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天為什麼撒鹽消的快呢?

2025-05-26 23:15:12 字數 2961 閱讀 8064

1樓:匿名使用者

食鹽很容易溶解在水中,這是乙個很常見的物啟拍敗理現象。

吸潮性。鹽的表面通常被一層薄膜狀的飽和鹽溶液所包圍,當這層薄膜溶液的蒸氣壓低於空氣中水蒸氣分壓時,食鹽就吸附空氣中的水分而潮解;反之,當高於空氣中水蒸氣分壓時則呈現乾燥狀賀好態。當然,這只是在食鹽被暴露在空氣中才有的現象,密閉在包裝袋中與周圍空氣隔絕的食鹽是不會潮解的;

冰點低。我這裡所說的冰點其實並不是指的純淨的食鹽(nacl)晶體的溶解點,因為在沒有水參與的情況下要加熱到上千攝氏度才能使其熔化,這裡說的悄顫冰點是指的鹽水溶液的冰點,實驗表明,如果食鹽溶液裡含有20%的鹽分,它的冰點就會降低到-16℃.

食鹽還有很多其他的特性,但解釋這個問題,有上面幾個就差不多了:)另外順便說說,雪的成分主要是固態水--小冰晶,不論溫度有多低,冰都有昇華的現象,所以雪的周圍彌散著水蒸氣。

當我們把食鹽灑在雪上時,食鹽利用其吸潮特性吸附雪表層的水蒸氣,從而使自己越來越"潮",那層食鹽溶液薄膜也越來越明顯,我認為,這時候的溶液層就像星星之火一樣不斷"入侵"周圍的雪層,最終反客為主,把雪統統給消滅了!

2樓:匿名使用者

增大摩擦力,防滑,另外,有吸潮作用,加速雪的融化(具體原理參考樓上有讓基點深奧哦),再者拿滑叢,不會很嚴重的汙染路消櫻面。

下雪天為什麼要撒鹽呢?

3樓:帳號已登出

因為鹽可以降低水的凝固點,從而使得冰面快速融化。

鹽,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並且氯化鈉十分容易溶於水。把鹽灑在結冰的道路上,冰面就會有一層氯化鈉溶液,加之鹽水溶液(nacl)談判含的凝固點相比純水的凝固點要低,使得冰雪道路在較低溫度下也能融化。

除雪撒鹽,體現了食鹽的三個理化性質:

1、可溶性:即食鹽易溶解在水中。

2、吸潮性:鹽表面有一層薄膜溶液,當其蒸氣壓低於空氣中水蒸氣分氣含笑壓時,食鹽就會吸附空氣中的水分而潮解。

3、冰點低:鹽水溶液的冰點低。若鹽溶液中含有20%的鹽分,衝卜它的冰點就會降至-16℃。

下雪天為什麼要撒鹽?

4樓:畢連枝鹹女

這是為了增加凝結核,和人工降雨原理原理差不多,打到空中的乾冰(固體二氧化碳),乾冰融化時吸熱可以降低溫度增大烏雲中水蒸氣的過飽和度,另外乙個作用就是提供凝結核,使水蒸氣變成雨滴。

另外就是鍋爐,裡面一般都放置一些瓷片,隱殲鬧提供凝結核,如果沒有這些瓷片,鍋爐裡面的水溫度非常高也不會變成氣泡散熱,水溫可能遠遠高於100度,最終造成**。

如果沒有撒鹽,環境溫度即使在高於0度也很不容易融化,撒鹽後,提供了凝結核,溫度稍微高灶罩於0度就開始融化,另外鹽水溶液熔點一般都低於0度,兩者原因綜合一塊導致了撒鹽更容易化雪。

如果溶液裡含有20%的鹽分,它的冰點就會改巧降低到-16℃。利用鹽冰點低的特性,在寒冬,可用鹽防止公路路面、機場跑道結冰。)

還有——大學化學有關蒸汽壓的章節介紹:其實雪是在不斷融化和凝固的,只不過二者速度相等,所以始終保持固態!我們都知道鹽水的凝固點比水要低,撒上鹽以後,雪周圍的水就便成鹽水,因此就凝固不了了!!

這樣雪就會不斷融化,而不能再凝固回去,所以就越來越少了!

此外,鹽的最大特性就是吸水(例如我們穿的有汗水的衣服就很容易潮溼,這說明鹽的吸水性極強),但鹽撒在雪上會融化還有乙個重要的條件就是被撒的鹽的溫度要比雪的溫度高的多,因為鹽的存放多數在室內。比喻鹽場露天的鹽堆上的雪就不容易化,這說明我們撒的鹽的溫度已經高與雪的溫度,這是讓雪融化的條件。

下雪天為什麼要撒鹽 下雪天撒鹽的原因

5樓:科創

1、下雪天之所以要撒鹽,其主要的作用就是為了讓雪不結冰。

2、鹽溶於雪水之後會生產氯化鉀溶液,裡面的鉀離子和氯離子能破壞水的結晶網狀結構,使水不能結冰,且鹽水的凝固點比雪低,撒上鹽之後雪周圍的水就會變成鹽水,難以凝固。

為什麼下雪的時候會撒鹽?

6樓:張三**

下雪撒的鹽是融雪鹽。融雪鹽是指氯化鈉、氯化鈣、氯化鎂、氯化鉀等,溶於水(雪)後,其冰點在零度下。鹽悔讓野水的凝固點比水的凝固點低,因此在雪水中溶解了鹽之後就難以再形成冰塊。

融雪劑曾被稱為「化冰鹽」,世界各國使用較多的是氯鹽融雪劑。 <

融雪鹽理化特性: 1、可溶性:容易溶解在水中,常見的物理現象。

2、吸潮性:融雪鹽的表面通常被一層薄膜狀的飽和鹽溶液所包圍,當這層薄膜溶液的蒸氣壓低於空氣中水蒸氣分壓時,融雪碧喊鹽就吸附空氣中的水分而潮解;反之,當高於空氣中水蒸氣分壓時則呈現乾燥狀態。當然,這只是在融雪鹽被暴露在空氣中才有的現象,密閉在包裝袋中與周圍空氣隔絕的融雪鹽是不會潮解的。

3、冰點低:實驗表明,如果融雪鹽溶液裡含有20%的鹽分,它的冰點就會降低到滑銀-16℃。

7樓:鮮活還穩重丶烤紅薯

鹽能融化雪,因為在結晶的雪表面覆蓋著薄薄的一層鹽溶液。而任何物質溶解於水中時它都能使水的冰點(零攝氏度)降低。隨著溫度的降低,液體中分子移動的速度會逐漸減慢。

隨著溫度的降低,液體中分子移動的速度會逐漸減慢,分子之間的距離也會越來越靠近。最後,衝滲段當速度減慢到分子之間的作用力勝過由分子運動所產生的能量時,分子便堆積起來形成固體,於是水就變成了冰。我們把發生這一現象時的溫度叫做冰點。

如果新增鹽,雪中水分子的結構就會被破壞。正如美國一位科學家所指出「水分子之間的引力受到鹽的干擾,其固態的形成就受到了阻礙。」由於鹽分子擋了路,水分子便難以聚擾形成雪,於是雪很快就化掉了。

擴充套件資料。在生活中一般不用冰鹽,但是要用到這種降低凝固點的方法。比如公路除雪除冰常用氯化鈣或者氯喊蠢化鈉灑在冰雪區,即可迅速融化。其實不是公升高了溫度,而是降低了水溶液的凝固點。

比如,當氣溫-10度時,路面水結冰了,但是如果撒上氯化鈣cacl2,然後就會和一部分冰結合,而產生的溶液即使在散譽-20度仍然是液態,這就能較長時間保證水不凝固,達到路面防滑的目的。參考資料:

8樓:將簡肉花莎醉志

因為食鹽具有可溶性,也具有吸潮性,冰點很低,所以一般下雪的時候路面上會撒鹽。

下雪天路面結冰,撒鹽能夠化雪的原理

溶液的有乙個性質就是熔點相對於溶劑是有所下降的 溶液的依數性可以推導出來 所以撒了鹽之後熔點下降就不會結冰了 此外樓上說得也不全面 鹽會腐蝕路面 所以發達的國家都不然撒鹽的 而是有專門的東西 鹽的成分是氯化鉀,雪的成分是水。氯化鉀是極溶於水的化學物質。氯化鉀溶於水後生成氯化鉀水溶液,其中含有鉀離子和...

凍天為什麼下雪?天為什麼會下雪?

因為地面的水 海水 河水 湖水 江水等等 受陽光照射而蒸發成水蒸汽公升騰至空中,由於高空溫度較地面要低很多,有時甚至於低到零度以下。在低溫的環境中,水蒸汽凝聚成小水滴。天空中的雲就是由這些小水滴聚集而形成的。雲層中的這些小水滴受空氣運動的帶動作用而互相碰撞,使自己的粒度變得越來越大。逐漸不斷變大的水...

下雪時為什麼要在道路上撒鹽,為什麼冬天下雪要在路上撒鹽?

道路上的雪如果不及時清除,就會變成冰給行駛的汽車帶來危險,所以要除去。正常水的冰點是0攝氏度,但是加入鹽 nac1,並不一定非得是食鹽 之後,水的凝固點降低,變得小於0度了,這就是撒鹽化雪的道理。但這麼做有兩個弊端,一是凝固點降低有限,太冷的天氣一樣不行。二是鹽分對道路有腐蝕作用,長期使用破壞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