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什麼意思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麼意思

2021-03-05 09:22:09 字數 4782 閱讀 4407

1樓:匿名使用者

寧願餓死,放不放棄的精神。

2樓:金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規定: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

包括:(一)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

(二)傳統美術、(梅花篆字)書法、**、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

(三)傳統技藝、醫藥和曆法;

(四)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

(五)傳統體育和遊藝;

(六)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實物和場所,凡屬文物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的有關規定。

擴充套件資料:

非物質文化遺產特點: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大的特點是不脫離民族特殊的生活生產方式,是民族個性、民族審美習慣的「活」的顯現。它依託於人本身而存在,以聲音、形象和技藝為表現手段。

並以身口相傳作為文化鏈而得以延續,是「活」的文化及其傳統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過程來說,人的傳承就顯得尤為重要。

中國十大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1、 端午節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是古代吳越地區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之說。

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2023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2、活字印刷術

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

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2023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3、京劇

被視為中國國粹,是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徽劇是京劇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

同時又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

京劇形成後在清朝宮廷內開始快速發展,直至**得到空前的繁榮。2023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4、書法

是中國及深受中國文化影響過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特有的一種文字美的藝術表現形式。中國漢字是勞動人民創造的,開始以圖畫記事,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成了當今的文字。

又因祖先發明了用毛筆書寫,便產生了書法,古往今來,均以毛筆書寫漢字為主,至於其他書寫形式。

如硬筆、指書等,其書寫規律與毛筆字相比,並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2023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5、針灸

是針法和灸法的總稱。針法是指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把針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對人體特定部位進行刺激從而達到**疾病的目的。

針灸是東方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內容包括針灸理論、腧穴、針灸技術以及相關器具,在形成、應用和發展的過程中。

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文化與地域特徵,是基於中華民族文化和科學傳統產生的寶貴遺產。2023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6、二十四節氣

是指中國農曆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在中國先秦時期開始訂立、漢代完全確立。它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乙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

既是歷代官府頒布的時間準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型的結晶。2023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7、珠算

是以算盤為工具進行數字計算的一種方法,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算盤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

「珠算」一詞﹐最早見於漢代徐嶽撰的《數術記遺》,其中有云:「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2023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8、古琴藝術

琴棋書畫,曾是中國古代文人引以為傲的四項技能,也是四種藝術。其中,琴樂是中國歷史上淵源最為久遠而又持續不斷的一種器樂形式,其可考證的歷史有三千年之久。

「高山流水」、「焚琴煮鶴」、「對牛彈琴」等婦孺皆知的成語都出自和琴有關的典故。然而,由於琴自古都是文人自我陶冶的一種雅好。

很少在公眾場合演奏,所以現代人對它的了解已經十分有限。2023年,古琴藝術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9、中國剪紙

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交融於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剪紙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資訊,表達了廣大民眾的社會認以、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

具有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社會價值 。2023年,中國剪紙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10、皮影戲

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述故事。

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其流行範圍極為廣泛,並因各地所演的聲腔不同而形成多種多樣的皮影戲。

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於西漢,興於唐朝,盛於清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2023年,中國皮影戲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3樓:匿名使用者

1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係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激發人類的創造力。

2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人為本的活態文化遺產,它強調的是以人為核心的技藝、經驗、精神,其特點是活態流變。

3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實際工作中,認定的非遺的標準是由父子(家庭)、或師徒、或學堂等形式傳承三代以上,傳承時間超過100年,且要求譜系清楚、明確。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麼意思

4樓:匿名使用者

寧願餓死,放不放棄的精神。

5樓:繁華笙歌落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係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激發人類的創造力。

我國國家級名錄目前已經有了相當的規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模式及旅遊開發戰略分析報告前瞻》中分析指出,我國今後「非遺」專案的申報不僅在數量上應當有所控制,而且申報、立項程式應該多元化,**和社會大眾應該將非遺保護工作的核心從「重申報」轉為「更重保護」,從盲目追求上名錄、上專案,轉向更加科學地評估非遺保護的效果和可持續性。

從「重申報、輕保護」向「重申報、更重保護」發展,不僅有利於監管名錄專案,而且有利於保障處於農村、偏遠地區的傳承人的利益,扭轉他們對於非遺保護的冷漠態度,增強非遺保護的社會參與度。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比通常所說的「傳統文化」更寬泛。它包括口頭傳統,包括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禮儀、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技能;與上述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

進入現代社會,在市場經濟衝擊下,非物質文化遺產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農耕(游牧)文明逐漸削弱,民眾生活方式嬗變,主要靠口傳心授方式傳承的非物質文化,失卻了生存的土壤。

一些有歷史、文化和科研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甚至隨著傳承人逝去而消亡。

6樓:eva阿團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表演藝術;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

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

拓展資料

截至2023年,我國共有崑曲、古琴藝術等26個專案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羌年、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等3個專案入選「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世界上入選專案最多的國家。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定為「文化遺產日」。

崑曲是現存的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起源於明代(公元14—17世紀)。崑曲的唱腔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崑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等,這些內容亦是培訓京劇演員的基本科目。

崑腔及其戲劇結構(旦、醜、生等角色)亦被其他劇種所借鑑。《牡丹亭》、《長生殿》成為傳統的保留劇目。

蒙古族長調民歌早在蒙古族形成時期就已經存在,它與草原、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關,是蒙古族生產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標誌性展示。中國的內蒙古自治區和蒙古國是蒙古族長調民歌最主要的文化分布區。

京劇又稱京戲,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巨集美,是近代中國漢族戲曲的代表。京劇是在北京形成的戲曲劇種之最,至今已有200年的歷史。它是在徽戲和漢戲的基礎上,吸收了崑曲、秦腔等一些戲曲劇的優點和特長逐漸演變而形成的。

京劇的腔調以西皮和二黃為主,主要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

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麼意思

寧願餓死,放不放棄的精神。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定義 非物質文化遺產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指被各群體 團體 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 表演 表現形式 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 實物 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

金華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河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有哪些

巴黎歐萊雅 杭州抄雕版印刷 龍舟勝會 花襲朝節 熗柿 越劇 舞龍。金華西溪溼地有 龍舟勝會 杭州雕版印刷 西溪小花籃 編織 啞目連戲 花朝節 熗柿 加工等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專案。西溪船拳 陳聚興藍印花布 西溪水上人家習俗 西溪小划船 三山香市 蔣村魚圓製作 等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中國48處世界世界遺產.至2014年6月,中國已有47處自然文化遺址和自然景觀列入 世界遺產名錄 6月22日在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大運河專案被批准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世界遺產名錄 成為中國第32項世界文化遺產,使我國世界遺產增加至47處,位於世界遺產名錄國家排名第二,僅次於擁有50個世界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