英髮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11樓:活寶檸檬的心酸

杜牧的《清明》詩:表達了詩人心裡的落寞與深深的思念之情,詩人通過描述清明時節的所見所聞,觸景傷懷來表達自己的內心。

原文:《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譯文:江南的清明時節細雨紛紛揚揚到處飄灑,路上羈旅的行人每個都是落魄斷魂。借問當地之人**有買酒澆愁的地方?牧童含笑遙指杏花山村。

12樓:匿名使用者

用優美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一幅活靈尖現的雨中問路圖。借清明時的景物抒發自己思鄉的內心。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獨自在外的人在節日時是倍加想家的。

13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詩人的愁苦情緒和對逝去親人的思念之情

14樓:王文濤

表達了詩人想念家鄉和不能給祖先辦喪事,只能用喝酒解悶的思想感情

15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的詩意,抒發了旅人感傷、憂愁之深以及些許安慰,希望的情懷。

16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詩人,獨自在外面思念家鄉的情感

17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詩描寫清明時節,行路之人在濛濛細雨中孤身上路的苦悶。後兩句通過一問一答,把詩情推向高潮,使詩中行人的愁苦思緒一下子轉變為要繼續前行的振奮心態。

18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明明知道見不到卻還想要見一面得複雜情感

19樓:匿名使用者

思念家鄉及故人想借酒抒發感情

20樓:匿名使用者

悲傷的思想感情,從12兩句詩中看出來欲斷魂

21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詩人傷心的情感

22樓:翟覓河

表達了詩人思念家鄉家人的思想感情。

23樓:李魯沛

他阿拉布局闊腿褲龍頭痛我想哭

24樓:張衛華是最棒的

ub%ghhdjdhd「dhehhehrhehhehehejhebdyhdheuu

《石壕吏》歸納詩歌思想內容,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情感

25樓:匿名使用者

《石壕吏》是一首傑出的現實主義的敘事詩,寫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徵兵,連年老力衰的老婦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殘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引起的戰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石壕吏》體現了作者憂國憂民,關心民生的思想感情。

石壕吏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6樓:sujiawu殺

表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的思想感情。

《石壕吏》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為「三吏三別」之一。這首詩通過作者親眼所見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統治者的殘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引起的戰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此詩在藝術上的一大特點是精煉,把抒情和議論寓於敘事之中,愛憎分明。場面和細節描寫自然真實,善於裁剪,中心突出,風格明白曉暢又悲壯沉鬱,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典範之作。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為平息安史之亂,郭子儀、李光弼等九位節度使,率兵20萬圍攻安慶緒所佔的鄴郡(今河南安陽),勝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於史思明派來援軍,加上唐軍內部矛盾重重,形勢發生逆轉,在敵人兩面夾擊之下,唐軍全線崩潰。

郭子儀等退守河陽(今河南孟州),並四處抽丁補充兵力。乾元二年(759)春,杜甫由左拾遺貶為華州司功參軍。他離開洛陽,歷經新安、石壕、潼關,夜宿曉行,風塵僕僕,趕往華州任所。

所經之處,哀鴻遍野,民不聊生,這引起詩人感情上的強烈震動。他在由新安縣西行途中,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於是就其所見所聞,寫成這首詩。

27樓:now尛晴

石壕吏》是唐代詩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別」之一,這首五言古詩,通過作者親眼所見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統治者的殘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引起的戰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28樓:班門弄斧

體現了作者討厭戰爭,殘酷的戰爭破壞了家庭。揭示當時社會的混亂不堪和官吏的肆無忌憚。突出了作者對於社會混亂的不滿,但有求助無緣,從中表達了作者對於普通百姓的深切感慨和對老婦人一家的同情。

29樓:百度使用者

《石壕吏》是杜甫一首敘事詩,通過一家人在安史之亂的悲慘的遭遇,真實地反應了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災難,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我第一次,請大家多多包涵。

30樓:辣媽菲菲

八年級下冊第24課《石壕吏》講解。梳理課文知識點,感受憂國憂民情懷。

31樓:飛哥雷雨

通過作者親眼所見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統治者的殘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引起的戰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32樓:匿名使用者

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是深重的,但深明大義的人民卻強忍悲痛而同仇敵愾,勇於為國分憂。

33樓:成成林林

對當政的痛恨,對美好的嚮往,但卻無力回天的心情

34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作者愛國愛人民的情感

35樓:匿名使用者

石壕吏相當於現在的村長,現在村長的水準也高不到哪兒去,杜甫真是一位偉大的預言家

請概述石壕吏的思想內容並說明詩歌流露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36樓:佳人醉月

通過作者描寫的有吏夜捉人 連老婦也被抓 揭露了官吏的殘暴,朝廷的昏庸無能 烘托出戰爭的慘烈 體現出作者憂國憂民,關心民生的思想感情

《石壕吏》一詩表現了杜甫怎樣的思想情感?

37樓:匿名使用者

同情貧苦人民。厭惡統治者的殘暴。

38樓:匿名使用者

詩人寫出了這些普通人樸實無華卻可歌可泣的精神世界,令後人讀之不免一灑"千秋之淚"。杜甫投宿石壕村,正碰上官吏捉人充軍。詩歌用素描的手法,清晰如畫地再現了詩人的這次親身見聞。

敘而不議,這是杜甫此類詩的特點。詩人的感情融會在平實的敘述之中,耐人尋味。一面是"夜捉人"的悍吏,一面是"逾牆走"的老翁,這是多麼不平常的時期!

"吏呼一何怒"與"婦啼一何苦"的對比令人驚心。而老婦的陳辭,更是催人淚下。就是這樣一位老婦,竟然真的被帶走了。

這或許是那位老翁"逾牆"時不曾料到的吧?

概括《石壕吏》主旨,概括《石壕吏》主旨

主旨 通過作者親眼所見的 石壕吏 官差夜捉人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殘暴無能,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引起的戰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人民的深切同情。這是一首 古體詩,也是敘事詩。通過老婦一家的悲慘遭遇,表明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石壕吏 的中心思想是什...

石壕吏是誰的作品,石壕吏作者介紹

佳人醉月 唐代偉詩人 杜甫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泣...

改寫石壕吏為記敘文和短劇以上,改寫石壕吏為記敘文和短劇 600字以上

初二上冊的語文書上的吧!在對應的輔導書上有,是課後作業 把 石壕吏 改寫成一片記敘文或一幕短劇 500字左右 把 石壕吏 改寫成一篇記敘文或一幕短劇 10 傍晚投宿於石壕村,在夜裡有官吏來捉人。老翁翻牆逃走,老婦走出去應對。官吏喊叫的聲音是那樣兇,老婦啼哭的情形是那樣淒苦。我聽到老婦上前說 我三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