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式的生活化

2021-03-03 22:06:22 字數 4955 閱讀 4654

1樓:最愛秋天的傳說

學生的創造意識是在對數學特點、內容發生興趣時而引發的。因此,教師版備課時要挖掘教材的權創造思維因素,喚起學生的創造意識。如:

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時,先複習長方形的面積的計計算方法,這時老師問學生 「平行四邊形面積在什麼情況下和長方形面積不等」的疑問,提出問題:「用4 根木條釘成乙個平行四邊形, 把它拉成乙個長方形,這時長方形與原平行四邊形相比,面積相等嗎?」這一問題的提出,引發出學生的不同 答案:

相等、增大了、減小了。爭論十分激烈,進而引發學生主動探求,最終得出結論:當平行四邊形與長方 形底邊即長相等時,拉動平行四邊形成為長方形,其高變化了,面積相應增大了。

這樣教學,讓學生感到數學中有的知識在我們生活實際中已經會的,但沒有找到規律,我們可以運用經驗,通過實踐活動,把經驗提煉為數學,這樣就能在創造在學習數學,藉以充實和改善自己的認知結構。

2樓:匿名使用者

小學數學是很實用化的,可以多多舉例子

如何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式的生活化

3樓:匿名使用者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課堂教學方式的生活化,意味師生在與教學內容相一致的生活情景中學習活動,加強師生在活動中的交流與互動,體驗與**。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可以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景

通過創設具有濃厚生活氣息,貼近學生知識水平的問題情景,把問題情景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絡起來,讓學生親自體驗生活的情景中的問題,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產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另一方面可以溝通現實生活與數學學習,具體問題與抽象概念之間的聯絡,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學習數學、發展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

(1)創設充滿趣味性的情景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結合教學內容,捕捉生活中充滿趣味的現象,創造和諧、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如在「比例的意義和性質」匯入時,可以利用「人體中有趣的比」——「將拳頭滾一周它的長度與腳底長度之比大約是1∶1,身高與雙臂平伸長度的比大約是1∶1,腳底長與身高比大約是1∶7......」所以到商店買襪子,只要將襪子繞你的拳頭一周,就知道是否適合你穿;公安人員從罪犯的腳印,就可以估計罪犯的身高......,這些都是用身體的比組成乙個個有趣的比例來計算的,由此揭示課題,學生便帶著濃厚興趣主動參與新知識的研究。

(2)創設富有探索性的情景

數學教學過程是探索的過程,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憑藉生活經驗,主動探索發現,這樣才能啟用學生的思維和興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學習百以內的加減法後,教師創設學生去春遊的情景,每班學生代表舉著各班人數的牌子,101班38人,102班40人,103班45人,104班40人,105班34人,106班42人,每輛車最多能坐80人,哪兩個班坐在一輛車最合適?組織學生進行估計、嘗試、討論、搭配,使問題具有探索性和開放性,更貼近學生實際。

(3)創設具有活動性的情景

數學知識、思想方法必須在現實的實踐活動中理解和掌握,而不單純依賴教師的講解去獲得。要充分調動學生手、腦、眼、耳、口等多種感官直接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在活動的問題情景中學習,不僅解決數學知識的高度抽象性和兒童思維發展具體形象性的矛盾,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促進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在低年級教學「元角分」時,認識了元、角、分是人民幣單位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後,可以創設了乙個遊戲——「小小售貨員「,讓學生用影印的人民幣來買東西。在輕鬆活潑的教學氛圍裡,學生愉快的鞏固了知識,進一步認識了「元角分」三者之間的數量關係,並在情景中提高了應用數學的能力。

二、加強生活化的教學活動

注重實踐活動是國際數學課程發展的乙個趨勢。據有關資料介紹,日本的小學三年級起,就開展綜合的學習實踐活動,讓孩子們自己收集資料,進行綜合處理,來表現某個主題。而實踐能力的培養,恰恰是我國數學教育的薄弱環節之一。

所以,我們不僅要組織好數學實踐活動,更重要的是將一般數學課堂教學作為學生認識生活、認識數學的活動課,通過設計、安排與實踐情景密切聯絡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數學問題,探索現實生活問題,在活動中使用和應用數學,感受數學的意義,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時間能力。

(1)在操作實踐中發展

皮亞傑認為:「數學的抽象乃是屬於操作性質的。它的發生發展要經過連續不斷的一系列階段,而且最初的**又是十分具體的行動。

」學生的親自操作、體驗和感知有利於獲得感性經驗,從而實現知識的內化,進而上公升為理論認識。教師要盡量多地提供給學生操作實踐的機會,提供豐富材料,使他們親身體驗成功與失敗、探索問題和尋求結論。例如:

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後,我要學生測量一下教室的長和寬,及門窗黑板的長和寬,然後利用所學的知識,測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積。通過學生具體搜尋資訊,並多資訊加以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整個過程都是學生學習長方體表面積的真實體驗。有利於學生數學知識的理解、消化。

(2)在實驗探索中學習

波利亞曾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內在的規律、性質和聯絡。為此,我們要讓學生主動去體驗、探索,建構數學知識,發展數學能力和態度。

如教學六年級的圓錐體積計算公式時,我讓學生通過用橡皮泥自製的圓柱削切加工成等底等高的圓錐,發現圓柱與等底等高的圓錐的體積的包含關係。再通過把盛滿沙子的圓錐形容器倒向等底等高的圓柱形容器的反覆實驗,發現規律——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容器盛的沙子總是圓錐體容器的三倍;如果二者底或高不同,則結論不成立。這樣,學生便從實際操作中發現了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三、在調查應用中發展

在數學生活化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走出教室,接觸社會,開啟眼界,增加資訊量,使他們看到數學在生活中特殊的應用價值。因此,學生不能只在課堂上獲得數學知識和方法,同時應在數學實踐活動中去應用和發展自己所學的知識,使數學真正為我們的生活、學習服務。

4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不知道哦...................

**小學數學課堂如何實現生活化教學

5樓:匿名使用者

**怎樣讓小學數學教學走向生活化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是對現實世界的一種思考、描述、刻畫、解釋、理解,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為此,我經常引導學生提供他們所熟悉的經驗,充分利用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和他們所熟悉的事物組織教學,使學生能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學的內容。

一、例題生活化,體驗、感受數學

一提到數學這個詞,大家都覺得只是「題」、是「數字」,學生學數學只要做題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我逐步體會到了,數學本身不只是「數字符號」,它有更豐富的內涵,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數學教學中,要從多方面「找」數學素材,多讓學生到生活中「找」數學、「想」數學,真切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如,在講解直角三角形的時候,有這麼一道題:乙個長為10公尺的梯子斜靠在牆上,梯子的頂端距地面的垂直距離為8公尺。如果梯子的頂端下滑1公尺,那麼底端滑動的距離是1公尺嗎?

很多同學的第一反應是下滑了1公尺,我讓學生互相交流,並且動手建立模型、操作,發現答案並不是1公尺。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進行小組內的交流,讓每個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傾聽同伴的解法,相互學習,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數學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從而學會了解決數學問題。

二、匯入生活化,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充滿著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十分重視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把握好新舊知識間的距離,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如在講解圖形的軸對稱問題時,我先拿出自己剪好的「囍」字,問學生:會剪「囍」字嗎?如何剪?

剪出的「囍」字有什麼特點?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發現軸對稱的美,發現這些圖形的變換原來就在我們的身邊,無形中產生了學習的動力。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三、教學生活化,產生親切感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天天與數學打交道,卻對生活中的數學熟視無睹,對數學缺乏興趣,缺乏良好的數感,學與做無法同步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不到鍛鍊和提高。學和用的分離,把數學學習和生活需要割裂開來。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們很有必要讓數學回歸生活,從而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如在講一次函式問題時,我先出了這麼一道題:學校為了鼓勵節約用水,對自來水費按以下方式收取:用水不超過10噸,每噸按0.

8元收費;若超過10噸,超出部分每噸按1.5元收費。1王老師六月份用了8噸水,應交水費多少元?

2***六月份用了12噸水,應交水費多少元?3陳老師六月份平均水費為每噸1.0元,則陳老師六月份用了多少噸水?

應交水費多少元?當學生解決了這個問題後,我再讓學生拿來當月的水費單子,讓學生思考水費的計算公式,當用水量超過多少時,水費的單價會提高,從而讓學生得出水費的一般計算形式。這個生活實際問題的提出,既讓學生了解了分段函式,也讓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產生了興趣,同時對學生進行了節約用水的教育。

四、練習生活化,提高操作實踐能力

學生學習數學是「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是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聯絡、運用於生活實際,可以促進學生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形成,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例如這樣一道題目:

用一張正方形的紙製作乙個無蓋的長方體,怎樣製作使得體積較大?這是乙個綜合性的問題,學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1無蓋長方體後是什麼樣?

2用一張正方形的紙怎樣才能製作乙個無蓋長方體?3製作的無蓋長方體的體積應當怎樣去表達?通過這樣題目的實踐練習,學術進一步豐富了自己的空間觀念,體會了函式思想以及符號表示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進而體驗了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建立數學模型,加深了對相關知識的理解,發展了自己的思維能力。

課堂教學要生活化,但也要考慮學生實際。例如,以按揭購房、房屋裝修、超市購物等充滿城市文化氣息的素材來創設「生活化」情境,會讓城市學生感覺親切和熟悉,但是對於農村學生來說似乎是「天外來客」。「現行課程中的城市文化氣息太濃,鄉村文化缺乏體現。

新教材中反映農村生活經歷和實際問題的材料太少,而與農村生活有較大距離的背景內容又太多。」所以教學中除了注意「生活化」情境的創設外,還必須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收集生活素材,積累經驗,更好地認識數學和生活的依存關係。

數學課堂通常被認為比

如何實現數學課堂教學目標,如何有效組織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目標分為四 復個方面細化制,知識技能,數學思考bai,問題解決,情感態du度.就數學結合來zhi 說,學會思考是乙個核 dao心問題,學會數學必須要學會思考,有人曾經說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所以讓學生學會思考,是數學的乙個核心目標.數學思考要把四基有機的結合起來,把通常所說的數學的基本思想和知識技能有機...

如何將生活實踐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相結合

許多教師在上數學課的時候,由於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很多時候都是採用 滿堂灌 的方式,不注重學生是否對這一知識點理解透徹了,很多學生沒有真正地把握這一知識點,但是教師卻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這也使得他們的數學成績逐漸落後,這樣的後果也導致了學生逐漸失去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進而也就導致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

如何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學法指導

一 淡化形式 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前提條件 新課改實施以後,課堂教學往往流於形式,效率不高,表演痕跡明顯,往往有走過場的現象,甚至教師對好課有這樣的誤解 創設情境匯入 學生討論 合作學習 多 課件成為教學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但初中數學有很多知識,如代數式 公式 證明 法則是需要言簡意賅 直奔主題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