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外傳中科舉考試從八品貢生考試題和答案

2021-03-03 22:19:34 字數 3870 閱讀 9871

1樓:上官飄靈

貢生考試是在五霸崗盜賊狸疏,不帶齊480個文曲星,他是不會理你的ps:沒有人抽版

到地理和天文,估權計沒有這二科

文藝篇答案:3 1 3 4 2 3 4 3 4 2雜學篇答案:4 3 3 1 3 1 4 1 3 4歷史篇答案:

1 4 4 3 2 2 1 (法德) 2 3刑名篇答案:4 2 1 3 4 3 3 4 3 2

明朝的舉人和貢生有什麼區別

2樓:匿名使用者

明朝的舉人和貢生對應的含義、選拔機制及對應官階等級均不同,理論上貢生是舉人的副榜。比舉人低一級別。

1、含義不同。

舉人:明朝科舉考試中的鄉試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舉行,鄉試考試通過的人。

貢生:科舉時代,挑選府、州、縣秀才中成績或資格優異者(鄉試中沒考考中舉人成績尚可的秀才),公升入京師的國子監讀書的人。

2、選拔機制不同。

舉人:參加鄉試,鄉試中被錄取的人為舉人。只有一種選拔方式。

貢生:本質上還是秀才。相當於舉人副榜。且貢生有分恩貢、歲貢等不同選拔方式。

3、對應日後官階級別不同。

舉人:可參加會試如被錄取的稱貢士。中了舉人也意味著乙隻腳已經踏入仕途,日後即使會試不中也有作學官、當知縣的機會。

貢生:做了貢生以後理論上可以當官了,但明朝時代貢生當官的人非常少。同時國子監監生也可參加會試如被錄取的稱貢士。

擴充套件資料

廣義的科舉指分科舉人或設科取士,約略同於貢舉,起始於漢代;狹義的科舉指進士科舉,起始於隋朝代。科舉制的諸多特徵是經歷漫長的過程才逐漸形成的,從隋煬帝創立進士科這一事件到清光緒三十一年(2023年)廢除科舉興學堂,科舉制在中國歷史上整整存在2023年之久。

明朝正式的科技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貢生意謂以人才貢獻給皇帝。明代有歲貢、選貢、恩貢和納貢;多指那些鄉試中未通過考試卻也比較優異的秀才。

恩貢,凡遇皇室或國家慶典如皇帝登基,據府、州、縣學歲貢常例,除歲貢外,加選一次作為恩貢。 明清特許「先賢」後裔入監者,亦稱恩貢,比如,朝廷每年都會給孔氏後裔一定的貢生名額,以示尊孔崇儒。

歲貢,每一年或兩三年由地方選送年資長久的廩生入國子監讀書的,稱為歲貢,由於大都挨次公升貢,故有「挨貢」的俗語。

在明朝,通常來說只有舉人以上才有做官的資格。三甲以上的進士殿試過後,經過一段時間的觀政,通常會直接授予官職,而那些考了很多次會試卻始終考不上進士的舉人,如果想當官的話,也可以去吏部報到,等待職位出缺,這種選拔被稱為大挑。

3樓:月上中天

簡單的理解:

縣學(庠生)------大學

秀才------國家公****通過

府學(生員)-------地方黨校

舉人------地方黨校領導培訓班畢業

國子監(貢生)------中共**黨校青年領導幹部培訓班進士------中共**黨校青年領導幹部培訓班畢業所以,貢生畢業就是進士,當然,最後沒考過,沒畢業的就還是舉人

4樓:匿名使用者

鄉試考中的考生被稱做「舉人」,第一名為「解元」;

科舉時代,挑選府、州、縣生員(秀才)中成績或資格優異者,公升入京師的國子監讀書,稱為貢生。意謂以人才貢獻給皇帝。明代有歲貢、選貢、恩貢和細貢;清代有恩貢、拔貢、副貢、歲貢、優貢和例貢。

清代貢生,別稱「明經」。會試考中的考生被稱做「貢士」,第一名為「會元」。

5樓:wl陳

縣學(庠生)------大學

秀才------國家公****通過

府學(生員)-------地方黨校

舉人------地方黨校領導培訓班畢業

國子監(貢生)------中共**黨校青年領導幹部培訓班進士------中共**黨校青年領導幹部培訓班畢業所以,貢生畢業就是進士,當然,最後沒考過,沒畢業的就還是舉人鄉試考中的考生被稱做「舉人」,第一名為「解元」;

科舉時代,挑選府、州、縣生員(秀才)中成績或資格優異者,公升入京師的國子監讀書,稱為貢生。意謂以人才貢獻給皇帝。明代有歲貢、選貢、恩貢和細貢;清代有恩貢、拔貢、副貢、歲貢、優貢和例貢。

清代貢生,別稱「明經」。會試考中的考生被稱做「貢士」,第一名為「會元」。

6樓:不敗春水劍

童生,貢生,監生,秀才,舉人如何排序

7樓:匿名使用者

一、排序:童生,

秀才,舉人,貢生,監生。

二、簡介:

1、童生,明清的科舉制度,凡是習舉業的讀書人,不管年齡大小,未考取生員(秀才)資格之前,都稱為童生或儒童。但需要註明的是,童生並不完全等同於未考上秀才的學子。

2、秀才別稱茂才,原指才之秀者,始見於《管子·小匡》。漢以來成薦舉人才的科目之一。亦曾作為學校生員的專稱,現代也比喻知識量豐富的人。

3、舉人是指被薦舉之人。漢代取士,無考試之法,朝廷令郡國守相薦舉賢才,因以「舉人」稱所舉之人。唐、宋時有進士科,凡應科目經有司貢舉者,通謂之舉人。

至明、清時,則稱鄉試中試的人為舉人,亦稱為大會狀、大春元。中了舉人叫「發解」、「發達」。習慣上舉人俗稱為「老爺」,雅稱則為孝廉。

4、科舉時代,挑選府、州、縣生員(秀才)中成績或資格優異者,公升入京師的國子監讀書,稱為貢生。意謂以人才貢獻給皇帝。明代有歲貢、選貢、恩貢和納貢;清代有恩貢、拔貢、副貢、歲貢、優貢和例貢。

清代貢生,別稱「明經」。

5、監生,是國子監學生的簡稱。國子監是明清兩代的最高學府,照規定必須貢生或蔭生才有資格入監讀書,所謂蔭生即依靠父祖的官位而取得入監的官僚子弟,此種蔭生亦稱蔭監。監生也可以用錢捐到的,這種監生,通稱例監,亦稱捐監。

擴充套件資料

進士:意即貢舉的人員。唐代科目中以進士科最被重視,明、清兩代,始以進士為考中者的名稱,凡是舉人(鄉試考中者)經過會試考中者為貢士,由貢士經過殿試錄取者為進士。

狀元: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唐代舉人赴京應禮部考試都須投狀,因此稱進士科及第的第一名為狀元,也叫狀頭。

宋代以殿試首名稱狀元。明、清會試以後,貢士須作殿試,分三甲取士,一甲三名,第一名為狀元。

榜眼:科舉殿試一甲第二名稱榜眼。北宋初期,殿試錄取的一甲第

二、三名都稱榜眼,意思是指榜中雙眼。明、清兩代專指第二名,第三名稱探花。榜眼授翰林院編修。

探花:科舉殿試一甲第三名稱探花。唐代進士曲江杏園初宴,稱「探花宴」,以同榜俊秀少年進士二三人為探花使,遍遊名園,探採名花,探花之名始於此,宋代又稱探花郎。

南宋以後,專指殿試一甲第三名。元、明、清三代沿襲不改。探花授翰林院編修。

貢士:古代向朝廷薦舉人才的制度。自唐以後,經鄉貢考試合格的叫貢士。清代,會試考中的為貢士。

參考資料

8樓:匿名使用者

童生,秀才,舉人,貢生,監生。

9樓:檀羽衝先生

童生 秀才 貢生 監生 舉人

鄉試的貢生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

10樓:我註冊過了的

這個很難具體的比較。因為古代科舉考試是人才選拔考試,並不是簡單的學術能力評定。

有一種坊間流傳的說法,以清代科舉為例。

通過鄉試的稱舉人,相當於現在的學士。

通過會試的稱貢士,相當於現在的碩士。

通過殿試的稱進士,相當於現在的博士。

雖然這樣說,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當下的學歷和古時的科舉極不相稱。

以前的進士每年全國不過百人;現在的博士往人才市場扔乙個磚頭就能砸到好幾個。

以前能考中舉人就不得了,光耀門楣,安享皇糧,從《范進中舉》一文可見一斑;而現在的本科學士無非是苦逼的、多識幾個字的廉價勞動力。期不可同日而語啊。

11樓:魂明子虞

大學畢業吧,別人會給你工作但不會去巴結你

隋唐時期科舉考試和明清時期科舉考試有什麼不同

前者不拘一格,選出來的是真正的人才 後者是純粹的八股取士,束縛人的思想 隋唐科舉制 隋設科舉,以明經 進士兩科取士。唐朝沿襲,並有進一步的發展。由於國家制度的健全,經濟的發展,庶族地主的興起,要求提高社會地位,獲得參政機會 唐朝用科舉考試作為選拔官吏的主要辦法,以此選拔合格人才,提 員素質和籠絡士人...

古代科舉考試都考些什麼古代科舉考試都考些什麼科目?

法令 算術 書法 文才 政論,這些都曾是科舉考試的題目,到了後來的明清時期則考八股文。在我國唐朝時期,科舉制度相對完善,當時常設的科目有秀才 明經 進士 俊士 明法 明字 明算等五十多種。其中明法 明算 明字等科,不為人重視,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後來漸廢。進士考時務策和詩賦 文章,明經考時務策...

武林外傳中如何快速公升級?武林外傳武器怎麼公升級

找人帶到40及 系統自動贈送60億經驗 公升級絕對輕鬆。武林外傳 怎麼公升級 武林外傳如何快速提公升戰力?武林外傳金龍如何公升級 摘要。你好,很高興為你服務,為你作出如下解答 金龍是 武林外傳 中的一種可以公升級的寵物,它可以幫助玩家獲得更多的經驗和技能。公升級金龍的方法有以下幾步 1 首先,玩家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