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姓的由來,隋姓的來源和歷史

2025-05-28 17:45:11 字數 1503 閱讀 2664

隋姓的**和歷史

1樓:得書文化

隋姓是由隨姓分化而來的姓氏,原作「隨」,後改為隋。很久以前,相傳在女媧開天闢地時,就有乙個名為隨的人,之後他的後代就以隨為姓。至周代,王族中有一支被分封於隨(今湖北隨州),建隨國,侯爵,為周諸侯國之一。

周未,並於楚,所以隨國貴族有人以隨為姓。

另外,春時戰國時,原陶唐氏之後杜伯的玄孫士會在晉國擔任士大夫職務,以隨(今山西介休一帶)為食邑,史稱隨會。他受封的地方在今山西介休東,子孫就留居於此,也姓隨。至隋朝初年,上述三支隨姓人大都隨例改為隋姓,並進一步發展成為當今隋姓主體。

隋姓最早發源於春秋隨國(現在的湖北隨州市)和春秋隨邑(現在的山西介休),應當是以國、以邑為姓兩支。

據史料記載:隨國為周朝本姓諸侯國即姬姓,國君隨侯是炎帝后裔,當今隋姓據傳說是其後代。目前大多隋姓都來自於山東,山東隋姓是宋朝後期(約十世紀中葉)由河南固始縣遷徙到山東棲霞縣蛇窩泊的,居今八百餘年(有關資料記載當時隋姓共三支,兩支落戶山東,餘下一支留在固始)。

隋姓的**

2樓:金色盛典歷史

出自姬姓,為周代時有諸侯隨國,其後人以國名為氏。周代有隨國(今湖北省隨縣),是周同姓諸侯國。春秋時被楚國所滅,成為楚附庸國,其後裔以國名為姓,稱為隨氏。

出自祁姓,為春秋時晉國大夫士會之後,以邑名為氏。春秋時晉國有大夫士會,字季,輔左晉文公、襄公、成公、景公。 <

出自姬姓,為周代時有諸侯隨國,其後人以國名為氏。周代有隨國(今湖北省隨縣),是周同姓諸侯國。春秋時被楚國所滅,成為楚附庸國,其後裔以國名為姓,稱為隨氏。

出自祁姓,為春秋時晉國大夫士會之後,以邑名為氏。春秋時晉國有大夫士會,字季,輔左晉文公、襄公、成公、景公。

隋姓的主要人物

3樓:小鬼丶

歷史上隋姓主要的人物有:東漢五原太守隋昱;元朝安遠大將軍隋世昌,高密令隋寶;明朝廣東按察使隋贇,棲霞縣主簿隋翥。 隋良輔,山東益都人,明代孝子。

以歲貢為教諭,致仕家居。父喪未葬,農民軍突至,良輔守柩不避,農民軍憐其孝且老,贈以物而去。卒年九十餘。

隋所居:山東諸城人,明萬曆三十五年進士及第,中第三甲一百零一名。 隋振業,山東壽光人,清康熙九年進士及第,中第三甲一百六十五名。

隋銓,山東壽光人,清康熙三十三年進士及第,中第三甲九十三名。 隋人鵬,山東萊陽人,清雍正五年進士及第,中第三甲一百二十七名。 隋維烈,山東壽光人,清嘉慶元年進士及第,中第三甲三十七名。

隋藏珠,山東樂安人,清道光十五年進士及第,中第三甲四十四名。 隋聿修,山東樂安人,清同治七年進士及第,中第二甲四十八名。 隋樹森,原籍山東招遠,1906年出生於北京。

1928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國文系,元曲研究專家。 隋永舉,遼寧大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隋明太,山東招遠人,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上將 隋繩武,山東壽光人,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中將 隋福軍,山東乳山人,1955年10月出生,高階政工師。 隋新梅,鉛球運動員 隋明雲,遼寧大連人,足球運動員 隋波,足球運動員 隋東亮,足球運動員。

韋姓的由來,韋姓的來源和歷史

韋姓的 和歷史 韋姓源於姬姓大彭氏,出自顓頊帝。曾孫吳回之子陸終的兒子籛鏗 彭祖 之後。韋姓的發源地當是今河南境內滑縣的豕韋古國,以國為姓,屬黃帝。姬姓後裔大彭氏。大余有多種 亦出自韓信。後裔避仇,以 韓 字的半邊 韋 作為姓氏。漢代疏勒國亦有韋氏。韋姓早期的遷播情況大致如下 韋伯遐世孫孟為漢初太傅...

姓隋的名人

歷史名人 隋昱 五原人,東漢初將領。王莽末起兵,為盧芳將,後歸光武,拜五原太守,封鐫胡侯。隋寶 登州棲霞人,元代將領。金末隸軍伍,仕至管軍都總領。蒙古窩闊台汗下山東,他降元,授萊陽令,歷萊陽節度判官,終高密令。隋世昌 萊陽人,隋寶子,元代將領。涉獵書史,善騎射,使渾鐵槍,重四十餘斤。蒙哥汗三年,選充...

鄢姓的由來,鄢姓的歷史來源

鄢姓源流 郡望堂號 鄢姓出自妘姓,本火神祝融之後,周朝受封於鄢 今河南鄢陵縣西北 建立鄢國。春秋時鄢國亡於鄭國。鄢國國君的支庶子孫,就以原國名鄢命姓,遂成鄢姓。見 國語 又據 國語.唐注 載 鄢,妘姓國,後以為氏,其他在郢,故楚有此姓。這兒解說的比較詳細 鄢姓起源 鄢姓的歷史 有專門的貼吧,你去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