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進展和意義

2021-03-05 09:21:41 字數 5377 閱讀 1190

1樓:樊廣中

我國是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中國家, 目前我國正處於經濟轉軌時期,

雖然整體 經濟執行效率得以提高,但是社會就業、養老等問題也日趨突出,社會不穩定的風險也在增 加。因此,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發展社會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社會保障制度是國家的基本制度之一。

國家必須制定社會保障法律規範, 保證社會保障 制度真正得到貫徹實施。就一般意義及西方國家的慣例而言,社會保障包括社會救助、社會 保險、 社會福利和社會優撫四大方面內容, 社會保障的實質是國家履行管理義務的一種職責, 又是公民生活下去的一種權利。 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是**行使社會管理職能, 通過國民收入 分配與再分配形式,確保社會成員基本生活和醫療水平,以維護社會穩定、推動經濟發展、 促進改革深化的社會制度。

國家對公民在年老、疾病、傷殘、失業、生育、死亡、遭遇災害、 面臨生活困難時,由**和社會依法給予物質幫助,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國 家必須制定社會保障法律規範,保證社會保障制度真正得到貫徹實施。從邏輯上講,任何制 度的建立都應當先設計再建設,至少在建設之前應該有乙個框架性的思路。

但是,中國社會 保障制度的建設,在原有設計被明顯放棄的情況下,卻始終缺乏長遠性的總體考慮。在一定 程度上,對整個中國社會保障制度進行巨集觀審視,已經成為當前中國社會政策的當務之急。 我國**歷來十分重視社會保障工作,社會保障的發展,大體經歷了 3 個階段:

一是新 中國成立不久,中國政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草案》 ,為城市國營及部 分大型集體企業職工建立了涵蓋養老、醫療、工傷、生育、死亡等專案的社會保險制度。這 是在計畫經濟條件下構築的中國社會保障體系, 僅包括社會保險的部分內容, 範圍相對較小。 二是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若干問題的決定》 , 對我國未來社會保障制度模式進行了明確, 構建了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基本框 架,指明了社會保障資金由國家、工作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社會保障範圍涉及社會救濟、 社會福利、優撫安置和社群服務、社會強制性保險(包括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 住房) 、個人儲蓄積累和以自願為原則的商業保險,使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加靈活、有效、 豐富多彩。

三是在實踐中逐步建立了「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失業保險和城市居民最低生 活保障」3 條保障線,實行以「確保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和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 金按時足額發放」兩個確保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工作。由此,乙個**主導、責任分擔、 社會化、多層次的新型社會保障體系框架已基本形成。 新型的社會保障體系在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是, 由於這一制度所處的特殊國情和時代背景, 隨著社會、 經濟的發展, 出現各種問題在所難免。 (1)覆蓋面狹窄。目前我國發達地區主要是沿海地區,已經開始在試著搞養老、醫療、 低保等農村的社會保障制度,享受養老保險的農村人口大約有 6 000 萬人。

但參加養老保險 的農民不到農村總人口的 10%,至於失業保險等其他現代社會保障制度,均與農民無緣。 除此之外,當前的社會保障制度並沒有覆蓋城鎮範圍內的全部居民,養老保險覆蓋人群約 1.6 億人,另有 3 億多人被排斥在外,失業保險的覆蓋範圍仍然較窄。隨著我國失業人口 逐年增加,2001 年我國城鎮職工失業率為 3.6%,2002 年為 4%,2004 年增加到 4.3%, 城鎮下崗失業人員達 1 400 萬人。

截止到 2004 年全國有 10 584 萬人參加失業保險;公費醫 療、勞保醫療僅覆蓋全國約 9 400 萬人口;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約佔城市「下崗、失業、 待崗」總人數的 30%。還有相當多的私營企業、三資企業以及廣大的個體納稅戶沒有加入 社會保障的體系。 (2)社保資金缺乏統一管理,**運轉處於無序狀態。

現行社會保障制度是按地區和 部門分開制定的,地區間條塊管理比較鬆散。社會保障**既有縣市統籌又有省級統籌,統 籌形式多種多樣,統籌辦法各地自行確定。社會保障管理機構基本上處於分散管理的狀況, 如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由勞動部門負責;撫卹救濟由民政部門負責;醫療保險由衛生部門和 職工所在單位負責。

由於社會保障缺乏統一的管理,政策規定及籌資辦法也政出多門,而社 會保險經辦機構集社會保險的收、支、管、用與政策制定於一身,沒有乙個機制對它進行有 效的監督,導致社會保障費管理不嚴格、漏洞大,社會保障資金運轉處於無序狀態。一些地 方隨意提高社會養老統籌比例,大大超出國家規定的 20%的養老保險繳費率,並且存在挪 用、浪費社保**的現象,危及社保**的安全。 (3)收不抵支,資金短缺。

我國社會保障費的徵收方式沒有統一規範,有的地方委託 地稅機關徵收,有的地方實行按地區、分行業徵收的辦法,也有些地方採取差額結算繳撥, 還有些地方採取按規定協議繳費。各省市的社會保障專案多少不一,比例不同,又沒有法律 的約束,因而徵收手段不硬,導致收費困難,欠費現象普遍。1

2樓:匿名使用者

推行農村社會保

障制度,是加快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確保農村居民的基本生活,實現農民的基本權利,推動農村減貧和逐步縮小城鄉差距,維護農村社會穩定,推進農村社會和協意義重大,同時,對改善民生,促進消費和拉動內需也具有重大意義。

簡答: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意義是什麼?

3樓:夜晝光

1.理論意義 對於中國農村建構什麼模式的社會保障制度,學術界進行了很多探索,為中國農村構築完善可行的社會保障制度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建議。這些建議大都建立在解決應急問題上,雖然可以解決燃眉之急,但缺少全盤考慮。例如,對「農民工」和「失地農民」試圖另起爐灶,不能從制度的連續性上解決問題。

而同處於東方的日本的社會保障制度的構建歷程,尤其是該國年金制度的實施和完善給了我們乙個啟示:我們應該建立乙個有利於防止土地細分和荒廢、有利於農業經營現代化、有利於農民養老和流動的覆蓋全體農民的年金制為主體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制定可以使中國農村公民的社會保障實現公平待遇,而且此制度的實施可以實現土地流轉和增加農業投入,對實現以效率為基礎的現代農業也大有幫助。

學術界對公平與效率的一直處於兩難選擇。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制定和實施對實現公平和效率的對接將起到重要作用。 2.現實意義 隨著工業化、市場化的發展,中國社會由「行政主導型的二元結構」轉變為「市場主導型二元結構"面對固化的制度(二元結構)和市場失靈,農村公民面對著更多的生產生活風險,傳統家庭保障模式已經難以為繼。

生產社會化使農村公民的生、老、病、殘等事故已不再完全是私人性質的風險,而是一種社會風險,因此國家構建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是一種適時和必然的選擇。 根據中國的國情,在中間階層人口比例較小和城市化水平較低的現實條件下,在農村建立一套覆蓋全體農村居民的社會保障制度,是一種客觀而現實的選擇。 弱化家庭保障以適應中國家庭小型化的現實。

弱化土地保障可促進土地的流通實現土地規模經營和農業生產的現代化。

4樓:匿名使用者

讓人們看到 咱國家有錢了

農村居民社會保障體系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5樓:匿名使用者

社會保障是保障城鄉居民基本民生、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實現

共享發展成果的重大制度保障,既是國家發展的重要目標指向,也是促進國家可持續發

展、和諧發展的必要手段。

我們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農村群眾的生產生活。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

來,***、***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著力推進農村居民社會保障工作。目

前,以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農村居民醫療救助制度、五保

供養制度、自然災害生活救助制度等為主要內容的農村居民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形成,新

型農村養老保險開始試點,初步保障了農村群眾基本生活。

6樓:南天一噴

黨和國家一直在關注「三農」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隨著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不平衡造成的社會問題日益加大,黨和國家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農村保障體系是共享發展成果的重大制度保障,既是國家發展的重要目標指向,也是促進國家可持續發展、和諧發展的必要手段。

我們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農村群眾的生產生活。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

來,***、***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著力推進農村居民社會保障工作。

目前,以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農村居民醫療救助制度、五保供養制度、自然災害生活救助制度等為主要內容的農村居民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形成,新型農村養老保險開始試點,初步保障了農村群眾基本生活。

7樓:踏古

經過近20 年的艱苦努力, 我

國初步形成了以城鎮職工社會保

險、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農

村社會保障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

障體系框架。

養老保險。我國現已基本形

成以基本養老保險為核心的多層

次養老保險體系框架。按現行制

度規定, 保險費用由用人單位和

職工個人共同承擔, 用人單位繳

費比例一般不得超過工資總額的

20%; 職工個人繳費比例為本人

繳費工資的8%, 全部進入個人賬

戶; 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

人員由本人按當地社會平均工資

的18%左右繳費。職工達到法定

退休年齡且個人繳費累計滿15

年的, 退休後可按月領取基本養

老金。失業保險。我國的失業保險

通過國家立法強制實施, 由用人

單位和職工個人共同繳納保險

費。建立失業保險**, 單位繳費

比例為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

2%, 職工個人為本人工資收入的

1%。在失業保險**入不敷出

時, 財政給予必要補貼。

醫療保險。1998 年, ***

發布了《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

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 確定了醫

療保險制度改革的政策框架, 奠

定了我國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

基礎。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

度引入醫療費用由單位和個人共

同承擔的分擔機制和個人賬戶的

約束機制, 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

賬戶相結合的模式, 覆蓋城鎮所

有用人單位和勞動者, 並實行屬地管理。基本醫療保險資金**主要為用人單位和個人共同繳納

的醫療保險費。

此外, 我國還設立了工傷保

險和生育保險。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

度。目前, 我國所有城市和縣人民

**所在地已全部建立城市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標準的

制定主要依據城市居民的人均收

入和人均生活消費水平、上年物

價水平等基本生存所需物品、未

成年人義務教育費用和當地經濟

社會發展水平等情況。城市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資金由地方**列

入財政預算。對財政確有困難的

地區, **財政給予支援。

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根據農

村經濟社會發展特點, 我國在農

村實行與城鎮有別的社會保障辦

法。目前, 正在積極探索建立農村

養老保險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

療制度、農村社會救助措施, 以及

探索並逐步解決農民工和被徵地

農民的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問題

社會保障制度產生的社會經濟背景

社會保障制度伴bai隨著生產社會du化和市場經濟的形成建立起來zhi 的。由於它dao對發展經濟 專 穩定社會起著重要作用,當今世屬界所有的的現代化國家,都把實施和完善社會保障作為自己的一項基本國策。我們將社會保航定義為 國家通過立法制定的有關保障全社會成員的基本生存與生活需要,特別是保障公民在年老...

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包括哪些內容,我國目前的社會保障制度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一 加快國有企bai業下崗 du職工基本生活zhi保障與失業保險併軌dao 二 做實養內老保險個人賬號容 三 建立統一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四 實行養老金社會化發放 五 做好結構調整中特殊困難人群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六 按照統一的改革目標同步推進 保 醫 藥 三項改革 七 補充保險應盡快走上發...

試論述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一是保障水平與生產力相適應的原則。社會保障水平與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國家舉辦的社會保障,只能滿足職工的基本保障。這就要求制定各項社會保障的籌資比例 待遇標準 保障的範圍等,要綜合考慮初 級階段的基本國情 財政和企業的實際承受能力和社會保障的管理能力。二是公平與效率相結合的原則。效率優先 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