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百變小卷卷
魚骨工藝發源於街津口,保護區域也在該地。赫哲族的魚骨工藝,是在傳統的樺皮、木雕工藝的基礎上開掘形成的。之所以有了魚骨工藝,這與赫哲族深邃的魚文化密不可分。
魚是赫哲人三餐必不可少的食物,有用吃剩的魚骨製作魚骨工藝品的奇想自然也就順理成章。魚骨工藝品的用料都是天然魚骨,用鰾膠粘接,其罩冊作品構思巧妙,造型精美,顯現出了赫哲族傳統文化的特有風清悶迅格,堪稱赫哲族文化園林裡的一株奇葩。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赫哲族的魚骨工藝邁向了它自形成以來的第乙個高峰。在參加國家文化部舉辦的「中華一絕」大賽上獲得了銀獎。應該說,它是國內鮮見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拓寬了人們的藝術生活視野,豐富了祖國文化藝術寶庫。
赫哲族魚骨製作工藝可以追溯。赫哲族作為中國北方惟一的以捕魚為生的民族,因此赫哲族特有的魚皮衣、魚皮靴,用磨礪而成的魚骨、魚刺作為身佩、頭佩、項飾、胸飾、腰飾等答此做為裝飾品就不足為奇。但隨著時間的流失、歷史的變更赫哲族魚骨工藝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發展。
赫哲族的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2樓:飛天社會民生
赫哲族的伊瑪堪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赫哲族伊瑪堪是赫哲族人民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藝術品類和一種娛樂審美的方式,它同時還具有傳承本民族歷史文化的「教科書」功能,價值獨特,意義重大。2006年5月20日,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赫哲族伊瑪堪是赫哲族的曲藝說書形式,它至遲在清末民初就已經形成,流行於黑龍江省的赫哲謹稿告族聚居區。赫哲族伊瑪堪的表演形式為乙個人說唱結合地進行徒口敘述,大體上以說為主,以唱為輔,沒有樂器伴奏。
赫哲族伊瑪堪的節目型別及演出風格有「大唱」和「小唱」之分。「大唱」即「伊瑪堪大唱」,是指以說為主的表演,側重和擅長表敬明現英雄與傳奇性的節目內容;「小唱」即「伊瑪堪小唱」,是指以唱為主的表演,側重和擅長表現抒情性內容的短篇節目。 傳統節目長、中、短篇均有,代表性作品有《什爾達魯莫日根》《滿格木莫日根》等。
赫哲族伊瑪堪的作品型別
第一種型別基本上都是薩滿英雄的故事,如《滿格木莫日根》等。這類作品薩滿文化特徵明顯,作品篇幅一般較長,薩滿神歌、跳神儀式等穿插其中,是伊瑪堪作品中最古老的部分,也是伊瑪堪作品的源頭,它們是薩滿文化的直接產物,赫哲族歌手把它們稱為「伊瑪堪大唱」。
第二種型別主要是一些民間傳奇故事,這些故事的情節往往建立在玄幻傳奇故事的基礎上。儘管在這些作品中主人公的神奇能力和故事的神異色彩依然濃烈,但卻少了前一種型別中主人公身上充斥的神性和英雄性,取而代之的是非英雄化的傳奇性和故事性。這些變化決定了主人公性格祥明的多樣化,說明伊瑪堪在脫離神性的過程中,更加生活化和世俗化了。
第三種型別主要是平凡的日常生活故事。在伊瑪堪敘事興趣發生轉變的背景下,一批新的作品出現了,題材與主題大多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它們同前兩種型別作品相比,篇幅一般較短,內容清新活潑,由於演唱起來比較容易,所以也更具傳播力,赫哲族人把其中有的作品叫作「伊瑪堪小唱」。
赫哲族的什麼已經被列入我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樓:民生社會喵
赫哲族的「魚皮工藝」,已經被列入我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赫哲族是我國人口較少民族,據有關史料記載和出土文物考證,赫哲族距今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該民族自古就以漁獵為生,用魚皮製作各種服飾(包括薩滿宗教服飾)也有千年歷史。根據資料顯示,2006年6月,赫哲族的魚皮製作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伍圓產名錄。
黑龍江同江正握市地處中俄邊境,是中國赫哲族的主要聚居地。赫哲族生活在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歷史上的赫哲人以漁獵為腔清塌生,早年衣服、被褥大多是用魚皮縫製的,素有「魚皮部落」之稱。
魚皮工藝的特色
赫哲族的衣服多用胖頭魚、鱘魚、大馬哈魚等魚皮製成。不僅衣飾原料用魚皮,赫哲人縫衣服的線也用魚皮作成。他們鞣製魚皮的技術高超,把胖頭魚的鱗刮掉,塗上具有油性的狗魚肝以保持柔軟溼潤,然後疊好壓平,再用刀切成細絲,縫衣線就製成了。
隨著漁業資源的減少,赫哲族漁民把目光投向旅遊業,向遊人展示其魚皮製作工藝。赫哲族藝人王麗梅等還開發了魚皮畫,並上網推銷,受到世界各地愛好者的熱捧。2006年6月,赫哲族的魚皮製作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作為中國北方古老民族的一支,赫哲人主要聚居在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三江合圍處。在扒魚皮製作魚皮衣服時,他們通常會使用一種木頭刀,既厚實又鋒利,最大好處在於不傷皮子。1950年代以前,赫哲人大都喜歡穿用魚皮製成的服裝,主要有套褲、手套、綁腿和婦女穿的長衣。
後來由於製作工藝複雜、成本高昂等原因而逐漸被其他材質所取代。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魚皮工藝。
赫哲族的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4樓:懂視生活
赫哲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他們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赫哲族的傳統歌舞藝術、獨特的民族服飾、傳統醫藥知識以及狩獵、釣魚等生產生活技藝都是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赫哲族的傳統歌舞藝術體現了他們的生活智慧和審美情趣友枯,是他們傳承歷史和表達情隱巨集感的重要方式。
而赫哲族特有的民族服飾則展示了他們的身份認同和文化特徵,是他們與外界互動的重要標誌。此外,赫哲族積累了豐富的傳統醫藥知識,通過草藥和針灸等方式**疾病,體現了他們的智慧和對自然的認知。最後,赫哲族的狩獵、釣魚等生產生活技藝,代代相傳,是他們在艱苦環境中生存的重要技能。
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赫哲族人民的寶好攜洞貴財富,也是豐富多元的人類文化遺產。
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麼意思
寧願餓死,放不放棄的精神。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定義 非物質文化遺產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指被各群體 團體 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 表演 表現形式 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 實物 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
非物質文化遺產什麼意思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麼意思
寧願餓死,放不放棄的精神。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 規定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包括 一 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 二 傳統美術 梅花篆字 書法 舞蹈 戲劇 曲藝和雜技 三 傳統技...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堡協會基本情況是什麼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簡稱非遺協會,成立於2013年11月6日,其隸屬於文化部,是一家以保護和傳承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己任的社會團體法人機構。自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布以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就被提公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因而,非遺協會的成立不僅是中國 高度重視當代文化事業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