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1) 樣品應是均勻的。固體樣品應預先研細混勻,液體樣品應振搖或攪拌均勻。(2) 樣品放入定氮瓶內時,不要沾附頸上。
萬一沾附可用少量水衝下,以免被檢樣蘆洞局消化不完全,結果偏低。(3) 硝化時如不容易呈透明溶液,可將定氮瓶放冷後,慢慢加入30%過氧化氫(h2o2)2-3ml,促使氧化。(4) 在整個消化過程中,不要用強火。
保持和緩的沸騰,使火力集中在凱氏瓶底部,以免附在壁上的蛋白質在無硫酸存在的情況下,使氮有損失。(5) 如硫酸缺少,過多的硫酸鉀會引起氨的損失,這樣會形成硫酸氫鉀,而不與氨作用。因此,當硫酸過多的被消耗或樣品中脂肪含量過高時,要增加硫酸的量。
6) 加入硫酸鉀的作用為增加溶液的沸點,硫酸銅為催化劑,硫酸銅在蒸餾時作鹼性反應的指示劑。(7) 混合指示劑在鹼性溶液中呈綠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灰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紅色。如果沒有溴甲酚綠,可單獨使用甲基紅乙醇溶液。
8) 氨是否完全蒸餾出來,可用ph試紙試餾出液是否為鹼性。(9) 吸收液也可以用當量的酸代表硼酸,過剩的酸液用鹼液滴定,計算時,a為試劑空白消耗鹼液數,b為樣品消耗鹼液數,n為鹼液濃度,其餘均相同。(10) 以硼酸為氨的吸收液陪讓,可省去標定鹼液的操作,且硼酸的體積要求並不嚴格,亦可免去用移液管,操作比較簡便。
11) 向蒸餾瓶中加入濃鹼時,往往出現顫轎褐色沉澱物,這是由於分解促進鹼與加入的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經加熱後又分解生成氧化銅的沉澱。有時銅離子與氨作用,生成深l藍色的結合物[cu(nh3)4]2+12) 這種測算方法本質是測出氮的含量,再作蛋白質含量的估算。只有在被測物的組成是蛋白質時才能用此方法來估算蛋白質含量。
2樓:kang康
橡膠氮含量測定時為什麼消化過程會出現乾的情況。
蛋白質凱氏定氮法測定蒸餾中,如果蒸餾時,接收瓶的顏色一直不變化,可能存在哪
3樓:教育小陳
可能存在氣接受的時候沒弄好,氨氣都跑走了。
凱氏定氮法。
是由丹麥。化學家凱道爾於1833年建立的,現已發展為常量、微量、平微量凱氏定氮法以及自動定氮儀法等,是分析有機化合物含氮量棚陵的常用方法。
凱氏定氮法的理論基礎是蛋白質中的含氮量通常佔其總質量的16%左右(12%~一19%),因此,通過測定物質中的含氮量便可估算出物質中的總蛋白質含量(假設測定物質中的氮全來自蛋白質),即: 蛋白質含量=含氮量/16%。
凱氏定氮法是測定化合物或混合物中總氮量的一種方法。即在有催化劑的條件下,用濃硫酸。
消化樣品將有機氮都轉變成無機銨鹽。
然後在鹼性條件下將銨鹽轉化為氨,隨水蒸氣蒸餾出來併為過量的鏈褲戚硼酸純氏液吸收,再以標準鹽酸滴定,就可計算出樣品中的氮量。
由於蛋白質含氮量比較恆定,可由其氮量計算蛋白質含量,故此法是經典的蛋白質定量方法。
凱氏定氮法測定蛋白質含量消化時濃硫酸起什麼作用
4樓:惠企百科
凱氏定氮法。
測定蛋白質含量消化時濃硫酸。
起脫水性;脫水性是濃硫酸的性質,而非稀硫酸的性質,即濃硫酸有脫水性且脫水性很強。脫水性是濃硫酸的化學特性,物質被濃硫酸脫水的過程是化學變化的過程,反應時,濃硫酸按水分子。
中氫氧原子數的比(2∶1)奪取被脫水物中的氫原子和氧原子。
蔗糖。木屑、紙屑和棉花運茄等物質中的有機物,被脫水後生成了黑色的炭(炭化),並會產生二氧化硫。
故實驗一定要在通風良好的情況下進行,否則有一定危險。
凱氏定氮法測定蛋白質含量中消化完了溶液呈什麼顏色
5樓:小樂學姐
藍綠色,等從消化爐上取下後不一會就變成無色。
凱氏定氮法是測定化合物或混合物中總氮量的一種方法,即在有催化劑的條件下,用濃硫酸消化樣品將有機氮都轉變成無機銨鹽,在鹼性條件下將銨鹽轉化為氨;
隨水蒸氣蒸餾出來併為過量的硼酸液吸收,再以標準鹽酸滴定,就可計算出樣品中的氮量,由於蛋白質含氮量比較恆定,可由其氮量計算蛋白質含量,故此法是經典的蛋白質定量方法。
凱氏定氮法測牛乳中蛋白質的含量時,消化液中的氮以()形式存在。
6樓:營養師張英
凱氏定氮法測橋稿牛敏握孝乳中蛋白質的含量時,消化液中的氮以()形式存在。
a.氯化銨。
b.硫酸銨。
c.氫氧化銨。
d.硝皮稿酸銨。
正確答案:b
凱氏定氮法中測定蛋白質樣品消化,加()使有機物分解。
7樓:科技愛好者老錢
凱氏定氮法中測定蛋白質樣虧盯缺銷辯品消化,則簡加()使有機物分解。
a.鹽酸。b.硝酸。
c.硫酸。d.混合酸。
正確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