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資料管理技術經歷了哪三個階段?
1樓:太平洋電腦網
在應用需求的推動下,在計算機硬體、軟體發展的基礎上,資料管理技術經歷了人工管理、檔案系統、資料庫系統三個階段。
1)人工管理階段(自由管理階段)
在50年代中期配握以前,計算機主要用於科學計算。
硬體狀況是,外存只有紙帶、卡片、磁帶,沒有磁碟等直接存取的儲存裝置;
軟體狀況是,沒有作業系統,沒有管理資料的軟體;
人工管理資料具有如下特點:
資料渣配不儲存。
資料不共享。
應用程式管理資料。
2)檔案系統階段。
50年代後期到60年代中期。
硬體方面已有了磁碟、磁鼓等直接儲存裝置;
軟體方面,作業系統中已經有了專門的資料管理軟體,一般稱為檔案系統。
用檔案系統管理資料具有如下特點:
資料可以長期儲存。
由檔案系統管理資料。
3)資料庫系統階段。
60年代後期以來,計算機用於管理的規模越來越大,應用越來越廣泛,資料量急劇增長,同時多種應用、多種語言互相覆蓋地共享資料集合的要求越來越強如賣指烈。
資料由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統一管理和控制。
資料庫系統管理具有如下特點:
資料的共享性高。
冗餘度低。
計算機資料管理技術經歷了哪三個階段?
2樓:太平洋電腦網
1、人工管理階段。
在計算機出現之前,人們運用常規的手段從事記錄、儲存和對資料加工,也就是利用紙張來記錄和利用計算工具(算盤、計算尺)來進行計算,並主要使用人的大腦來管理和利用這些資料。
到了20世紀50年代中期,計算機主要用於科學計算。當時沒有磁猛輪盤等直接存取裝置,只有紙帶、卡片、磁帶等外存,也沒有作業系統和管理資料的專門軟體。信則資料處理的方式是批處理。
2、檔案系統階段。
20世紀50年代後期到60年代中期,隨著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的發展,磁碟、磁鼓等直接存取裝置開始普及,這一時期的資料處理系統是把計算機中的資料組織成相互獨立的被命名的資料檔案,並可按檔案的名字來進行訪問,對檔案中的記錄進行存取的資料管理技術。
資料可以長期儲存在計算機外存上,可以對資料進行反覆處理,並支援檔案的查詢、修改、插入和刪除等操作,這就是檔案系統。
件系統實現了記錄內的結構化,但從檔案的整體來看卻是無結構的。其資料面滑知棚向特定的應用程式,因此資料共享性、獨立性差,且冗餘度大,管理和維護的代價也很大。
3、資料庫系統階段。
20世紀60年代後期以來,計算機效能得到進一步提高,更重要的是出現了大容量磁碟,儲存容量大大增加且**下降。在此基礎上,而滿足和解決實際應用中多個使用者、多個應用程式共享資料的要求,從而使資料能為儘可能多的應用程式服務,這就出現了資料庫這樣的資料管理技術。
資料庫的特點是資料不再只針對某乙個特定的應用,而是面向全組織,具有整體的結構性,共享性高,冗餘度減小,具有一定的程式與資料之間的獨立性,並且對資料進行統一的控制。
計算機裝置行業所處階段
3樓:
摘要。it行業在進入到2000年之後,發展速度也因為網際網絡的加入而有了質的飛躍。facebook、twitter、網易、騰訊等知名網際網絡公司就順利趕上了這股東風,這個時期的it行業主要以提供基礎資訊服務與增值服務為主。
隨著經濟發展,大眾對於資訊的需求也不斷增長,可以說it行業的第三階段是與消費者需求相輔相成的,各類網際網絡公司為使用者提供大量資訊,並通過提供增值服務的方式來獲利,至此,it行業的盈利性又增長不少。
親您好第一階段即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硬體時代,在粗謹it行業得以初步發展的時代,機器與技術都較為匱乏,當時的it行業主要被一些負責產品代祥兄理和系統整合的公謹凳襲司佔據,此時it行業的主要產出以伺服器和臺式電腦為主。
在90年代,大眾迎來了軟體時代念改橡。隨著微軟、金山、oracle等軟體科技公司的出現,各類軟體也開始為大家的工作生活提供便利。其中普及殲清率最高的軟仔旁件就有金山詞霸、windows、office等,這些軟體的出現標誌著it行業進入了又乙個新的時代。
it行業在圓輪進入到2000年之後,發展速度也因為網際網絡的加入而有了質的飛躍。facebook、twitter、網易、騰訊等知名網際網絡公司就順利趕上了這股東風,這個時期的it行業主要以提供基礎資訊服務與增值服務為主。隨著經濟發展,大眾對於資訊的需求也不斷增長,可以說it行業的第三階段是與消費者需求相輔相成的前仿,各類網際網絡公司為使用者提供大量資訊,並通過提供增值服務的方式來獲利,至此,it行業的盈利性又慧腔纖增長不少。
第四階段即為移動互聯時代,這也是距離我們最近的時代,大家在日常生活兆豎桐中纖中就可以感受到流動互聯網為生活帶來的便利。『萬物互聯』的發展趨勢影響了it行業的領域發展,位元組跳動、嘀嘀打車等網際網絡族坦公司正是利用了超高的移動手機普及率來實現增值盈利。
資料管理技術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各階段與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有何關係?
4樓:網友
資料管理技術的發展經歷3個階段。具體是以下3個階段:(1)人工管理階段;(2)檔案系統階段;(3)資料庫系統階段。
2)檔案系統階段;20世紀50年代中期稍後;
3)資料庫系統階段;20世紀60年代後期。
5樓:為了高考而註冊
李寧啊、不錯啊!問題目都問到來啦!
姐來這問個題目都能碰見熟人。。。真是太巧了!啊哈哈哈!
計算機資料管理技術經歷了哪三個階段?
6樓:匿名使用者
1.人工管理階段 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前,計算機主要用於數值計算,只能使用卡片、紙帶、磁帶等儲存資料。資料的輸入、輸出和使用應隨程式一起調入記憶體,用完撤出。
造成資料冗餘度大!而且,資料的儲存格式、存取方式、輸入輸出方式都要由程式設計師自行設計!2、檔案系統階段 20世紀60年代中期,大量大容量的儲存裝置出現,使資料不再是程式的組成部分,它可以直接儲存在外儲存器上,通過檔名來調入使用。
但是除了對資料的存取由檔案系統來完成以外,資料的內部結構、資料的維護卻仍由程式來定義和完成!因而,資料檔案與使用資料的程式之間仍存在很強的依賴關係。3、資料庫系統階段 20世紀60年代後期,大容量磁碟的使用和資料處理的急劇增長,使聯機儲存大量資料成為可能,為了解決資料的獨立性問題,實現資料的統一管理,達到資料共享的目的,資料庫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進入資料庫系統階段。
7樓:匿名使用者
答:經歷了人工管理階段、檔案系統階段和資料庫系統階段等3個階段。
一般將計算機的發展歷程劃分為四個階段
8樓:
摘要。計算機的發展階段劃分是根據它的電子元件劃分的,分為了:電子管,電晶體,中小規模積體電路,大規模及超大規模積體電路四個階段。
計算機粗告的發展階段劃分是根據它的電子元件劃分的,分為了:電子管,電晶體,中小規模積體電路,大規模及超大規模積體電路四個階段凱凳稿。盯孝。
第一階段:電子管數字機(1946—1958年):電子肆拆管計算機是採用電子管作為基本電子元器件的計算機,也是第一代計算機。它閉燃們的體積非常大,耗電量大,轎雹虛效率低。
第二階段:電晶體數字機(1958—1964年):體積縮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改陪、運算速度提高(一般為每秒數10萬次,可高達300萬次)、效能比第1代計算機有很大的提高。
此類計算機使用了電晶體等半導體器件,採用高階語言程式設計,並開始出核清蠢現正做作業系統。
第三階段:積體電路數字機(1964—1970年):速度更快(一般為每秒數百萬次至數千萬次如羨),可靠性高且**進一步下降,應用領域開始進入文書處理和圖形影象仿緩處理領域渣大拍。
第四階段:大規模積體電路機(1970年至今):1971年世界上第一臺微處理器在美國矽谷誕生,開創了微型計族陵算機的新時代,應用領碼轎域從科學兆模戚計算、事務管理、過程式控制制逐步走向家庭。
在計算機裝置管理器智慧卡閱讀器下面的
裝置管理器智慧卡閱讀器下面的usb token 32 holder裝置帶有黃色的驚嘆號時,表示該裝置與其它裝置衝突。乙個計算機裝置要能正常工作,必須能與主機進行通訊。但插卡裝入計算機後,往往與已有的計算機裝置發生了資源衝突,而不能正常工作。最常見的也是最容易出現的資源衝突就是irq dma和i o衝...
計算機發展至今經歷了年代,對這種計算機時代劃分依據是什麼啊
計算機發展至今經歷了四個年代,對這種計算機時代劃分依據是電腦採用的電子元件和其它零件不一樣,劃分為電子管電腦 電晶體電腦 積體電路電腦和超大規模積體電路電腦。自1946年第一台電腦誕生起,至今不過短短半個多世紀歷史,然而,它的發展之迅速 普及之廣泛 對整個社會和科學技術影響之深遠,是任何其它學科所不...
計算機網路技術,計算機應用資訊管理,物聯網應用技術,這哪前景比較好
都可以的但是還是比較偏向第乙個 物聯網應用技術應該要學習哪些課程?計bai 算機應用基礎du 計算機組裝調 zhi試技術 計算機網路dao英語 程式設計基礎 網頁設計基礎 數位電路 微機原理與接 術 計算機網路 物聯網技術基礎 資訊保安技術等 核心課程 計算機網路技術 路由與交換技術 移動通訊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