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2021-03-05 19:44:54 字數 4843 閱讀 2674

1樓:阿沾

1、藏戲的藏語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據傳藏戲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劇目內容又多是佛經中的神話故事,故而得名。

藏戲起源於8世紀藏族的宗教藝術。17世紀時,從寺院宗教儀式中分離出來,逐漸形成以唱為主,唱、誦、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結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藏戲唱腔高亢雄渾,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聲幫和。2023年5月20日,藏戲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

2、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是一種集歌、舞、樂於一體的大型綜合古典**藝術形式,是流傳於新疆各維吾爾族聚居區的「十二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吐魯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的總稱。

主要分布在南疆、北疆、東疆各維吾爾族聚居區,在烏魯木齊等大、中、小城鎮也廣為流傳。特別是「十二木卡姆」,它是維吾爾木卡姆的主要代表,廣泛流傳於新疆的南疆地區和北疆的伊犁地區。

3、貴州侗族大歌在侗語中俗稱「嘎老」,「嘎」就是歌,「老」具有巨集大和古老之意。它是一種「眾低獨高」的**,必須由三人以上來進行演唱。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是其主要特點。

模擬鳥叫蟲鳴、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是大歌編創的一大特色,是產生聲音大歌的自然根源。

它的主要內容是歌唱自然、勞動、愛情以及人間友誼,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和諧,因此凡是有大歌流行的侗族村寨,很少出現打架罵人、偷盜等行為,人們甚至是「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就像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一樣。

4、《格薩爾》是一部篇幅極其巨集大的藏族民間說唱體英雄史詩。這是我國藏族人民在十一世紀以來漫長的歲月裡,用集體智慧型創作出來的一部極為珍貴的文學巨著。

傳唱千年的史詩《格薩(斯)爾》也叫《格薩爾王傳》。主要流傳於中國青藏高原的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納西族、普公尺族等民族中,以口耳相傳的方式講述了格薩爾王降臨下界後降妖除魔、抑強扶弱、統一各部,最後回歸天國的英雄業績。

《格薩爾》史詩被譽為藏族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是世界上最長的一部英雄史詩,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活態史詩。有著「格薩爾故鄉」美譽的那曲,現有103位說唱藝人,人數為**各市地最多。

2023年5月20日,格薩爾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3年,《格薩爾》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3年03月,世界最長英雄史詩《格薩爾》文學走進**課堂。

5、「農樂舞」俗稱「農樂」,流傳於吉林省、黑龍江省、遼寧省等地的朝鮮族聚居區。歷史可追溯到古朝鮮時代春播秋收時的祭天儀式中的「踩地神」。農樂舞分為十二部分。

朝鮮族農樂(象帽舞、乞粒舞)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3年9月30日,在阿聯酋阿布達比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議並批准中國朝鮮族農樂舞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23年5月20日,朝鮮族農樂舞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樓:9點說史

有:蒙古族長調民歌、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藏戲、貴州侗族大歌、熱貢藝術等。

1、蒙古族長調民歌

蒙古語稱其為烏日汀道,意即長歌。蒙古族長調民歌早在蒙古族形成時期就已經存在,它與草原、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關,是蒙古族生產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標誌性展示。

其特點為字少腔長、高亢悠遠、舒緩自由,宜於敘事,又長於抒情;內容絕大多數是描寫草原、駿馬、駱駝、牛羊、藍天、白雲、江河、湖泊等,被稱為草原**活化石。

2、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這一種集歌、舞、樂於一體的大型綜合古典**藝術形式,是流傳於新疆維吾爾族聚居區的各種木卡姆的總稱,是新疆的「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魯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等的總稱。

3、藏戲

藏戲是帶著面具、以歌舞演故事的藏族戲劇,形成於14世紀,流傳於青藏高原。原係廣場劇,只有一鼓一鈸伴奏,別無其他樂器。

藏戲是乙個非常龐大的劇種系統,擁有眾多的藝術品種和流派。藏戲唱腔高亢雄渾,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聲幫和。

4、貴州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是在中國侗族地區一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的民間合唱形式。

侗族大歌是無伴奏、無指揮的侗族民間多聲部民歌的總稱。包括聲音歌、敘事歌、童聲歌、踩堂歌、攔路歌。

5、熱貢藝術

熱貢藝術產生於13世紀的青海黃南藏族地區,並隨著隆務寺的興盛而發展。熱貢藝術主要指唐卡、壁畫、堆繡、雕塑等繪畫造型藝術。

熱貢藝術以藏傳佛教中的佛本生故事,藏族歷史人物和神話、傳說、史詩等為主要內容,同時也包括一些世俗化的內容。

熱貢藝術憑藉其獨特的審美觀念、獨有的原材料和獨有的傳承習慣在藏傳佛教、民間美術、建築藝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3樓:

我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專案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單的有哪些?維吾爾族木卡姆藝術蒙古族長調民歌(與蒙古人民共和國聯合申報)朝鮮族農樂舞藏族史詩《格薩爾》侗族大歌民歌「花兒」柯爾克孜族史詩《瑪納斯》蒙古族呼麥藏傳佛教的重要藝術流派:熱貢藝術藏戲

中國少數民族優秀文化都有哪些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少數民族優秀文化有蒙古族長調民歌、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藏戲、貴州侗族大歌、羌年和赫哲族伊瑪堪說唱等。

1、蒙古族長調民歌

蒙古語稱其為烏日汀道,意即長歌。蒙古族長調民歌早在蒙古族形成時期就已經存在,它與草原、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關,是蒙古族生產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標誌性展示。

其特點為字少腔長、高亢悠遠、舒緩自由,宜於敘事,又長於抒情;內容絕大多數是描寫草原、駿馬、駱駝、牛羊、藍天、白雲、江河、湖泊等,被稱為草原**活化石。

2、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這一種集歌、舞、樂於一體的大型綜合古典**藝術形式,是流傳於新疆維吾爾族聚居區的各種木卡姆的總稱,是新疆的「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魯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等的總稱。

3、藏戲

藏戲是帶著面具、以歌舞演故事的藏族戲劇,形成於14世紀,流傳於青藏高原。原係廣場劇,只有一鼓一鈸伴奏,別無其他樂器。

藏戲是乙個非常龐大的劇種系統,擁有眾多的藝術品種和流派。藏戲唱腔高亢雄渾,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聲幫和。

4、貴州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是在中國侗族地區一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合聲的民間合唱形式。

侗族大歌是無伴奏、無指揮的侗族民間多聲部民歌的總稱。包括聲音歌、敘事歌、童聲歌、踩堂歌、攔路歌。

5、羌年

羌族的傳統節日就是羌歷年,羌語稱「日美吉」,根據地方的不同,又有羌歷新年、過小年、豐收節、還原節等多種叫法,

都以慶祝豐收和感恩還願為主要內容,具有濃郁的宗教色彩,在每年的農曆十月初一舉行,持續三至五天,有的村寨要過到十月初十。

6、赫哲族伊瑪堪說唱

伊瑪堪說唱是赫哲族獨有的一種無伴奏、用葉韻和散文體形式進行的徒口講述。也是這個民族歷史變遷與民俗風情的唯一記錄方式,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在傳承赫哲族語言、信仰、民俗和習慣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被譽為「北部亞洲原始語言藝術的活化石」。2023年11月23日,在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上"赫哲族伊瑪堪說唱"被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樓:愛被知識問到人

中國少數民族**是整個中華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份。我國56個少數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擁有本民族創造和傳承下來的優秀而獨特的**,表現出自身存在的價值。早在約五千年前,由黃河和長江等大河流域匯成的華夏**文化,便體現出多元起源和混合發展的態勢,不斷吸收周邊少數民族**的精粹。

同時,它又不斷與少數民族**文化互相滲透融合,逐漸形成了豐富多彩的中華民族**。   我國每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發展歷史和文化背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各民族**文化,有著品種紛繁的**體裁。和漢族一樣,各少數民族的**從表演形式可分為民間歌曲、民間器樂、民間歌舞、民間說唱藝術、民間戲曲**。

  民間歌曲,是各少數民族用以表達思想、感情、意志和願望的藝術形式。許多少數民族地區被稱譽為歌海、**之鄉。歌聲伴隨著他們的勞動生產、社交、娛樂等活動。

他們在放牧、從事農業生產時唱歌,婚禮或喪葬時唱歌,談情說愛,思念故土時也唱歌。許多民族都有歌唱節日,如壯族的歌、回及撒拉等族的花兒會、苗族的龍船節及繞三靈、侗族的採桑節對歌、布依族的老鷹坡歌會、族的溫泉水邊賽歌節、瑤族的耍歌堂、彝族的火把節等。情歌在少數民族民歌中占有很大比例,或在草原、山野、森林或在月光下、火塘邊、公房(供男女青年社交活動的房屋) ,都蕩漾著優美動聽的歌聲。

  在各少數民族中都蘊藏著一定數量的民間樂器和樂曲。據不完全統計,各種形制的樂器達五百餘種,有拉奏、吹奏、彈奏和擊奏等類別,其表現效能豐富多樣。各民族的民間樂曲均含有獨奏曲和合奏曲。

合奏曲又分吹奏樂、拉奏樂、彈撥樂、鑼鼓樂以及絲竹樂、吹打樂、弦索樂等。少數民族的樂種也頗具特色代表性的如維吾爾族的木卡姆和納格拉、土家族的打溜子、白族的洞經**、納西族的白沙細月、景頗族的文邦木寬等,還有苗、壯、彝、侗、瑤等民族的蘆笙樂和銅鼓樂也有著獨特的風格。   民間歌舞是少數民族**與舞蹈有機結合的藝術形式。

最富特色的有鼓舞、跳樂、踏歌三種型別。一為鼓舞,是採用擊樂伴奏,合節起舞。主要是以鼓為伴奏樂器,用特有的節奏和音色變化,配合舞姿。

如壯族的蜂鼓舞和扁擔舞、佤族的木鼓舞、朝鮮族的長鼓舞,苗、瑤、彝、水、黎等民族的銅鼓舞等。二為跳樂,是一種完全用樂器伴奏的舞蹈,如哈薩克族的黑走馬擺舞和天鵝舞、錫伯族的貝倫舞、西南各少數民族的蘆笙舞、葫蘆笙舞、月琴舞、三弦舞等。三為踏歌,即在歌聲和樂聲中踏著舞步歡跳,是載歌載舞,或歌舞相間,以歌伴舞的形式。

蒙古族的安代、維吾爾族的來派爾及賽乃姆、壯族的採茶舞、藏族的格薩爾王傳、彝族的甲蘇、白族的大本曲、侗族的琵琶歌、壯族的末倫等。   民間戲曲**是少數民族的一種綜合了民歌、歌舞、器樂及說唱的藝術形式。我國許多少數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劇種曲種如藏劇、白劇、壯劇、漫瀚劇(蒙古劇) 、侗劇、彝劇、苗劇、布依劇、毛難劇、傣劇、唱劇(朝鮮族) 、新城戲(滿族)等。

  如此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的歌種、樂種、劇種,構成了我國少數民族光輝燦爛的**文化,在中華民族**史上占有顯著的地位。我們深信,隨著時代前進的步伐,少數民族**還會不斷創造發展,源源流長的中國少數民族**藝術必將在未來的歲月中更加發揚光大。

非物質文化遺產什麼意思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麼意思

寧願餓死,放不放棄的精神。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 規定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包括 一 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 二 傳統美術 梅花篆字 書法 舞蹈 戲劇 曲藝和雜技 三 傳統技...

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麼意思

寧願餓死,放不放棄的精神。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定義 非物質文化遺產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指被各群體 團體 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 表演 表現形式 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 實物 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

金華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河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有哪些

巴黎歐萊雅 杭州抄雕版印刷 龍舟勝會 花襲朝節 熗柿 越劇 舞龍。金華西溪溼地有 龍舟勝會 杭州雕版印刷 西溪小花籃 編織 啞目連戲 花朝節 熗柿 加工等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專案。西溪船拳 陳聚興藍印花布 西溪水上人家習俗 西溪小划船 三山香市 蔣村魚圓製作 等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