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大體上反映的是什麼,《詩經》主要是講什麼內容

2021-03-03 23:02:34 字數 4973 閱讀 5290

1樓:匿名使用者

《詩經》主要是講什麼內容?

2樓:南笙i挽風

詩經大概內容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詩經》的主要內容:

1、農事詩,反映了周代的農業生產活動,有較高的認識價值。如《豳風·七月》、《周頌·臣工》、《周頌·噫嘻》、《周頌·豐年》、《周頌·載芟》、《周頌·良耜》等。

2、征役詩,即大量反映徭役和兵役問題的詩歌。如《唐風·鴇羽》、《魏風·陟岵》、《邶風·式微》、《王風·君子於役》、《衛風·伯兮》、《豳風·東山》、《采薇》等。

3、婚戀詩,即篇幅眾多的愛情、婚姻、家庭生活和婦女命運的作品。風詩裡這類作品尤其多,約佔風詩的三分之一。

《詩經》中的愛情詩,從不同的角度生動地反映了戀愛關係中的各種情景和具體矛盾,揭示了人們在愛情生活中的各種微妙複雜的心理。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

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並教育**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及《五經》之一。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4樓:匿名使用者

542579555545467816818643781656

《詩經》的內容和特點是什麼?

5樓:月亮潛水

意境自覺。

內容都是民間詩歌。

說到特點,抒情、柔美、纏綿、含蓄,每首詩都可以寫成乙個故事,民間百姓的故事,未見得可歌可泣,但餘音繞梁。讀《詩經》要讀它的意境,雖然那些通假字有比較確切的解釋,但每首詩並無十分確切、統一的解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解釋,心情不同時解釋也不盡相同。

讀《詩經》能讀出美感來,拿自己翻譯的白話文反覆地看又會生出新的感覺,能夠淨化心靈,從詩境中看到虛幻、希望、夢想,還有現實。

也許這正是它流傳千古而不衰的力量源泉吧?

總之,讀《詩經》不要拘泥於某種解釋或定式,讀出自己的《詩經》來才是最賞心悅目的。

詩經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詩經》的特色和影響

馬克思指出:「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會條件下,聳立著由不同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觀構成的上層建築。」1在《詩經》產生的年代,我們的先人在自然條件相當艱苦的黃河流域以宗法制度為核心建立起乙個農業社會。

這個社會為了生存發展,需要強大的集體力量,需要內部秩序的穩定與和諧,而相應地需要抑制其社會成員的個性自由和與之相聯絡的浪漫幻想。正是在這種「生存的社會條件下」,形成了《詩經》的思想和藝術特色。並且,由於中國——尤其中原社會的基本特點維持甚久,作為中國文學重要起點、又被奉為儒家經典的《詩經》,其特色對於後代文學的影響,也就非常之深遠。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629頁。

具體地說,《詩經》的特色和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詩經》是以抒情詩為主流的。除了《大雅》中的史詩和《小雅》、《國風》中的個別篇章外,《詩經》中幾乎完全是抒情詩。而且,從詩歌藝術的成熟程度來看,抒情詩所達到的水準,也明顯高於敘事詩。

而與《詩經》大體屬於同時代的古希臘的荷馬史詩,卻完全是敘事詩。正如荷馬史詩奠定了西方文學以敘事傳統為主的發展方向,《詩經》也奠定了中國文學以抒情傳統為主的發展方向。以後的中國詩歌,大都是抒情詩;而且,以抒情詩為主的詩歌,又成為中國文學的主要樣式。

第二,《詩經》中的詩歌,除了極少數幾篇,完全是反映現實的人間世界和日常生活、日常經驗。在這裡,幾乎不存在憑藉幻想而虛構出的超越於人間世界之上的神話世界,不存在諸神和英雄們的特異形象和特異經歷(這正是荷馬史詩的基本素材),有的是關於政治風波、春耕秋獲、男女情愛的悲歡哀樂。後來的中國詩歌乃至其他文學樣式,其內容也是以日常性、現實性為基本特徵;日常生活、日常事件、日常人物,總是文學的中心素材。

第三,與上述第二項相聯絡,《詩經》在總體上,具有顯著的政治與道德色彩。無論是主要產生於社會上層的大、小《雅》,還是主要產生於民間的《國風》,都有相當數量的詩歌,密切聯絡時事政治,批判統治者的舉措失當和道德敗壞。其意義雖主要在於要求維護合理合度的統治,給予人民以較為寬鬆、可以維持生存的條件,但這對於社會的發展,當然是有價值的。

關心社會政治與道德,敢於對統治階層中的腐敗現象提出批判,應該說是《詩經》的優秀之處。但這個問題應該從兩方面來看。正像我們在前一節中舉例分析的那樣,這一種批評完全是站在社會公認原則的立場上的,在根本上起著維護現有秩序的穩定的作用,而不能不抑制個人的慾望與自由。

就以《相鼠》一詩來說,它可能是批評統治者荒淫無度的生活,也可能是批評對「禮儀」的具有進步意義的破壞行為。不管作者的原意如何,詩對於這兩種現象都是適用的。

要說《詩經》這一特點對後世的影響,首先要說明:《詩經》的政治性和道德性,在後世經過曲解而被強化了。本來不是直接反映政治與道德問題的詩,包括眾多的愛情詩,在漢代的《毛詩序》中,也一律被解釋為對政治、道德或「美」(讚頌)或「刺」(批評)的作品。

因而,一部《詩經》,變成了儒家的道德教科書。

後代詩人繼承《詩經》關注社會政治與道德的特色,同樣應該從兩方面來分析。一方面,提倡這一特色,可以糾正文學過分趨向遊戲和唯美傾向,發揚文學的社會功能;另一方面,如果不適當地過分強調這一點,也必然妨害文學的多樣化發展,抑制情感的自由表達。

第四,《詩經》的抒情詩,在表現個人感情時,總體上比較克制因而顯得平和。看起來,像《巷伯》批評「讒人」,《相鼠》批評無禮儀者,態度是很激烈的。但這種例子不僅很少,而且並不能說是純粹的「個人感情」,因為作者是在維護社會原則,背倚集體力量對少數「壞人」提出斥責。

像《雨無正》、《十月之交》、《正月》等,因所批評的物件是多數人,則已顯得畏懼不安。至於表現個人的失意、從軍中的厭戰思鄉之情,乃至男女愛情,一般沒有強烈的悲憤和強烈的歡樂。由此帶來必然的結果是:

《詩經》的抒情較常見的是憂傷的感情。很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中國後代的詩歌,也是以抒情——抒憂傷之情較為普遍。

克制的感情,尤其憂傷的感情,是十分微妙的。它不像強烈的悲憤和強烈的歡樂噴湧而出,一洩無餘,而是委婉曲折,波瀾起伏。由此,形成了《詩經》在抒情表現方面顯得細緻、雋永的特點。

這一特點,也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後來的詩歌。

另外需要說到,儘管《詩經》的抒情一般比較平和,卻依然是真摯而動人的,而且也並非沒有明朗歡快、天趣盎然之作。後代儒家把《詩經》中的所有作品都說成是因政治和道德目的而作的,並不能抹殺那些抒情之作——尤其是愛情詩對人們的感染力。因此,在封建**時代,當文學道德化傾向、說教傾向變得過度嚴重時,詩人們也會打出《詩經》的權威旗號,要求給感情以應有的、至少是適度的承認。

明代詩人何景明的《明月篇序》就是一例。湯顯祖的《牡丹亭》中,深閨小姐杜麗娘誦讀《關雎》而產生對於愛情的渴望,又是一例。 以上主要從內容、思想傾向、抒情特點等諸方面論述了《詩經》的幾個重要特色。

這些特色對中國後代文學的影響都很深遠。下面再從語言形式、表現手法等方面簡略介紹一下《詩經》的特色,這些方面的影響,情況各有不同。

《詩經》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間或雜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種句式。但雜言句式所佔比例很低。只有個別詩是以雜言為主的,如《伐檀》。

以四言句為主幹,可以由此推想當時演唱《詩經》的**旋律,是比較平穩和比較簡單的。至漢代以後,四言詩雖斷斷續續一直有人寫,但已不再是一種重要的詩型了。反而在辭賦、頌、贊、誄、箴、銘等特殊的韻文文體中,運用得很普遍。

《詩經》常常採用疊章的形式,即重複的幾章間,意義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變,造成一唱三歎的效果。這是歌謠的一種特點,可以藉此強化感情的抒發,所以在《國風》和《小雅》的民歌中使用最普遍,《頌》和《大雅》,以及《小雅》的政治詩中幾乎沒有。典型的例子,如《周南·芣芑》:

採採芣芑,薄言采之。採採芣芑,薄言有之。

採採芣芑,薄言掇之。採採芣芑,薄言捋之。

採採芣芑,薄言袺之。採採芣芑,薄言襭之。

全篇三章十二句,只變動了六個動詞,不但寫出採摘的過程,而且通過不斷重複的韻律,表現出生動活潑的氣氛,似乎有一種合唱、輪唱的味道。清人方玉潤說:「恍聽田家婦女,三三五五,於平原曠野、風和日麗中群歌互答,餘音裊裊,忽斷忽續。

」(《〈詩經〉原始》)這麼說也許多了一些想象,但疊徽章重句的美感,確是很動人的。四言詩衰微後,這種形式也被捐棄,只能偶一見之。倒是在現代歌曲中,又常看到這種情況。

這說不上「影響」,卻有古今相通之理。

作為歌謠,為了獲得聲韻上的美感,《詩經》中大量使用雙聲、疊韻、疊字的語彙。在古漢語的規則中,這類詞彙大抵是形容詞性質,所以也有助於表達曲折幽隱的感情,描繪清新美麗的自然。如《詩經》首篇的《關雎》,「關關」(疊字)形容水鳥叫聲,「窈窕」(疊韻)表現淑女的美麗,「參差」(雙聲)描繪水草的狀態,「輾轉」(疊韻)刻畫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狀,既有和諧的聲音,也有生動的形象。

《詩經》裡大量運用了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尤其表現在每首詩歌的開頭部分),加強了作品的形象性,獲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所謂「賦」,用朱熹《詩集傳》的解釋,是「敷陳其事而直言之」。這包括一般陳述和鋪排陳述兩種情況。

大體在《國風》中,除《七月》等個別例子,用鋪排陳述的較少;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詩,鋪陳的場面較多。漢代辭賦的基本特徵就是大量鋪陳。雖然從《詩經》到漢賦還間隔許多環節,但說其原始的因素源於《詩經》,也未嘗不可。

《詩經》中的詩歌擅長以賦比興開頭,影響了後來的民歌。

總而言之,《詩經》是中國詩歌,乃至整個中國文學乙個光輝的起點。它從多方面表現了那個時代豐富多采的現實生活,反映了各個階層人們的喜怒哀樂,語言大膽而清麗,以其清醒的現實性,區別於其他民族的早期詩歌,開闢了中國詩歌的獨特道路。雖然,由於特殊的社會生存條件,《詩經》缺乏浪漫的幻想,缺乏飛揚的個性自由精神,但在那個古老的時代,它是無愧於人類文明的,值得我們驕傲的。

《詩經》裡面講的是什麼內容呢《詩經》主要是講什麼內容?

詩經大概內容是什麼?詩經 的主要內容 1 農事詩,反映了周代的農業生產活動,有較高的認識價值。如 豳風 七月 周頌 臣工 周頌 噫嘻 周頌 豐年 周頌 載芟 周頌 良耜 等。2 征役詩,即大量反映徭役和兵役問題的詩歌。如 唐風 鴇羽 魏風 陟岵 邶風 式微 王風 君子於役 衛風 伯兮 豳風 東山 采...

詩經采薇描寫的是什麼,詩經采薇描寫了什麼

春哥4izqm1 你好bai。寒冬,陰雨霏霏,雪花紛du紛,一zhi位解甲退役的徵夫在返鄉dao途中踽踽獨行。道路內崎嶇,又飢又渴容 但邊關漸遠,鄉關漸近。此刻,他遙望家鄉,撫今追昔,不禁思緒紛繁,百感交集。艱苦的軍旅生活,激烈的戰鬥場面,無數次的登高望歸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現。采薇 就是三千年前這...

《詩經蒹葭》是什麼意思《詩經蒹葭》中的所謂是什麼意思

你好!詩經 蒹葭 出自 詩經 秦風 是一首懷人古體詩。詩中的 伊人 是詩人愛慕 懷念和追求的物件。本詩中的景物描寫十分出色,景中含情,情景渾融一體,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淒婉惆悵的情感,給人一種淒迷朦朧的美。這首詩最有價值意義 最令人共鳴的東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創造的 在水一方 可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