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明朝一共有26座皇陵,埋葬著31位皇帝,分別碧運位於悔唯梁江蘇省、安徽省、北京市、湖北省、河南省、福建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山遲、廣東省、貴州省。此外,2位皇帝的皇陵未知,1位皇帝沒有皇陵。
明朝有哪些皇帝陵墓?
2樓:大鵝讀歷史
明朝共有31位皇帝,其中26位皇帝有皇陵,位於江蘇、安徽、北京、湖北、河南、福建、廣西、廣東、貴州等地。其餘2位皇帝的皇陵未知,1位皇帝沒有皇陵。
具體分佈如下:
江蘇:3座皇陵,埋葬5位皇帝。
盱眙縣明祖陵:朱元璋高祖父、曾祖父、祖父。
南京市玄武區明孝陵:朱元璋。
南京市玄武區明東陵:朱允炆之父。
安徽:1座皇陵,埋葬1位皇帝。
鳳陽縣明皇陵:朱元璋之父。
北京:14座皇陵,埋葬14位皇帝。
昌平區明長陵:朱棣。
昌平區明獻陵:朱高熾。
昌平區明景陵:朱瞻基。
昌平區明裕陵:朱祁鎮。
昌平區吵慧稿明茂陵:朱見深。
昌平區明泰陵:朱祐樘。
昌平區明康陵:朱厚照。
昌平區明永陵:朱厚熜。
昌平區明昭陵:朱載垕。
昌平區明定陵:朱翊鈞。
昌平區明慶陵:朱常洛。
昌平區明德陵:朱由校。
昌平區明思陵:朱由檢。
海淀區景泰陵:朱祁鈺。
湖北:1座碧悉皇陵,埋葬1位皇帝。
鍾祥市明顯陵:朱厚熜之父。
河南:3座皇陵,埋葬6位皇帝。
孟津縣明熙陵:朱常洵之父。
孟津縣弘光陵:朱由菘。
臥龍區唐藩四帝陵:朱宇溫、朱宙栐、朱碩熿、朱器墭。
福建:1座皇陵,埋葬1位皇帝。
長汀縣隆武陵:朱聿鍵。
廣西:1座皇陵,埋葬1位皇帝。
江南區明興陵:朱常瀛之父。
廣東:1座皇陵,埋葬1位皇帝。
越秀區紹武陵:朱聿公升孝鐭。
貴州:1座皇陵,埋葬1位皇帝。
都勻市永曆陵:朱由榔。
未知選址:2位皇帝。
明惠宗朱允炆。
明悼帝朱慈烺可能位於河南省欒川縣。
沒有皇陵:順德皇帝朱宸濠。
明皇陵在**
3樓:暢睿誠
明皇陵位於安徽省鳳陽縣往南七公里的地方。明皇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為自己的父母和兄嫂修建的,始建於西元1366年,歷時13年完工,佔地面積約為2萬餘畝,原為英陵,後改為皇陵。
明皇陵與南京明孝陵以及北京明十三陵為同一種修建制度,其內主要有皇城、磚城、土城三個道,殿宇與房舍大概有千餘間,此外還有一些陵丘、石刻群等。不過,自明末以來,明皇陵被人為破壞,加上風雨侵蝕,陵內的宮闕殿宇逐漸廢為遺址,現僅存陵丘及石刻群。
明皇陵雖然不是帝王的陵墓,但是在修建之初,裡面的殿堂、齋宮及官廳多至數百間,皇陵神道的總長約為257公尺,石像共有32對。明皇陵的碑文是皇帝朱元璋親撰,其他石像、雕刻之精美為歷代帝王陵之最。1982年,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被***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代一共有16位皇帝,而皇陵被叫做「十三陵」,這是為何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陵墓指帝王 諸侯的墳墓。中國古代習用土葬,以秦始皇陵為代表。明清的陵墓都是選擇群山環繞的封閉性環境作為陵區,將各帝陵協調地布置在一處。增設牌坊 大紅門 碑亭等,建築與環境密切結合在一起,創造出莊嚴肅穆的環境。不過,乙個問題來了,對於明朝來說,一共有16位皇帝,卻只有 明十三陵 另外...
明代的書籍裝幀形式有哪些,明朝時期通用的書籍樣式
明代的書籍裝幀包括覆函制套,以便將一部書的各冊包裝為乙個整體。函套多用厚紙板外裱以藍布,也有用綾錦者,隨書的大小 厚度而製。函套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四面包裹,露出書的上下口,稱 半包式 而另一種則是將書的6面全部包裹起來,稱 全包式 除厚紙布面函套外,還有夾板和木匣兩種外包裝。夾板式是用兩片與書同大...
明代瓷器的特點有哪些,明代瓷器有什麼特點?明代瓷器的特點是什麼
您好,領學網為您解答 以景德鎮的青花為例 洪武時期青花色澤偏於黑 暗,紋飾上改變了元代層次較多,花紋繁滿的風格,趨向清淡 多留空白地 永宣時期青花以其胎釉精細,青色濃豔,造型多樣和紋飾優美而頗負盛名,其所用青料為進口的蘇麻離青 成化弘治 正德青花胎薄釉白,青色淡雅,其青料為國產的平等青 嘉萬時期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