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zz聊科技
知天命」代指五十歲。
一、解釋。知天命」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敘述方法。「知天命」不是聽天由命、無所作為,而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為但不企求結果。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後,雖然仍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但對個人榮辱已經淡然。
二、出處。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逾 同:逾)——論語·為政》
三、出處釋義。
孔子說:我大約十五歲志於學習堯、舜、禹、湯、文、武等先王之道。認真研究歷史,用心學習《詩》、《禮》、《書》等文化。
三十歲時,我的學說已經建立了基礎,我也可以以我的學說立身於社會。
四十歲時,我已知道我的學說是上天的旨意,故能通道不疑。雖聽到各種議論,也不疑惑動搖。
五十歲時,我已經明白道就是天。同時明白我是上天的僕人,上天交給我的使命就是修道、傳道。
六十歲時,一聽別人的話,就能準確的理解,並能辨別判斷他的話正確與否。如果他的話有錯誤,我也知道他的話錯在什麼地方,為什麼錯。而我的判斷也符合上天的旨意。
別人提出的問題,我也能立即。而我的也符合上天的旨意。
七十歲時,天在我裡面,我在天裡面,天與我同在,天與我合一。因此能隨心所欲也不逾越上天的規矩、法則。
2樓:孤癮
50歲被稱為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簡姿之年。
不滿週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頌咐握;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野慶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50多歲是什麼之年的稱呼
3樓:
50歲被稱為年賀蠢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大衍之年 50歲稱為大衍之年。大衍是《周易》雹拍友中提到的一種演算卜卦的手法,而且在演算的過程中會借用五十根蓍草,可以對應五源槐十年,因此人們將年滿五十週歲稱為大衍之年。
五十歲叫什麼 五十歲的稱謂是什麼
4樓:剛陽文化
1、五十歲的稱謂有: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艾、知天命之年、知命之年。出自: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論語》;艾:古稱五十歲的人為「艾」。
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艾稱年老的。
2、六十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出自:天干地支順次組合為六十個紀序名號,自甲子到癸亥,錯綜參互相配,故稱花甲子或花甲。
唐事紀事》「手捋六十花甲子,迴圈落落如弄珠」。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來紀年,從甲起,六十年成一週,因此稱六十歲為花甲。
花甲:我國古代用干支記時間。所謂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簡稱。
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搭配成六十個單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稱「花甲」。
幫我50歲的老爸選車,我想給50多歲的老爸買輛車,十萬左右,以內最好哈,哈哈哈,哪款車好?最好是suv 寶沃bx3怎樣?
找根麵條上吊 沃爾沃的s80蠻不錯的,進口的,而且沃爾沃的安全性比較高 至於你說的紅旗就算了,那隻說豐田皇冠換了個馬甲而已,然後掛上紅旗的標誌,一汽號稱自主研發! 個人覺得雷克薩斯的es350應該能適合,安靜 舒適 品牌也不錯。 旗木疙瘩 太思維定勢咯 不一定非要買轎車啊 我覺得買輛suv挺不錯的,...
50歲的男人開什麼車,50歲左右的男的適合開什麼轎車?
中年人我覺得大眾新領馭不錯。外觀低調沉穩 或者是凱美瑞,雅閣,雅閣,或者本田新出的那個思博銳 cr v,榮威750可以適合男的 bmw3 320手動 成功的男人都開寶馬賓士 雅閣 現在出的也挺好看 為什麼不給你爸爸買個牧馬人啊?狂野 年輕 你去看法拉利吧 最好沒心臟病 開飛機也不錯 只有站的更高才能...
什麼樣的工作適合50多歲的女性去做?
對於多歲的女性來說,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文化水平,工作經驗,等選擇自己的工作型別,還要考慮自己生活,居住地的實際情況來考慮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型別。當然,工作時間小時以內是必須的選項,其次只要肯吃苦,有很多工作量不是很大的選擇。例如,家政 小區保潔 飯店後廚 商場售貨員等許多工作,只要你努力,一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