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戰國詞語,戰國時期的成語

2025-06-09 01:30:59 字數 1223 閱讀 7565

戰國時期的成語

1樓:網友

退避三舍,圍魏救趙,臥薪嚐膽,紙上談兵,負荊請罪,邯鄲學步,暗渡陳倉,破釜沉舟,孟母三遷,買櫝還珠,一鳴驚人,狐假虎威,上下其手,杞人憂天,亡羊補牢,一暴十寒,三人成虎 ,老馬識途, 三令五申,圍魏救趙,胡服騎射,竊符救趙,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抱薪救火,毛遂自薦,慶父不死,魯難未已,鷸蚌相爭。

2樓:匿名使用者

紙上談兵。

圍魏救趙。邯鄲學步。

完璧歸趙。

3樓:adgjmptw馮金牛

紙上談兵,老馬識途圍魏救趙。

4樓:網友

屢戰屢敗,圍魏救趙,紙上談兵。

5樓:清澈的湖水好香

老馬識途。

紙上談兵。風聲鶴唳。

負荊請罪。

6樓:來自淥江書院美麗的知世

咯啦啦啦啦啦啦海陸空。

戰國時期的成語有哪些?

7樓:西瓜老師講語文

你知道這些成語嗎?原來都是戰國時期!

8樓:水笑南

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

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援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怎麼形容春秋戰國時期

9樓:網友

戰國時期的兩個重要人物蘇秦和張儀,他們同是鬼谷子的門徒,亦與當時著名的軍事家孫臏、龐涓同出一門,蘇秦和張儀的鬥爭影響了整個戰國後期的發展,戰國時期的七雄:齊國、楚國、燕國、魏國、趙國、南韓、秦國,當時秦國最為強大,經常討伐其它六國,令人人懼怕,國國自危,蘇秦就為六國提出並實施了合縱之策(即聯盟抗秦、伐秦),此策維持了六國的政權不受侵佔,他亦因此受六國封為相國,俗語(六國大封相)的典故就是源出於此,乙個人當六個國家的相國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而當時秦國的相國張儀則提出連橫之策(即對六國聯盟作分化、拉攏、逐個擊破)來應對合縱,始終六國本來亦是各懷鬼胎,團結不實,最後當然是連橫破合縱,六國被秦國乙個個地消滅,正式結束了整個東周時期,不過雖然合縱之策最終失敗,但由於其實施,嚴重阻礙了秦國統一霸業完成的時間,令戰國時期多維持了一百幾十年。

關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

董狐直筆 匪夷匪惠 割臂之盟 管鮑之交 季孟之間 九原可作 犒賞三軍 輪扁斫輪 暮虢朝虞 城北徐公 管鮑分金 墨守成規 望帝啼鵑 圍魏救趙 下里巴人 先自隗始 陽春白雪 郢書燕說 遠交近攻 朝秦暮楚 鄭衛之音 縱橫捭闔 東施效颦 東施 邯鄲學步 趙國某人 問鼎中原 楚莊王 知己知彼 孫武 紙上談兵 ...

日本戰國時期對應我國哪個朝代,日本戰國時期中國處於什麼時期

嚴格說來,日本戰國並非正式的歷史名詞,一般用來稱呼室町幕府後期到安土桃山時代之間大約百年間政局紛亂 群雄割據的日本歷史。今日多數認為日本戰國始於1467年的應仁之亂.大概相於我國的明朝時期 明朝 1368年 1644年 中後期,日本戰國時期開始於1467年,結束於1590年.明朝中後期,戰國戰敗的一...

戰國時期各國為什麼要實行變法,戰國時期各國為什麼開展變法運動?有何作用?

小兔子的文集 戰國時期各國實行變法的根本原因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改革的潮流 各國的改革與變法 隨著七國地主階級取得奪權鬥爭的勝利,為了擴大和鞏固自己的利益,都先後在不同程度上開展了社會改革,掀起了變法運動,以鞏固地主階級的統治,其中著名的有 1 魏文候任用法家李悝變法,首先取得成效,使魏國最先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