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利鬼吳生文言文翻譯及註釋
1樓:大青檸
勢利鬼吳生文言文翻譯及註釋如下:
原文:有吳生者,老而趨勢。偶赴盛宴,見一布行罩衣者後至,略酬其揖,意色殊傲。
已而見主人待之甚恭,私詢之,乃張伯起也。吳生更欲殷勤致禮,張笑曰:「適已領過半揖,但乞補還,勿復為勞。
時人嗤之。譯文:有吳先生的人,老而趨勢。偶爾參加盛大宴會,看到乙個普通的遲到,基本滿足他們面對,神色很傲慢。
不久,看到主人對他很恭敬,私下裡問他,於是張伯起來了。吳先生還想關注致禮,張笑著說:「剛才已經領過半拱,但請求補回,不要再為勞。
當時人譏笑的。
註釋:趨勢:趨炎附勢。
趨:趨向。奉承和依附有權有勢的人。
已而:不久。乃:
原來是。更:又。
嗤:譏笑。偶:
偶然。張伯起:即張蠢嫌鳳翼,明朝著名戲曲作家,字伯起。
意色:神色。適:
方才,剛才。但:只需。
乞:向人討、要。曰:
說,。詢:問。
致:獻給。廣席:
盛大宴會。恭:尊敬。
略:大概。意:
神情。殊:極。
酬:應酬。作者簡介:
馮夢龍(1574年至1646年),字猶龍、耳猶、子猶,號龍子猶、茂苑外史、顧曲散人、姑蘇詞奴、平平閣主人等。中國古代文學家、思想家、戲曲家。明朝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
馮夢龍出身士大夫家庭,與兄馮夢桂、弟馮夢熊並稱「吳下三馮」。原欲應試入仕,然屢試不第,於茶坊酒樓頻繁接觸下層社會,積累了大量民間文學史料。
崇禎三年檔檔鬧(1630年)補為貢生,次年破例授丹徒訓導。崇禎七年(1634年)公升任福建壽寧知縣。崇禎十一年(1638年),任滿致仕回鄉從事著述。
晚年奔走抗清大業未成。 清順治三年(1646年)春,馮夢龍憂憤而死,一說被清兵所殺。
吳之民心方痛心焉翻譯
2樓:學究到家常
吳之民心方痛心焉」翻譯:蘇州的老百姓正在痛恨他。這句話出自張溥《五人墓碑記》
原文: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毛一鷺,公之逮所由使也;吳之民方痛心焉,於是乘其厲聲以呵,則噪而相逐。中丞匿於溷藩以免。
既而以吳民之亂請於朝,按誅五人,曰顏佩韋、楊念如、馬傑、沈揚、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原文翻譯。當時以大中丞職銜作應天府巡撫的是魏忠賢。
的黨羽,周公。
**就是由他主使的;蘇州的老百姓正在痛恨他,這時趁著他厲聲呵罵的時候,就一齊喊叫著追趕他。這位大中丞藏在廁所裡才得以逃脫。不久,他以蘇州人民發動動盪的罪名向朝廷請示,追究這件事,殺了五個人,他們是顏佩韋、楊念如、馬傑、沈揚、周文元,就是現在一起埋葬在墓中的這五個人。
五人墓碑記》簡介。
五人墓碑記》是明代文學家張溥於崇禎。
元年(1628年)創作的一篇碑文。文章記述和頌揚了蘇州市民敢於向惡霸進行鬥爭的英勇事蹟,熱情歌頌了五位烈士至死不屈的英勇行為。作者對於他們「激於義而死」的精神給予了高度評價,肯定了鬥爭的重大意義和不朽功績,進而揭示了「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於社稷」的主題思想。
文章議論隨敘事而入,感慨淋漓,激昂盡致,題外有情,題外有旨,開人心胸。
作者簡介。張溥(1602—1641年),明代文學家。初字乾度,後字天如,號西銘。江蘇太倉。
人。崇禎進士,選庶吉士,自幼發憤讀書,明史。
上記有他「七錄七焚」的佳話。張溥曾與郡中名士結為復社,評議時政,是東林黨。
與閹黨鬥爭的繼續。張溥在文學方面,推崇「前、後七子」的理論。主張復古.義以「務為有用」相號召。一生著作巨集豐,編述三千餘卷,涉及文、史、經學各個學科,精通詩詞,尤擅散文、時論。
3樓:糖果樂教育
勢利鬼吳生》文言文翻譯如下:
勢利鬼吳生》原文是有吳源帶生者,老而趨勢。偶赴盛宴,見一布衣者後至,略酬其揖,意色殊傲。已而見主人待之甚恭,私詢之,乃張伯起也。
吳生更欲殷勤致禮,張笑曰:「適已領過半揖,但乞補還,勿復為勞。」時人嗤之。
翻譯:有乙個叫吳生的人,年紀很大卻老是奉承有權勢的人。有一次參加乙個盛大宴會,見到一位穿著布衣的人過後到來,只是稍稍地鞠了半個躬,神情頗為傲慢。
不久卻看到主人非常恭敬地對待他,悄悄地詢問主人這個布衣者是誰,主人告訴他那是著名戲曲家張伯起。
再想向張伯起彎曲身體敬禮問候。張伯起卻笑著說:「你剛才已經鞠過半個躬了,只需要彌補一攔裂跡下另外半個躬,不要再繼續辛苦了。」周圍的人譏笑了一番。
古今譚概簡併》介紹:
勢利鬼吳生作品出自《古今譚概》。《古今譚概》又名《古今笑史》、《古今笑》、《談概》,是由明朝**家馮夢龍。
寫的筆記**集。
全書分為迂腐、怪誕、痴絕、專愚等三十六部。此書大多從歷代文籍中摘錄略加整理而成,小部分系馮夢龍自己創作。內容多記歷史人物遺聞軼事,其中頗有諷刺和暴露較深刻的作品,表明了作者對待社會現實的批判態度。
文筆犀利有力,對當時及後世影響較大。
4樓:喜歡娛樂的小朋友吖
翻譯如下:有乙個叫吳生的人,年紀很大卻老是奉承有權勢的人。有一次參加乙個盛大宴會,見到一位平民過後到來,只是稍稍地鞠躬,神情特別傲慢。
不久卻看到主人非常恭敬地對待他,私下詢問主人這個平民是誰,原來是張伯起(張伯起:即張鳳翼),又想向張伯起彎曲身體鞠躬問候。張伯起笑著說:
你剛剛已經鞠過半個躬了,只需要彌補一下另外半個躬,不要重複勞動了。」那搭磨時,人們譏笑他。汪巨集。
註釋
1.趨勢:趨炎附勢。趨:趨向。奉承和依附有權有勢的人。
2.已而:不久。
3.乃:原來是。
4.更:又。
5.嗤:譏笑。
6.偶:偶然。
7.張伯起:即張鳳翼,明朝著名戲曲作家,字伯起。
8.意色:神色。
9.適:方才知陵鬥,剛才。
10.但:只需。
11.乞:向人討、要。
12.曰:說,。
13.詢:問。
14.致:獻給。
15.廣席:盛大宴會。
16.恭:尊敬。
17.略:大概。
18.意:神情。
19.殊:極。
20.酬:應酬。
5樓:遠景教育
文言文是相對白話文而來的,其特徵是以文字為基礎來寫作,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古文等多種文體。現代書籍中的文言文,為了便於閱讀理解,一般都會對其標註標點符號。以下是我整理的`勢利鬼吳生文言文翻譯,歡迎閱讀!
原文:
有吳生者,老而趨勢。偶赴廣席,見布衣者後至,略酬其揖,意色殊傲。已而見主人代之甚恭,私詢之,乃張伯起也。
吳生更欲殷勤致禮,張笑曰:「適已領半揖,但乞補還即可,勿復為勞。」時人嗤廳消之。
選自馮夢龍《古今譚概》
譯文:
有一吳姓人,老是趨炎附勢。有一次的聚會,見到一位穿著普通的人,只是高伏鬧馬馬虎虎地向他作了個揖,神情非常傲慢地打了個招呼。然後卻看到主人非常恭敬戚罩地對待他,偷偷的問起旁人,這人是誰?
得知原來是著名戲曲家張伯起,於是便想向前彎曲身體敬禮問候。張伯起笑笑,說:「你剛才已經鞠過半個躬了,只希望向你討還另外半個就可以了,不要再辛苦了。
人們都譏笑他。 上文「老而趨勢」中的「趨勢」,可用成語「趨炎附勢」來表示。
勢利鬼吳生 急
與趨炎附勢同義。原文 有吳生者,老而趨勢。偶赴盛宴,見一布衣者後至,略酬其揖,意色殊傲。已而見主人代之甚恭,私詢之,乃張伯起也。吳生更欲殷勤致禮,張笑曰 適已領半揖,但乞補還即可,勿復為勞。時人嗤之。注釋 略酬其揖 馬馬虎虎的向他作了個揖。意色殊傲 神情非常傲慢。張伯起 明朝著名戲曲家。但乞補還即可...
《吳人孫山》文言文翻譯是什麼?
白話釋義 吳地。今蘇州一帶 有一人叫孫山,是個能言善辯的才子。孫山去別的城參加科舉,同鄉人託孫山帶他兒子一同前往。同鄉人的兒子未被錄取,孫山的名字雖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數第一名,但仍然是榜上有名,孫山先回到故鄉。同鄉便來問他兒子有沒有考取,孫山說 中舉人的名單上最後一名是孫山,您的兒子排在我後面呢。原文...
吳越王錢文言文翻譯,吳既赦越文言文翻譯
吳既赦越文言文翻譯 吳既赦越 出自 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 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以下是吳既赦越文言文翻譯,歡迎閱讀。原文 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 女忘會稽之恥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織 食不加肉,衣不重采 折節下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