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多少非物質文化遺產被搶註

2021-03-09 02:41:45 字數 4223 閱讀 6229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非物質遺產中85%沒有得到有效保護,日韓等國家相繼搶註優秀的華夏文明,比如日本搶註同仁堂,南韓搶註中秋節,元宵節,七夕節也被搶註。以中國「少林功夫」為內容的商標,已被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大量搶註了,包括「少林功夫」、「少林武術」、「少林拳」、「少林全套功夫」,《西遊記》、《水滸傳》、《三國志》等中國古典名著,已被國外遊戲公司搶註為遊戲商標。

目前香文化,文房四寶,麻將,風水文化,中藥,烹飪等都面臨被搶註的危險。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保護和發展遇到很多新的情況和問題,各地、各有關方面必須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指出,要建立健全文化遺產保護責任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要建立文化遺產保護定期通報制度和公眾、**監督機制,很有必要。

ps:端午節沒有被搶註

2樓:匿名使用者

非物質文化遺產被搶註的具體數目是不確定的,因為它是一種動態的過程。

搶註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主要國家目前是南韓和日本如端午節被南韓搶註,風水文化 活字印刷、漢字等也有可能被搶註。

積極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部門的責任,更需要我們廣大的人民群眾去愛護、宣傳、繼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否則,即使沒有被搶註也沒有價值,最終會埋沒在歷史長河裡。對於那些被搶註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也要持寬容的態度去對待,畢竟文化是具有擴散性的。

3樓:紫色學習

文化全球化已是不可逆轉的潮流,如何使傳統文化在這一潮流中爭得一席生存之地,為傳統文化留住文化根基,是我們必須直面的現實。從2023年開始,南韓對「中國風水」進行了重新梳理,並以**行為啟動了「整體風水地理」專案,還將其列為南韓國家遺產名錄和申報世界遺產專案。於是乎,堅決捍衛中國風水之類的呼聲此起彼伏、絡繹不絕。

對此,網友熱議中國風水不能像端午節那樣落入南韓之手,希望把「申遺」盡快提出來,同時也要保持對風水文化的科學態度,以免落入迷信陷阱,要讓風水文化有序地發展,成為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值得質疑的是,為什麼非要等到別人申報時,我們才能重視呢?如果不重視,就算我們申報了又有多大用處呢?

對於擁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我們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一筆珍貴的精神財富。挖掘、守候並珍存、保護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於今天意義重大。中國風水又稱堪輿、卜宅、圖宅、青烏、青囊、形法、陰陽、地理、山水之術等等。

探其概念的淵源,據說在伏羲氏時期就有,正式的記載始於漢代,而到了六朝時代,風水理論的哲學基礎又進一步得到鞏固和發展。在全球化的大潮之下,難道風水起源的中國還要重犯端午節這個文化遺產被人搶走的錯誤嗎?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支撐歷史、見證現實、啟迪未來的文化生態,沒有理由不去珍重,更沒有理由去破壞。

如今,各地文化遺產專案申報熱情一浪高過一浪:全國已有200多個專案意欲申報世界遺產,列入預備申報清單的專案有60多個。亡羊補牢,猶未晚也,我們十分有必要掀起一場捍衛傳統文化的論戰和運動。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在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應該十分重視和認真解決的問題。只有對傳統民族文化高度重視並加以弘揚,才能體現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才不會辜負先人的努力,才不會讓子孫後代因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疏忽或褻瀆而尤怨、嘆息。而目前最為緊要且迫切要做的,則是如何對傳統文化進行繼承。

文化遺產保護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需要全民族、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從本質上講文化是屬於大眾的,這就需要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自覺,形成「保護文化遺產人人有責」的意識。在這樣的傳承過程中,不論是社會宣傳還是學校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點不是讓受教育者被動地接受傳統的民族文化,而是提高理解民族文化的自覺意識和自立能力。

惟有如此,才會讓更多的人形成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形成對民族文化的鑑賞能力。

人類文化發展史證明,乙個民族要想使本民族文化在漫長的人類文化發展史中生生不息,首先必須充分繼承和發展本民族文化的精髓,失去了文化傳統,意味著民族文化的發展失去了文化根基,就很有可能發生異質或者其他文化同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問題從來就不僅與文化有關,而且與社會環境、**職能、社會文化不無關係。保護文化遺產是一件長期的艱鉅的任務,也是**的重要責任,在資金、人才、立法等許多方面都需要加強。

另外需要我們注意的是,乙個民族的文化如果不與時俱進,不及時吸納其他民族文化發展的優秀成果,最終也必然會因落後而消亡。所以,在充分繼承和發展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及時借鑑、吸納其他民族文化發展的積極成果,是我們發展自身民族文化的恰當選擇。

4樓:匿名使用者

由南韓申報的江陵端午祭巴黎時間24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然而,專家稱這不是壞事。 「南韓申遺成功對我們的端午文化不會有什麼衝擊,無形文化遺產是全人類共享的財富,我們的文化傳統被別國認同,我個人認為不是一件壞事。

」這是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劉魁立25日上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的。

中韓端午節申遺之爭,從去年開始已經上演,受到廣泛關注。人們所期盼的當然是中國的端午節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著作」,目的是加大我國的傳統文化保護力度。而如今南韓獲勝,多少有一種失望的感覺。

兩國都希望自己能獲取勝,如果從端午節起源來看,我國的端午節最應該被批准。因為端午節起源於中國。

端午節俗稱端陽節、端午節、天中節,除我國漢族外,還有滿、蒙、藏、苗、彝、畲、錫伯、朝鮮等約28個少數民族都慶祝這個節日。我國的端午節很早就傳入了日本、、南韓、朝鮮、越南等國家,這些國家至今還在歡度端午佳節。實際上,南韓所獲勝的江陵端午節本來就源於我國遠古的祭龍日,它的遠古文化蘊涵是用龍的威懾力驅除所有的災疫邪祟。

從時令上看,「端午」為「陽極之日」,故《風土記》曰:「端者,始也,正也。五日午時為天中節,故作種種物闢**。

」端午節起源於我國是不爭的事實,應該說,此前普遍認為亞洲國家是絕對不可能申請成功的(當然這是後話)。因為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需要具備惟一性、完整性和真實性這三個特點。其他國家的端午節不滿足前兩個條件。

而如今南韓的江陵端午節被批准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多少有點出乎意料。然而,南韓的申請成功憑藉的就是自己的保護與重視程度,從這點來看,我們是不能比的。

南韓申請成功「不是壞事」,原因如專家所說: 「江陵端午祭其實與我們的端午節不是一回事。」南韓的端午祭是由舞蹈、薩滿祭祀、民間藝術展示等內容構成,與中國人吃粽子、劃龍舟、紀念屈原是兩回事,「惟一的相同點是時間框架,都是在中國的端午節期間舉行。

」這倒不見得,復旦大學文博系民俗學研究者胡志祥副教授就有不同看法:「 『端午節』和『端午祭』並沒有本質區別。文化包括核心部分和影響部分,在傳播過程中總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在這期間,往往是核心部分保留了下來。

端午節在中國本來就是祭祀活動,南韓江陵端午祭的核心部分就是從中國流傳過去的。雖然在韓語中,『祭』和『節』的意義有所差別,但是在『申遺』時,無論端午節還是端午祭,都應該用英文的festival(節日)表示。」

無論說法如何,端午節起源於我國是不爭的事實!祖宗留下的遺產落敗了,我們以何顏面笑談「這不是壞事」?說出口還真有一種心虛的感覺。

在去年南韓開始申請江陵端午祭為世界遺產,在前不久南韓某公司將「端午節.**」這一中文網域名稱搶先註冊時,都給我們的感覺就是——「不是滋味」,而今南韓申遺成功,也許大多數人也是——「不是滋味」。如果說好處在於它給我們帶來了很好的啟示,把傳統的文化活動注入了現代的元素,並得到國際認同,對於中國文化遺產的保護有借鑑意義。

那麼,我們的端午節(而不是某國端午節)達到國際認同還有一段漫長沉重的路子要走。我們不由的去思考,我們的落敗其實是「情理之外,意料之中」,反省我國情況就會發現,我國節日體系的文化特色顯得不足,洋節日侵襲嚴重,人們多是追捧外來節日文化而對自己民族的卻缺少認識,更談不上喜愛和保護。這次南韓申遺成功的板子剛好打在我們的臉上,猶如南韓的影視劇將我們的專利賣給中國一樣——這板子打得好,也打得不是滋味。

筆者覺得,端午節不因外來節日文化而被忽視,也不因感情深淺而被漠視,也不因文化開放的藉口而忽視文化的民族性,不管對端午節的感情是深是淺,不管全球化中無形文化遺產是全人類共享的財富,我們都要堅決捍衛屬於我們的傳統節日! 在申請之前,我們可以不必為南韓的申請行為「義憤填膺」,因為結果還沒出來,還有希望,也因為南韓保護江陵端午祭的經過告訴我們,乙個國家對本土文化態度的轉變有多麼可貴。因此,南韓的申請也是一種激勵,激勵國人去保衛祖宗的「遺產」,去體悟它們的彌足珍貴。

而南韓申請成功之後呢?我們還只能說,南韓的成功仍然是一種激勵吧。我們只能把希望寄託在其他的傳統文化上,寄託在實實在在的愛護和保護各種傳統文化上,包括端午節。

如果南韓申遺成功能引起有關部門的反思,提公升國人對傳統文化的保護意識,那麼它就有了積極的意義

5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乙個,所謂端午節被南韓搶註,是國人的非議,**的亂報

南韓江陵端午節,和中國的端午節從內容形式,及供奉的神都不一樣

6樓:東方紅07號

沒多少 新聞**找噱頭,吸引公眾注意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中國48處世界世界遺產.至2014年6月,中國已有47處自然文化遺址和自然景觀列入 世界遺產名錄 6月22日在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大運河專案被批准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世界遺產名錄 成為中國第32項世界文化遺產,使我國世界遺產增加至47處,位於世界遺產名錄國家排名第二,僅次於擁有50個世界遺...

非物質文化遺產什麼意思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麼意思

寧願餓死,放不放棄的精神。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 規定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包括 一 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 二 傳統美術 梅花篆字 書法 舞蹈 戲劇 曲藝和雜技 三 傳統技...

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麼意思

寧願餓死,放不放棄的精神。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定義 非物質文化遺產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指被各群體 團體 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 表演 表現形式 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 實物 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