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英國人的戰鬥意志和決心,其實遠遠超過法國和蘇聯

2025-07-24 15:50:09 字數 3225 閱讀 2396

1樓:猴22326笛崩

英國在二戰中的戰略是個大失敗,它的代價是大英帝國的解體,失去了幾乎所有的殖民地,沒什麼比猜源這個失敗更大的了,邱吉爾內閣應該為此負責,再乙個原因就是一神教國家一根筋,好極端,一條道走到黑,不懂中庸,不知該適可而止,妄圖贏者檔兆讓通吃,抱著僵化的大陸平衡行局政策不放,與新興的德國為敵,結果其實是和日本一樣,贏得的是戰役,輸掉了戰略,結果失去了更多。

英國在二戰中的正確策略應該是和德國結盟或妥協,堅定的實行將德國力量東引的策略,在歐洲與德國劃分勢力範圍,西歐南歐歸大英帝國,中東歐歸德國,在西方消滅蘇聯,在東方消滅日本,保持主要的殖民地的控制,與美國德國形成世界三足鼎立的局面,這是最好的利益最大化的結果,而實際的結果卻是對英國來說基本是利益最小化的結局,邱吉爾是大英帝國的掘墓人,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在二戰時期,如果英法兩國首先進攻蘇聯,戰爭局勢將會如何演變?

2樓:網友

這可真說不定,歷史是沒有假設的。但因為此時二戰還沒爆發,要真說寫**或**都可以了(yy類),因此我就給lz留個簡短的吧。

首先英法不可能通過德國境內,因為此時德國剛剛閃擊完波蘭,大部分軍隊也已開回德國本土,英法已對德開戰。此時捷克斯洛伐克、波蘭一半、奧地利已成為德國領土,而義大利、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也已成為德國傀儡國。這些地方就像攔腰切斷了歐洲一樣,英法不可能通過這些地方。

這就面臨著補給線過長的危險。且不說義大利艦隊和空軍那麼廢柴,義大利境內還有德軍呢,這些德軍也有飛機,岸炮等防禦,英法要強行通過地中海中部顯然不現實。這就意味著英法補給船和陸卡車要沿著北非海岸行進,lz可以看看從阿爾及利亞到土耳其要多久,這樣蘇軍南線的壓力就小多了。

再來說斯堪地納維亞方面,要是英法在此方向派出軍隊援助芬蘭,那就更重希特拉下懷了,盟軍與蘇軍能在這地方投入大量兵力做拉鋸戰,是個消耗雙方兵力的好方法,這樣蘇軍在兩線作戰的不利因素消失,而希特了一定會以中立國身份圍觀。等到英法撐不住的時候,德國就出兵閃擊法國。而蘇聯撐不住時,由於軍隊都大量投入蘇聯戰場,而這時候曼斯坦因的鐮刀計劃應該也出來了,就能更好的閃擊法國。

等把法國佔領了,德軍就回頭和蘇軍一起兩面夾擊英法。英法主力被消滅只是個時間問題。等把英法主力消滅後,英國順從德國這是最好的,英國不順從,只需派個艦隊運幾個師到不列顛一切完事。

這時蘇聯也已燕燕一息了,德國在大舉進攻蘇聯,這樣歐洲就完了。

歡迎對我追問疑問的問題。

3樓:山河日月我

應該不可能,應為英法與蘇聯與不接壤,即使打敗了蘇聯好處可能被東歐國家得去。

二戰時美德強於英法,如果按照二戰時的實力,英法**對陣美國德國,那麼,誰會贏?

4樓:網友

美國和德國獲勝。

美國都不用參戰,只要向德國輸出物資即可。

別的不說,看看真實歷史。

蘇聯在二戰中累計動員了大約2400萬人加入軍隊,1944年時候,蘇聯的人力資源枯竭,要不是這時候美國在諾曼第登陸,開闢第二戰場,蘇聯真會和德國和談。

在舉個小資料,在庫爾斯克戰役後,美國累計向蘇聯提供了40萬輛卡車,佔整個二戰中蘇聯卡車總量的80%,還提供了蘇聯70%以上的鐵路機車。

要是沒有這些,蘇聯必須分出很大一部分坦克產能去生產這些東西,結果就是影響戰鬥力。

此外,美國還提供了佔蘇聯航空汽油40%的高品質油料和辛烷新增劑。

蘇聯是把這些混在自己的油料裡用的,當時蘇聯航空汽油的辛烷值還不如德國陸軍坦克的燃料。

要是沒有美國的高品質汽油,il2那種大傢伙能飛起來?空軍戰鬥力立馬下降。

沒有美國參加,元首足以在歐洲稱雄。

5樓:鄭州_華夏醫院

不會打滴。就是打也是兩敗俱傷而已。現在無論是經濟站還是真槍實彈的上陣,西方的國家都是比較狠的,尤其是俄羅斯戰鬥民族,如果到最後使用核**的話,每個國家都會膽怯的。

因為他們都是有核大國。

如果二戰初期的英法兩國首先對蘇聯開戰,戰爭程序將會如何演變?

6樓:孤獨躍馬心

1;蘇聯和德國納粹結合。先前合作瓜分波蘭;這次暫時合作對付共同的敵人沒有不可能。真心合作的話。威力很大,德國的技術加上蘇聯的資源。英法不可能敵得過。

2;德國和英法暫時合作,對付蘇聯,蘇聯一年之內被攻下【理由。1941年的蘇聯可沒有後來1945年的蘇聯牛逼,**裝備和德國法國英國不是乙個檔次】

3;德國坐收漁利,英法和蘇聯血拼。還是英法慘勝,蘇聯戰敗【理由1941年的蘇聯沒有盟軍技術援助很多方面都很落後。實力不怎麼樣】

德國在出手收拾英法蘇三國。

4;美國是否參與;1;英法進攻蘇聯。美國中立的可能性極大。

美國的戰略極有可能會改成先亞後歐。坐看歐洲各國廝殺。等德國要攻擊英國本土時候。才出手。

7樓:網友

這是胡扯,且不說英法到底想不想偷襲蘇聯。就說他用什麼怎麼偷襲?

用遠端轟炸機,從馬奇諾防線飛躍德國和波蘭的領空到蘇聯?

用地面部隊,穿越德國和波蘭的領土到蘇聯?

用海軍通過,穿越波羅的海到蘇聯?

稍微有點腦子的人,就知道這是胡編亂造出來的。

8樓:以水為刃

估計蘇德聯盟,歐洲陷落。

二戰時德國寧可挑戰比英國強大的蘇聯也不死磕英國,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

9樓:職場解惑七七

因為二戰時期的英國不好惹,軍事比較強大並且有好的地理環境。

10樓:職場摸魚的貓

因為當時英國也很強大,而且地理位置比較優越。

11樓:獅子

因為英國的地理位置是處於優勢的,相比實力更領先於蘇聯,所以德國不願和英國死磕。

12樓:網友

因為英國的地理環境比較好,佔了優勢,他根本就沒有辦法突破。

二戰時期,法國崩潰後,英國領導人認為怎樣才能擊敗德國?

13樓:中地數媒

二戰晌巨集期間,在法國崩潰之後,英國領導人認為:「只有採取綜合手段才能擊敗德國,就是施加經濟壓力,空襲德國的工業和交通樞巧毀紐以及居民點,在德國佔領區廣泛組織反抗運動。」

後來的戰爭程序表明,僅用這些手段還不足以贏得勝利。但是英國當時沒有其他手段可使。制定戰略計劃的人可能當時就知宴寬冊道,這種戰略無濟於事,可是他們想不出別的辦法。

英國官方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學家約翰•巴特勒寫道:「誰都說不出應當怎樣做才能保證取得勝利……才能在最近的危急歲月使國家免於滅亡。」

二戰後的英國經濟,二戰後中國經濟發展?

二戰後中國經濟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中國經濟發展情況怎麼樣?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亞洲國家紛紛擺脫了殖民統治,走上了獨立發展民族經濟的道路。但是,亞洲各地經濟的發展速度很不平衡。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新加坡 南韓等利用西方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機遇,吸引外國資本和技術,發展勞動密...

二戰時日軍戰鬥力有多強,二戰時期的德軍和日軍戰鬥力誰更強?

初期的日本軍人在國內經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由於缺少資源和武士道,日本士兵特別注重了拼刺的訓練,日本陸軍裝備雖然在國際上稍顯落後,但是對付沒什麼家底的中 隊還是綽綽有餘,初期的日本士兵可以肉搏同時對付兩三個沒受過良好訓練的中 人,整體作戰素質遠高於中國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戰事的發展,太平洋戰場的重擔...

二戰日本陸軍戰鬥力與德軍對比,二戰時期的德軍和日軍戰鬥力誰強

因為日本與德國沒有直接交戰,無法比較,只能通過與第三方作戰的效果,來進行比較.對蘇作戰中,德國完勝,整個二戰德國被蘇聯殺死的軍隊大概只有500萬,即使算上英美轟炸以及蘇聯軍隊造成的平民損失,也只有800萬。但是造成了蘇聯2700萬人的死亡,而日本蘇聯二戰時期唯一的交戰只有諾門坎,雙方的 比例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