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法》規定的法律責任形式有,《會計法》規定的法律責任的形式有哪些

2021-03-03 21:48:55 字數 5337 閱讀 3323

1樓:尋找天海藍

會計法規定,法律責任,主要規定了行政責任、刑事責任兩種形式

《會計法》規定的法律責任的形式有哪些

2樓:匿名使用者

《會計法》對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進行了明確的規定。《會計法》主要規定了兩種責任形式:一是行政責任;二是刑事責任。

(1)行政責任。行政責任是行政法律關係主體在國家行政管理活動中因違反了行政法律規範,不履行行政上的義務而產生的責任。《會計法》規定的行政責任的形式又有兩種,即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

行政處罰主要分為六種,即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行政拘留。

行政處分的形式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

(2)刑事責任。刑事責任是指犯罪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即對犯罪分子依照刑事法律的規定追究的法律責任。刑事責任與行政責任不同之處:

一是追究的違法行為不同:追究行政責任的是一般違法行為,追究刑事責任的是犯罪行為;二是追究責任的機關不同:追究行政責任由國家特定的行政機關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決定,追究刑事責任只能由司法機關依照《刑法》的規定決定;三是承擔法律責任的後果不同:

追究刑事責任是最嚴厲的制裁,可以判處死刑,比追究行政責任嚴厲得多。

43.違反會計制度規定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有哪些?

根據《會計法》第四十二條的規定,違反會計制度規定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包括:

(1)不依法設定會計賬簿的行為。是指依法應當設定會計賬簿的單位和個人,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不設定會計賬簿、設定虛假會計賬簿或者設定不符合規定的會計賬簿及設定多套會計賬簿的行為。

(2)私設會計賬簿的行為。就是指依法應當建賬的單位和個人,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法定的會計賬簿之外私自設定會計賬簿的行為,這是對第一種違法行為的補充。俗稱「二本賬」、「賬外賬」。

(3)未按照規定填製、取得原始憑證或者填製、取得的原始憑證不符合規定的行為。就是指出具原始憑證的單位、個人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出具的原始憑證不合法;或者取得原始憑證的單位、個人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取得的原始憑證不合法。

(4)以未經審核的會計憑證為依據登記會計賬簿或者登記會計賬簿不符合規定的行為。

(5)隨意變更會計處理方法的行為。

(6)向不同的會計資料使用者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編制依據不一致的行為。

(7)未按照規定使用會計記錄文字或者記賬本位幣的行為。

(8)未按照規定保管會計資料,致使會計資料毀損、滅失的行為。

(9)未按照規定建立並實施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或者拒絕依法實施的監督,或者不如實提供有關會計資料及有關情況的行為。

(10)任用會計人員不符合本法規定的行為。

44.違反會計制度規定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根據《會計法》第四十二條的規定,違反會計制度規定的行為應承擔以下法律責任:

(1)責令限期改正。

(2)罰款。縣級以上人民**財政部門根據上述所列行為的性質、情節及危害程度,在責令限期改正的同時,可以對單位並處3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

(3)給予行政處分。

(4)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5)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5.什麼是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什麼是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

(1)偽造會計憑證,是指以虛假經濟業務或者資金往來為前提,編制虛假的會計憑證的行為。主要表現有:1偽造根本不存在的經濟事項的原始憑證;2以存在的會計經濟事項為基礎,用誇大、縮小或隱匿事實的手法進行偽造原始憑證,如製作假發貨票、假收據、假工資表等假的原始憑證;3由於會計人員審核不嚴或玩忽職守、喪失原則,以偽造的原始憑證為基礎,填製記賬憑證,如根據假發票憑空編制記賬憑證的行為等;

(2)變造會計憑證,是指利用塗改、拼接、挖補或者其他方法,改變會計憑證的真實內容的行為。主要表現為:1塗改原始憑證中的日期、數量、單價、金額等內容;2利用計算機、影印機等先進工具,對原始憑證進行二次處理;3由於會計人員審核不嚴或玩忽職守、喪失原則,以變造的原始憑證為基礎,填製記賬憑證,如根據塗改後的發票編制記賬憑證的行為等。

(3)偽造會計賬簿,是指不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根據偽造或者變造的虛假會計憑證填製會計賬簿,或者不按要求記賬,或者對內和對外採用不同的計算口徑、計算方法、計算依據登記會計賬簿的手段,製造虛假的會計賬簿的行為。

(4)變造會計賬簿,是指利用塗改、拼接、挖補或者其他手段改變會計賬簿的真實內容的行為。如改變會計賬簿所記錄的日期、單位名稱、摘要、數量、金額等。

(5)編制虛假財務報告,是指不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規定,不以真實、合法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為基礎,擅自虛構有關資料、資料,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的行為。

上述5種行為的共同特徵是,都是故意違法的行為,即當事人在主觀上明知自己的行為是一種違反法律規定的,而為之。這種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報告的行為,是較為嚴重的違法行為,一般都有作弊的目的,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所以應從重制裁,情節嚴重的,要追究刑事責任。 46.

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或者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承擔什麼樣的行政責任?

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或者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情節較輕,社會危害不大,根據《刑法》的有關規定,尚不構成犯罪的,應當按照《會計法》第四十三條第二款的規定承擔行政責任,具體包括:

(1)通報。由縣級以上人民**財政部門採取通報的方式對違法行為人予以批評、公告。通報決定由縣級以上人民**財政部門送達被通報人,並通過一定的媒介在一定的範圍內公布。

(2)罰款。縣級以上人民**財政部門對違法行為視情節輕重,在予以通報的同時,可以對單位並處5000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3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3)行政處分。對上述所列違法行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中的國家工作人員,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其上級單位或者行政監察部門給予撤職、留用察看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

(4)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對上述所列違法行為中的會計人員,並由縣級以上人民**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47.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承擔什麼樣的刑事責任?

對於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的行為,我國《刑法》明確為犯罪的,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根據《刑法》第二百零一條的規定,納稅人採取偽造、變造賬簿、記賬憑證,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等手段,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偷稅數額佔應納稅額的10%以上不滿30%並且偷稅數額在1萬元以上不滿10萬元的,或者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又偷稅偽,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偷稅數額1倍以上5倍以下罰金;偷稅數額佔應納稅額的30%以上並且偷稅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偷稅數額1倍以上5倍以下罰金。扣繳義務人採取前述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占應繳稅額的10%以上並且數額在1萬元以上的,依照前述規定處罰。對多次犯有上述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2)根據《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條的規定,公司向股東和社會公眾提供虛假的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財務會計報告,嚴重損害股東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金。

(3)根據《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條的規定,承擔資產評估。驗資、驗證、會計、審計、法律服務等職責的中介組織的人員故意提供虛假證明檔案(包括虛假的財務會計報告),情節嚴重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上述人員,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犯本罪的,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此外,如果行為人為虛報註冊資本、虛假出資、抽逃出資、**、挪用**、侵占企業財產、私分國有資產、私分罰沒財物,實施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或者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的行為,應當按照《刑法》的有關規定分別定罪、處罰。

48.隱匿或者故意銷毀依法應當儲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的含義是什麼?

所謂「隱匿」,就是指用隱藏、轉移、封鎖等手段掩蓋會計資料,不使他人知道的行為。這種行為的特點就是採用秘密手段將會計資料掩蓋起來,以防止他人發現或者知道。其目的就是未了躲避執法部門的監督檢查,掩蓋犯罪事實。

所謂「故意銷毀」,就是指明知銷毀會計資料的後果而仍然採取燒毀、撕毀等手段,有意識地毀壞、消滅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的行為。這種行為的特點是行為人在主觀上確有故意,而不是過失;在客觀上必須實施了銷毀行為。否則,不構成違法行為。

具體表現有:

(1)故意銷毀保管期未滿,應當儲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

(2)故意銷毀保管期滿但未結清的債權債務原始憑證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項的原始憑證;

(3)故意不按照有關銷毀會計檔案規定銷毀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

49.隱匿或者故意銷毀依法應當儲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承擔什麼樣的行政責任?

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儲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薄、財務會計報告,情節較輕,社會危害不大,根據《刑法》的有關規定,尚不構成犯罪的,應當根據《會計法》第四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追究行政責任:通報、罰款、行政處分、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50.

隱匿或者故意銷毀依法應當儲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承擔什麼樣的刑事責任?

對於隱匿或者故意銷毀依法應當儲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的行為,我國《刑法》未將其作為單獨犯罪加以規定,而是作為犯罪的情節、手段,按照不同的罪名予以處罰的。如《刑法》第二百零一條規定,納稅人採取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的手段,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偷稅數額佔應納稅額的10%以上不滿30%並且偷稅數額在1萬元以上不滿10萬元的,或者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又偷稅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偷稅數額1倍以上5倍以下罰金;偷稅數額佔應納稅額的30%以上並且偷稅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偷稅數額1倍以上5倍以下罰金。扣繳義務人採取前述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占應繳稅額的10%以上並且數額在1萬元以上的,依照前述規定處罰。

對多次從事上述違法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如果行為人為**、挪用**、侵占企業財產及其他非法目的,實施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儲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的行為,構成犯罪的,可以按照《刑法》的有關規定,分別定罪、處罰。

51.對違反《會計法》規定同時違反其他法律規定的行為應當如何處罰?

除了《會計法》以外,其他法律對相關單位的會計工作也作出了相應的規範,並賦予稅務、審計、人民銀行、**監管、保險監管等部門對有關會計工作實施監督管理並對相關會計違法行為進行處罰的職權。根據《會計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違反《會計法》,同時違反其他法律規定的,由有關部門在各自職權範圍內依法進行處罰。也就是說,對同一違法當事人的同一違法行為,不得給予二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

這是《行政處罰法》規定的行政處罰的一項原則。理解這一原則,應當把握以下兩點:

(l)同一違法行為同時違反兩個以上的法律規範,應當處以罰款的行政處罰時,由某乙個法律規定的處罰機關依據該法律的規定進行處罰。

(2)如果某乙個處罰機關已對違法行為人給予了罰款處罰,其他機關不得再對同一違法當事人的同一違法行為給予罰款處罰。

會計法規定的法律責任的形式有哪些

會計法 對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進行了明確的規定。會計法 主要規定了兩種責任形式 一是行政責任 二是刑事責任。1 行政責任。行政責任是行政法律關係主體在國家行政管理活動中因違反了行政法律規範,不履行行政上的義務而產生的責任。會計法 規定的行政責任的形式又有兩種,即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行政處罰主要分為六種...

下列會計法律法規中,規定會計人員必須遵守會計職業道德規範的有

下列會計法律法規中,規定會計人員必須遵守會計職業道德規範的有 bcd b 會計基礎工作規範 c 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 d 會計法 a.企業會計準則 b.會計法 c.會計基礎工作規範 7.下列會計法律法規中,規定會計人員必須遵守會計職業道德規範的有 b c d 沒有 企業會計準則 有 會計從業資格管理...

我國的會計法律制度包括A會計法律B會計行政法規C國家統

我國會計法律制度基本包括 會計法律,會計行政法規,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和地方性會計法規 會計規章屬於會計行政法規。我國會計法律制度的基本構成包括會計法律 會計行政法規和會計規章等,各省 自治區 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在同憲法和法律 行政法規不相牴觸的前提下制定的地方法規。是這樣的 我國的會計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