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論衡》的意義究竟有什麼?

2025-07-05 02:15:20 字數 2999 閱讀 3785

1樓:雷天蓉

論衡》一書為東漢王充(27-97年)所作,大約作成於漢章帝元和三年(86年),王充以道家的自然無為立論宗旨,以「天」為天道觀的最高範疇。

王充是東漢傑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和 教育家,他的 哲學思想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天 自然無為」:王充認為天和地都是無意志的自然的物質實體,宇宙萬物的運動變化和事物的生成是自然無為 的結果。他認為萬物是由於物質性的「氣」,自然運動而生成的,「天地合氣,萬物自生」,生物間的相勝是因為各種生物筋力的強弱、氣勢的優劣和動作的巧便不同,並非天的有意安排,天不是什麼有意志能禍福的人格神。

二)「天不能故生人」:王充認為天是自然,而人也是自然的產物,「人,物也;物,亦物也」,這樣就割斷了天人之間的聯絡。他發揚了荀子「明於天人之分」的唯物主義思想。

他說:「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隨行而應人」。他認為社會的政治、道德與自然界的災異無關,所謂「天人感應」的說法只是人們以自己的想法去比擬天的結果。

三)神滅無鬼:王充認為人有生即有死。人所以能生,由於他有 精氣血脈,而「人死血脈竭,竭而精氣滅,滅而形體朽,朽而成灰土,何用為鬼?

他認為人死猶如火滅,火滅為何還能 有光?他對於人的精神現象給予了唯物的解釋,從而否定鬼的存在,破除了「善惡報應」的迷信。

四)今勝於古:王充反對「奉天法古」的思想,認為今人和古人相「齊」,今人與古人 氣稟相同,古今不異,沒有根據說古人總是勝於今人,沒有理由 頌古非今。他認為漢比過去進步,漢在「百代之上」,因為漢在「百代」之後。

這種見解與「天不變道亦不變」的思想是完全對立的。

2樓:回憶

以「氣」為核心範疇,由元氣、精氣、和氣等自然氣化構成了龐大的宇宙生成模式,與天人感應論形成對立之勢。其在主張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化儒學等方面彰顯了道家的特質。他以事實驗證言論,彌補了道家空說無著的缺陷。

是漢代道家思想的重要傳承者與發展者。王充思想雖屬於道家卻與先秦的老莊思想有些區別,雖是漢代道家思想的主張者但卻與漢初王朝所標榜的「黃老之學」以及西漢末葉民間流行的道教均有所不同。《論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國歷史上一部不朽的無神論著作。

3樓:以心

論衡》書從宇宙觀上反對這種見解,針鋒相對的提出:天地萬物(包括人在內)都是由「 氣」構成,「氣」是一種統一的物質元素。「氣」有「陰氣」和「 陽氣」,有「有形」和「無形」,人、物的生都是「 元氣」的凝結,死滅則復歸元氣,這是個自然發生的過程。

由「氣」這個物質性的元素出發,《論衡》指出:「天乃玉石之類」的無知的東西,萬物的生長是「自然之化」。天地、萬物和人,都是由同一的充塞於宇宙中的氣形成,而且是在運動的過程中形成,所以,「外若有為,內實自然」。

而人與天地、 萬物不同的是「知飢知寒」,「見五穀可食之,取而食之;見絲麻可衣,取而衣之」。所以,人和五穀不是上天有意創造出來的,而是「氣」的「自然之化」。《論衡》書首先從 宇宙觀上否定了「天人感應」的「天」,還世界的物質性面貌。

不過,《論衡》書中所描述的宇宙觀,是一種 自然主義的宇宙觀:「天地合氣,物偶自生也」,「及其成與不熟,偶自然也」(《論衡·物勢》篇)。

《論衡》的作者是哪個朝代的?

4樓:霓脦那些

王充。

論衡》是中國東漢時期思想家王充的重要著作。全書共計十三卷,八十五篇,佚亡一篇,與《後漢書·王充傳》的說法吻合。但王充在《自紀篇》中卻說「吾書百篇」,「吾書亦才出百」,可能《論衡》原有百篇以上,到范曄寫《後漢書》

論衡》曾山虧長期未流傳至中原。蔡邕。

來到吳郡後得到了《論衡》。王朗。

擔任會稽太守時,也拿到兆渣了該書,王朗後來前往許都時,將該書一同帶去,論衡因而逐漸流傳開來。該書主要闡述了作者無神論的思想觀點,對當時社會上讖緯盛行,社會上層和民間流行各種神秘主義進行了批判。

論衡》細說微論,解釋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實」為根據,疾虛妄之言。「衡」字本義是天平,《論衡》就是評定當時言論的價值的天平。它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虛實之分」(《論衡·對作》篇),是古代一部不朽的唯物主義。

的哲學文獻。

主旨。東漢時代。

儒家思想佔支配地位,但與春秋戰國時期所不同的是,儒家學說摻進了讖緯學說族唯悄,而其集大成者的是《白虎通義》

王充作《論衡》一書,就是針對這種神秘主義的讖緯說。

衡」字本義是天平,《論衡》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虛實之分」(《論衡.對作》篇)。王充還在書中批判當時流行的天人感應,並認為「天」並非是神,而是無意識的自然之物,天和萬物一樣,都是由「氣」組成。

《論衡》的作者是誰?主要講了什麼?

5樓:中地數媒

《論衡》內容極為豐富,涉及哲學、政治、宗教等許多方面,基本精神為「疾虛妄,求實誠」,是我國思想史上一部重要著作。

書中以唯物主義的觀點,批駁了「君權神授」、「天人感應」的說教。在認識論方面,強調「效驗」、「證驗」作為檢驗知識的可靠性,反對「生而知之」的唯心論調。認為歷史是進化的,反對盲目崇拜古人,迷信儒家經典。

提出寫作要有助於推行教化和匡正社會,對魏晉以後的文藝思想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論衡》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6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論衡》最初大約有一百篇左右,但在上千年的流傳中幾經遺落與補救,現存三十卷,八十五篇。該書主要是針對東漢流行之讖緯儒家而作,被當時統治者視為異端。天道觀是中國古代哲學基本命題之一,王充也論及此問題,並在當時哲學上處於領先地位。

他認為天地是含氣的自然體,此說從根本上否定了漢儒的天人感應說。王充在文章中對漢儒的理論進行無情批判,是漢代唯一與天人感應論相對立的思想體系。此外,王充還論及對人的性命、生死的看法。

他認為人性的善惡決定於所稟的元氣,表示人之命有壽命、祿命二種。人和萬物都有壽命,壽命的長短由所稟之氣決定,而後天的積善行德並不能延長壽命。祿命包括死亡與禍福,而諸多社會因素,例如朝政的失誤等,都會對人的祿命產生作用。

王充思想的另乙個重點是無神論,他在文章中批判修道成仙與死而為鬼的謬論,從而否定世俗的鬼神論。他認為人是「精神以血氣為主,血氣常附形體」,精神與形體是相依而存的,這從哲學觀點否定了鬼神論。

活著究竟有什麼意義

說句難聽的,活著就是等死 在越來越複雜的社會裡,活著簡直就是他媽的活受罪 生是一次偶然 死是一次必然 人空空的來到這個世界,最後也是空空的離開這個世界 神仙也不知道活著是為了什麼 很多事情根本來不急感慨 既然來到這個世界就好好的走完他 活著一定要有屬於自己的 夢想 和 目標 讓自己過的精彩一點 給自...

大學究竟有什麼意義

小的時候每天要學習,很累也沒時間去玩,我就把那些想看的電視電影想玩的遊戲,默默記下來,心念著到了大學就好了,到了大學把這些都做了。事實上,到了大學才發現,以前那是得不到,而現在卻是不想要。我再也沒有興趣去完成那些心心念念很久的事。上了個二流大學,很閒,有大把的時間去玩,可是卻變得對一切都不再感興趣了...

看直播究竟有什麼意義談一談直播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也不是所有 復節目都有意義的,關制鍵是個人 bai愛好吧,蘿蔔du青菜各有所愛吧,某zhi些人就是看些不三dao不四的節目,有些人就是無聊,看這個來消磨時間的吧,看節目還是推薦一些有營養的吧,新聞也不錯,能與時俱進,還有就是看大胃王也並非看人家吃東西,大多數是看人,聊天的多,比如某些主播比較搞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