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黃昏所見古詩中的翁讀第幾聲?

2025-05-13 18:00:20 字數 3461 閱讀 9743

1樓:帳號已登出

有防風收件,古詩中的風讀第幾聲東方一般來說你可以讀一下,或者是按照新舞華字典那裡考一下。

古詩《野望》中的薄的讀音是什麼?

2樓:羽化登仙的貓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讀bo第二聲。

3樓:謝婉瑩2號

也就跟「伯」的讀音一樣。

遊山村黃昏所見靳書,表達的是什麼?

4樓:生活達人小導師

遊山村中黃哲所見落設定著表達出了作者對於初見有人的那種喜悅之情,作者徵用研究人的喜悅,所以才會那麼喜歡他。

請問,家祭無忘告乃翁中的無,應該讀幾聲?謝謝

5樓:網友

二聲四聲都可以的,這個沒有硬性規定,讀二聲就是現代字的意思,讀四聲就是通假字「毋」,這個現在沒有統一的解釋,看你們老師喜歡哪個讀法吧。

6樓:網友

四聲 通假字 勿 不要的意思。

為什麼李商隱的《樂遊原》和袁枚的《所見》這兩首名詩不押韻呢?

7樓:網友

在以前的文章中,六甲番人討論過一些唐詩不押韻的問題。

主要原因是現代普通話、方言和古代普通話中的許多漢字音發生了變化,這也導致了一些古詩被用普通話背誦。

它會覺得魅力大大降低甚至押韻,比如李商隱《樂遊原》:

晚上,心情不愉快,開著車去古。夕陽,無限美好,只近黃昏。

用普通話讀,這首詩的原文和幽幽顯然沒有押韻。

按《中華新韻》,「原」為八寒,「昏」為九散,判斷為不押韻。

但根據平韻,「原」和「昏」屬於13元,當然是押韻。

一般來說,唐宋以後,大多數古詩詞會根據平水韻或林來選韻,但也有例外,如《所見》:

牛仔騎在黃牛的背上,歌聲在森林裡迴盪。

突然想要捕捉樹的歌聲,立刻停止歌唱,一聲不響的站在樹旁邊。

這首詩被選入小學語文課本,但它既不是格律詩,也不是古風詩。只能算是古體詩了。

古典詩詞至少要注意押韻,古體詩詞也不例外。

然而,這首詩在押韻上有爭議。

越」和「離」屬於入六十四,連相鄰的韻都不算。

有人認為這首小詩比活潑自由好,語言簡單明瞭,形象自然生動。

也有可能忽略格律,但也有可能不押韻的放鬆,但忽略韻味顯然是無法理解的。

所以會用方言押韻嗎?

藉助方言發音工具,對「越」和「裡」字進行比較,發現廣府白話、潮州話、閩南話、客家話不能押韻,而在方言中「越」讀作「裡23」,「裡」讀作「裡23」,實際上是押韻。六甲番人推測袁枚來自錢塘, 浙江,他的家鄉方言是吳語。當時有可能用吳語創作這首詩嗎?

8樓:山的那邊

其原因主要是很多漢字的發音在當代普通話、方言和古代官話都發生變化,這也導致一些古詩用普通話朗誦起來會覺得韻味大減,甚至無韻。

9樓:網友

這兩個情況是不一樣的。李商隱的這首,韻腳分別是原字和昏字,普通話讀出來不順口不押韻,但是在同時代工具書裡,它們是在同乙個韻部裡的,也就是說古音它是押韻的。袁枚的這首,在工具書裡也不是同乙個韻部,有人推測本詩是古絕體,可以不押韻;也有人認為袁枚是錢塘人,可能是用吳語來寫詩。

10樓:你到底敢不敢

李商隱的《樂遊原》和袁枚的《所見》這兩首名詩不押韻,這是因為當時的方言和普通話有一些差別,所以翻譯過來不是押韻的。

11樓:乾煸新鮮事

因為有的時候詩不見得非得押韻,只要意思表達的好就可以。

李商隱的《樂遊原》和袁枚的《所見》這兩首名詩為什麼都不押韻呢?

12樓:野人的貓

在之前的文章中,六甲番人曾討論過有些唐詩用普通話朗誦並不押韻的問題,其原因主要是很多漢字的發音在當代普通話、方言和古代官話都發生變化,

這也導致一些古詩用普通話朗誦起來會覺得韻味大減,甚至無韻,比如李商隱的《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以普通話朗誦,這首詩的「原」和「昏」明顯是不押韻的,按《中華新韻》「原」是八寒,「昏」是九文,被判定為不押韻,然而如果按照平水韻,「原」和「昏」都屬於平聲十三元,當然算押韻

一般來說,唐宋之後大部分古詩詞都會遵照平水韻或詞林正韻來選韻腳,但也有例外的,比如清朝乾嘉時期詩人袁枚的《所見》: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這首詩被選入小學語文課本,但既不屬於格律詩,也不是古絕,只能算古體詩,古典詩詞至少是要講究押韻的,古體詩也不例外,但這首小詩在押韻方面卻存在爭議,「樾」和「立」兩個字,按平水韻分屬入聲六月和十四緝,連鄰韻都算不上,按詞林正韻分屬第十八部和第十七部,按中原音韻分屬車遮韻和齊微韻,按中華新韻也無法押韻。

有人認為這首小詩勝在活潑自由,語言淺顯明瞭,形象自然生動,不顧及格律也是可以的,但是無韻不成詩,為了詩意平仄放寬是可以的,但連韻味都不顧,那顯然是無法理解的

那麼用方言是否會押韻呢?六甲番人藉助方言發音工具對照「樾」和「立」兩個字,發現廣府白話、潮州話、閩南話、客家話都無法押韻,但用吳語的蘇州話發音,「樾」字讀「yuih23」,「立」字讀「lih23」,居然還算押韻,六甲番人推測。

袁枚是浙江錢塘人,家鄉話也是吳語,當時有沒可能是使用吳語來創作此詩?以上是關於李商隱《樂遊原》和袁枚《所見》押韻問題的分析。

13樓:明明就

因為這兩首詩當時都是為了表達詩人的情感,並沒有認真作答,所以說並不押韻。

14樓:卡卡啊

因為這兩首詩,當時只是反映的是人的心情,所以說並不押韻。

15樓:顯顯

然而如果按照平水韻,「原」和「昏」都屬於平聲十三元,當然算押韻。

16樓:請叫我小軒女

其原因主要是很多漢字的發音在當代普通話、方言和古代官話都發生變化,這也導致一些古詩用普通話朗誦起來會覺得韻味大減,甚至無韻,比如李商隱的《樂遊原》

17樓:邸衣

按《中華新韻》「原」是八寒,「昏」是九文,被判定為不押韻。

18樓:我是你的小魚

因為當時是憑藉兩位詩人自己的心情和當時的遭遇來即興創作的。

19樓:金泰亨家老婆鴨

多漢字的發音在當代普通話、方言和古代官話都發生變化。

20樓:

主要是很多漢字的發音在當代普通話、方言和古代官話都發生變化,這也導致一些古詩用普通話朗誦起來會覺得韻味大減,甚至無韻。

關於黃昏美的古詩句,讚美黃昏的詩句

讚美黃昏的詩句 宋 無名氏。菩薩蠻 黃昏月暗清溪色 黃昏月暗清溪色。簾垂小閣霜華白。一夜玉玲瓏。橫斜水月中。小行孤影動。生怕驚花夢。半夜得春歸。屏山人未歸。宋 無名氏。點絳唇 煙淡黃昏 煙淡黃昏,小移疏影橫斜去。暗香微度。點綴梢頭雨。玉管休吹,更要留春住。人何處。對花無語。望斷江南路。宋 無名氏。小...

古詩,夜書所見的注解釋,《夜書所見》的解釋

夜書所見 蕭蕭1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2。知有兒童挑3促織4,夜深籬落5一燈版明。1蕭蕭 權風聲。2客情 旅客思鄉之情。3挑 用細長的東西撥動。4促織 俗稱蟋蟀,有的地區又叫蛐蛐。5籬落 籬笆。夜書所見 的解釋 意思是 瑟瑟的秋風吹動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江上吹來秋風,使出門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

古詩中的「楊花」通常指什麼,古詩中楊花代表什麼?

楊花 柳絮。楊花落盡子規啼 柳絮落盡,杜鵑鳥鳴叫的時候。詩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代 李白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譯文 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的時候,聽說你要路過五溪那個地方。我把自己憂愁的心思寄託給明月,希望它能隨著風一直陪著你到夜郎以西的地方去。背景...