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蘇軾詳細內容蘇軾《臨江仙》解釋

2021-03-05 12:52:46 字數 5553 閱讀 8444

1樓:匿名使用者

《臨江仙》十三首

【宋】蘇軾

冬夜夜寒冰合井,畫堂明月侵幃。青缸明滅照悲啼。青缸挑欲盡,粉淚裛還垂。未盡一尊先掩淚,歌聲半帶清悲。情聲兩盡莫相違。欲知腸斷處,樑上暗塵飛。

多病休文都瘦損,不堪金帶垂腰。望湖樓上暗香飄。和風春弄袖,明月夜聞簫。酒醒夢迴清漏永,隱床無限更潮。佳人不見董嬌饒。徘徊花上月,空度可憐宵。

詩句端來磨我鈍,鈍錐不解生鋩。歡顏為我解冰霜。酒闌清夢覺,春草滿池塘。應念雪堂坡下老,昔年共採芸香。功成名遂早還鄉。回車來過我,喬木擁千章。

誰道東陽都瘦損,凝然點漆精神。瑤林終自隔風塵,試看披鶴氅,仍是謫仙人。省可清言揮玉麈,真須保器全真。風流何似道家純。不應同蜀客,惟愛卓文君。

四大從來都遍滿,此間風水何疑。故應為我發新詩。幽花香澗谷,寒藻舞淪漪。借與玉川生兩腋,天仙未必相思。還憑流水送人歸。層巔餘落日,草露已沾衣。

忘卻成都來十載,因君未免思量。憑將清淚灑江陽。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涼。坐上別愁君未見,歸來欲斷無腸。殷勤且更盡離觴。此身如傳舍,何處是吾鄉。

我勸髯張歸去好,從來自己忘情。塵心消盡道心平。江南與塞北,何處不堪行。俎豆庚桑真過矣,憑君說與南榮。願聞吳越報豐登。君王如有問,結襪賴王生。

細馬遠馱雙侍女,青巾玉帶紅靴。溪山好處便為家。誰知巴峽路,卻見洛城花。面旋落英飛玉蕊,人間春日初斜。十年不見紫雲車。龍丘新洞府,鉛鼎養丹砂。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已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帳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彀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自古相從休務日,何妨低唱微吟。天垂雲重作春陰。坐中人半醉,簾外雪將深。聞道分司狂御史,紫雲無路追尋。悽風寒雨是駸駸。問囚長損氣,見鶴忽驚心。

尊酒何人懷李白,草堂遙指江東。珠簾十里卷香風。花開又花謝,離恨幾千重。輕舸渡江連夜到,一時驚笑衰容。語音猶自帶吳儂。夜闌對酒處,依舊夢魂中。

昨夜渡江何處宿,望中疑是秦淮。月明誰起笛中哀。多情王謝女,相逐過江來。雲雨未成還又散,思量好事難諧。憑陵急槳兩相催。想伊歸去後,應似我情懷。

以上蘇軾作品《臨江仙》共13首

2樓:匿名使用者

尊酒何人懷李白,草堂遙指江東。珠簾十里卷香風。花開又花謝,離恨幾千重。輕舸渡江連夜到,一時驚笑衰容。語音猶自帶吳儂。夜闌對酒處,依舊夢魂中。

蘇軾 《臨江仙》解釋

3樓:孫老闆

意思是:夜裡在東坡飲酒,醉而復醒,醒了又飲。回來的時候彷彿已經三更。家裡的童僕早已睡熟鼾聲如雷鳴。反覆敲門裡面全不迴應,只好獨自倚著藜杖傾聽江水奔流的吼聲。

長恨身在宦途,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麼時候能忘卻為功名利祿而奔競鑽營!趁著這夜深、風靜、江波坦平,駕起小船從此消逝,泛遊江河湖海寄託餘生。

【出處】《臨江仙·夜歸臨皋》——宋·蘇軾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

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縠紋平。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擴充套件資料

1、《臨江仙·夜歸臨皋》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蘇軾黃州之貶的第三年,即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2023年)九月。元豐三年(公元2023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但他沒有被痛苦壓倒。

有時布衣芒屩,出入於阡陌之上,他要從大自然中尋求美的享受,領略人生的哲理。這就是此詞的創作背景。

2、《臨江仙·夜歸臨皋》鑑賞

這首詞作於神宗元豐五年,即東坡黃州之貶的第三年。全詞風格清曠而飄逸,寫作者深秋之夜在東坡雪堂開懷暢飲,醉後返歸臨皋住所的情景,表現了詞人退避社會、厭棄世間的人生理想、生活態度和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展現了作者曠達而又傷感的心境。

4樓:歲月不寒

臨江仙夜歸臨皋①

蘇軾 夜飲東坡醒復醉②,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③?夜闌風靜縠紋平④。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① 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九月作於黃州。臨皋,即臨皋亭,乃長江邊的一個水驛官亭,在黃州朝宗門外。作者元豐三年

由定惠院移居於此。

② 東坡,本為黃州城東的舊營地。作者於本年春在此開荒植樹,仰慕白居易在四川忠州東坡躬耕之事,遂名此地為“東坡”,

並取以為號。又建雪堂,其時堂未建成,故仍回臨皋止宿。

③ 恨,感到缺憾。營營,為名利所紛擾。

④ 夜闌,夜深。縠,有皺紋的紗。縠紋,喻指水面上細小的波紋。

此詞以夜飲醉歸這件生活小事為由,即興抒懷,展現了作者謫居黃州時期曠達而又傷感的心境。

上片敘寫於東坡豪飲後醉歸臨皋之景。前兩句點明瞭詞人夜飲的地點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復醒,醒而復醉,可見是一醉方休的暢飲了。

“彷彿”二字,刻畫出詞人醉眼朦朧之態,真切傳神。“家童”三句,是回到寓所門前駐足叩門的情事。詞人雖連連敲門,然小童因等不及主人夜深歸來,酣睡已久,鼾聲如雷,於叩門聲全然不覺。

於是,詞人索性不再敲門,當此萬籟俱寂的深夜,轉而拄杖臨江,細聽濤聲。蘇軾一向認為“高人無心無不可,得坎且止乘流浮”(《和蔡準郎中見邀遊西湖三首》其二)。既然“執”(敲門)而不可得,隨即便應轉為“破”(倚杖聽江聲)。

這一生活細節,是詞人獨特個性和曠達人生態度的又一次顯現。

下片即是詞人“倚杖聽江聲”時的哲思。“長恨”二句,化用“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形也”(《莊子·知北遊》)及“全汝形,抱汝生,無使汝思慮營營”(《莊子·庚桑楚》)之意,是詞人當下對人生的思索和感嘆。想平生顛沛飄泊,身不有己之時居多,何時才能不為外物所羈絆,任性逍遙呢?

“夜闌”一句,亦景亦情,既是寫深夜無風而平靜的江面,也是詞人此際寧靜超然心境的象徵,並從而引發出尾二句的渴望和遐想。“小舟”二句,寫詞人面對平靜的江面,幻想著能如范蠡一樣,駕一葉扁舟,遠離塵世喧囂,在江湖深處安閒地度過自己的餘生。此即孔子“道不行,乘桴浮於海”(《論語·公冶長》)之意,體現了作者當時渴望得到精神自由和靈魂解脫的心境。

全詞的特點是敘事、議論、寫景、抒情相結合,語言舒展自如,簡練生動,表現了詞人獨特的語言風格。在情感上,飄逸曠達與悲涼傷感交織一處,是詞人謫居黃州時期複雜心境的很好展示。在蘇軾現存的362首詞作中,“歸”字竟出現105次,這是深可玩味的。

李澤厚先生說:“蘇軾一生並未退隱,也從未真正‘歸田’,但他通過詩文所表達出來的那種人生空漠之感,卻比前人任何口頭上或事實上的‘退隱’、‘歸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為,蘇軾詩文中所表達出來的這種‘退隱’心緒,已不只是對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種對社會的退避”(《美的歷程》)。

由於其結尾所表達的棄官歸隱之念,以至於“翌日喧傳子瞻夜作此詞,掛冠服江邊,拿舟長嘯去矣。郡守徐君猷聞之,驚且懼,以為州失罪人,急命駕往謁。則子瞻鼻鼾如雷,猶未興也”(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二)。

“本來,又何必那樣呢?因為根本逃不掉這個人世大羅網”(《美的歷程》)。無論是人間天上,抑或是廊廟江湖,對於蘇軾來說均是“外部世界”,本無區別;他最後的歸宿只能是自己的“內心世界”,所謂“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實際只是詞人希望獲得精神解脫的一種象喻。

參考資料:http://bbs.

guoxue.***/dist/o_t/t_208506/%cb%d5%e9%f8%a1%b6%c1%d9%bd%ad%cf%c9%a1%b7%c9%cd%ce%f6.html

蘇軾《臨江仙》的賞析

5樓:匿名使用者

賞析:上片以動襯靜,以有聲襯無聲,通過寫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諦聽江聲,襯托出夜靜人寂的境界,從而烘托出歷盡宦海浮沉的詞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聯翩,從而為下片當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鋪墊。

下片“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嘆,既直抒胸臆又充滿哲理意味,是全詞樞紐。詞人靜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無法掌握命運,就當全身免禍。

作者為如此靜謐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情不自禁地產生脫離現實社會的浪漫主義的遐想。

全文內容: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宋  蘇軾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白話翻譯:

夜裡在東坡飲酒,醉而復醒,醒了又飲。歸來時好像已經是夜半三更了。家童鼾聲如雷,反覆叫門也不應。只好拄杖佇立江邊聆聽江水奔流的聲音。

長恨身在宦途,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麼時候才能夠忘卻追逐功名?夜深風靜,水波不興。真想乘上小船從此消逝,在煙波江湖中了卻餘生。

6樓:歲月不寒

臨江仙——蘇軾《臨江仙》原文賞析

夜飲東坡醒復醉,

歸來彷彿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

敲門都不應,

倚帳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

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縠紋平,

小舟從此逝,

江海寄餘生。

【作者】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蘇洵,弟蘇轍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2023年)的進士,官至翰林學士、知制誥、禮部尚書。

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刺新法下御史獄,遭貶。卒後追諡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文學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

【註釋】:

臨皋:在湖北黃風,蘇軾曾寓居此。

東坡:地名,在黃岡,蘇軾在此墾種,並築“雪堂”,作為遊憩之所。

夜闌:夜深。

縠紋:水中細小的波紋。有縐紋的紗。

【賞析】:

這首詞是蘇軾謫居黃岡時所寫,反映他苦悶和憤激的心情。表達了他渴求自由生活和精神解脫的願望。

臨江仙——蘇軾《臨江仙》原文賞析的延伸閱讀——蘇軾的歷史評價

黃庭堅說 人謂東坡作此文,因難以見巧,故極工。餘則以為不然。彼其老於文章,故落筆皆超逸絕塵耳。(《跋東坡醉翁操》)

晁無咎:

蘇東坡詞,人謂多不諧音律。然居士詞橫放傑出,自是曲子中縛不住者。

徐度:(柳永)詞雖極工緻,然多雜以鄙語,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其後歐、蘇諸公繼出,文格一變,至為歌詞,體制高雅。(《卻掃篇》)

陸游:世言東坡不能歌,故所作東府詞多不協。晁以道謂:紹聖初,與東坡別於汴上,東坡酒酣,自歌《古陽關》。則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耳。(《老學庵筆記》)

陳洵:東坡獨崇氣格,箴規柳、秦,詞體之尊,自東坡始。(《海綃說詞》

王國維:

以宋詞比唐詩,則東坡似太白,歐、秦似摩詰,耆卿似樂天,方回、叔原則大曆十子之流。(《清真先生遺事·尚論三》)

“三代以下詩人,無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朱依真:

天風海雨駭心神,白石清空謁後塵。誰見東坡真面目,紛紛耳食說蘇辛。

蔡嵩雲:

東坡詞,胸有萬卷,筆無點塵。其闊大處,不在能作豪放語,而在其襟懷有涵蓋一切氣象。若徒襲其外貌,何異東施效顰。

東坡小令,清麗紆徐,雅人深致,另闢一境。設非胸襟高曠,焉能有此吐屬。(《柯亭詞論》)

胡仔:“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笤溪漁隱叢話》)

蘇軾的《臨江仙送錢穆父》運用了什麼寫法?主旨是什麼

新手看這裡 臨江仙 送錢穆父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作品評述 這首詞是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蘇軾知杭州時,為送別自越州 今浙江紹興 北徙途經杭州的老友錢穆父 名勰 而作。全詞一改以往送別詩...

夜飲東坡醒復醉下半句是什麼,臨江仙 蘇軾 夜飲東坡醒復醉 的 翻譯

臨江仙 夜飲東坡醒復醉 作者 蘇軾 朝代 宋代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臨江仙 蘇軾 夜飲東坡醒復醉 的 翻譯 夜已深,在bai東坡 地名du 飲酒喝 醉後才醒來zhi,回到家的時候好...

臨江仙秦觀 上片描繪了怎樣的瀟湘夜景

青黛 臨江仙秦觀 臨江仙 二之二秦觀 臨江仙 看花秦觀 是哪一個?臨江仙 鹿虔扆 詞的上片描寫了一幅怎麼的 完美假知己 臨江仙 金bai 鎖重門荒苑du靜 是五代詞人鹿zhi 虔扆的詞作。這是一dao首詞人悲悼後蜀亡國之版哀的詞。權上闋寫故宮荒廢景象,寄託亡國之思。有生動 充滿愁情的直接描寫,有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