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詩付友終煙
如夢令》**]
如夢令》原名《憶仙姿》,為後唐莊宗李存勖(勖:音xù)所作,因嫌其名**遂取尾句「如夢,如夢,和淚出門相送」中的「如夢」得名。如。夢。
令。南宋】李清照。常記溪亭①日暮,沉醉②不知歸路。
興盡③晚回舟,誤入藕花④深處。
爭渡,爭渡⑤,驚起一灘鷗鷺。
註釋】: 溪亭:臨水的亭臺。
沉醉:大醉。
興盡:盡了興致。
藕花:蓮花。
爭渡:怎麼渡;爭:同「怎」。
譯文】經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迷醉那種快樂而不知道回來的路。遊興滿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但是卻錯誤地划進了蓮花塘的深處。劃呀劃,劃呀劃,劃的太急巨集橡行促了,驚得這滿灘的白鷗和白鷺,都飛起來了,此時,人聲,鳥聲,水聲,交織如或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
賞析】蔽譁。
這是一首憶昔詞。寥寥數語,似乎是隨意而出,卻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開頭兩句,寫沉醉興奮之情。
接著寫「興盡」歸家,又「誤入」荷塘深處,別有天地,更令**連忘返。最後一句,純潔天真,言盡而意不盡。
這首詞通過寫(
回憶外遊)表達了作者(憶昔。
少年情懷自是得)的感情。
李清照《如夢令》賞析!
2樓:考拉耶
<>《李清照《如夢令》全詩: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隱塌寬。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是宋喚昌代女詞人李清照的早期詞作,譯文:
昨夜雨雖然下得稀疏,風卻颳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卻不能把殘存的酒力全部消盡。問那正在捲簾的侍女:庭衫侍園裡海棠笑猜花現在怎麼樣了?
她說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樣。你可知道,你可知道,這個時節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
賞析:這首小詞,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卻寫得曲折委婉,極有層次。詞人因惜花而痛飲,因情知花謝卻又抱一絲僥倖心理而「試問」,因不相信「捲簾人」的而再次反問,如此層層轉折,步步深入,將惜花之情表達得搖曳多姿。
綠」代替葉,「紅」代替花,是兩種顏色的對比;「肥」形容雨後和公升扒的葉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後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謝稀少,是兩種狀態的對比。本來平平常常的四灶亮個字,經詞人的搭配組合,竟顯得如此色彩鮮明、形象生動,這實在是語言運用上的乙個創造。
由這四個字生髮聯想,那「紅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漸漸消逝,而「綠肥」正是象徵著綠葉成蔭的盛夏的即將來臨。這種極富概括性的語言,又實在令人歎為觀止。
李清照詞如夢令賞析
3樓:愛讀書的呂老師
1、如夢令:
1)常:常常;經常。
2)溪亭:溪邊的亭子。
3)日暮:太陽落山的時候,時間已經不早了。
4)沉醉:大醉。形容醉的程度很深。歸路:回家的路。
5)興盡:遊興得到滿足。
6)回舟:乘船而歸。
7)誤:不小心。
8)藕花:荷花州和頃。
9)爭:冊陸同「怎」,怎麼(怎麼把船劃出去的意思)。
10)灘:群。
11)鷗鷺:水鷗和白鷺的總稱。
2、如夢令:
1)雨疏風驟:雨點稀疏,晚風急猛。
2)濃睡不消殘酒:雖然睡了一夜,仍有餘醉未消。濃睡: 酣睡。
3)捲簾人:有學者認為此指侍女。
4)綠肥紅瘦:指綠葉茂盛,紅花凋零;是指暮春時節;也形容春棚激殘的景象。
4樓:楓舞拂秋
《如夢令》這個詞調,為五代時後唐莊宗李存勖創制,原名《憶仙姿》,嫌其**,故改為「如夢令」,又名「宴桃源」。「宴桃源」和」「如夢」均是創調中的詞句。李清照的這首《如夢令》,不少選本印有題目,如《春晚》、《春曉》、《春景》、《春容》、《暮春》等,但都是編選者另加的。
詞中充分體現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這是一首小令,內容也很簡單。它寫的是春夜裡大自然經歷了一場風吹雨打,詞人預感到庭園中的花木必然是綠葉繁茂,花事凋零了。
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捲簾人」詢問室外的變化,粗心的「捲簾人」卻答之以「海棠依舊」。對此,詞人禁不住連用兩個「知否」與乙個「應是」來糾正其觀察的粗疏與回答的錯誤。「綠肥紅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對春天將逝的惋惜之情。
詞的寫法別緻,側重於從聽覺方面來塑造形象並構成意境。作者不是平鋪直敘地去描寫百花凋殘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後,從「昨夜」寫起,通過「雨疏風驟」,從聽覺上聯想,然後轉化為視覺形象:「綠肥紅瘦」。
值得指出的是,這「綠肥紅瘦」四字只不過是作者內心虛擬想象之詞,它還有乙個向客觀現實轉化的過程。正因為這首詞有乙個從聽覺到視覺,有乙個從內心到客觀現實的轉化過程,所以才能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便於進行藝術的再創造。這首詞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這裡。
其次,通過問答進行感情上的對比烘托。這種寫法,不僅語言精煉生動,結構也由此顯得分外緊湊,使讀者有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真切感。人物的身份、性格、教養以及感情上的細微差別也都歷歷在目,詞也由此而顯得生動活潑。
卻道」一句,寫出了「捲簾人」觀察上的粗疏與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襯托出作者體察的細膩與情思的深婉。沒有這種細膩的體察與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寫出好作品來的。
再次,成功地使用擬人化的手法。詞中把本來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來用以形容綠葉的繁茂與紅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漸消失。這一句不論是在語言的提煉上還是在修辭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極富創造性的。
明代的楊慎讀了這首《如夢令》,曾用八個字概括其特點:「語新意雋,更有丰情」(《草堂詩餘》),這評價是非常中肯切實的。
5樓:網友
李清照的如夢令不止一首。。。
李清照 如夢令 賞析
6樓:
《如夢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譯文】 昨夜雨點稀疏,晚風急猛。雖然睡了一夜,仍有餘醉未消。試著問那捲簾的侍女,她卻回答說,海棠花依舊那樣美麗。 知道嗎?知道嗎?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這首小令,有人物,有場景,還有對白,充分顯示了宋詞的語言表現力和詞人的才華。
作者以「濃睡」、「殘酒」搭橋,寫出了白夜至晨的時間變化和心理演變。然後乙個「捲簾」,點破日曙天明,巧妙得當。然而,問卷簾之人,卻一字不提所問何事,只於答話中透露出謎底。
真是絕妙工巧,不著痕跡。詞人為花而喜,為花而悲、為花而醉、為花而嗔,實則是傷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嘆自己的青春易逝。
李清照雖然不是一位高產的作家,其詞流傳至今的只不過四五十首,但卻「無一首不工」,「為詞家一大宗矣」。這首《如夢令》,便是「天下稱之」的不朽名篇。小詞借宿酒醒後詢問花事的描寫,曲折委婉地表達了詞人的惜花傷春之情,語言清新,詞意雋永,令人玩味不已。
如夢令李清照,如夢令 李清照 全詩
如夢令 一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 二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 海棠依舊 注釋 一 常記 長久記憶。沉醉 大醉。藕花 蓮花。爭渡 這裡指奮力划船渡過。有注 怎渡 者,不宜從。灘 明 毛晉汲古閣本 漱玉詞 作 行 注...
《如夢令》的賞析
如夢令 詞二首是宋代詞人李清照依照詞牌名 如夢令 填詞創作的二首詞,是一篇追憶舊遊之作。從其明快的色彩和歡樂的格調來看,此詞當是詞人回憶青年之作。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詞的開篇,用了 常記 二字,不僅表明作品是追憶往事之作,而且表明所追憶的內容,在詞人的腦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記。溪亭 點出地...
如夢令的寫作背景,不是要賞析,急
如夢令 李清照1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今譯 經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遊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喝得太醉不知道回來的路。玩得盡興了,而且天色已晚,只好往回划船,不小心闖入了荷花池深處。搶著劃呀,搶著劃呀。不想,驚起了在這裡棲息的水鳥。注釋 常 常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