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在面對諸葛亮和龐統時,對他們各自的態度有何不同?

2025-05-30 06:40:22 字數 1873 閱讀 7776

1樓:ycs渣男

他畢圓租個人更偏向諸葛亮,一部分原因是諸葛亮是他三顧茅廬得來的,而龐統是自己過來的,而且諸葛亮謀略更好腔滾,龐統善妒手兆,急於立功。

2樓:two妃

劉備對待諸葛亮比對待龐統更加好,龐統在旁時,劉備早已不是當年求賢若渴而三顧絕缺茅廬的人了,他早已有了諸葛亮出謀劃策,而且,劉備好聲色犬馬,更伏啟喜歡面並廳辯相好的人,龐統的長相不怎麼樣。

3樓:愛小樹苗

在面對嫌配諸葛亮是心悅誠服,事事都聽銷者殲諸葛亮的。但是對龐統一就是採取懷疑的態度,許多事情都虧衝是問過龐統以後,還會向諸葛亮提問來進行檢驗。

4樓:三棵樹

劉備對諸葛亮非常恭敬,對他非常尊重滾核譽,而剛開始劉備對龐統非常厭惡,知道了他的才能之後立即轉變,對他也大段非常恭敬。氏仿。

龐統對劉備提了哪三個計策,劉備採納了哪個

5樓:若舞飄逸

1、派遣精銳部隊,直接抄小路晝夜兼程搞成都2、取高沛楊懷,一步步循序漸進取成都。

3、退回荊州,以後再取成都。

劉備採納了取高沛楊懷,一步步循序漸進取成都原文:玄德曰:「如此,當若何?」龐統曰:「某有三條計策,請主公自擇而行。」

玄德問:「那三條計?」統曰:

只今便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此為上計。楊懷、高沛乃蜀中名將,各仗強兵拒守關隘;今主公佯以回荊州為名,二將聞知,必來相送;就送行處,擒而殺之,奪了關隘,先取涪城,然後卻向成都:

此中計也。退還白帝,連夜回荊州,徐圖進取:此為下計。

若沉吟不去,將至大困,不可救矣。」玄德曰:「軍師上計太促,下計太緩;中計不遲不疾,可以行之。

上中下三計。

6樓:網友

上策:派遣精銳部隊,直接抄小路晝夜兼程搞成都中策:取高沛楊懷,一步步循序漸進取成都。

下策:退回荊州,以後再取成都。

是上中下計,演義和正史都不是策。

劉備採取的是中策。

7樓:墼餮魍薅

龐統就戰略問題,向劉備獻上三條密計:

挑選精兵,晝夜兼行直接偷襲成都,可以一舉而定,此為上計計也。

楊懷、高沛是蜀中名將,手下有精銳部隊,而且據守關頭,我們可以裝作要回荊州,引他們輕騎來見,可就此將其擒殺,而後進兵成都,此為中計。

退還白帝,連引荊州,慢慢進圖益州,此為下計。

劉備採納了中計。

8樓:夢落之星晨

上中下三策,劉備採納了中策。

作為劉備的兩大謀士,諸葛亮和龐統誰更高明?

9樓:也行

諸葛亮更高明,因為諸葛亮為劉備謀劃了多次的行軍路線和作戰手法,每次總能夠讓劉備他們化險為夷,所以說諸葛亮更高明些。

10樓:墨說古今

肯定諸葛亮更加高明,諸葛亮料事如神,並且有很多計謀,對劉備的幫助很大,不然劉備也不會成功的,這都離不開諸葛亮的功勞。

11樓:職場導師陳元芳

諸葛亮更加高明,因為諸葛亮不僅非常有軍事才能,而且非常有智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沒有什麼是他不知道的。

12樓:三四么洞洞么

諸葛亮更加高明,因為諸葛亮在那種情勢下還能為劉備打下1/3天下,是非常不容易的。

13樓:風風學姐

個人覺得作為劉備的兩大謀士,諸葛亮和龐統他們相對而言都算是比較厲害的,但是我覺得最厲害的還是諸葛亮。

14樓:洛水青衣

具體我不知道誰高明,畢竟已經成為歷史,但是單看人來說,只要讀過小學的人皆知諸葛亮,但是不讀三國的人卻不知龐統,所以你覺得誰更高明呢?

諸葛亮和龐統誰厲害,諸葛亮 和龐統誰更厲害?

諸葛亮厲害,龐統雖然能力強,但是行事不穩,急功近利 諸葛亮穩紮穩打。所以劉備總是讓龐統隨軍,多獻奇計,各種傷天害理的事都能幹 諸葛亮適合留守後方,他性格持重,又是正人君子。年輕時期的龐統貌醜,又有點木訥,並不被人看好,只有他的叔叔龐德公看好他。對比兩人的人生成就。這一點可以說毫無懸念,諸葛亮政治上成...

劉備帶龐統取西川,他與諸葛亮在取西川時有分歧還是隔閡?

肯定有分歧。因為龐統和諸葛亮兩個人意見不合,所以這是由分歧導致的結果。當時他與諸葛亮之間是有一定的分歧。但是這種分歧並不是很明明顯不會影響到他們之間的感情。我認為是劉備和諸葛亮的意見有分歧。諸葛亮更希望是聯合東吳,北伐消滅魏國。沒有分歧也沒有隔閡,正是因為劉備對諸葛亮百之百的信任,才讓諸葛亮鎮守荊州...

諸葛亮和龐統誰更厲害

諸葛亮 比龐統要早加入劉備軍,所以在權力上諸葛亮要比他更加有優勢.龐統 由於權力上的優勢,讓本就心高氣傲的他想快點做出成績,所以在心理上他對諸葛亮已經處在下風.諸葛亮 卻有很強的權力欲,從他跟劉備而不跟其他人可以看出來,寧為雞頭不為牛後,可以看出他很想在世人面前表現自己,只有把弱的經營強,才能讓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