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 16 世紀明代出了乙個醫藥學家姓李叫時珍, 佢寫成一本書,叫乜

2025-07-20 03:20:22 字數 4185 閱讀 4211

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的著作是什麼?

1樓:網友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州(今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蘄州鎮)人,漢族,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三年(西元1518年),卒於神宗萬曆二十二年(西元1593年)。中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藥物學家,李時珍曾參考歷代有關醫藥及其學術書籍八百餘種,結合自身經驗和調查研究,歷時二十七年編成《本草綱目》一書,是我國古代藥物學的總結性鉅著,在國內外均有很高的評價,已有幾種文字的譯本或節譯本,另著有《瀕湖脈學》。另有同名電影(趙丹主演)、電視連續劇、**等。

本草綱目》,藥學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時珍撰,刊於1590年。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96個,繪製精美插圖1160幅,分為16部、60類。是作者在繼承和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學習、採訪所積累的大量藥學知識,經過實踐和鑽研,歷時數十年而編成的一部鉅著。

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提出了較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法,溶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並反映了豐富的臨床實踐。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2樓:清風徵凡

李時珍除代表作《本草綱目》外,還著有《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五臟圖論》等。

古代著名的醫學家、藥物學家,除了李時珍還有誰,他們的作品分別是什

3樓:三歲的喵

華佗(約145-208),東漢末醫學家,字元化,一名旉,漢族。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外科鼻祖」。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外科尤為擅長,行醫足跡遍及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

創《五禽戲》。

孫思邈,世稱孫真人,後世尊之為藥王,大約生於西元542年,卒於西元682年,終年140歲左右 著成《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較全面地總結了自上古至唐代的醫療經驗和藥物學知識,豐富了我國醫學內容。

葛洪(284~364)為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藥學家。字稚川,自號抱朴子。葛洪著有《神仙傳》、《抱朴子》、《肘後備急方》、《西京雜記》等。

他還提出了不少**疾病的簡單藥物和方劑,其中有些已被證實是特效藥。

扁鵲(西元前407—前310),春秋戰國時代名醫,醫術精湛,所以人們就用傳說中的上古軒轅時代的名醫扁鵲的名字來稱呼他。創造瞭望、聞、問、切的診斷方法,奠定了中醫臨床診斷和**方法的基礎。扁鵲精於內、外、婦、兒、五官等科,應用砭刺、針灸、按摩、湯液、熱熨等法**疾病,被尊為醫祖。

皇甫謐(215~282)皇甫謐把古代著名的三部醫學著作,即《素問》,《針經》,《明堂孔穴針灸治要》,纂集起來,加以綜合比較,並結合自己的臨證經驗,寫出了一部為後世針灸學樹立了規範的鉅著—《針灸甲乙經》,簡稱《甲乙經》。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理論聯絡實際,有重大價值的針灸學專著,被人們稱做「中醫針灸學之祖」,一向被列為學醫必讀的古典醫書之一。

張仲景,字璣,東漢著名醫學家,被稱為「醫聖」 。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是人類醫藥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藥」完備的醫學典籍,他第一次系統完整地闡述了流行病和各種內科雜症的**、病理以及**原則和**方法,併為後世臨床各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明朝卓越的醫學家李時珍,寫出了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鉅著是什麼?

4樓:力哥美食

明朝卓越的醫學家李時珍,寫出了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鉅著是什麼?最大的貢獻應該是明朝萬曆十八年著名藥學家、平湖山人李時珍撰寫的《本草綱目》和著名的平湖脈學。東漢末年,我國著名醫學家華佗,安微縣人,用開腹手術和侵入性手術**疾病,手術所需的全身麻醉,馬飛三。

扁鵲,河北鄆城人,年輕時到長桑君處學習醫術,是受人尊敬的民間醫生,為群眾治病而四處流浪,重視四診,善於望聞問切。張仲景,河南南陽人,東漢末年,流行病氾濫。他經常向古人求教,從各種渠道學習。

著名的《傷寒論》是中國醫學發展史上最有影響的作品。

孫思邈,陝西銅川人,是一位具有高尚醫德、強調養生的道家人物。他們是醫學界的祖師爺,各有各的長處。先說扁鵲,先說正確的,扁鵲不是乙個人,而是乙個群體,類似於我們現在對醫生的群體稱呼。

據說第一代扁鵲是黃帝的醫官,也是第乙個發明針灸的人。這個人就是仲景在原序上提到的天生的知人善任者,類似於黃帝一族的大巫師(巫師不是貶義詞,仔細研究這個詞就知道了,能與世界溝通的人都可以稱為巫師)。這些人都不是普通人!

他們都有乙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都有乙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有乙個共同的特點。

從目前的貢獻來看,這個人是最大的,因為針灸已經傳播到上百個國家,解除了無數病人的痛苦。第二位扁鵲是秦越人,戰國時期的人物,是長桑公的徒弟,也是記載中的存寇脈法的發明者(有進步和退步之分)。扁鵲還把蔡桓公的五色診斷法運用到了極致(這是找氣的功夫,這裡不討論)。

這第二個扁鵲的醫術確實很強,但醫學上的貢獻很小,主要是存口脈法。

至少像華佗這樣善於繼承的人,最後還是被殺了。說張仲景,我們現在叫醫聖的關鍵人物,曉是乙個好的傳統,乙個延續性的醫師,古代的醫學經典和方術都是分開討論的,大部分都失傳了,比如說歷史記載它有十幾部,比如說黃帝內經、帝王外經、闕內經、白內經等等,各種各樣的方術,等等。

5樓:目微

《本草綱目》,共有52卷,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藥方11096個,廣泛涉及醫學,藥物學,化學等科學領域。

6樓:愛情來了擋不住

這個鉅著是《本草綱目》,他主要總結了李時珍一生所研究和嘗試過的藥物並對它們的功效進行了記載,造福了後代的人們。

7樓:羅文

李時珍寫的藥物學鉅著是《本草綱目》,這本著作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

8樓:淨帶

這部著作就是《傷寒雜病論》 ,裡面主要講了治病的原則和一些中醫的理論知識。

明代李時珍寫作的藥物學專著是

9樓:內蒙古恆學教育

《本草綱目》是一部中醫學論述藥物學的專著,其內容頗多博物學價值。

本草綱目》是由明朝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1518-1593年)為修改古代醫書中的錯誤而編,他以畢生精力,親歷實踐,廣收博採,系統總結了我國16世紀以前藥物學,被譽為「東方藥物巨典」。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被國外學者譽為中國之百科全書。

明朝的醫藥學家李時珍寫的一本醫學名著叫什麼

10樓:教育解答助手

明朝的醫藥學家李時珍寫的一本醫學名著叫《本草綱目》。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後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醫院判,去世後明朝廷敕封為「文林郎」。

李時珍自1565年起,先後到武當山、廬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廣、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藥物標本和處方,並拜漁人、樵夫、農民、車伕、藥工、捕蛇者為師,參考歷代醫藥等方面書籍925種,考古證今、窮究物理」,記錄上千萬字札記,弄清許多疑難問題,歷經27個寒暑,三易其稿,於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萬字的鉅著《本草綱目》,此外對脈學及奇經八脈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等多種。

11樓:煙淚丶

本草綱目。

明代李時珍(東璧)撰於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萬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書採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

除了李時珍,我國古代的醫藥學家還有

12樓:閒擲葡萄

醫聖張仲景。張仲景(約西元150~154年--約西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漢族,東漢南陽郡涅陽縣(今河南鄧州市)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南陽五聖之一。

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

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

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臨床大夫的重視。

葛洪。葛洪(西元284~364年)為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藥學家。字稚川,自號抱朴子,漢族,晉丹陽郡句容(今江蘇句容縣)人。

三國方士葛玄之侄孫,世稱小仙翁。他曾受封為關內侯,後隱居羅浮山煉丹。著有《肘後方》等。

13樓:匿名使用者

孫思邈,張仲景,華佗,扁鵲。

15世紀末和16世紀初,英國是如何迅速成為海上霸主的?

打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歷史簡答 英國成為海上霸主的原因 英國的殖民擴張,國內資本主義工業非常發達,是在海外殖民活動中取勝的主要原因。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成立了先進的政治制度。並且建立了歐洲一支最強大的海軍。宗教改革後,英國清教徒強烈的個人奮鬥進取精神和思想文化意識的進步與解放,也是成為海上霸主的主要...

早在西元前3世紀或4世紀,茶道在哪國流行起來

茶道最早起源於哪個朝代 茶道是最早起源於什麼時候 茶道起源於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手禪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 唐朝 封氏聞見記 中就有這樣的記載 中國茶道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由此可見,最早最完善的茶道流程就是唐代陸羽所創的煎茶茶道。...

19世紀下半期到20世紀初,中國的近代化在經濟,政治兩大領域

經濟是洋務運動,是中國工業化的開端。政治是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學習時事政治的意義 第一,開展時事政治教育,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 合作學習的能力,培養了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分析和解決 問題的能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推動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的深化。第二,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