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和尚」原來是從梵文這個字出來的,它的意思就是「師」。和尚本是乙個尊稱,要有一定資格堪為人師的才能夠稱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稱的。這個稱呼並不限於男子,出家女眾有資格的也可以稱和尚。
但是後來習俗上這個字被用為對一般出家人的稱呼,而且一般當作是男眾專用的名詞,這是和原來的字義不合的。
和,為三界統稱,尚,乃至高無上的意思,「和尚」之稱華藏世界只有釋迦能稱得,但後世確把比丘都稱為和尚了,也許是因為釋迦涅磐之後,在世比丘為世間第一福田的緣故吧。
和尚一詞,純由於西域語言的音轉而來,在印度,通稱世俗間的博士為「烏邪」,到了于闐國則稱和社或和□(khosha),到了中國則譯成了和尚(見寄歸傳及秘藏記本)。所以在印度的外道也有和尚及和尚尼的(雜阿含卷九.二五三及二五五等。)
可見和尚一詞,並非佛教的專有名詞,但在佛教,確有它的根據,佛教的律藏,稱剃度師及傳戒師為鄔波馱耶( upadhyaya),「和□」一詞,就是根據這個而來,「和尚」一詞,更是漢文的訛誤,最早見於漢文中的,可能是石勒崇信佛圖澄而號佛圖澄為「大和尚」。但在律中往往不用和尚,而用「和上」以別於流俗的訛誤,因為,依照鄔波馱耶的原意,應當譯為親教師,也唯有受了比丘戒十年以上,並且熟知比丘及比丘尼的二部大律之後,才有資格為人剃度、為人授戒、而被稱為鄔波馱耶。這既不同於印度俗稱博士的烏邪,更不同於中國誤傳的和尚──老僧是老和尚,小沙彌是小和尚,乃至阿毛阿狗恐怕長不大,也可取名叫和尚。
在佛教的律制中,初出家的,叫做沙彌(意思是勤加策勵,息惡行慈),生年滿二十歲,受了比丘戒,稱為比丘(意思是乞士──上乞佛法,下乞飲食。中國人誤傳為「德比孔丘,故稱比丘」,那也是笑話)。受了比丘戒的五年之內,不得做出家同道之師;五年之後,若已通曉戒律,始可以所學的特長作師,稱為軌範師,梵語叫做阿□梨耶,受人依止,教人習誦;到了十年之後,可作親教師;到了二十年之後,稱為上座;到了五十年以上,稱為耆宿長老。
僧人和和尚有什麼區別?
2樓:愛生活的周樂樂
僧人和和尚的區別:1、資格上區別;2、人數不同。
1、資格上區別。
僧人是一般的佛教出家人,梵語為「比丘僧」。幾乎所有剃髮受戒的佛教出家人都能稱為「僧人」。但大多數僧人都不能稱為「和尚」,因為「和尚」是對精通佛法、修為較高、道德高尚、地位較高的比丘僧的尊稱。
2、人數不同。
僧:梵文samgha,詳稱僧伽,指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意為眾、大眾、團契。僧伽是一群依佛法的出家人所組織的乙個宗教團體。
中國人稱「僧」,是由僧伽簡稱而來。佛教界慣用「高僧」。佛教中所有出家眾都是僧人。「和尚」原來是從梵文這個字出來的,它的意思就是「師」。
佛教簡介
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
這使得很多人產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錯覺,這讓尼泊爾民眾一向不滿。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覺者」。
佛又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
請問,和尚有什麼身份證明嗎,和尚有和尚證嗎
中國居民身份證,中國所有居民都有,要不和尚不要乘飛機了。 離欲阿羅漢 最能證明出家人身份的就是戒牒。 現在不就是這樣的嗎? 以前有度牒的 現在不知道 龍泉洞觀 出家僧眾身份證明出家人有本人原有身份證,當地宗教部門發的教職證,受戒的僧人比丘有戒碟全國寺廟掛單通用。和尚有和尚證嗎 愛琴 和尚當然有身份證...
和和尚見面的禮節,和尚見面為什麼要和掌
不同年齡的男人都愛什麼樣的女人 二十五歲左右的青春澀男 這類男人的一切都剛剛起步,甚至,他們的心態也還沒有徹底脫離孩子氣。這時候的男人往往喜歡一.和尚見面為什麼要和掌?雙手合十,俗稱合掌,也是表法的,是表示修行者要收心,要把心念收回到一處,要專心修行。佛在經上說 制念一處,無事不辦。南無阿彌陀佛 和...
小和尚忙得什麼?瘦和尚累得什麼?胖和尚喘得什麼?填合適的詞
小和尚忙得不亦樂乎,瘦和尚累得大汗淋漓,胖和尚喘得上氣不接下氣。小和尚忙得不可開交 瘦和尚累得什麼大汗淋漓 胖和尚喘得喉長氣短。小和尚忙得趴下,瘦和尚累得皮包骨,胖和尚喘得漏油。填合適的詞語 小和尚忙得什麼?瘦和尚累得什麼?胖和尚喘得什麼?小和尚忙得不可開交 大汗淋淋 瘦和尚累得筋疲力 盡 疲憊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