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荀彧傳》節選
1樓:冰藕不知天下知
荀彧字文若,潁川潁陰人也。祖父淑,字季和,朗陵令。當漢順、桓之間,知名當世。
有子八人,號曰八龍。彧父緄,濟南相。叔父爽,司空。
續漢書曰:淑有高才,王暢、李膺皆以為師,為朗陵返悶侯相,號稱卜世蔽神君。張璠漢紀曰:
淑博學有高行,與李固、李膺同志友善,拔李昭於小吏,友黃叔度於幼童,以賢良方正徵,對策譏切梁氏,出補朗陵侯相,卒官。八子:儉、緄、靖、燾、詵、爽、肅、旉。
音敷。爽字慈明,幼好學,年十二,通春秋、論語,耽思經典,不應徵命,積十數年。董卓秉政,復徵爽,爽欲遁去,吏持之急。
詔下郡,即拜平原相。行至苑陵,又追拜光祿勳。視事三日,策拜司空。
爽起自布衣,九十五日而至三公。淑舊居西豪裡,縣令苑康曰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署其裡為高陽裡型州。靖字叔慈,亦有至德,名幾亞爽,隱居終身。
皇甫謐逸士傳:或問許子將,靖與爽孰賢?子將曰:
二人皆玉也,慈明外朗,叔慈內潤。」
讀《三國志•魏書•荀彧傳》
2樓:會哭的禮物
鍾繇和荀彧都是曹操帳前的謀士,他們的謀略,不管在當時還是在後來,都得到了一些名人的首肯。
當時因為曹操掌握了乙個重要人物——漢獻帝仔山,形成了挾天子而令諸侯的氣勢,眼看這塊肥肉落在了曹操的嘴裡,袁紹內心不服氣,再加上袁紹當時佔據的地方廣大,手下人多勢眾,所以這個便宜,他始終認為都能輪到自己,但事實上卻被曹操搶走了,袁紹心裡成了乙個死結。
曹操手裡的這張王牌能不能使得動呢?事實證公升凱明還不行,亂世出英豪,當時群雄逐鹿,就曹操而言,北邊有袁紹,東邊有呂布,南邊有張繡。這些人可是誰都不願意聽別人的。
這個時候曹操正好和張繡打了一仗,很不幸,曹操敗了。見曹操敗了,袁紹就修書一封給了曹操,曹操拆開一看,傲慢的語氣把他氣的整天憂思重重,行為舉止反常。大家把原因都歸結於吃了敗仗。
這個時候鍾繇和荀彧就商量,怎麼解決?荀彧就分析,曹公是個聰明人,絕對不會因為一次敗仗而導致這樣,肯定還會有其他的事情。
荀彧就問曹操,曹操就把案頭的書信給荀彧,並對荀彧說,我現在想討伐不義之人,可是力量懸殊,連張秀都打不過,該如何是好?
荀彧說,自古以來成敗不一定在一時,真正有才能的人,才能獲得最終的勝利,不信你看看劉邦和項羽。
接著,荀彧又分析目前的情吵戚喚況,袁紹雖然外表寬容,但是內心猜忌的很,而您恰恰相反,有才就用,在氣度上勝過袁紹,這是其一;袁紹處事猶豫不決,但是您能決斷大事,隨機應變,在智謀上勝過袁紹,這是其二;袁紹治軍鬆弛不立法令,兵將雖然多,但是事實上難以使用,而您法令嚴明賞罰必行,這樣在士氣上能勝過袁紹,這是第三;您別看袁紹,現在雖然人多勢眾,但是你看看,那些都是一些喜愛沽名釣譽的人,純粹一幫烏合之眾,而您呢?真心待人開誠佈公,跟隨您的人也不圖虛名,您的德行超過了袁紹,這是其四。
最後荀彧又說,有這四個方面的優勢,您還擔心什麼呢?曹操聽了非常高興,轉憂為喜。
荀彧的論斷雖然有馬屁之嫌,不過也從客觀上分析了當時袁紹和曹操的個人能力,讓曹操取消了後顧之憂,有了明顯的心理優勢。
《三國志》卷十一注譯文
魏書十一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第十一 袁渙字曜卿,陳郡扶樂人也。父滂,為漢司徒。袁巨集漢紀曰 滂字公熙,純素寡欲,終不言人之短。當權寵之盛,或以同異致禍,滂獨中立於朝,故愛憎不及焉。當時諸公子多越法度,而渙清靜,舉動必以禮。郡命為功曹,郡中奸吏皆自引去。後闢公府,舉高第,遷侍御史。除譙令,不就。劉備之...
三國志,呂布傳的相關翻譯與理解誰有三國志呂布傳原文
我來為您解釋下。1.翻譯 呂布說 諸位請看我射這戟的小支,一箭射中的話諸位就和解,沒射 中的話可以留下決鬥。理解 呂布用射箭的方式和解袁劉兩家矛盾。2.翻譯 呂布雖然勇猛,但是不能控制和駕馭他的黨羽,只相信幾個將領。理解 翻譯上的錯誤,誤導了文意。不是不聽信將領,但 做 只 講,只聽信個別將領的話。...
三國志10援軍,三國志10 援軍問題
錯了!援軍是這樣的,無論電腦還是玩家,都只允許請求一次援軍,不可能有兩次,所以不存在什麼其他太守派兵之類的鬼話,不懂就不要裝懂!請求援軍有失敗也有成功的,有時候請求援軍會顯示說那小人拒絕派遣援軍。就是因為請求人 君主或太守 與被請求人 君主或太守 的勢力相性與個人相性相差太遠的問題,相差越小,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