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運河對我國古代經濟發展有什麼作用

2022-10-10 04:12:00 字數 1648 閱讀 6700

1樓:匿名使用者

江南經濟有了顯著發展。隋朝建立後,政治中心在北方。北方經濟雖然發展得比較快,但兩京和邊防軍所需的糧食仍然要靠江淮地區**。

由於陸路運輸的侷限性,無法滿足北方的這一需要。因此,開通運河,利用水利運輸成為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從政治上看,為了加強對東北和江南地區的控制,隋**也需要開通一條南北向的大運河。

從隋煬帝個人角度說,也抱有開運河乘龍舟遊江南的目的。那時候,隋朝社會經濟發展速度較快,這也為開通運可提供了一定的物質條件。楊廣即位之初,為了加強對富庶的江南地區的控制,榨取江南人民的財富,隋統治者利用天然河流和舊有渠道,於605年開通以洛陽為中心的大運河。

大運河北通涿郡(今北京),南到餘杭(今浙江杭州),共分為四段。通濟渠是從洛陽的西苑引觳、洛兩水達於黃河,又從洛陽東面的板渚引黃河水,疏通莨蕩渠故道入淮河,直達淮河兩岸的山陽,(今江蘇淮安);再從山陽起,疏導春秋時吳王夫差所開的邗溝,引淮河水在江都(今江蘇楊州)附近長江。這一段施工里程,從洛陽到江都長1000公里。

另一段是永濟渠,從洛口開渠到涿郡,長1000公里。還有江南河,是從京口引長江水直達餘杭,入錢塘江,長400多公里。大運河全長2000多公里,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段。

它連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經過今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六個省的廣大地區,成為我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2樓:

溝通了南北交通,促進了南北的經濟文化交流。

3樓:余少平

直到清朝,運河都是南糧北調的運輸渠道.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的大河如黃河、長江等,大多數是從西向東奔流人海。南北之間要有一條暢通的河流,只能靠人力開鑿。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開鑿過不少人工河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運河。

公元605年到610年,隋煬帝為了加強對南北方的控制,活躍南北物資的交流,動用幾百萬民工,花費了約6年的時間,開鑿了這條運河。其中有些河段,是把以前挖好的運河修復、增寬、加深,中間也利用一些天然河、湖與運河相連線。隋代大運河全長2000多千公尺,水面寬30到70公尺不等,北通涿郡(今北京)南達餘杭(今杭州),中心在洛陽,它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等大河流,經過今天的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和浙江等廣大地區。

大運河的開通,對於促進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維護國家的統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當今我國又計畫修復大運河,目的不僅是為方便南北的聯絡,更主要是使南水北調,解決北方缺水的問題。

隋朝大運河對我國古代經濟發展有什麼作用

5樓:張為臻老師

隋朝大運河是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運河基礎上開通的。它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直轄市,連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河流,成為我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大運河的開通,對我國以後經濟發展有重大意義。

大運河通航以後,不僅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絡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運河的通航還促進了沿岸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發展,它還宛如一條彩帶,沿岸城鎮猶如彩帶上鑲嵌的一顆顆明珠。此後,歷代王朝對運河不斷疏浚和改造,使它持續發揮著貫通南北動脈的作用。

——常識經濟篇。

大運河對我國古代經濟發展有什麼作用

我國地勢特點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有哪些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11遊玩 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有利影響 1 東南部處於太平洋沿岸,有便利的海上運輸條件 2 面向海洋的地形大勢,利於夏季風深入內陸,使季風區面積廣闊,形成豐沛的降水,為農林牧漁的生產提供了良好條件。3 西高東低的地勢特點,使同一溫度帶內形成了不同特點的多種氣候,為多種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環境基礎。...

經濟新常態對我國經濟發展將帶來怎樣的影響

新常態定位我國經濟發展大邏輯 經過改革開放35年的飛速前進,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乙個全新的階段。雖然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和戰略機遇期沒有改變,但確實進入了增速放緩 結構調整 動力轉換的新常態。再追求高速度 依賴強刺激,顯然不合時宜,還會耽誤未來發展機遇。必須歷史地 辯證地認識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

運用經濟生活的有關知識,創新對我國經濟發展有何重大意義

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規範市場秩序,培育有利於城市創新發展的市場環境。科學的巨集觀調控,綜合運用經濟 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完善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保護智財權,優化創新環境 通過財政政策,加大對創新的投入。國家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企業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