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夢櫻敲闊愛
教育必須教授傳統經典和歷史。
《勸學》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2樓:輪看殊
勸學》的中心論點是文章的第一句話「學不可以已」。它包含兩層意思,宴餘一是學習意義重大,所以不能停止;二是要想學有所得,學有所成,就必須不停地學習。
荀子如此重視學習,與他的思想觀點密切相關。他認為「人性惡」,但後天環境可以改善這種本性,而學習就是改善的重要途徑。
勸學》告訴我們,學習可以改變人的本性,「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並且告訴我們,要學習聖人善於藉助於外物的道理。還告訴我們:
學習要專心致志,注重積累,持之以恆的道理。
這篇文章分別從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態度以及學習的內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論說了有關學習的問題。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闡明學習的重要性,第二段說明正確的學習態度,第三段論述學習的內容和途徑,第四段闡述學習的最終歸宿。文章語言精練,設喻貼切,說理深入,結構嚴謹,代表了先秦論說文成熟階段的水平。
《勸學》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3樓:內蒙古恆學教育
《勸學》的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
勸學》是戰國時期思想家、文學家荀子創作的一篇論說文,是《荀子》一書的首篇。
文章較系統地論述了學習的理論和方法,分別從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態度以及學習的內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論說了有關學習的問題。
這篇文章圍繞「學不可以已」這個中心論點,從學習的意義、作用、態度、內容、方法和目的等方面,有條理、有層次地加以闡述。文章可以分為四段。
第一段闡明學習的重要性,第二段講正確的學習態度,第三段講學習的內容,第四段講學習應當善始善終。全文說理深入,結構嚴謹,代表了先秦論說文成熟階段的水平。
如何評價張之洞在《勸學篇》中勸兒子刻苦的行為
4樓:九月蘭
復兒子書》來信均悉,茲再匯汝日本洋五百元。兒自去國至今,為時不過四月,何攜去千金業皆散盡?是甚可怪!
汝此去,為求學也。求學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應。千金之資,亦足用一年而有餘,何四月未滿即己告罄?
汝苟在理應用者,雖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汝不應若是耳。汝如此浪費,必非飲食之豪,起居之闊,必另有所銷耗。
且汝亦嘗讀《孟子》乎?大有為者,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困心衡慮之後,而始能作。吾兒恃有汝父庇廕,固不需此,然亦當稍知稼稿之艱難,盡其求學之本分。
非然者,即學成歸國,亦必無一事能為。餘今而後恐無望於汝矣!用錢事小而因之怠棄學業損耗精力虛度光陰則固甚大也。
餘前曾致函戒汝,須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陰可貴,求學不易,此中甘苦,應自知之,毋負老人訓也。
譯文:
你的來信內容我已都知道了,現在我再匯給你日元五百,你從離開國家到現在,不過四個月的時間,為什絕租麼帶去的那麼多錢都花完了?這確實很讓人奇怪!你這次去,目的是求學.求學應當以刻苦為先,不必去在乎交友應酬的事.你帶去的費用,也是足夠用一年多的,為什麼四個月不到就花完了呢?
你假如花在了應該用的地方,即使一天百金,按財力我也足以供得起你.不過你不應該是像這樣的.何況這樣的浪費,必定不是花在飲食起居上,一定是另有其他的事耗費的。
你也曾讀過《孟子》吧,大凡有所作為的人,一定先讓他的內心受苦,讓他的身體受餓受累,內心憂困,思慮堵塞,這樣以後才會有所作為.你倚仗有父親我的保護,不需要這樣,但是你應當知道勞動的艱辛,盡你求學的本分.如果不這樣,即使學成回國,也一定是一件事也做不了.你現在這樣,我今後可能對你沒有指望了!花錢是小事,但因為錢而荒費學業,損耗精力,虛度光陰,就是大事了.我之前曾寫信告誡你,一定要努力學習,你怎麼就忘了?光陰可貴,求學不易,這中間的甘苦,你應該自己去體會,不要辜負老人的一番教導。
評述張之洞《勸學篇》的主要內容及「中體西用」思想的歷史作用與侷限。
5樓:考試資料網
答案】:1898年,張之洞發表《勸學篇》,由此「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世拿裂」這個中國近代重要的教育思潮和社會思潮被系統化、理論化,成為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綱領。
1)《勸學篇》分內篇和外篇。「內篇務本,以正人心」,「外篇務通,以開風氣」,通篇主旨歸於「中學為本,西學為用」。文中所指的「中學」,即經、史、子、集,張之洞認為「中學」的各個方面都要通其大概,但他最強調「三綱」,認為三綱五常是中學的本原,這主要是針對當時的資產階級維新運動的。
西學」即「新學」,包括西政、西藝、西史。西史指西方各國的歷史;西政,並非西方政治,只是一些具體的政治設敏高施,如學校制度、武備制度等;西藝指的是西方近代的科學技術。張之洞主張,小學堂先學西藝,後學西政;大學堂先學西政,後學西藝。
關於中學和西學的關係,張之洞認為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不使偏廢」。中學是本體,起主導和導向作用;西學是中學的輔助,起補充作用。
另外,在《勸學篇》中,張之洞還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的具體策略和措施,例如關於學制系統的設想,科舉制度的改革,師資培養問題等,但這些建議,是以「中體」為前提的。
總而言之,中體西用的基本思想,是教育首先要傳授中國傳統的經史之學,這是一切學問的基礎,要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後搜閉再學習西學中有用的東西,以彌補中學的不足。
2)作為洋務教育的指導思想,「中體西用」的主張以後成為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封建教育制度的總綱領。這一教育主張儘管有其侷限性,但也在客觀上促進了近代教育的發展:①它從理論上論證了西學的用處,促進了近代西學在中國的傳播。
它將學校列為西政的首位,有利於引用西方的學校制度和教育理論,打破中國單一僵化的傳統教育結構。③在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中,西方社會中的資本主義社會政治學說及民主平等的思想被傳播到中國。
3)侷限性:①「中體西用」思想的提出主要是為了維護整個清王朝的封建統治,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它阻礙了維新思想在更大範圍的傳播,對近代剛開始的啟蒙運動起到不利的影響。②作為一種教育總旨,「中體西用」思想直接把中學和西學嫁接到一起,必然會引起兩者之間的排異性反應。
古文勸學篇全文古文《勸學篇》全文是什麼?
君子曰 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 r u 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 y u 槁暴 p 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
代表重要思想是哪年提出來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哪年提出來的?
重要思想是2000年在廣東省高州市考察的時候提出來的。思想是哪一年提出的 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00年2月25日 是什麼時候哪次會議提出來的? 2000年2月,江在廣東考察是提出的 ...
德國古典哲學的思想家提出了什麼思想
德國古典哲學最為重要的哲學家有康德 費希特 謝林 黑格爾 費爾巴哈等人。創始人 康德。形上學 指哲學中 宇宙根本原理的部分,著有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道德形上學 三大批判 純粹理性批判 實踐理性批判 判斷力批判 星雲說 關於太陽系起源於原始星雲的各種假說的總稱 的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