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是用什麼怎麼寫,古人用什麼來寫字

2021-03-03 22:30:03 字數 5011 閱讀 9068

1樓:

從漢字的特點和人的生理習慣來看,因為是右手寫字,左手執冊,乙個字的筆順自然是從上至專下屬,自左而右的方便。如果從右往左寫,寫左半部時,毛筆勢必擋住右半字形,不便於安排結構,影響結字的美觀。而每個漢字的末筆都是在中下或右下,寫完上一字的末筆緊接著寫下一字的起筆,豎式書寫比橫式書寫更方便,更便於筆勢的連貫。

第三,漢字書寫的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也反映了古人的尊卑思想。古代,上為君,為父母;下為臣,為子女。右為大,左為小。

「無出其右」就是沒有超過的意思。竹簡的書寫,是一片片單片寫好後再裝訂的,不存在書寫之前的問題,倒是有書寫之後(竹簡順序)排列的問題。一般是左手持簡,右手寫字,寫好後自然由左手放下,既然是由左手排列的,向左排開大概比較順。

古人用什麼來寫字

2樓:大寶貝小寧

毛筆。毛筆,是一種源於中國的傳統書寫工具,也逐漸成為傳統繪畫工具。毛筆是古代中國人民在生產實踐中發明的。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勤勞智慧型的中華民族又不斷地總結經驗,存其精華,棄其糟粕,勇於探索,敢於創新。幾千年以來,它為創造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文化,為促進中華民族與世界各族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毛筆是中華民族對世界藝術寶庫提供的一件珍寶。

擴充套件資料

按筆頭原料可分為:胎毛筆、狼毛筆(狼毫,即黃鼠狼毛)、兔肩紫毫筆(紫毫)、鹿毛筆、雞毛筆、鴨毛筆、羊毛筆、豬毛筆(豬鬃筆)、鼠毛筆(鼠須筆)、虎毛筆、黃牛耳毫筆、石獾毫等,以兔毫、羊毫、狼毫為佳。

1、羊毫筆

是以青羊或黃羊之須或尾毫製成。考其始於南北朝之前,至秦時蒙恬改良之新筆已成製筆材料。書法最重筆力,羊毫柔而無鋒,書亦「柔弱無骨」,故歷代書法家都很少使用。

2、狼毫筆

狼毫筆表面呈現嫩黃色或黃色略帶紅色,有光澤,仔細看每根毛都挺實直立。腰部粗壯、根部稍細。把筆尖潤濕捏成扁平型即可見其毛鋒透亮,呈淡黃色。

3、雞毫筆

是用雞的胸毛製成,相當柔軟,初學書法者難於掌握,因而不宜使用。古人用的雞毛筆是用公雞頸部的長毛去梗拔下細嫩的短毛用來做小楷等頭的披毛。

3樓:腹黑

一開始刻石頭龜甲上,後來刻竹簡上,再後來寫紙上

一開始用石刀什麼的,後來用一種類似於錐子似地專門刻竹簡的東西,再後來用毛筆

4樓:jj微笑夢幻

看你問的是什麼時候的啦,漢以前沒有紙,就用刀子和竹片刻字,貴族就用帛絲等來寫,遠古時期用石頭刻字。有了紙出現之後,就用筆墨紙硯文房四寶來寫啊~~

5樓:四葉

手 毛筆 墨汁

再往前的話 應該是手 石頭樹幹吧= =

中國古代的書寫材料是什麼?

6樓:青衫客

中國古代的書寫材料是簡策、帛書、紙。

1、最早的中國書是簡策,它也是我們已知的最早的正式圖書形式。我國古代的奠基著作當時都是寫在簡策上的。

將竹木進行加工以後製成的竹、木片稱為簡。但是作為書寫材料,單片的簡是不能容納許多文字的。因此,一篇較長的文字或一部著作必須連續寫在許多片簡上。

為了防止散亂,以便有次序地閱讀,必須將這許多簡有順序地編連起來,這種編連起來的簡就成為策(通「冊」)。

制簡的材料有竹、木兩種(產竹的地方用竹,不產竹的地方用木)。用竹製的稱為竹簡,用木製的稱為木簡。不過木的體積比竹大,它還可以製成版,每一塊版上較之竹簡,可以容納更多的字,不必編連,可單獨使用。

版,又稱為方。寫上文字的版,則稱牘。所以古代的許多文字記錄稱為「版牘」或「方策」。

2、昂貴帛書是簡策的補充

帛書是指以縑帛為書寫文字的載體的一種文獻。縑帛是絲織品的通稱。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植桑養蠶和織造絲織品的國家。傳說在西元前2023年,嫘祖已發明養蠶織絲了。但最初這種絲綢織物是做衣料和裝飾品用的,至於什麼時候用來寫字作書便不可考了。

3、紙的發明改變了圖書面貌

紙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也是對世界文明的卓越貢獻之一。紙的發明成為我國乃至世界圖書事業史上的一件大事。

根據出土的西漢時期的紙狀物或原始形態的紙,說明西漢已經有紙;同時,《後漢書·蔡倫傳》記載,東漢已採用麻頭、敝布等廢舊廉價的東西做原料來生產紙。據此,可說明我國漢代已發明了紙和造紙方法。

擴充套件資料

1、在印刷術尚未發明之前,光靠藏書家個人抄寫積累圖書是遠遠不夠的。從東漢開始,出現了一種專門以抄書為業的傭書人。魏晉南北朝時期,書籍大增,各種文化都有所發展,迫切需要書籍流通,傭書業也隨之興盛起來。

傭書人對流通書籍、傳播文化起了重要作用。

2、印刷術讓書真正成為書

印刷術,這個人類賴以傳播知識和文化資訊的重要手段,是我國最早發明的。

在印刷術發明以前,所有書籍全憑手抄,相當費時費力,一次只能抄一部,生產量是很有限的。

關於雕版印刷的發明時間,存在很多爭論。而唐代從公元618年開國至907年滅亡,歷經290年之久。這一時期有關雕版印刷的文獻記載甚多,其中也發現了一些實物。

雕版印刷術產生以後,在唐代首先為民間採用,其中尤以佛教信徒捷足先登,故早期的雕版印刷品多為佛經及民間日常用書,如曆書、陰陽占卜之類雜書及字書、韻書等,說明社會的需要對刻書內容具有很大的影響。

3、明清以後,我國的活字印刷還採用了以錫、銅、鉛做原料的金屬活字。銅活字在我國金屬活字中使用最多。我國的銅活字印書是從15世紀末,即明代弘治年間才開始盛行的。

清代規模最大的銅活字印書是雍正四年(2023年)內府印製的《古今圖書整合》。這是一部我國現存的最大類書。全書1萬卷,目錄40卷,共印64部,每部5020冊。

其卷帙之富,排印之精,史無前例。可惜這批銅活字在印成《古今圖書整合》之後,「銅字被竊缺少,司事懼得咎,值乾隆初年京師錢貴,遂清毀銅字供鑄」,這批銅字就這樣輕易地被銷毀了。

7樓:各種怪

竹簡、龜甲獸骨、鐘鼎、絲綢布帛、碑石、紙等。

1、竹簡

竹簡,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片,也指寫了字的竹片。戰國至魏晉時代的書寫材料。是削製成的狹長竹片(也有木片,稱木簡),牘比簡寬厚,竹製稱竹牘,木製稱木牘。均用毛筆墨書。

2、龜甲獸骨

龜甲獸骨書,龜甲獸骨文又稱甲骨文、契文或龜甲文。它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是中國最原始的書。起源於3000多年前的殷代後期。

用刀把文字刻在龜甲和獸骨上面,用以記載占卜吉凶事件。

3、紙最早的紙在2023年前,西漢初期已有了紙,但還是很粗糙,不被廣泛應用。公元105年,東漢蔡倫改進後,被認為是現代造紙術的鼻祖。

4、縑帛

中國古代以絲織品為記錄知識載體的。一般稱為帛書,也有人稱為繒書;因其色白,故又稱之為素書。縑帛文獻約起源於春秋時代,盛行於兩漢, 與簡牘以及其後的書寫載體並存了很長一段時期。

縑帛柔軟輕便,幅面寬廣,宜於畫圖,這些都是簡牘所不具備的優點。

擴充套件資料:

紙的發展歷程:

1、春秋時期又發現和利用竹片和木片(即簡牘)以及縑帛作為書寫材料。但由於縑帛太昂貴,竹木太笨重,於是便導致了紙的發明。

2、至獻帝時,東萊人左伯又對以往的造紙方法作了改進,進一步提高了紙張質量。他造的紙潔白,細膩,柔軟,勻密,色澤光亮,紙質尤佳,世稱「左伯紙」,其中尤以五色花箋紙,高階書信紙為上。

3、紙廣泛流傳,普遍為人們所使用,造紙技術進一步提高,造紙區域也由晉以前集中在河南洛陽一帶而逐漸擴散到越,蜀,韶,揚及皖,贛等地,產量,質量與日俱增。

4、公元8世紀,我國已經廣泛使用紙,之後的幾個世紀中,我國將紙出口到亞洲各個地方,並嚴保造紙秘密。公元751年,唐朝和阿拉伯帝國發生衝突,阿拉伯人俘獲幾個中國造紙工匠。

5、隋唐時期,著名的宣紙誕生。在宣紙的主要產地安徽宣州有這麼乙個傳說:蔡倫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紙為業,他一直想製造一種特別理想的白紙,用來替**來畫像修譜。

但經過許多次的試驗都不能如願以償。一次,他在山里偶然看到有些檀樹倒在山澗旁邊,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蝕得腐爛發白。後來他用這種樹皮造紙,終於獲得成功。

6、五代制紙業仍繼續向前發展,歙州製造的澄心堂紙,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認為是最好的紙;此紙「滑如春水,細密如蠶繭,堅韌勝蜀箋,明快比剡楮」。

7、元明清時期,元代造紙業凋零,只在江南還勉強保持昔日的景象。到了明清,造紙業又興旺和創新。

8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的書寫材料有三類,一類是竹簡木簡,一類是縑帛,一類是紙。以簡用繩連為冊的書籍,成為編;以縑帛曲捲成書,則成為卷。

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已經有了簡冊。周、秦、漢各代都是簡、帛並用。但帛的價值高,遠不如簡冊使用得普遍。因此,在植物纖維流行以前,簡冊成為主要的書寫材料。

簡是狹長竹、木片,一般只寫一行字,歡度一般在0.5厘公尺---1厘公尺左右,長度往往視用途而異。可以寫幾行字的寬木板成為「方」或「牘」。

書信往往寫在一尺長的木瀆上,所以有「尺牘」之名。若干簡編連起來就成為冊。

簡編笨重,縑帛價貴,都不是合適的書寫材料。於是又了紙的發明。

9樓:匿名使用者

書寫材料和書寫工具的使用,與文字的發明、使用、發展有很大關係。中國的漢字(象形文本)大體經歷了結繩記事、河圖、洛書、伏羲文王畫八卦、甲骨文、金文、鍾鼎文、大篆、小篆、隸書、行書、草書、楷書等發展階段。結繩,也可認為是古老的書寫材料和書寫方式了。

造紙術發明以前,曾經使用過:

龜甲獸骨:甲骨文;

鐘鼎、陶器:篆書、金文;

碑石、簡牘(木簡、竹簡):篆書、隸書、魏碑、楷書、行書、草書等;

絲綢布帛: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

造紙術發明以後,除了特殊需要以外,一般都是以紙張為書寫材料。但也不只是使用紙。至今,印章、碑文、路牌、廣告、招牌等許多方面都不用紙。多是古代繼承下來的。。

中國古代主要書寫工具

刀筆。往甲骨上刻字需要用刀,早期寫在竹木上面的字也是用刀刻的,只是因為竹木不易儲存而今人無法看到原件了。碑石和摩崖刻字等所使用的鑿子都可以歸入刀筆工具之列。

毛筆,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時間很長的書寫工具。

印刷術發明之後,印刷也是一種書寫方式。

傳統的工具,仍然需要被使用。

10樓:北國風明

最早是結繩記事,然後是用石片獸骨,再就是木簡、竹簡,青銅器,再是絲帛,參雜少量紙。東漢以後是蔡倫紙。

古代沒有鐘錶,古人是用什麼計時的

在鐘錶傳入中國之前,中國古代如果想計時和報時,應該使用什麼儀器?事實上,在宋代,科學家蘇嵩創造了早期的機械自編鐘裝置,也演變成了元代的 宮漏 在此之前,歷代鐘錶都有不同的古代版本,見證著中國人的創造力。在經典 紅樓夢 的原著中,剛進大觀園的劉奶奶被賈府的西方鐘錶嚇了一跳 老太太先是聽到了砰砰的聲音,...

古代沒有肥皂,古人到底用什麼洗衣洗澡

古人最早用草木灰做洗滌劑。禮記.內則篇 說 冠帶垢,和灰清漱。意思是 系帽子的帶子髒了,就和著草木灰洗。這是因為草木灰中的碳酸鉀能去除油汙。又據 考工記 記載,古人為使絲帛柔軟潔白,將絲帛用草木灰水沾濕後,放入貝殼燒成的灰 古人稱之為 蜃 加水浸泡。這是因為草木灰水和貝殼灰可以發生反應,產生強鹼 氫...

古人是用什麼來傳處資訊的,古人用什麼來傳遞資訊?

1 羽檄 插有羽毛的書信多用於戰事緊急。2 雞毛信 一般用於民間。3 羽書 用於徵調軍隊。4 信鴿傳書 所說的飛鴿傳書 5 快馬傳書。6 傳竹筒 官家,民間都用,類似現在的信封。7 急腳遞 用於傳遞緊急軍事情報之用,俗稱 傳金牌 8 烽火 狼煙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傳遞方式 古代人是用來傳遞資訊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