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什麼意思啊?狐假虎威什麼意思?

2025-07-15 02:40:17 字數 1764 閱讀 5664

1樓:雨露水火

狐狸,不可耍小聰明。你自以為瞎宴很聰明,能假借老虎的威勢,嚇跑了小動物,矇騙了老虎。磨螞銀可是假的畢竟是假的,一旦你的詭計敗露,可就成了老虎的一頓美餐了。

耍小聰明是不行的,得有實際本領。

戰國策》是中國古代的一部史學名著。它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又稱《國策》。全書按東周、西周、秦物塌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南韓、燕國、宋國、衛國、中山國依次分國編寫,分為12策,共33卷,共497篇。

所記載的歷史,上起前490年智伯滅範氏,下至前221年高漸離以築擊秦始皇,約12萬字。是先秦歷史散文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曆史的重要典籍。

2樓:鼠貓同人

狐假虎威原義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嚇唬百獸,後比喻仰仗或倚仗別人的權勢來欺壓、恐嚇人。在句中主喊滑辯要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

3樓:殘燭老翁

這裡的「假」,是借用的意思。所以這個成語的字面意思是,狐狸借用了老虎的威風。

狐假虎威什麼意思?

4樓:教育小百科達人

在森林裡乙隻老虎抓住了乙隻狐狸,就要吃了狐狸,這時狡猾的狐狸編出乙個謊言說自己是天帝派題來當百獸之王塌衡的,老虎不信,狐狸說你跟我到處走走吧,看看其它動物怕不怕自己,果然其它動物都嚇跑了。這個故事比喻依仗別人權勢欺壓人。

這是一則成語故事,出自我國的古典名著《戰國策》。講了乙隻狐狸借老虎的威風嚇跑了森林中的百獸,告訴我們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樣,藉著別人的力量嚇唬人,其實他們自己根本就沒有什麼本事。

狐假虎威什麼意思?

5樓:水煮歷史

狐假虎威的寓意告訴我們的道理是凡事應開動腦筋,不能盲目相信,不能被表象所矇蔽,更不能借助他人的威勢欺壓別人。

狐假虎威是一則**於寓言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戰國策·楚策一》。狐假虎威原義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嚇唬百獸,後比喻仰仗或倚仗別人的權勢來欺壓、恐嚇人,在句中主要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

狡猾的狐狸憑藉老虎的威風,在森林中嚇唬別人。但是,狡詐的手法絕不能使狐狸改變虛弱的本質。把戲一旦被戳穿,它非但會受到群獸的圍攻,還將被受騙的老虎吞吃。

引申說明仗勢欺人的壞蛋,雖然能夠囂張一時,但最終絕不會有好兆穗的下場。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現人們用它來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也諷刺了那些仗著別人威勢,招搖撞騙的人。

《戰國策》介紹

戰國策》,為西漢劉向編訂的國別體史書,原作者不明,一般認為非一人之作。資料年代大部分出於戰國時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料的記載。原書名不詳,書中文章作者也不知是誰,成書推斷也並非一時。

劉向編撰後,刪去其中明顯荒誕不經的內容,按照國別,重新編排體例,定名為《戰正賀國策》。

全書共三十三卷,分十二國的「策」論。內容以戰國時期,策士的遊說活動為中心,同時反映了戰國時期的一些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曆史的重要典籍。

傳統上把《戰國策》歸為歷史著作,但書中不少篇章內容荒誕,缺乏歷史依據,說是歷史,其實更多是文學故事。有趣的是這部分作品反而語言以及邏輯相當精彩,有較強的文學性。而另一部分則文采稍遜,卻依託歷史事實,對研究戰國曆史有著較大的史料價值。

以上內族清卜容參考:百科—狐假虎威。

「狐假虎威的意思是,狐假虎威的意思是什麼

成語 狐假虎威 拼音 h ji h w i 解釋 假 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出處 戰國策 楚策一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舉例造句 果然府中來借,怎好不借?只怕被別人狐假虎威的誆的去,這個卻保不得他。明 凌蒙...

狐假虎威的「威」是什麼意思,狐假虎威裡面的假是什麼意思和威?

狐假虎威 成語解釋 拼音 h ji h w i 釋義 假 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狐假虎威 h ji h w i 假 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貶義出 處 戰國策 楚策一 虎求百獸而食之 得狐。狐曰 子無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長百獸 子隨我後 觀百獸之見...

狐假虎威意思相近的成語,和狐假虎威意思相近的成語有哪些

專注文化歷史哲學 狗仗人勢 成語解釋 仗 倚仗 仗勢。比喻壞人依靠某種勢力欺侮人。近義詞 狐假虎威 仗勢欺人 狗傍人勢 反義詞 童叟不欺 常用程度 常用 感 彩 貶義詞 語法用法 作謂語 定語 狀語 含貶義 成語結構 主謂式 產生年代 古代 和狐假虎威寓意相同的成語故事有 1 驢蒙虎皮 仗勢欺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