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做古風體,古風的定義是什麼

2025-06-08 15:30:20 字數 4133 閱讀 1618

1樓:逍遙小帝皇

唐以前的詩歌體裁都是「古風。

體」。古風詩;古人有地域性兼地方特色的「自由體」詩歌。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銷帆含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並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虧笑學體裁。

是轎大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毛詩-大序》載:「詩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南宋。

嚴羽《滄浪詩話》

雲:「詩者,吟詠性情也」。

而只有一種用言語表達的藝術是詩歌。

2樓:匿名使用者

純國產的舊體詩歌演變到近體詩(律句詩,詞,賦)在新文化革命以前,最著名詩書,是三百零五篇的《詩經》,這也是已吵粗成定論的最古老中華民族的詩歌專集了,(因此,詩經雅稱『詩三蘆碰孝百』原作者不可考,總是以一大幫平民為主吧;由孔聖人當了最後審編工作。

詩經裡的大多詩句都是四字句的,也就順字數叫『四言詩』了。三曹就是繼承了發揚光大了四言詩的最佳文學家族。

詩經》裡也有一部分詩歌,採取的是長短不一的句子;在詩論上,這種形式就叫「雜言詩」。我想這就開始了最早詞的雛形了。(而詞的別名,也叫『長短句』)雜言詩形式體裁,一直流傳至今。

反到是正統的四言古詩寫作的人是越來越少了,到漢朝就更少了;嫌詞彙有侷限性,詩人變懶了,就多加了乙個字;五言詩就這麼著形成了。以後的七言詩的成因;也是如此!人,越來越懶了,連穿衣也越來越少了,懶得『穿』了!

現眼『文』了,就脫『明』了嘛。哈,哈。歪理兒。

嗯,還有醋詞,錯打字應是「楚辭」!反正北人聽南音是軟軟糯糯的聲兒。嘛錯了?就不改!能咋地?

楚辭,陪稿(詞,辭,此用意同)其實也是『雜言詩』體。從形式上看,很接近現代的『啊、呀、嘔、之類白話詩,讀不懂那是『年級』的時續所至;不過古楚人尾音,多是『兮』『些』『只』你現代人難懂,也是因「荒廢」了家學底子;大約等於現代的『啊,呀,喂,』之類語氣助詞。請多理解吧,月華才上了四年小學!

所之,文字錯誤頻出,不成個文體,也不能怨俺。

如上所說一堆。就是為後來的《唐詩宋詞》設好了『笑料』。後續文才抖『包袱』,別急。

長短句式詩體,的確`生命力挺強。到如今熱愛長短句「詞」詩體的人,還在不斷的擴大之中!

-又一塊「豆腐」叫賣啦!新鮮的,還冒熱氣兒呢。

總論:一句話,唐以前的詩歌體裁都是「古風體」。古風詩;古人有地域性兼地方特色的「自由體」詩歌。

古風的定義是什麼

3樓:曦蓮灘

古風的定義:1.古人之風。指質樸淳古的習尚、氣度和文風,也指質樸的生活作風。2.詩體名。即古詩、古體詩。

古風:指現代人對古代曲風的稱呼。

古風是一類新型的文化。古風以中國的傳統文化為基調,結合中國傳統的文學、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等,經過不斷的發展磨合,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文學、繪畫等藝術形式。

古風與中國風的區別:

古風歌曲的特點,是用民族調式來創作出大眾更能接受的流行**,而在編曲上相對中國風來說,古風的編曲中對中國樂器的運用更多,時而旋律悠揚、速度緩慢;時而鏗鏘有力、澎湃激昂。

歌詞,古風歌曲的歌詞多接近於古典詩詞,有很多化用;中國風的歌詞有古典風韻但是接近白話文。

為什麼古體詩又叫古風?古體詩中的「體」是什麼意思?

4樓:匿名使用者

古體詩又稱「古風」,句式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多種。在韻律上,雖有一定的規矩和要求,但不強調對仗,也不要求每句每字講究平仄。押韻也較寬,如不同韻部的「東、冬」,「江、陽」,「魚、虞」,「蕭、餚、豪」等,凡音韻相近的「鄰韻」,皆可通用;既可押平聲韻,也可押仄聲韻,並且平仄韻可以自由轉換。

古體詩的句數不穗慎限,每兩句一聯為「一韻」,可由數韻到數十韻,甚至可長達百韻。從聲韻形式上分,古體詩有古拙的「拗句體」,有近於律詩的「元和體」,有句句押韻的「柏梁體」,有長篇敘事的「歌行體」等等。古體詩中,凡被官署選錄譜樂傳唱的,統稱為「樂府詩」。

格律詩形成於唐代,當時為有別於古詩而稱為「近體詩」或「今體詩」,並延用至今,現統稱律詩、律絕(即「絕句」)。律詩分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兩種,每句都必須是合乎顫侍平仄格律的「律句」,其中兩句為一聯,共四聯,但第二聯和第三聯要求「對仗」。律詩的一半,即四句兩聯者為「絕句」,也稱「截句」,格律與律詩悉同,但可不用對仗。

律詩延長超過四聯者稱「排律」,也稱「長律」。排律從五聯到十多聯,甚或數十聯不限,但不論多少聯,除首尾兩聯外,其餘皆必須聯聯對仗,格律與律詩悉同。不論是律詩、絕句或排律,逢雙句(即每聯下句)必須押韻;首句可押韻亦可不押韻。

通常五言的以首句不押韻為正格,七言的首句押韻為正格。押韻必須押「平水韻」中的平聲韻,一韻到底,不可換韻。

所謂「平水韻,乃系南宋人劉淵根據隋代的「切韻」和北宋的「集韻」等改編而成,其將原206部簡化成107部,可謂一大功德。此後,金代王文鬱又刪去一韻,成為106部,並延用至今。因六淵為平水(今山西臨汾一帶)人,故而世稱「平水韻」。

平水韻分平聲30部,共上聲韻29部,去聲韻30部,入聲韻17部,共106部。歷代詩人皆以韻書定平仄和押韻,奉為圭臬,未有敢逾越者,足見其影響之大。所以,律詩的韻律比古風要嚴格得多,猜洞敬學起來似乎難度較高,但只要擁有一本「韻書」,背出四句平仄口訣,掌握其中規律和要領,就不是學不會的。

5樓:匿名使用者

古體詩一般又叫古風 古體詩一般又叫古風,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段液畝縛握森。

在韻律上,雖有一定的規矩和埋模要求。

6樓:情感導師小語學姐

古體詩又稱「古風」,句式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多種。

7樓:靈臺方寸齋

古體詩中的體字就是代表著形式,有律詩和絕句等等。

古風是什麼定義

8樓:藍般若戀

古風定義:古風,一指古代的風俗習慣,多指質樸的生活作風:古風猶存。

同時古風也是一種文學載體,不是古體詩。古風只有三類:「歌」、「行」、「吟」例如:

長歌行》,《短歌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詩經》中有十五國風,後人引申把詩歌也稱為『風』。另外,唐代以後詩人們作古體詩,與格律詩相對,往往稱之為「古風」或在題目上標明「古風」。

基本解釋:1. [ancient customs]∶古人之風。指質樸淳古的習尚、氣度和文風,也指質樸的生活作風這個山村的人衣冠簡樸,古風猶存。

2. [a form of pre-tang poetry,usu.]∶詩體名。即古詩、古體詩。

詳細解釋:1. 古人之風。指質樸淳古的習尚、氣度和文風。

文選·謝惠連》:「仰羨古風,為君改卜。」 呂延濟 注:

禮記·月令》:『孟春之月,掩骼埋胔。』此為古風也,謂卜改葬也。

唐韓愈《王公神道碑銘》:「天子曰: 王某 之文可思,最宜為誥,有古風。

宋陸游《遊山西村》詩:「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金元好問《論詩》詩之二七:

百年才覺古風回,元祐諸人次第來。」 魯迅 《吶喊·明天》:「原來魯鎮是僻靜地方,還有些古風:

2. 詩體的一種。即古體詩。

唐 李白 有《古風》五十九首。 宋魏慶之《詩人玉屑·草堂·畫山水詩》:「少陵 題畫山水數詩,其間古風二篇,尤為超絕。

警世通言·王嬌鸞百年長恨》:「當下 嬌鸞 寫就古風一首。」姚華《**後編·目錄中》:

五七言則體有古今, 齊 梁 始兆, 唐 暢厥風,律詩崛起,謂之近體,其由舊者,則曰古風。」參見「古體詩」。

9樓:辛嘚巴噠

古典,就是古人的世界,一種精神境界。

同時包涵很多的感動,正如紅顏不在……

10樓:動態視覺系

古風,一指古代的風俗習慣,多指質樸的生活作風:古風猶存。同時古風也是一種文學載體,古體詩。古風只有三類:「歌」、「行」、「吟」

例如:《長歌行》,《短歌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詩經》中有十五國風,後人引申把詩歌也稱為『風』。

另外,唐代以後詩人們作古體詩,與格律詩相對,往往稱之為「古風」或在題目上標明「古風」。

此外, 古風也是詩體的一種。即古體詩。對近體詩而言。

形式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不要求對仗,平仄與用韻比較自由。後世使用五言、七言者較多。 唐 杜甫 《暮冬送蘇四郎徯兵曹適桂州》詩:

早作諸侯客,兼工古體詩。」 清 趙翼 《甌北詩話·陸放翁詩》:「試觀 唐 以來古體詩,多有至千餘言四五百言者; 放翁 古詩,從未有至三百言以外。

參見「 古風 」、古詩 」。例如李白作有《古風》五十九首。

有什麼古風cos男角色,有什麼古風的角色可以cos

貌似韓露的漫畫裡蠻多的 同意洛暄的回答 韓露的漫畫都是黑色系的多,像長安幻夜和豔世番都可以 有什麼古風的角色可以cos 20 微胖的話沒關係的哦 親 初音弟弟啊什麼的 都可以的其實 或者夏爾 也可以去cos吧去潛水 看看自己適合什麼 自信點哦親 的話,推薦公子歡喜的 紈絝 天籟紙鳶的 瓊觴 花容天下...

什麼古風歌曲好聽有哪些好聽的古風歌曲推薦?

1.銀臨 aki阿傑 牽絲戲 2.河圖 傾盡天下 3.音訊怪物 典獄司 4.不才 參商 5.雙笙 月出 6.winky詩 山鬼 7.銀臨 腐草為螢 8.雲 泣 青玉案 9.hita 小曲兒 丹青客 10.倫桑 山有木兮 11.蕭憶情 拜無憂 12.以冬 我的乙個道姑朋友 另外 醉古風 忘川風華錄 的...

求好看的古風言情小說,有什麼好看的古風言情小說 求推薦

031040313陳 你好,所需資源已經上傳。如有問題可以追問或者hi我。如滿意請及時 採納 謝謝!祝看書愉快!嘻嘻 宅女 推薦 風溪篇 淡定皇子妃 全本 文 慕容薛冰 她是風家老二風溪,被大哥派去羅菱國,在去的路上見到一個男子,溫潤如玉的笑 我排行老九,你可以叫我九哥。九哥,她記住了。卻在路上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