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唐卡指的是什麼

2021-03-05 09:22:07 字數 4438 閱讀 8233

1樓:匿名使用者

唐卡是藏語thang-ka的音譯,「松樹」的意思,是一種畫在布幔或紙上的畫像。唐卡興起於吐蕃時期,可隨意移動,便於收藏

規格唐卡的幅面大小懸殊,小這邊長不到一尺,寺廟曬佛用的一般幅面很大,如布達拉宮的無量壽佛國唐,長55.8公尺,寬46.8公尺。一般唐卡長約75厘公尺,寬約50厘公尺。

喇嘛在鋪在地上的畫布上繪製唐卡

材料依所用材料不同,可分為:

國唐:用絲綢等拼貼縫合、編織等方式製作,又可分為絲麵、繡像、絲貼、手織、版印5種。

止唐:用顏料畫在布上,表現形式有金唐、赤唐、黑唐等多種,有的還有珠寶鑲嵌其間。

內容唐卡的題材廣泛,有佛教內容的佛本尊像、**神像、祖師像等,也有歷史、民俗的內容,幾乎包羅了**生活的所有內容,有「**的百科全書」之稱。

唐卡繪畫的流派

**因為政治背景,佛教可分前弘期(8-9世紀)和後弘期(11世紀以後),前者因為滅佛,當時的作品幾乎很少流傳下來(據學人考據目前已經發現幾處壁畫遺址),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當時作品風格應該完全是印度式的。目前一般所說的唐卡都是指後弘期以後的作品。 根據歷史背景與時代風格,可將後弘期以後到現下的唐卡風格略分為「外來影響期」(11-15世紀)、「本土畫派興盛期」(16-18世紀早期)、「畫派混淆與地方風格期」(18世紀中期-20世紀初)等三個時期。

外來影響期

11-15世紀的畫風主要受到外來影響,可以稱之為外來影響期。

外來影響期的唐卡作品‎

後弘期是從藏西阿里地區的古格王朝開始,其興建寺廟的工匠大多來自東北印度(帕拉)或喀什公尺爾地區,目前在阿里地區發現的唐卡作品明顯具有帕拉或中亞風味。 13、14世紀後藏地區的薩迦派因為得到元朝皇帝的支援,寺廟委託創作了許多精美的唐卡和銅像,這些作品大多出自尼瓦人之手,這類作品可以統稱為尼瓦作品或尼泊爾風格作品。15世紀噶舉派得到明朝皇室的支援,噶舉派的大寶法王以及幾個比較重要的領袖都得到皇室的冊封。

帕竹噶舉在藏中地區建立帕竹政權統治**佛教,由於與漢地往來密切,漢地畫風也傳入**,並造成唐卡風格革命性的變化。

本土畫派興盛期

16世紀早期,**發展出屬於**特有的本土畫派,因此16-18世紀早期可以稱之為本土畫派興盛期。

勉塘畫派: 15世紀中葉以後,**畫家在印度、尼泊爾以及中國畫風的基礎上,開始發展出屬於**特有的本土畫派。第乙個被公認而且影響後世巨大的畫派是由活躍15世紀下半的勉塘巴·勉拉頓珠所開啟的勉塘畫派(menbris,或稱門塘畫派)。

勉拉頓珠是非常有才華的畫師,他學過印度、尼泊爾和中國等當時流行的各種繪畫技法,並且都能按照該畫派的特點畫出精美絕倫的作品。他的兒子、侄子以及後繼的門徒在16、17世紀將勉派發揚光大,使該派成為**流傳最廣的畫派。勉拉頓珠本人的作品現下已經很難辨識,根據一些文獻的描述,該派早期作品的特色是在尼泊爾構圖的架構下加上較簡略的漢式山水背景,17世紀以後該派產生許多分支,並衍生許多新派,保持其道統的畫家被稱為舊勉派,但其風格並不是那麼明確。

欽則畫派:

欽則派十七世紀的唐卡作品與勉拉頓珠同時代還有另外一位繪畫大師欽則欽莫(mkhyen rtse chen mo),他和勉拉曾師事同一位畫師,所處的時代環境也差不多,當時正是多種外來畫風薰染下正要冒出本土畫風的時期。他和勉拉一樣都技法高超,而且也開始開創自己的風格。和勉拉相比,他的布局和用色都較保守,但色彩濃郁,富有濃濃的宗教感,特別是忿怒相特別威猛有力,而勉派的善相比較優美,構圖比較有層次。

繼承欽則畫風的畫家稱為欽則畫派(mkhyen bris),此派在17世紀時盛極一時,18世紀中葉以後沒落,但其忿怒相的畫法被後來的大多數畫派所吸收,流傳至今。

新勉派: 17世紀中葉,後藏的秋英嘉措將舊勉派進行改革,創立新勉派(menbris sama,簡稱勉薩men sa)。此畫派將舊勉派的背景加入少許透視概念,色彩調得更加清亮,並且運用更多的描金線法,使畫面看起來更華麗、活潑。

此派原本只流行於後藏地區,後來普及到整個藏區,成為18-19世紀藏中及後藏地區的新主流,該區格魯派的大寺廟目前都儲存大量此派的作品。

噶瑪嘎畫派: 16世紀下半葉到17世紀初,藏東和康區興起稱為噶瑪嘎的新畫派(karma gar bris),此畫派由於早期的畫師與噶舉派的寺廟往來較密切,所以經常被誤認為噶瑪噶舉畫派(噶舉是四大教派中的白教)。此畫派的建立者一般公推是活躍於16-17世紀間的南喀札西,此畫派在舊勉派的基礎上,更強調漢式風格中的留白與淡雅,畫風流露一種非常有魅力的文人氣質,受到當時較重視文學藝術的活佛們的喜愛,於是形成時尚,成為17-18世紀間的新主流。

該畫派在18世紀以後發展出許多新支派,18世紀以前的風格被稱為古典噶瑪嘎畫派。

司徒畫派: 位於康區德格縣的八邦寺寺廟建立者司徒班欽·卻吉迥乃(1700-1774)是噶瑪噶舉派三大轉世活佛中的一位重要活佛(其他2位是噶瑪巴和夏瑪巴),他是當時最有學問的活佛之一,本身也是一位大畫家,他的轉世系統即當今的泰錫度仁波切(泰錫度即大司徒的諧音)。他的技法承襲自噶瑪嘎畫派,但他的畫風比起之前的噶瑪嘎作品更加淡雅,人物花鳥更加細緻,並且非常重視主尊頭光與背光的透明感。

噶雪畫派: 18世紀中葉有幾位出自昌都噶雪(gahe)地區的優秀畫家,如卻札西和噶瑪札西等,他們和八邦寺有著密切關係,他們的畫風可以說是在勉派的上色法上,加入司徒畫派的構圖與氣質。此畫派一直流行于川、藏邊界地區至今。

覺囊畫派: 通常畫派和教派之間並沒有直接關係,但覺囊派是個特殊案例。覺囊派原本是個大教派,但因主張「他空見」而為**五世所排斥。

17世紀的佛學大師多羅那他乃覺囊派的住持,他為後藏的主寺畫了許多精美的壁畫,這些壁畫獨樹一格,後來多羅那他被**派遣到外蒙古傳法,其轉世札那巴匝改信格魯派,覺囊派在後藏的地位跟著式微,其畫風在藏區也跟著式微。青海、四川邊區至今仍然儲存了幾個覺囊派小寺廟,此地區的唐卡作品至今仍儲存了該派的獨特風格。覺囊畫風用色比較善用大色塊,線條較粗曠,具有濃烈的宗教感染力。

畫派混淆與地方風格期

由於交通逐漸發達,加上寺廟興建時會同時聘請多種不同畫派的畫家,不同畫派間相互交流,造成18世紀中葉以後就很難見到屬於純正畫派的作品,特別是19世紀以後。19世紀以後到現下,每位畫家都自稱是學***畫派,但實際上其作品多少都摻和了其他畫派的技法或特色。雖然如此,百年期間的眾多作品還是隱約形成各自的風格,這些作品的風格很難以道統畫派來判定,但卻有明顯可以分辨的地方色彩,因此稱18中期-20世紀為畫派混淆與地方風格期。

下面介紹幾種地方風格較為明顯的作品:

昌都風格: 藏東昌都地區自古人文會粹,畫家輩出,古典噶瑪嘎畫派大多數畫家都是出自此地區。18世紀末該地區流行一種地方風格,其技法主要是承襲新勉派,人物及花草用大量的金線勾勒,但背景顏色為墨綠色,水平較高的作品會有一種蒼勁而莊嚴的感覺,但較差的作品會給人沈悶感。

德格風格: 18世紀康區德格土司的權勢盛極一時,他資助興建著名的德格印經院,以及多座隸屬不同教派的大寺廟,如寧瑪派的佐欽寺、噶舉派的八邦寺和薩迦派的更慶寺等。當時德格的文化水平相當高,在貴族的資助下,當地畫師也畫出相當多高水平的作品,其畫風構圖採噶瑪嘎畫派、主尊採司徒畫法,背景和雲朵的上彩模式則採勉派,作品高貴之中帶點文人氣。

阿壩畫風:

阿霸畫風的唐卡作品四川西北部的阿壩地區自古偏窮,佛教非常普及,但較少鼎盛的大寺廟,其藝術創作自古也不怎麼出色。但正因為窮,該地區寺廟請不起大畫師畫卡,大多數的作品都是由僧人親手繪製,其技法明顯比專業畫師拙劣,但因為對宗教內容的嫻熟,其主尊的表現經常有出人意表之處。總體來說,該地區作品顏料較差,藍綠色都喜歡帶灰色,技法摻和舊勉派和欽則畫派,具有強烈的民俗畫風格。

理塘(香格理拉)畫風: 四川西南方向從理塘、稻城一路到雲南麗江,從16世紀以後就非常篤信藏傳佛教,此一地區景色優美,被認為是古代所稱的香格理拉。該區主要信仰格魯派和噶瑪噶舉派,因此所見到的唐卡題材多數和此二教派有關。

格魯派唐卡技法主要承襲新勉派,而噶舉派唐卡則多承襲噶瑪嘎畫派,不過作品都會混雜其他技法,線條較粗曠,人物或主尊的神態較為憨濃。

白玉畫風: 四川省甘孜州白玉縣境內有許多著名寺廟,其中以寧瑪派的白玉寺與噶陀寺最為出名,此二寺分別是寧瑪派六大傳承主寺中的二寺。由於此二寺都非常重視伏藏傳承,因此畫有許多非常罕見的無上瑜伽續本尊和**。

其風格是常用淺綠色丘陵和淡藍色的天空作背景,林木岩石的畫法簡略,上色筆觸較粗,但最大特點是忿怒相主尊非常威猛有力,具有濃厚的神秘色彩。

青海畫風: 青海是個廣大遼闊的草原區,伊斯蘭教是該區主要信仰,但從西寧塔爾寺到四川和**邊界一帶都是佛教區。由於塔爾寺是格魯派教主宗喀巴大師的出生地,該寺在17世紀以後成為格魯派六大主寺之一,因此該寺也擁有許多精美的佛教藝術品。

塔爾寺18世紀以前的作品主要承襲札什倫布寺風格,唐卡主要是新勉派。19世紀以後因各地來此朝聖的信徒熱絡,塔爾寺附近幾個鄉鎮遂發展成大量製作普及性唐卡的基地,其中最著名有塔爾寺附近和熱貢地區,青海唐卡主要特色是背景喜歡用翠綠色,常畫有青海湖,蓮花座像牡丹花,大量使用金線勾勒。熱貢作品構圖和用色都非常熱鬧,比較像農民畫。

蒙古畫風: 蒙古地方包括內蒙古和外蒙古等廣大地區,自古信仰薩滿教,但16-17世紀以後全面改信藏傳佛教。該區佛教藝術發展較晚,佛像工藝方面內蒙古在17世紀早期即相當精良,其作品一般被認定為漢藏風格;外蒙古18世紀初的札那巴匝作品相當精美,目前在國際上相當受重視。

唐卡多數年份較晚,技法以新勉派為主,但主尊的描寫較呆板,背景也缺乏景深或透光感,用色華俏而雜,具有較強的北方民俗畫味道,藝術性相對較弱,不過因為和北京的地緣關係,歐美或一般古董愛好人士最早接觸的唐卡反而是蒙古卡

佛教中的三寶指的是什麼佛教中三寶是什麼意思?

佛教三寶是指佛寶 法寶 僧寶,是佛教的教法和證法的核心。1 佛寶,是指已經成就圓滿佛道佛教三寶的一切諸佛。成就圓滿佛道,是為佛寶之條件,換言之,佛寶為佛陀從覺悟中發展的心靈力量和圓滿智慧型的德行。具足佛身 佛德的一切諸佛,才是真實的佛寶。一切諸佛,包括過去 現在 未來三世及東南西北 四維 上下等十方...

這副唐卡上的這是什麼菩薩,這副唐卡是什麼佛

這個應該是龍樹菩薩,但是和常規的龍樹菩薩又有區別,一般塑造的龍樹菩薩頭頂有5個龍頭或7個龍頭。或者沒有龍頭。但是在菩薩塑像中,除了龍樹菩薩,確實沒有其他菩薩在頭頂畫幾個龍了。這是西天如來佛祖,看手裡拿的東西多數人都知道 這副唐卡是什麼佛?長壽三尊圖常見於藏傳佛教寺院殿堂和民間居家經堂的壁畫 唐卡 雕...

佛教七寶指的是什麼

1 不同的經書所譯的七寶不同 1 鳩摩羅什譯的 阿彌陀經 所說七寶為金 銀 琉璃 珊瑚 硨磲 赤珠 瑪瑙 2 玄奘譯 稱讚淨土經 所說七寶為金 銀 吠琉璃 頗胝迦 牟娑落揭拉婆 赤真珠 阿溼摩揭拉婆 3 般若經所說的七寶是金 銀 琉璃 珊瑚 琥珀 硨磲 瑪瑙 4 法華經所說的七寶是金 銀 琉璃 硨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