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水氾濫時,1887年有200多萬人死亡,1931年約300萬人喪生,1938年50多萬人被淹死。(據我國有關資料並衡山記載:1938年,國民黨軍隊為了遲滯日軍前進,在鄭州以北的花園口炸開了黃河大堤。
這一喪心病狂的行徑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造成了89萬人被淹死,1200萬人無家可歸。
者:chinaspy8080 - 舉人 四級 4-17 20:53
20世紀50年代以前,黃河常發生氾濫以至改道的嚴重災害。有歷史記載的2千多年中,黃河下游發生決口氾濫1500多次,重要改道26次。有文字記載的黃河下游河道,大體經河北,由今子牙河道至天津附近入海,稱為「禹河故道」。
西元前602年黃河第一次大改道起至西元1855年改走現行河道,其間1128年前,河走現行河道以北,由天津、利津等地入海;以後走現行河道以南,奪淮入海,災害波及海河、攔擾淮河和長江下游約25萬平方千公尺的地區。每次決口氾濫都造成慘重損失。1933年下游決口54處,受災面積萬多平方千公尺,受災人口達360多萬人。
1938年國民黨**扒開鄭州以北花園口黃河大堤,淹死89萬人,造成著名的黃泛區。
黃河是中華的母親河,她孕育了中華五千年燦爛的文明。但自古黃河也給我國人民帶來了很大的災難。歷朝歷代鬥在努力的綜合治理黃河。
我國勞動人民對黃河泥沙早就有認識,先秦時期就把黃河稱之為濁河,西漢時有「石水六鬥泥」之說。遠在西元前246年修建鄭國渠和西元前256-251年修建的都江堰就是以發展灌溉為目的的用水用沙和取水防洪的治河工程的光輝典範。
黃河是一條水少沙多,水沙分佈不勻的河流,這一特點是由黃河流域所處的氣候帶和地質-地理環境所決定的。黃河干流長5400多千公尺,流域面積75萬平方千公尺,有西向東跨幹寒和乾旱,半乾旱氣候帶,流經海拔4000多公尺以上的青藏高原,1000-2000公尺的黃土高原和0-200公尺的華北大平原入海。
黃河下游的水患歷來為世人所絕中矚目。歷史上,黃河有「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之說。從周定王五年(西元前602年)到1938年花園口扒口的2540年中,有記載的決口氾濫年份有543年,決堤次數達1590餘次,主河道經歷了五次大改道和遷徙。
洪災波及範圍北達天津,南抵江淮,包括冀、魯、豫、皖、蘇五省的黃淮海平原,縱橫25萬km2
黃河決堤之後都有哪些地區受災?
2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僅河南省的鄭縣、中牟、開封、通許、太康、淮陽、鹿邑、尉氏等21個縣市,就有900萬畝耕地被淹沒。滾滾洪流,吞滅了90萬人的生命,造成上千萬**離失所,豫東廣大地區,成了滿目瘡痍的黃泛區。
瑪雅預言的災難發生了沒
第乙個太陽紀是馬特拉克堤利matlactil art 根達亞文明 超能力文明,身高1公尺左右,男人有第三隻眼,翡翠色,功能各有不同。有 的,有殺傷力的等等 女人沒有第三隻眼,所以女人害怕男人。但是女人的子宮有神的能力,女人懷孕前會與天上要投生的神聯絡,談好了,女人才會要孩子。根達亞文明毀於大陸沉沒,...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說說黃河發生了哪些變化
淵源 原來可以和江淮流域媲美的黃河,因植被缺少,人口增多,人類瘋狂開墾土地 砍伐樹木等種種原因,而變化了。兩千年間,竟決口了1500次,改道26次,折磨得兩岸百姓叫苦不迭。這篇文章令我想起了幾年前,我在報紙上看到的關於黃土高原發生嚴重水土流失的一則新聞。我由衷地感受到了人類無限制開墾土地,破壞植被而...
建國大業歷史背景,影片《建國大業》發生的背景和歷史意義?
建國大業 講述了從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建國前夕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影片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籌備為主線,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前夕的那段風雲歲月。該片較之以往的主旋律電影有新的突破,其中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被挖掘 表現。其中就有蔣介石與蔣經國父子之間關係的深入描寫。影片講述了從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