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什麼意思是什麼匹夫一詞是什麼意思?出自哪裡?

2021-03-05 09:20:24 字數 4147 閱讀 7882

1樓:q王小年

意思:1、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亦泛指平民百姓。

引用:春秋·左丘明《左傳·昭公六年》:「匹夫為善,民猶則之,況國君乎?」

翻譯:身份低微的人也要做善事,這句話平民都會遵照著做,更何況是一國之君呢?

2、**。多指有勇無謀的人,含輕蔑意味。

引用:宋·蘇軾 《留侯論》:「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

翻譯:有勇無謀的人受到屈辱,立刻拔劍而起,勇敢地投入戰鬥,但這不叫勇敢。

3、指平常的人。

引用:葉君健 《自由》三:「這倒不是單純為了友誼和對您的敬佩,也是為了國家的利益,為了桑梓的利益,為了匹夫的責任。」

4、詈詞。猶言傢伙,東西。常用來指斥無知無識的人。多見於早期白話。

引用:清·如蓮居士《說唐》第十六回:「這老匹夫,合當要死,待我出去斬了他。」

相關成語:

1、匹夫無罪 [ pǐ fū wú zuì ] 匹夫:古指平民中的男子,後泛指一般人。一般人是沒有罪過的。

出 處:春秋·左丘明《左傳·桓公十年》:「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翻譯:百姓本沒有罪,因身藏璧玉而獲罪。

2、匹夫之勇 [ pǐ fū zhī yǒng ] 指不講求智謀,只憑個人蠻幹的勇氣。

出 處:春秋·左丘明《國語·越語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進旅退也。」

翻譯:我不贊成個人逞能的匹夫之勇,想要你們同進同退。

3、匹夫有責 [ pǐ fū yǒu zé ] 國家大事每個人都有責任。

出 處:清·顧炎武《日知錄》: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而矣。

翻譯:保衛國家是那些做君做臣吃俸祿的人的事情,老百姓不用去管;保住天下,才是每乙個老百姓要努力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匹夫:①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 ②泛指尋常的個人,匹夫有責。 ③特指有勇無謀的人。 ④罵人的話。相當於「傢伙」、「東西」。

這種時候不能逞匹夫之勇,要認真考慮一下對策。

林則徐從小就抱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

臨事要戒慎小心,不是光憑匹夫之勇就能解決問題。

3樓:匿名使用者

匹夫就是古代中國人的侮辱性詞彙,就是指身份低賤,品行下賤的男人。

4樓:伶俐

、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亦泛指平民百姓。。

5樓:匿名使用者

【匹夫】

1.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亦泛指平民百姓。《左傳·昭公六年》:「匹夫為善,民猶則之,況國君乎?」

《韓非子·有度》:「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漢 班固 《白虎通·爵》:

「庶人稱匹夫者,匹,偶也,與其妻為偶,陰陽相成之義也。」 唐 劉德仁 《長門怨》詩:「早知雨露翻相誤,只插荊釵嫁匹夫。

」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若國朝之制, 滿 漢 平等, 漢 人有才者,匹夫可以為宰相。」

2.**。多指有勇無謀的人,含輕蔑意味。

《孟子·梁惠王下》:「夫撫劍疾視曰:『彼惡敢當我哉!

』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 宋 蘇軾 《留侯論》:「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

」 清 昭連 《嘯亭雜錄·書光顯寺戰事》:「餘素以豪傑待王,今乃知王直匹夫耳!」

3.指平常的人。

《晉書·劉隗傳》:「夫嫡妻長子皆杖居廬,故 周景王 有三年之喪,既除而宴,《春秋》猶譏,況 龕 匹夫,暮宴朝祥,慢服之愆,宜肅喪紀之禮。請免 龕 官,削侯爵。

」 宋 蘇軾 《潮州修韓文公廟記》:「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 葉君健 《自由》三:

「這倒不是單純為了友誼和對您的敬佩,也是為了國家的利益,為了桑梓的利益,為了匹夫的責任。」

4.詈詞。猶言傢伙,東西。常用來指斥無知無識的人。多見於早期白話。

元 劉時中 《端正好·上高監司》套曲:「堪笑這沒見識街市匹夫,好打那好頑劣江湖伴侶。」《古今**·臨安裡錢婆留發跡》:

「匹夫,造言欺我,合當斬首!」《說唐》第十六回:「這老匹夫,合當要死,待我出去斬了他。」

「匹夫」一詞是什麼意思?出自**?

6樓:匿名使用者

「匹夫」指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亦泛指平民百姓。出自於《左傳·昭公六年》、《韓非子·有度》

匹夫,讀音:[pǐ fū]

近義詞:百姓

反義詞:勇士,英雄,壯士,豪傑,梟雄

造句:

1、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每乙個中國人都要關心和參與國事,以負責任的態度來提出意見和看法。

2、常言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3、匹夫匹婦,各有品德。為人一世,都有或多或少的修養。

4、「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千百年來中國人共同的信念。

5、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乙個國家的繁榮要依靠公民的意識。

詳解:

1.、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亦泛指平民百姓。

①《左傳·昭公六年》:「匹夫為善,民猶則之,況國君乎?」

②《韓非子·有度》:「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③漢 班固 《白虎通·爵》:「庶人稱匹夫者,匹,偶也,與其妻為偶,陰陽相成之義也。」

④唐 劉德仁 《長門怨》詩:「早知雨露翻相誤,只插荊釵嫁匹夫。」

⑤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子魚能為我代言,乞念先君一脈,願留性命,長為匹夫死且不朽。」

⑥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若國朝之制,滿漢平等,漢人有才者,匹夫可以為宰相。」

2、**,多指有勇無謀的人,含輕蔑意味。

①《孟子·梁惠王下》:「夫撫劍疾視曰:『彼惡敢當我哉!』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

②宋 蘇軾 《留侯論》:「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

③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十八回:「匹夫出言不遜!」

④清 昭槤《嘯亭雜錄·書光顯寺戰事》:「餘素以豪傑待王,今乃知王直匹夫耳!」

3、指平常的人。

①《晉書·劉隗傳》:「夫嫡妻長子皆杖居廬,故 周景王 有三年之喪,既除而宴,《春秋》猶譏,況龕匹夫,暮宴朝祥,慢服之愆,宜肅喪紀之禮。請免龕官,削侯爵。」

②宋 蘇軾 《潮州修韓文公廟記》:「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

③葉君健 《自由》三:「這倒不是單純為了友誼和對您的敬佩,也是為了國家的利益,為了桑梓的利益,為了匹夫的責任。」[1]

4、詈詞。猶言傢伙,東西。常用來指斥無知無識的人。多見於早期白話。

①元劉時中 《端正好·上高監司》套曲:「堪笑這沒見識街市匹夫,好打那好頑劣江湖伴侶。」

②《古今**·臨安裡錢婆留發跡》:「匹夫,造言欺我,合當斬首!」

③《說唐》第十六回:「這老匹夫,合當要死,待我出去斬了他。」

7樓:過客與歸人之間

讀音:[pǐ fū]

釋義: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

.舜以天子而詢於匹夫。——清,劉開《問說》

**。多指無學識、有勇無謀的人。

罵人的話。

出處:《左傳·昭公六年》:「匹夫為善,民猶則之,況國君乎?」

《韓非子·有度》:「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班固的《白虎通·爵》:「庶人稱匹夫者,匹,偶也,與其妻為偶,陰陽相成之義也。」

劉德仁的《長門怨》詩:「早知雨露翻相誤,只插荊釵嫁匹夫。」

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志》:「子魚能為我代言,乞念先君一脈,願留性命,長為匹夫死且不朽。」

章炳麟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若國朝之制,滿漢平等,漢人有才者,匹夫可以為宰相。」

「 匹夫」通常作普通的人、平常的人來解釋。為什麼稱普通的人為匹夫呢?匹,原是數量單位,古代4丈為一匹。

又說2丈為一端,二端為兩,每兩就成一匹,長4丈。兩而成匹,是相合的意思,按照這個意義,夫婦兩者也相合,故叫匹夫、匹婦。匹夫、匹婦便成了普通、平常人的代稱。

段玉裁注《說文》中說:「雖其半,亦得雲匹……猶人言匹夫也。」就是說匹夫、匹婦拆離開來單獨也可使用,以後,匹夫便不光指男子,而泛指為普通、平常的人了。

造句:本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要在享受國家成就之餘,也應肩負起一點點的責任。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能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在「知識+資本」的經濟潮流中,在入世的聲聲號角聲中,單憑匹夫之勇,已無法完成乙個企業的戰略性擴充套件,更談不上建立乙個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匹夫不可奪志也匹夫和奪什麼意思,匹夫不可奪志也的奪是什麼意思

1 匹夫 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2 奪 改變,換。出自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及 的 論語 子罕 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譯文 軍隊的首領可以被改變,但是男子漢 有志氣的人 的志向是不能被改變的。讀解 長平之戰,廉頗堅守不出,秦王派人去離間趙王和廉頗,趙王中計,派趙括代替廉頗,導致大敗。這是 ...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什麼意思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ti n xi x ng w ng,p f y u z 釋義 國家的興盛或衰亡,每個普通人都有乙份責任。出自 清 顧炎武 日知錄 卷十三 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例句1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端正黨風,人人有責。2 讀書人講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3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孤雄於...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什麼意思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清朝初年著名儒者顧炎武的社會主張,意思是說,民族的存亡,是每乙個公民的責任 關於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漢語大詞典 說 謂國家興盛或衰亡,每個普通的人都有責任。語本清顧炎武 日知錄.因此,說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二句意謂對於國家民族的興旺,每個普通人都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