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經濟可持續穩定發展有什麼重要意義

2021-03-05 09:22:21 字數 6283 閱讀 5007

1樓:人民的名義

這個問題好大。估計一兩句話是說不清楚的。這麼理解吧,從通俗的角度去看。

國家可持續穩定發展是什麼意思呢?包括這麼幾個含義吧:首先是現在的發展不要影響以後的發展,這叫可持續。

其二,穩定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不要大起大落,或者走下坡路,又或者突然90度上公升。好了,理解了這兩個主要的意思就好辦了。

我們這個國家,建國到現在才多少年?49年到現在?掰手指頭估計就能算出來了。

一句話,還年輕著呢。未來的路還長著呢。稍微有點這個意識的中國人,就應該明白乙個道理,得給子孫後代留點什麼吧。

一般意義上的理解,我們會想到資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資源。這個好理解吧。好了,重點說說穩定。

做生意開企業的,尤其是開工廠的那種。最講究階段性了,很多任務作都要考慮週期。比如現在內地省分的招商引資,這些工廠決定到你們內地開廠了,然後開始投資買地建倉房買裝置或遷移裝置再找工人然後組織生產等等一系列的工作要去開展,這是需要時間的。

乙個幾百人的小廠,這樣乙個過程最少要個1-3年左右吧,才能正常的進入角色,如果更大型的企業,那估計5年十年的都進不了狀態。好了,重點出來了。那如果整個政治環境不穩定,你剛開始遷移廠子的時候,當地的領導班子就換了,然後新上來的領導班子思路完全不一樣了,包括各種上綱上線的政策,也包括私底下一些不成文的規矩,那麼這些決定要去內地開廠的企業,估計就傻眼了。

投了一半的投資怎麼辦?這個好理解吧,經濟環境基本類似。比如每年的經濟增長率,比如各種國家的基礎建設投入,比如居民消費水平,比如整個經濟環境的各種刺激政策,等等,這一切都會影響著從工廠到經銷商層面再到消費者的行為。

最淺顯的理解就是,會把他們嚇得不敢輕舉妄動。同時,也會影響國外的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判斷和決定。等等。

就會有一連串的反應。那最後的結果,又會是多公尺若骨牌般的一環接一環的受到損失。比如有些工廠因為謹慎的考慮,每年一度的定期招人說不定就會停止或減少,那麼每年新增的畢業需就業人口就要壓力增大。

而且,因為訂單的減少說不定就要減員。而這些基本上是整個社會結構中比較脆弱的群體,他們一旦大面積失業了沒有了生活**,那社會隱患就會很大。再然後,就會影響國家的長治久安了。

觸類旁通,包括涉及到國際國家之間的關係,涉及到政治生態的平衡,涉及到金融**這些行業的健康發展,等等。對於這麼龐大的乙個國家,那幾個數字的稍微一點變動背後都會是巨大的關係國計民生的事情。它們一部穩定,亂跳一下,那背後就是整個國家經濟的翻江倒海。

就敲這麼些字吧,大概的內容估計也都說了一點。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

1.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有利於促進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2.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體型轉變,使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3.有利於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4.從注重眼前利益、區域性利益的發展轉向長期利益、整體利益的發展,

從物質資源推動型的發展轉向非物質資源或資訊資源(科技與知識)推動型的發展。

5.我國人口多、自然資源短缺、經濟基礎和科技水平落後,只有控制人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才能實現社會和經濟的良性迴圈,使各方面的發展能夠持續有後勁。

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3樓:匿名使用者

1.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有利於促進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2.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體型轉變,使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3.有利於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4.從注重眼前利益、區域性利益的發展轉向長期利益、整體利益的發展,從物質資源推動型的發展轉向非物質資源或資訊資源(科技與知識)推動型的發展。

5.我國人口多、自然資源短缺、經濟基礎和科技水平落後,只有控制人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才能實現社會和經濟的良性迴圈,使各方面的發展能夠持續有後勁。

4樓:匿名使用者

可持續發展就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起需求的能力的發展.它具有這樣的意義:堅持以人為本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 好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係,是我國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和諧發展道路.

42

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政策與措施。

5樓:藍藍藍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出

「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23年翻一番」的新指標。按照目前的gdp規模,未來幾年中國只需保持平均7.2%的增速,可以實現這兩個「翻一番」的目標。

概括起來,支援中國經濟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仍然存在五大動力。

第一是新型城鎮化,以及與此相關的工業化、資訊化和農業現代化。未來

六、七年,中國新型城鎮化要解決「三個一億人口」的問題。通過將農民變成市民,拉動基礎設施的投資,提公升消費能力,增加就業機會,因此可以提振消費。

哥倫比亞大學斯蒂格里茨教授曾經講過,如果把中國城鎮化的機遇和發達國家技術、資本相結合,就可以推動世界經濟發展。這個機遇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中國願意與其他國家分享這一機會。

第二是改革創新的紅利。過去市場機制不健全,存在**錯位、缺位。市場分割,特別是地方保護主義甚囂塵上,各地方出於本位主義考慮,都在搞各自的發展規劃,導致重複建設,缺乏差異化競爭,沒有找準自身產業定位和戰略定位。

這種低層次重複競爭導致資源浪費和產能過剩,束縛了生產力,尤其是微觀主體的活力、創造性也受到了極大抑制,通過改革來釋放紅利,這是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紅利。

第三是技術創新的紅利。中國在很多方面,特別是在製造業、傳統農業方面,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還相當大,通過學習、模仿,並通過自主創新,把先進技術應用於傳統行業,就會有很大經濟發展提公升空間。

比如,在精細化工領域,中國從南韓、日本等國進口,有將近1000億美元的逆差;在高階製造業和能源進口領域,每年也要花掉將近1000億美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或者發展可再生能源,通過進口替代,可以對中國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第四是人才紅利。人口紅利正在消失,人才紅利及時跟進。中國是人口大國,高素質人才很多,人才浪費十分嚴重。

應該創新相關政策,充分發揮國際化人才作用,吸引海外華人歸國,參與國內經濟建設。

第五是經濟全球化的紅利。2023年加入wto以來,中國的比較優勢,如低成本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推動了中國經濟快速增長。未來中國將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從「世界工廠」走向「世界市場」。

伴隨中產階級崛起,中國將形成乙個巨大消費市場。中國企業「走出去」,特別是人民幣國際化將產生新的紅利。

現在美元地位進一步加強,必須將人民幣和美元繫結,這對雙方都有好處。人民幣國際化對美國是好事,有利於鞏固美元國際儲備貨幣地位,要讓美國明白這個道理。在未來20年內,人民幣在國際儲備貨幣中,要努力實現和中國經濟、外貿、投資在世界經濟中比重相適應的地位,到本世紀中葉實現美元、歐元、人民幣,加上英鎊、日元等貨幣共同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格局,這一相對平衡格局就可以大大降低全球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

外匯儲備越多越好,順差越高越好,這是錯誤的觀點。同時,我們要盤活存量,通過10年或者更長時間消化,最終人民幣國際化,不需要這麼多美元外匯儲備了。人民幣走出去就是外匯,要適應這一新的人民幣時代的來臨。

就是人民幣既是本幣,也是外匯,可以買世界上任何東西,這是中國人的夢想。

6樓:匿名使用者

可持續發展政策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保證措施,是環境政策向經

濟和社會發展政策擴充套件並與之相互融合的產物。歐美日等一些國家的**環境部門同經濟部門合作,並廣泛邀請社會各界參加,制定了綜合性的長期環境政策規劃,力求實現環境和經濟政策的一體化。中國在這方面也有一定進展,有了一些政策方案,但如何制訂與實施有效地滲透到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中的可持續發展政策,仍然是乙個嚴峻的社會課題。

一、中國的環境政策

70年代初,在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的推動下,中國的環境保護開始起步。在20多年的發展中,根據工業增長速度高、工業總體技術水平低、工業布局不夠合理和企業經營管理與環境管理不善等問題,逐步建立起了「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誰汙染、誰治理」和「強化環境管理」三大環境保護政策體系:

1.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政策。從環境汙染與破壞的長期經濟和環境影響及其治理的費用而言,預先採取防範措施,不產生或儘量減少對環境的汙染和破壞,是解決環境問題的最有效率的辦法。中國制定這條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在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過程中同時防治環境汙染的產生和蔓延,其主要措施有:

把環境保護納入國家和地方的中長期及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對開發建設專案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防治環境汙染和破壞的設施與生產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

2.誰汙染、誰治理的政策。這是國際上通行的汙染者負擔原則在中國的應用,主要目的是促使汙染者承擔治理其汙染的責任和費用。其主要措施有:

對超過排放標準向大氣、水體等排放汙染物的企事業單位徵收超標排汙費,專門用於汙染防治;對嚴重汙染的企事業單位實行限期治理;結合企業技術改造防治工業汙染。

3.強化環境管理的政策。主要目的是通過強化**和企業的環境管理,控制和減少管理不善帶來的環境汙染和破壞。其主要措施有:

逐步建立和完善環境保**規與標準體系;建立健全各級**的環境保護機構及完整的國家和地方環境監測網路;實行地方各級**環境目標責任制;對重要城市實行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

近年來,中國**圍繞淮河等重點汙染治理地區,制定和實施了水汙染的流域規劃與管理政策和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政策,對二氧化硫和酸雨,也通過劃定「控制區」,實施了總量控制的政策。同時,加強了各項環境保護政策的實施力度,政策實施效果有了一定提高。

總體來看,經過20多年特別是80年代中以來的發展,中國已經建立了比較完整的汙染防治和資源保護的法律體系和政策體系,環境投資逐步增長,用於控制汙染的費用己達到了gnp的0.8%,近年來,在淮河等汙染防治重點地區,更採取了相當有力的行動。2023年下半年,****從新增2000億元基建投資中劃撥170億元用於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了環境建設的步伐。

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環境保護政策體系還不完整,從政策內容來看,不少政策措施還建立在各級**的傳統計畫和行政命令的基礎上,建立在主要領導人干預的基礎上;從政策制定、實施、評估、修正這一迴圈週期來看,實施、評估、修正各個環節都相當薄弱;在相當多的地區,**環境保護部門執法力度不夠,無法保證各項政策得到實施,直接制約了環境質量的改善。

二、環境政策的深化和發展

從當前中國環境狀況未看,中國只是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壓力下,避免了環境質量急劇惡化的局面。總體而言,大氣、河流湖泊、海洋等方面汙染還相當嚴重,生態破壞還在不斷加劇。世界銀行有關中國環境汙染政策的專題報告計算了中國大氣和水汙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估計每年損失至少達540億美元,幾乎是2023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8%。

如果考慮其他方面的汙染損失和生態破壞的損失,更是乙個驚人的數字。從中國今後人口、經濟增長的趨勢看,環境保護將會長期面臨三大壓力,即工業化程序加快帶來的壓力,人口增長和城市化發展帶來的壓力,全球環境問題發展帶來的壓力。當前,需要解決好以下矛盾或問題:

即工業化程序加快與汙染治理滯後的矛盾;城市數量和規模的擴張與城市基礎設施落後的矛盾;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與高效、清潔使用能源的矛盾;水資源緊缺與水汙染不斷加劇的問題;人口不斷增長與耕地逐年減少的矛盾;礦產資源相對不足與資源利用效率不高的矛盾;生態基礎脆弱與生態破壞繼續擴充套件的矛盾;對外**迅速發展與國際「綠色壁壘」的矛盾。如果不能有效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中國的環境保護就難以取得重大的進展,可持續發展將面臨重重困難。

為了有效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在制定和發展環境保護政策的過程中,應當全面貫徹以下一些被世界各國的環境保護實踐所證明的一些原則,如可持續發展原則,預防汙染原則,汙染者負擔原則,經濟和資源利用效率原則,汙染綜合控制原則,公眾參與原則,環境與經濟發展綜合決策原則,等等。採用這些原則是環境保護政策得以進一步深化和發展,並向可持續發展政策轉變的重要條件。

同時,應借鑑發達國家的經驗,推動環境政策體系的轉變。從西方一些國家環境保護政策的歷史發展情況來看,它們大致經歷了2到3個階段的變化。近幾年來,在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的推動下,發達國家正努力建立環境與經濟綜合決策,鼓勵社會自願行動的政策體系(見圖4-1)。

從其經驗和我國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近期中國環境保護政策深化和發展的目標應當是:

圖4-1 經合組織國家環境政策的發展

(1)建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一體化決策機制,使經濟發展政策、規劃能有效考慮環境保護的要求,主要手段是建立政策、規劃與計畫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2)建立環境保**律、法規的有效實施機制,建立完備有效的監督手段;

(3)建立汙染綜合控制和全過程控制體系,採用清潔生產的各種手段;

(4)應用各種創新的環境經濟手段,如環境稅、排汙權交易等;

(5)鼓勵企業和社會各界採取各種自願行動,如實施isol4000,**環境管理機構同企業的自願協議,綠色產品標誌等;

(6)鼓勵公眾參與環境保護。

通過這些手段,提高中國環境保護政策在改善環境方面的有效性、實施效率,提高**解決複雜環境問題的能力。

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可採取哪些措施

一.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一般措施 1.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因地制宜發展農業 2.控制農村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 3.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加快農業技術的應用和推廣4.發展節水農業 生態農業 5.農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 6.延長產業鏈,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增加農民的收入7.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

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有什麼?

1.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有利於促進生態效益 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2.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體型轉變,使經濟發展與人口 資源 環境相協調。3.有利於國民經濟持續 穩定 健康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4.從注重眼前利益 區域性利益的發展轉向長期利益 整體利益的發展,從物質資源推動...

我國地勢特點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有哪些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11遊玩 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有利影響 1 東南部處於太平洋沿岸,有便利的海上運輸條件 2 面向海洋的地形大勢,利於夏季風深入內陸,使季風區面積廣闊,形成豐沛的降水,為農林牧漁的生產提供了良好條件。3 西高東低的地勢特點,使同一溫度帶內形成了不同特點的多種氣候,為多種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環境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