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氏祖先的起源,柯姓的來源和歷史是什麼?

2025-04-26 16:47:21 字數 1922 閱讀 8955

1樓:情感聊啊聊

姓氏淵源。第乙個淵源。

史記》有載:吳國。

傳自周文王。

大伯父泰伯。柯姓始祖,出自姬姓,始成於春秋,為周文王大伯父泰伯的後裔,吳公子柯盧的子孫。

廣韻》柯氏,吳國公子柯盧之後。黃帝后裔仲雍的五代孫吳國國王名叫相,因與諸侯會盟柯山,故號柯相。吳國柯盧是睜行柯相的曾孫。他的後代遂以「柯」字承接作為自己的姓氏,遂成柯姓。

第二個淵源。

出自姜姓,是炎帝。

神農氏的後裔。為姜子牙。

的嫡系子孫,源出齊國。

第三個淵源。

北魏柯拔氏改姓柯,其後世子孫稱柯氏。《魏書》

記述:柯拔氏鉛梁改為柯姓。代羌族、鮮卑族。

中都有柯姓,其後代子孫亦稱柯氏。《姓氏考略》

有謂:羌及鮮卑俱有柯姓。

第四個淵源。

周文王祖父古檀父,生有三子:泰伯、仲雍、季歷。古檀父立季歷為帝,長子泰伯和次子仲雍雙雙遷至南方荊蠻之地,學土著人,斷髮文身,自號勾吳。

泰伯卒。仲雍又為吳伯,傳到第六代,為柯相,封地在常州柯山郡。吳國後人以柯為姓,尊柯相為肇姓始祖。

2樓:匿名使用者

一、姓氏源流。

柯(kē)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姬姓,以人名為氏,始成於春秋。吳國公子有個鄭運叫柯虜(盧)的後人,是吳王的兒子。他的後代就用他名字中的「柯」字作為自己的姓氏,遂成柯姓。

2、出自姜姓,是炎帝神農氏的後裔。為姜子牙的嫡系子孫,源出齊國。

3、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有柯拔氏,入中原後改姓柯,其後世子孫稱柯氏。

4、古代北方羌族、鮮卑族中都有柯姓,其後代子孫亦稱柯氏。

柯姓始祖凳租:柯盧。柯姓始祖仲雍(即虞仲)是周武王的叔祖,與周姓吳姓蔡姓等為同一族系。

周成王會諸侯於柯山,柯相仕周為大夫,同與其會,指山為姓,為柯姓得姓始祖;柯相之下喊粗梁第四世柯盧正式立柯為姓,是柯姓立姓始祖,柯盧為吳王的第九世子。因世居濟陽郡崇德鄉節孝裡(今河南省蘭考縣一帶)與蔡姓同稱「濟陽衍派」。

柯姓的**和歷史是什麼?

3樓:格調

柯姓**於春秋時期,黃帝后裔仲雍的五代孫吳國。

國王名叫相,因與諸侯會盟柯山,故號柯相。吳國柯盧是柯相的曾孫,其後代遂以「柯」字承接作為自己的輪和緩姓氏,遂成柯姓。後世尊柯相為得姓始祖,史稱柯氏正宗。

另外,春秋時期齊襄公將柯邑封給自己的乙個兒子,其後便以封邑名稱為姓氏,稱柯氏,世代相傳。也有柯姓源於職業,出自春秋時期職業工匠柯工,屬於以職業稱謂為氏。在柯工的後裔子孫中,有以職業稱謂為姓氏者,稱柯氏,世代相傳。

還有部分柯姓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以及蒙古族、羌族、滿臘模族等少數民族改姓。

柯氏家族字輩排列順序

4樓:

摘要。錫、壽。堂號為「頌德堂」,字輩為:

前面不知)九、大、進;廷、清、盛、懷(同輩字:全)、振)、慶(同輩字:恆)《柯莊家譜本》(手寫本)、金;安,記載著靈璧縣黃灣鎮胡橋村柯莊柯氏宗親。

的情況、鬥、西(同輩字還有、永。

同輩字:現、萬;文、年,現居南京。日本侵華時,曾祖攜妻帶子逃荒到南京西南郊、章、換、樂、福、賢;

我是永字輩、保、鳳);增(同輩字:學、雲)

柯氏家族字輩排列順序。

錫、壽。堂號為「禪裂森頌德堂」,字輩為:(前面不知)九、大、進;廷、清、盛、懷(同輩字源滲:

全)、賀畝振)、慶(同輩字:恆)《柯莊家譜本》(手寫本)、金;安,記載著靈璧縣黃灣鎮胡橋村柯莊柯氏宗親的情況、鬥、西(同輩字還有、永(同輩字:現、萬;文、年,現居南京。

日本侵華時,曾祖攜妻帶子逃荒到南京西南郊、章、換、樂、福、賢;我是永字輩、保、鳳);增(同輩字:學、雲)

親,請梁桐改問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幫到您嗎?,如果沒有能否給小生乙個贊呢?非常感謝! !祝你生活愉輪配快幸福安康,萬橡判事如意。

柯氏歷史人物及事蹟,柯姓歷史上最大的官是誰

柯九思 元朝人。柯維騏 明朝歷史學家。柯鐵 清朝台灣人。柯應誠,生於唐高宗永徽四年,卒年不詳。柯喬 1497 1554 字遷之,號雙華,明代安徽青陽縣人,民族英雄。柯崧林,明代監察御史,柯喬之父。柯慶施 1902 1965 安徽蕪湖人。柯仲平,原名柯維翰。曾用筆名仲平 仲屏 平 南雲,是現代著名的革...

李氏的祖先起源

1 李氏源出嬴姓,血緣先祖為東夷族首領皋陶 一作咎繇,偃姓或贏姓 皋陶曾被任命為舜的大理 掌管刑法的官 遂以官命族為理氏 理 李 古字相通 先為理氏,後為李氏。得姓始祖為李利,李耳為十一世。2 李樹圖騰說。即認為李姓起源於圖騰崇拜,以李樹為圖騰。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為理,後因理徵避難以木子為食而姓李...

土族歷史及祖先的起源

土族源於蒙古人。土族自稱 蒙古爾 蒙古人 或 察罕蒙古爾 白蒙古 反映了土族族源與蒙古族的密切關係。在互助縣土族中,廣泛流傳著祖先來自蒙古人,以及成吉思汗大將格日利特 格熱臺 率部留駐索卜灘 今互助縣境內,意為蒙古灘 不久病死。其部屬留駐下來,以後與當地霍爾人通婚,逐漸繁衍而成土族的傳說。這種傳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