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的故事及人物在歷史上有原型嗎?

2025-05-30 09:05:24 字數 1754 閱讀 3064

1樓:公尺格說娛樂

有。據史家考證研究,在宋徽宗。

宣和年間,確有宋江其人及其領導的梁山泊起義,這就是淮南地區宋江等三十六人「橫行河朔」的歷史事件。

梁山泊位於山東西部,原是個很小的湖泊,後因從五代到北宋。

期間黃河多次缺口氾濫,它與四周的許多小湖泊匯成一片,到北宋末年便形成縱橫八百里水域的大湖泊,湖中港汊交錯,蘆葦縱橫,並有許多天然小島,形勢險要伏梁弊複雜。

宋江起義。的導火線是宋朝廷為了解決財政困難,宣佈將整個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為「公有」,規定百姓凡入湖捕魚、採藕、割蒲,都要依船隻大小課以重稅,若有違規犯禁者,則以盜賊論處。

貧苦的農民與漁民交不起重稅,於是在宋江等人的領導下,鋌而走險,憑藉梁山泊易守難攻的地形,阻殺前來鎮壓的官兵。

最初四五年,宋江等人一直堅守在梁山泊,直至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才正式宣佈起義,隨後離開梁山泊,轉戰於青、齊、濮各州之間,官府也才開始注意到這支起義軍的存在。該起義軍最終以被缺族官府招安結束。

2樓:匿名使用者

宋史·侯蒙傳》、《宣和遺事》等載,只有36人。據郎瑛《七修類稿》載,這36人為:宋江、晁蓋、吳用、盧俊義、關勝、史進、柴進、阮小。

二、阮小。五、阮小。

七、劉唐、張青、燕青、孫立、張順、張橫、呼延綽、李俊、花榮、秦明、李伏基逵、雷橫、戴宗、索超、楊志、楊雄、董平、解珍、解寶、朱仝、穆橫、石秀、徐寧、李英、花和尚、武松。近人餘嘉錫對此有過詳細的考證。作為一次有影響的農民起義,僅此36人就「橫行齊、魏」,官兵數萬人不能抵抗,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辦到的。

據此有人認為這36人可能是起義軍大小領袖的總數,也就是說與宋江一起舉事起義的,可能是三十六條好漢,後來。

每乙個好漢統率一支部隊,但為了方便起見,仍以36人名字稱呼,這種解釋倒也合理。那麼,宋江領導的農民起義到底有多少人?由於史無記載,確切數字無法統計,大致有數千人的隊伍。

史書記載宋江起義有三十六位英雄,為何到歷攜了《水滸傳》卻變成一百零八位呢?郎瑛在《七修類稿》中說得明白:「貫中欲成其書,以三十六為天罡,添地煞七十二人之名」。

這才有了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漢之說。羅貫中在寫**有感於宋江肢廳伏起義有「替天行道」之言,對於當時那些「非禮之禮,非義之義,江必有之自亦異於他賊也」,才將梁山36位英雄寫成108位,**自是**,萬不能當成歷史來對待。

3樓:彌南珍

是洞庭湖起義 網上說的什麼宋江起義兄擾呢都灶肢是瞎扯 拜託大家說話前好好看看史料 宋江起義裡可沒有水泊梁山 而且持續時間也很短就被鎮壓了羨辯旦 水滸傳的的原型就是洞庭湖起義 最後是岳飛去詔安的。

4樓:匿名使用者

有原型,梁山就在山東梁山縣,不過現在水是沒有了。

5樓:匿名使用者

許多人都是有原形的。有梁山泊。

《水滸傳》故事原形及發生年代?

6樓:信必鑫服務平臺

故事原型是北宋末年宋江起義,年代是北宋末年。

水滸傳》,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清和義為主要故事背景、型別上屬於英雄傳奇的章回體長篇**。作者或編者一般被認為是施耐庵,現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羅貫中兩人中的一人,或兩人皆有。

全書通過描寫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水泊梁山壯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後鎮壓田虎,王慶,方臘等各路反抗宋朝**的政治勢力,最終走向悲慘失敗的巨集大故事。

藝術地反映了中國歷史上宋江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鬥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

何姓在歷史上有名的人物及故事

何 武 字君公,西漢蜀郡郫縣人,為人仁厚,獎稱人之善,歷任御史大夫,大司空等官,封汜鄉侯,哀帝時與丞相孔光擬定限田 限奴婢方案。其逾限者歸官,以緩和矛盾。遭貴族官僚反對,未能實行,後王莽謀誅異己者,君國豪傑坐死者數百人,武自知難免,乃自殺。何 敞 字文高,東漢扶風平陵人,水利學家,為人性直,出為濟南...

《步步驚心》中的若曦在歷史上有原型嗎

沒有,完全虛構.馬爾泰 若曦,桐華的 步步驚心 中的女主角。2010年,上海唐人電影製作 將 翻拍成電視劇集 步步驚心 劇中若曦這一角色由劉詩詩飾演。步步驚心 改編自桐華的同名長篇 由上海唐人電影製作 和湖南衛視聯合出品,該劇由李國立執導,由劉詩詩 吳奇隆 鄭嘉穎 袁弘 林更新等人主演。該劇主要講述...

南京在歷史上有哪些名字,南京在歷史上的稱謂有哪些?

南京的第一個地名 金陵,楚威王置金陵邑於石頭城 秦改金陵邑為秣陵縣 漢初南京為楚王韓信鄣郡秣陵縣侯國封地。漢武帝改鄣郡為丹陽郡。孫吳 三國時期 南京第一次成為都城。時稱建業 南京第一次建都。晉武帝改建業為建鄴。西晉為避愍帝司馬鄴諱,該建鄴為建康,晉元帝建康建立東晉王朝。南京第二次建都。南朝宋 齊 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