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石壕吏》中的老婦?
1樓:幽靈極速電影鑑賞
我們知道在詩的最後,老婦代替老翁進入軍中去了。初中我第一次讀這首詩的時候,對比戰爭帶給勞動人民的苦難而言,感慨最深的反而是老翁丟下老婦乙個人跑了的行為,我覺得這是非常過分、非常不負責任的。
後來隨著年歲漸長,看問題不那麼非黑即白,漸漸理解了老翁的為難之處,以及對「安史之亂」引起的戰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有了更深切的理解。
唐朝的徵兵制度不早餘世徵婦人,所以要抓人充軍,老翁才是最危險的,所以我們可以猜測一下或許反而是老婦主動讓老翁先走了。
之後,老婦在差吏三番四次的逼迫下,一五一十地講述了自家的艱難處境:三個兒子,兩個戰死了,家裡只剩下老弱婦孺,生活很困難,兒媳婦都沒件像樣的衣服出來見人。她希望這番沉痛的告白能夠得到差吏的同情和諒解,畢竟沒有多少人在知道她家這種慘況後還能鐵石心腸的,杜甫不會,我們也不會。
她也以為會得到同情與諒解的。
老婦接著說了下面一番話「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這句話更像只是象徵性地表示一下自己對徵兵這種行為的配合,以獲得對方的一點好感:我家情況就是這樣了,不是我家不想出人,是出不了
如果實在要捉人,老婦我雖然年紀大不中用了,趕到河陽去還可以為部隊準備早餐哩。老婦態度夠積陸肢極吧。
老婦話說到這種程度已經盡了自己的全部努力了。第一,她希望通過陳述自家的慘痛經歷引起他人的同情;第二,她希望通過自己卑微主動的示好,讓差吏對她多一些好感,即使一丁點,也是對前面由同情而引起的諒解加碼。
這是老婦抓在手裡的唯一一根稻草,卻繫著一家人扭轉命運的巨輪。在底層百姓逼仄的生存空間裡,命運常常是掌握在他人的手上,個人能做的事情有限,能做的改變微不足道。
後面詩人沒正面描寫吏和老婦了,只側面寫了一句「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彷彿是對這一幕慘劇的不絕迴響。在《石壕吏》的最後一句詩裡,詩人通過寫自己獨與老翁告別,暗示老婦被捉走了,交代了石壕吏乘夜捉人這一事件的結局。老婦被捉,這件事可以說是大大出乎老翁、老婦和詩人的預料,我們都沒想到,儘管軍營不收女人,儘管她家裡因為戰爭這麼悽慘,差吏還是把她捉走了。
詩歌到這裡,有了**裡那種非常強烈的戲劇衝突。有句話說「生活永遠比**毀高還精彩」,真的是這樣。
《石壕吏》裡面為什麼老婦卻被抓走了,而老翁跑掉了?
2樓:手機使用者
因為老婦開門敷衍官兵,老翁翻了院牆跑掉了;官兵當然認為老婦幫壯丁逃走,所以要抓她啊。
3樓:網友
老婦為了家庭的延續,讓小嬰兒長大,讓官吏抓了自己而放了小嬰兒的媽媽;老翁為了不被抓去當兵而逃跑!
老婦人的心裡活動100字作文
多可憐的孩子啊,他還那麼地年輕,想必還沒有成家吧?唉,多虧了這些紅軍啊!他們不屬於南斯拉夫,是蘇聯紅軍,卻心甘情願地幫我們打這些該死的德國人,要時刻冒著生命危險,可他們仍不怕,仍舊寧願幫助我們,多麼可扒握親可敬的人兒啊!自從這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我受了多大的苦啊!那些可惡的德春寬慶國鬼子們用炮火炸燬...
石壕吏是誰的作品,石壕吏作者介紹
佳人醉月 唐代偉詩人 杜甫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泣...
作文課文《蠟燭》讚美老婦人的話。寫信的形式
堅持著圍棋事業,古力常說 下圍棋輸贏不要緊,只要能堅持到底就是贏家!愛迪生說 無論什麼時候,不管遇到什麼情況,我絕不允許自己有一點點灰心喪氣。居里夫人說 我們應有恆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我們必須相信,我們的天賦是要用來做某種事情的。於是,我變成了堅持到底的我。知識改變了我的態度,讓我學會用認真負責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