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具休知識?關於保險知識

2025-07-28 02:21:46 字數 4521 閱讀 4688

1樓:網友

社保辦理有兩種方式:

個人名義交納需要到戶口所在地社保局申請,其手續包括:本人身份證,近期免冠一寸**備兩張,保費,申請書等即可。且只能辦理養老,醫療保險兩種。

交納多少是根據當地去年社平工資進行計算的,且每年都不是一樣的。

比如a地社平工資為20000元,那麼養老保險交納額為20000*20%=4000左右/年,醫療為20000*10%=2000左右/年。

另外也規定了最低檔和最高檔,最低檔的交納不得低於社平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最高檔為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 一般以最低檔居多。

另外,養老保險最低交納年限為180個月即15年,醫療保險至少需要交納25/30年,達到退休年齡就可以申請享受養老金待遇和醫療報銷(只要續費平時也是可以的)。

二)或者以單位方式代交的身份購買社保。

另外,如果說辦理社保,最好通過第二種單位交納方式比較好一點,因為單位會為我們承擔很大一部分費用,進而減輕自己的交費壓力。

養老保險最低交納年限為180個月即15年時間,可以多交,到時就可以多領取。同時,養老保險可以累計計算交納年限,即斷斷續續交納是允許的。醫療保險至少需要交納25/30年,達到退休年齡就可以申請享受養老金待遇和醫療報銷(只要續費平時也是可以的)。

因此,養老保險可以停交,只要交足最低15年即可,而在退休年齡時,沒有達到這個標準,就申請一次性補清所欠的剩餘費用即可。

退休領取,有這樣計算養老金公式:社平工資*20%+個人帳戶*1/120之和,顯然跟社平和個人交納金額有直接關係。針對交納時間段和檔次,一般為當地最低生活水平左右。

另外,畢竟中國是乙個人口大國,國家推出社保的目的是解決將來的養老,醫療問題,體現社會主義的均化原則,而不是拉大差距,進而製造矛盾,所以就算交得再多,都規定了上限。

如果說想提高養老品質,建議你在購買社保的基礎上,再根據自己的實際經濟情況購買一定的商保作為補充比較好。

2樓:網友

目前政策:養老:最低15年,退休時享受退休金,交的錢一般五年左右領取回,五年以後淨掙。中途退保,退回個人帳戶儲存額本息。越早交越划算。

醫療:最小交25年,生病時報銷醫療費用。

失業:交一年,失業後即可享受失業待遇。

3樓:中國平安服務員

每個保險公司的產品是不一樣的,所以不能一慨而論!

但根據被保險人的年齡增大,醫療保費是會增加的,所以如果有保險意識了,最好近早去投保險比較划算!

至於保險金額的多少跟自己交的保費多少和買了幾份保單多少才能確定的,有的最新保險產品也除外!

退保其實不是明智的選擇,既然你買了保險最好自己能把報單的條款和責任搞清楚再決定買乙個自己本身需求的產品。時間長了退保還至少減少一定損失,但也要根據什麼產品來看了。

交納地點其實在有的保險公司是不受影響的,現在好的保險公司都流行銀行轉帳來交納保費,既方便又安全。

如何快速掌握保險知識

4樓:網友

保險知識是一門很博大深澳的學問,像學英語一樣沒有捷徑的,只有不斷的學習和積累!

5樓:網友

沒有捷徑,只有靜下心裡學習。

關於到保險公司上班的常識

6樓:地三鮮愛吃水煮魚

不用擔心的。

我們之前都是沒有從業經驗的,到了保險公司,都是要經過公司的嚴格、系統的培訓的,讓乙個白板成長成理財高手,這是保險公司的責任和義務。當然了,我們作為**人,也是要虛心學習,多看書,一些關於市場金融動態、理財常識、社保知識、法律、健康等方面的書籍,還有就是一些勵志類、銷售類的書籍。

7樓:

看你到什麼崗位啊!如果做業務,就要多學習條款,瞭解保險法。學習如何理財,如何與客戶接觸。

如果做內勤,看你的崗位是什麼,規範的保險公司一般都有崗前培訓。保險公司內部都有專業的書籍。不用擔心,認真學很快就能勝任的!

8樓:艾魯

其實這些都不重要 關鍵是如何先從親戚朋友這裡發展業務 大家都是這麼開始的 業務拓寬以後 就能更好的發展了。

9樓:網友

多看條款,關鍵看怎麼承保,怎麼理賠。不要管什麼專業部專業。

關於保險知識

10樓:網友

人事行政工作主要涉及社會保險。

簡單介紹一下:

我國五項社會保險包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

社保的繳費按我國國家規定要求用人單位必須全部按職工收入比例交納。其中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是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分別按比例交納,工傷和生育保險是全部由用人單位交納,職工個人是不需要交納的。

北京地區社保繳費基數:

2010年養老保險最低繳費基數為北京市上年社會平均工資的40%,(目前為1490元)不再區分城鎮戶口和農村戶口。工傷保險的最低繳費基數城鎮戶口為北京市上年社會平均工資的40%,農村戶口為北京市上年社會平均工資的60%。醫療保險的最低繳費基數為北京市上年社會平均工資的60%,繳費人員類別為外地農民工和本市農民工的人員均以此為醫療保險的繳費基數,其他類別(包括本市城鎮職工、外埠城鎮職工、本市農村勞動力和外埠農村勞動力)人員核定的上年月均工資低於上年社會平均工資60%的,以此為醫療保險的繳費基數,高於上年社會平均工資60%的,按照實際核定的本人工資數額作為醫療保險的繳費基數。

以上四項社會保險的最高繳費基數為北京市上年社會平均工資的300%。

北京地區社保繳費比例:

分為本地城鎮職工、本地農村勞動力、本地農民工、外地城鎮職工、外地農村勞動力、外地農民工幾個類別,繳費比例不太一樣。

以本地城鎮職工為例:

養老:單位20%,個人8%

醫療:單位10%,個人2%+3元。

失業:單位1%,個人。

工傷:單位,個人不交。

生育:單位,個人不交。

繳納的金額=繳費基數*繳費比例。

保險知識求助

11樓:網友

1全部是的。除對方的三者險,你投保的車上人員損失險,也可以對本車人員的**提供補償,但是要按你所負的責任比例來確定給付金額。但是醫療費賠償是按損失補償原則,保險公司的給付總額不應超過實際支付總額。

關於上保險的常識

12樓:匿名使用者

1全部前者是車險,後者是意外險,不衝突。但是你不覺得後者限制性太大嗎,只是駕駛人員的綜合意外險,當然你覺得錢不多就算了。我覺得平時買的一張意外一二百的意外險就搞定了。

13樓:方慶文

樓上不懂不要誤導人家,車上人員座位險,保額很低的好吧,你在好的車子最高只能保十萬塊,攤在每個座位就一點點了,若是樓主還想買意外險,就不要買那種一年幾十塊一百塊的那種,便宜是便宜,但保險的內容狹隘,這裡提醒一下,若是你還想在買意外險,最好不要買駕駛員綜合意外險了,那個也只能在開車發生意外才能保的,下了車子就不保了,一句兩句有點說不清,主要是看你本人願意拿多少錢,現在很多意外保險都可以退錢。

想具體買什麼樣的,你可以在回覆,我在給你一些建議。

14樓:網友

如果您問的是能不能,害怕投保之後保險公司不理賠的話,那您可以放心,不會有衝突,當發生交通工具意外傷害時兩家保險公司都是有責任理賠的。如果您是想要乙份保障您個人(駕駛員)的意外的話,可以考慮買乙份日常綜合意外保險。像其他回覆說的,專門保障駕駛員的保險,過於侷限,下了車就不再有保障,不過這種保險可能還會有連帶著保障乘坐您開車的其他人員的意外,也算是車險裡面的車上人員座位險的乙個補充。

綜合意外險的身故保額可以以您現在的家庭經濟狀況來決定保額及保費,綜合意外險就能保障保險期間內發生的所有意外傷害導致的身故/殘疾或者醫療費用,當然故意的排除。另外涉及身故/傷殘的,不論是哪家保險公司,只要是有投保了相關的保險產品,保險公司都是得要承擔責任;在醫療費用方面,就只能是實報實銷,保險公司總報銷的金額是不會超過實際花費的醫療費用。

15樓:網友

可以的,不互相沖突。

保險知識

16樓:幻影炫風

樓上正解,補充一點,最起碼常用的一些辦公軟體會用,會登記**之類,學歷的要看各家保險公司的等級了,大點的要本科,小的保險公司專科都可以。

理賠部門主要是還是保險條款之類的,不過這個沒有基礎可以慢慢學習的,乙個人待在乙個保險的環境中,久而久之耳朵裡都會聽點進去。不過現在沒經驗還是難進。

17樓:匿名使用者

各個保險公司要求不一樣啊。

一般來說,要求本科以上文憑(一些小公司可能要求專科),保險或者保險相關專業。

打個比方來說,財務部門需要財務相關專業,理賠部門需要醫學或者法律專業,客服部門專業要求低些。

關於保險的常識....

18樓:網友

機動車輛保險是假定你買的是保額為10000元的保險,只要你在每一次發生保險事故損失不超過10000元,就可以在一年內不限次數一直保下去,

19樓:快樂當下

分險種,只賠一次的一般是重大疾病險,醫療險可重複理賠,意外險大部分可重複理賠,有上限。

醫療商業保險基礎知識有哪些,商業保險包括哪些專案?

醫療保險分疾病和意外,疾病醫療是指生病住院可以報銷費用,意外醫療指發生意外後,可以報銷住院費用,還可以報銷門診費用。區別於社會醫療保險,保障更全面 不在社保報銷範圍內的也可報銷 區別於重大疾病保險,報銷型保險,非給付性保險,交費一年,保障一年 醫療保險 社保 農村醫保和城鎮醫保 與商業保險。在寒冷的...

關於碳的知識,關於“知了”的知識

碳 碳是一種非金屬元素,位於元素週期表的第二週期iva族。它的化學符號是c,它的原子序數是6,電子構型為 he 2s22p2。碳是一種很常見的元素,它以多種形式廣泛存在於大氣和地殼之中。碳單質很早就被人認識和利用,碳的一系列化合物 有機物更是生命的根本。碳單質通常是無臭無味的固體。單質碳的物理和化學...

關於養蜂知識,關於蜜蜂的知識有哪些?

1 購蜂季節 宜在春季購進。春季萬物復甦,越冬後的蜂群進入繁殖季節,較易飼養,如果養好了當年能收回成本。若秋季購買,雖然 便宜,但蜂群已進入衰退階段,初養者缺少經驗,容易失敗。另外,越冬時要給蜂群喂糖,額外增加一筆開銷,不經濟。2 群勢 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購買群勢稍壯 子脾較多的蜂群,最好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