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記》提出了什麼教學原則與方法?

2025-07-05 22:40:13 字數 2642 閱讀 3604

1樓:匿名使用者

學記》主張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課本學習和實際訓練相結合,既要擴大知識領域,又要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習慣。書中用較多的篇幅,闡述「教」與「學」的辯證關係。認為只有通過「學」的實踐,才會看到自己學業方面的差距(「學散拿然後知不足」),只有通過「教」的實踐,才會看到自己知識和經驗方面的貧乏(「教然後知困」)。

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進,看衝嫌搭到貧乏,才能鞭策自己,從而得出「教學相長」的正確結論。《學記》重視啟發式教學(「開而弗達則思」),重視教學的循序漸進(「不陵節而教之謂孫」),強調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重視因材施教。

主張從瞭解學生學習的難易,才質的美惡,作為啟發誘導的依據者手。主張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從簡單到複雜的教學順序,並且提出一條積極性的教育原則,即要在學生不良的行為沒有發生前,引導他們向善的方面發展。並指出在學習過程中同學之間要取長補短。

學記》賦予教師以崇高的地位。提出嚴師和尊師的思想。《學記》是研究中國古代教育思想和實踐的寶貴資料。

書中在總結先秦儒家教學經驗基礎上提出的教學原理,教學原則與方法,以及尊師重道的思想,對中國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發展,都產生了重大影響,是中國也是世界珍貴的教育遺產之一。《學記》是以《大學》為其政治基礎,以《中庸》為其哲學基礎的。

2樓:鐔婐煇誨晩鐔

學記》是中國古代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蠢灶育和教育問題的論著,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論著,學記對於教育的作用和任務,學校的教啟搏育目的,教育原則都有了闡述,其中,以教學原則最為突出。

學記》的教學原則:教學相長,尊師重道,藏息相輔,啟發誘導,長善救失。

教學相長,是帶旁扮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

藏息相輔是課內和課外練習相結合,要注重課內學習,也要注重課後休息。

學習過程當中,要注重相互觀摩,取長補短。

長善救失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

啟發誘導 故君子之交喻也,道而弗牽,強而輔義,開而輔達,道而輔謙則和,強而輔義則,一開而福達則思,何意以思,可謂善欲也。

學記中的教學原則

3樓:懷淑網路知識庫

學記中的教學原則如下:

1、教學相長。

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意為教和學兩方面互相影響和促進都得到提高。

2、尊師重道。

指教師指引的應該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師傳授的知識。尊敬師長,重視老師的教導。二者相輔相成,首先是尊師,其次是重道。

3、長善救失原則。

學記》說:「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在四個方面的缺點或失誤,或貪多嚼不爛;或知識而太窄,片而專精;或避重就輕;或淺嘗輒小畏難而退。

這四種缺點是由於學生學習時的心理狀態不同所造成的,即「心之莫同也」。做為教師,必須瞭解學生的心理,瞭解不同學生之間的心理差異,做揚長避短的工作,促進學生的正常發展。

4、豫時孫摩。

豫,預防性原則。在學生不良行為發生前就加以防範叫做預防。如果不良行為發生之後再去禁止,積習已深就難以矯正。這個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要有預見性。

時,是及時施教原則。「當其可之謂時」,抓住最佳的時機,及時施教,就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否則「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

學記的教學原則

4樓:筱熙

學記的教學原則如下:

1、預防性原則:

學記》說:「禁於未發之謂預」。要求事先估計到學生可能產生的種種不良傾向,預先採取措施。

否則「發然後禁,則捍格而不勝」。當不良傾向已經發生甚至積習已深時在做教育引導,就會格格不入而備感困難。

2、及時施教原則:

當其可之謂時」,掌握學習的時機,適時而學,適時而教。否則,「時過而後學,則勤苦而難成」。

3、循序漸進原則:

不陵節而施之謂孫」,教學必須遵循一定的順序。如果「雜施而不孫」,雜亂施教而無合理的順序,其效果將適得其反。

4、習觀摩原則:

相觀而善之謂摩」,學習中要相互觀摩,相互學習,取長補短。要在集體中學習,藉助集體的力量進行學習。否則「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5、長善救失原則:

學記》認為,「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揭示了學生學習中長短、得失的辯證關係,給教師的啟示是要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幫助他們發揚優點,克服缺點。

6、啟發誘導原則:

君子之教,喻也」,教學要注重啟發。注意「道(導)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既要引導學生,而不是牽著學生的鼻子。要勉勵學生,而不是壓抑學生。

要在問題開頭啟發學生思考,而不是將答案直接端給學生。

學記中的8個教學原則

5樓:內蒙古恆學教育

學記中的8個教學原則:1、循序漸進原則。

2、量力性原則。

3、課內外相結合。

4、啟發性原則。

5、因材施教原則。

6、預防性原則。

7、及時施教原則。

8、觀摩學習原則。

《學記》中提出了哪些教育教學的原則和方法

學記 認為是否把握 教育 教學的基本原則是教育 教學成敗的關鍵,認為乙個不懂得教育教學規律的教師,學生就會 隱其學而疾其師,苦其難而不知其益也 學記 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教學原則,可歸納為 1 預防性原則。禁於未發之謂豫 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 這條原則強調防患於未然,教師對學生在學習或品德形成過程中可...

八一宣言提出了什麼口號?

提出口號 有錢的出錢,有槍的出槍,有糧的出糧,有力的出力,有專門技能的貢獻專門技能,以便我全體同胞總動員,並用一切新舊式 武裝起千百萬民眾來。為的使國防 真能擔當起國防重任,為的使抗日聯軍真能擔負起抗日重責,共產黨和蘇維埃 號召全體同胞 有錢的出錢,有槍的出槍,有糧的出糧,有力的出力,有專門技能的貢...

長善救失體現的是什麼教學原則?

長善救失體現的是發揚優點 克服缺點的教育原則,即在德有工作中要充分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依靠和發揚學生的積極因素去克服他們的消極因素,促進學生道德成長。這裡的積極因素是指學生的優點 長處和先進的因素。消極因素是指學生的缺點 短處和落後的因素。德育要充分運用矛盾轉化的原理,幫助學生自覺發揚積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